基于基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思考
2023-08-29马津津
马津津
(莱州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山东莱州 261400)
0 引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我国,就业收入是维持个人生存的主要来源,一旦失业,意味着将要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和最根本的生存保障。因而,要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扩大劳动者的就业选择范围,解决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保障劳动者的就业问题,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
1 基层劳动就业保障服务体系的现状
为了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助力就业工作的转型升级,地方政府针对机构整合、职能融合以及服务提升等加大了改革力度。第一,健全职能体系,全方位、多层面地推进实现“保基本、优服务、谋突破”。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提高保障力度,加强对高精尖人才的培训以及加强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第二,规范服务标准,针对各市区的现状,制定配套的措施办法,不断完善制度机制。第三,不断拓展服务形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目前市、县、镇街和社区四级已实现全省统一的信息化网络。
2 基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2.1 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稳定就业
就业问题是社会安定的压舱石,百姓们只有解决了就业问题,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推进基层劳动就业,提升政府的服务水平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政府及事业单位提升其政务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为基层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或者推出相应的创业政策支持,对进一步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帮助其渡过瓶颈,降低融资成本,为人民创造了就业岗位,稳定了居民收入。
2.2 提升人民幸福感,维护社会稳定
就业是社会稳定之基。就业问题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最根本保障。社会保障旨在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不仅能使个人实现自我价值,而且也能够保证家庭的经济来源,提升家庭的幸福感,进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如果社会存在大量的失业人群,极易导致贫困加重、社会犯罪率提升以及心理疾病等问题的发生,扰乱民心、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保证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和劳者有其岗,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
2.3 促进经济建设,保障社会发展
社会保障服务不仅能解决就业、养老等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经济长久稳定发展的重要根基。只有健全基层劳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百姓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大胆消费投资,进而增大内需,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基层就业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使市场能够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功能,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在为人民提供更可靠保障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是社会保障服务坚实的物质基础。
3 目前基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3.1 整体就业环境消极
随着信息化、大数据的发展,用工岗位需求进一步缩减,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大学生就业人数进一步激增,下岗人数也在只增不减。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相对落后农村地区就业机会更是大量缩减,人口流失严重。部分县级地区就业机会减少,工作落户红利政策不具有吸引力,无法拢聚高素质人才。人才外流、经济落后、发展缓慢,周而复始可能会造成更多的就业问题。就业环境不容乐观,新时期下基层服务管理部门面临着新的挑战。
3.2 缺少实习机会、配置不合理
提前进行岗位实习,能有效帮助员工短时间内熟悉职位工作,快速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并且,在实习当中,能了解到自己知识和实操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及时总结经验改正不足。但由于当下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企业以获取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不愿承担起培养人才、锻炼人才的社会责任。其认为不仅浪费企业自身的人力、财力、物力,同时会有造成核心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因此导致企业并没有强烈的意愿为求职者提供锻炼实习的岗位。同时,只有将合适的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迸发出最大的价值,相反,如果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专业与工种不匹配,就会产生许多问题,形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目前,囿于一些年轻人向往快节奏、高品质的生活,人力资源并不能得到合理的配置。
3.3 基层公共服务人员存在缺陷
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分配都对基层公共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较高的要求,基层劳动就业保障的核心与关键在于基层公共服务工作人员。但是,首先由于先前用人单位没有正规标准的入门门槛,导致之前的有些人员素质水平不高、工作效率偏低;并且相应考核奖励制度、星级评比管理等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没有充分调动起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其次,基层公共服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范围广泛,人员配备不足;要与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协同工作,涉及人员、工作多而广,不能做到专人专干。最后,基层工作人员年龄普遍较大,信息化、大数据技术没有经过系统学习,更不能熟练掌握。与此同时,基层工作后备干部储备缺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足,不能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也就无法获得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
3.4 缺少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融入生活方方面面。信息化、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工作各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化。纵观当前基层公共服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仍处于发展的一个初级阶段,被传统观念、传统思想束缚严重,进行信息化工作的意识和水平没有转变和提高。上级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员工自身素质水平也受限,信息化建设推进缓慢。并且,由于基层经费受限、基础设备缺乏、硬件设施落后,计算机等相应的配套设备老化,信息化建设缺乏硬件支持。虽然有些单位已经积极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投入了资金和精力,但运行维护不及时、使用效率不高,并且部门仅仅依据自身需求开发建设,导致信息共享困难,工作效率并未达到预期水平。
