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3-08-01张跃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产玉米

摘 要 云南省昆明市适宜玉米的生长和发展。根据昆明市的气候特点,结合“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品牌建设要求和昆明市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在总结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整地、选种与种子处理、播种方法与种植密度、田间管理4方面对昆明市优质玉米绿色高产技术进行了总结和研究,以期为其他气候环境类似地区优质玉米生产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技術;云南省昆明市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06

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7.2 ℃,年平均降水量为859.2 mm,年日照时间为1 300~2 100 h,全年无霜期为336 d。全市海拔一般在2 000 m以上,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土质较肥沃。昆明市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有利于玉米的高产和稳产。昆明市属于滇中温暖玉米带,是云南省鲜食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约为2万hm2,总产量约为2 000万t。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云南省开始在昆明市试种玉米,目前已发展到10个县(市)。根据不同生态区域的气候特点,主要种植糯(粘)、甜玉米品种。其中糯(粘)玉米分布区域在嵩明县、东川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主要种植品种有红糯2号、龙糯6号、滇单15号;甜玉米分布区域在东川区和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主要种植品种有滇单14号、龙糯6号。根据云南省玉米生产技术条件与栽培技术研究中心的资料,昆明市玉米每667 m2产量为357 kg,高于云南省平均水平(314 kg)。

1 整地

玉米属喜温喜光作物,选择土地时要考虑昆明市的气候特点,选择日照时间长、水分充足的地块。地块选择好后,应及时进行整地,为玉米种子提供适宜的发芽环境。整地时应以秋翻地为基础,采取垄作方式,一般要求垄面宽60 cm以上,垄体高15~20 cm,垄间距50 cm左右。在土壤中含有大量根茬、杂草及其他杂质的情况下,采用深翻方式对土壤进行彻底的清理和灭茬。翻地前要将土壤中的根茬、杂草及其他杂质清除干净,翻耕深度为25~30 cm,使土壤疏松,达到“三犁三耙”的标准。在土壤墒情好的情况下,翻耕后1~2 d即可起垄播种。为避免出现死苗现象,要在种植前2~3 d对地块进行灌溉。

昆明市年平均降水量为859.2 mm,属于半湿润至湿润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多集中在7—9月,具有雨季集中、雨量大、时间长的特点。如果土壤排水不良,易导致积水和根部缺氧,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产量。因此,在种植玉米前,需要规划和建设排水设施。结合昆明市降水量多的特点,排水沟的深度宜在50~100 cm,宽度宜在30~50 cm。为不影响排水效果,排水沟的坡度应大于0.5%。排水沟要做到沟沟相通、沟沟相连。

2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适宜在昆明市种植的玉米品种应具有耐高温、耐涝、耐旱、抗病能力强、生育期适宜、高产及优质等特点。适宜在昆明市推广的玉米品种主要有云抗42、云抗44、云单009、云单201等;种植模式主要有单季(春玉米)和双季(夏玉米)。

2.1 选种

根据种子发芽率、纯度、净度、含水量等指标,选择发芽率在98%以上、纯度大于97%、净度大于98%、含水量低于13%的优良种子。选种子要把好种子质量关。应及时剔除病粒、霉粒、虫蛀等质量差的种子,防止烂种混杂。还要注意将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分开放置,以免相互影响或混杂。

2.2 晒种

玉米在播种前需进行晒种,加速种子内部养分的分解,提高种子活力。晒种时间以6 h为宜。晒种时要先将种子摊放在水泥地上或平地上,然后在上面覆盖一层草席或塑料布,以达到保温、保湿、防风的目的。同时为防止种子直接与地面接触导致发热、烧种等现象,应在地面铺设干净的塑料布或纱布,保持种子的干燥和通风。晒种时要勤翻动,以保证种子均匀受热。

2.3 药剂拌种和包衣

玉米拌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粗缩病及地下害虫的重要措施,每100 kg种子可用5%戊唑醇55~70 mL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0.7 kg进行拌种。

为促进种子吸水,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可选用40%辛硫磷乳油进行拌种。按照1~2 mL·kg-1的比例,以小药勺挖取辛硫磷乳油,加适量水稀释,将已晾干的种子放入稀释液中浸泡10~15 min后捞出,用湿布包裹后置于阴凉处晾干。

为确保苗全、苗齐、苗壮,播前还须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可起到防病、防虫、增产的作用。包衣是将种衣剂与水按1∶300配成包衣液,均匀地喷洒在种子上,然后放在阴凉处晾干即可播种。

3 播种方法与种植密度

要实现优质高产,就要选择适合当地的播种时间,保证种子能顺利发芽。昆明市年平均气温为17.2 ℃,极端最高气温为31.2 ℃,极端最低气温为-0.6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3月中下旬就可以进行玉米播种。此时地温稳定在12℃以上,可保证玉米幼苗正常生长。

昆明市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和大型种植企业多采用机械精量直播技术。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地形崎岖,土地面积参差不齐,很难满足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仍使用传统的人工点播方法。机械直播要做到“深浅一致”,播种深度以4~6 cm为宜,禁止超过8 cm,否则会影响玉米的萌发和生长。覆土厚度为2~3 cm,如果土壤比较松软,可适当增加1~2 cm,以保证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播种行距为70~80 cm,穴距为20~30 cm。

种植密度与玉米品种特性和所处生育阶段有关。春播玉米一般每667 m2种植3 500~4 000株;夏播玉米一般每667 m2种植3 500~4 000株。夏玉米品种的生育期较长,应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增加有效积温和光照时间、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种植密度可根据土壤肥力、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

4 田间管理

4.1 病虫害防治

玉米丝黑穗病和大斑病是影响昆明市玉米生长的主要病害。1)昆明市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期为夏季和秋季,即6—9月,其中7—8月是玉米丝黑穗病的高发期。玉米发病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半透明、淡褐色至灰白色的水渍状病斑,后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小点逐渐扩大,形成黑褐色大斑。后期病斑上长出灰黑色霉层,病菌的菌丝缠绕在霉层上形成黑色菌丝块,产生黑色小粒点。病菌在病株中越冬。当气温上升到20 ℃左右,空气湿度超过70%时易发生此病。病株中的病菌孢子可借助风雨传播,侵染后常导致玉米全株死亡。宜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并集中销毁;在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进行喷施,每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2)玉米大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玉米茎秆和叶片。一般来说,昆明市的玉米大斑病在春季和夏季发病较多,4—8月都可能出现。玉米大斑病发生初期,在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渍状绿色病斑,随后发展为褐色至黑褐色大斑,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黑枯死。该病一般在7—8月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流行。宜加强土壤管理,保持合适的土壤湿度,避免土壤过于潮湿和排水不畅;及时清理秸秆、残根和病叶等病害来源,减少病原体在玉米田间的传播;在发病初期可选用环保型、低毒性和高效性的杀菌剂进行化学防治,如75%百菌清500~750倍液,每667 m2喷施液体1.5~2.0 L,每7~10 d喷洒1次,连续喷洒3~4次。

玉米螟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会给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昆明市的气候相对温暖潮湿,适宜玉米螟的生长和繁殖,因此该地区易发生玉米螟虫害。一般来说,昆明市的玉米螟虫害流行时间是在夏季和秋季,即6—10月,其中8月是玉米螟虫害的高发期。在这个时期,农民应密切关注玉米田的状况,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在玉米心叶末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处理玉米心叶,每667 m2用量为1.5 kg。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667 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30 g拌入150 kg细土中做成毒土,撒于玉米心叶内或灌心。以上2种药剂均要随水灌入心叶内。

4.2 合理灌溉

根据昆明市的玉米需水规律,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玉米生长期内,总需水量随生长阶段不同而变化。在幼苗期(3月下旬至4月中旬),需水量为50~70 mm,主要是为了满足幼苗对水分的需求;在抽雄吐丝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需水量为100~150 mm;在开花灌浆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需水量为200~250 mm;在乳熟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需水量为300~500 mm;在蜡熟期和完熟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需水量分别为600~700 mm和900~1 000 mm。因此,在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应根据土壤的干旱程度、气温状况、气候特点和作物需水规律及田间持水状况进行科学灌溉。特别要注重玉米苗期的浇灌。

一般情况下应坚持“湿润不湿死、干湿交替保活”的原则,即在干旱时不能灌水太多,以免造成田间积水;而在雨季到来之前又要注意排水。同时要根据作物需水规律适时适量灌溉,做到“三灌两不灌”,即苗前不灌水(苗前缺水)、拔节前不灌水(拔节至孕穗阶段不灌水)、孕穗后不灌水(抽雄吐丝期不灌水)。

4.3 摘心、掐顶

摘心、掐顶是促进玉米增产的重要农艺措施。一般在玉米苗高20~30 cm,玉米进入3~6叶期进行。操作时需使用干燥的工具,以避免对玉米植株造成伤害。掐顶时应将顶端部分整体拧下,而不是单纯地去除顶芽。摘心时应留下一部分顶端,以利于后期玉米生长。

4.4 追施穗肥

在玉米抽雄后15 d左右,一般在5月中下旬对玉米追施穗肥,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和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适量施用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每667 m2用量一般为20~30 kg。在玉米进入结实和灌浆期时(6—7月),适量施用含钾量较高的钾肥,每667 m2用量一般不超过10 kg。此时,追肥间隔一般为7~10 d,最多不超过3次。追肥过程中也可使用有机肥或生物菌肥替代部分氮肥,以促进土壤中氮元素的释放和利用。当使用生物菌肥替代部分氮肥时,每667 m2可添加尿素2~3 kg作基肥。穗肥一般要深施,施肥深度不应超过玉米根系深度的1/2,以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同时要注意穗肥撒施的均匀性,避免浪费或对玉米造成损伤。使用时应遵循安全、节约、环保的原则,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伤害。

5 结语

本文结合昆明市的实际情况,从选用优良品种、适期播种、合理灌溉、科学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昆明市优质玉米绿色高产措施,以期为昆明市优质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昆明市“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 卢丕芬.云南勐朗镇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种植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3):69.

[2] 王兴荣,樊应虎,李美芝.云南双柏县山区优质玉米绿色高效高产措施[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9):59.

[3] 王宏伟.吉林省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2,16(20):21-24.

[4] 毛廷珍.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优质玉米高產栽培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11):73.

[5] 吴剑南,陈会宽,陈红卫,等.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新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Z].河南:驻马店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8-05-24.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16

作者简介:张跃(1988—),女,云南昆明人,硕士,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作物种植。E-mail:470841000@qq.com。

猜你喜欢

高产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我的玉米送给你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洋葱高产栽培技术
苹果元葱高产栽培技术
七穗玉米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