3.5 工作人员待遇低,经费短缺
工作人员的待遇问题是影响到员工工作积极性以及去留的重要因素,这不仅影响到现有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而且还不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基层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工作环境都与发达城市有着很大的差距,例如乡镇岗位的晋升空间有限,公务补贴由于跟当地的财政水平挂钩,因此工作人员也只能获得很少的福利。同时,事业单位经费问题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因为经费问题有限,很难开展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服务。再加上基层的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并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人数,从而导致人均的工作量较大。这样一来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且缺乏工作热情,进而导致资源、时间的浪费,百姓对事业单位的满意程度降低,影响公共服务事业的推进,不能发挥其公益性质的作用,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4 基于基层就业工作的创新性思考
4.1 打开新局面,开发新岗位
要坚持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互促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开发出新岗位。首先,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如手工业、纺织业、食品业等轻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等,创造出更多更广的就业机会。其次,要从衣食住行打开新局面,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例如社区内的食品配送,以社区经济带动社会经济,发挥出吸纳就业的作用。最后,各地区要充分结合当地历史特色,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文旅产业打造新生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结合各地环境土地等自然地理特色,开发出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从而在新经济模式下开发更多的生产销售员,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开发就业岗位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4.2 加强与企业交流合作,合理进行人力配置
首先,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要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企业顾虑,解决企业困难,改变部分企业相对封闭的局面,为社会求职人员争取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要全面系统照顾到企业和求职者双方的切身利益,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应要履行的义务,这样既能让企业在实习期间了解到求职人员的优劣所在,也能让求职者对企业的文化、工作岗位的要求、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开放实习平台,双方都能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其次,基层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全面地整合好人力资源,做出合理科学的人力配置,规范部门的服务范围、工作流程、岗位的人员配置等。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构建高效、热情的服务窗口平台。
4.3 优化人员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服务工作与群众直接联系,这对基层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先前录用机制的问题,现有的员工队伍中存在学历低和素质低的现象。为了解决该情况,要对现有的员工队伍进行培训管理,让基层服务人员树立公共服务的理念,改变其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除此之外,也要完善人用考核机制,通过考核这种手段来激励工作人员,保证工作服务效率。考核监督工作也要制度化,保证考核的公平公正,健全相关机制,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不是流于表面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明确用人标准,招聘对口的优秀人才。可以与当地高校进行合作,为提供准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加大对人才的引进。
4.4 学习大数据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数据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公共人力资源市场的信息状态,改善信息不对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第一,单位中的管理者要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改变其陈旧的观念,摆脱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实现用信息化对单位进行适当的改革。第二,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建设初期可能会耗费一部分资金,但从长久的角度考虑其利大于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规范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后续工作的推进。第三,要组织专职人员定期去进行政策宣传、解读相关政策、为特殊人群提供特殊服务,不断加强搜集信息的完整性,解决群众存在的问题,将其职能落到实处。事业单位的发展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这不仅可以使自身能够得到充分的创新,也可以促进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使基层劳动就业保障体系实现飞跃式的进步。
4.5 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资金支持
要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首先保障基层就业。基层工作人员的环境相对来说比较艰苦,生活质量也不一定得到保证。应提升基层服务人员的薪资水平以及晋升机会。这不仅能够保障服务人员有较高的工作热情,而且还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进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其次,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增加。提升基层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可以提高毕业生报考基层服务单位的概率,帮助基层引进优质劳动力,一方面有利于乡镇基层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重视乡镇的建设与发展,乡镇的建设也离不开基层工作人员,因此增加对工作人员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基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国家也应加大对基层建设的支持力度,出台有关政策方针以及增加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办公人员的经费和服务群众的专项经费。同时,也要加强资金的监管,避免贪污腐败,确保专款专用。
5 结语
基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是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得以合理分配和实现的重要媒介,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因此结合基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性和现状对建设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为发挥出基层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的重要作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