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钦州市南珠妹小香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3-08-01卢明

南方农业·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摘 要 为明确南珠妹小香薯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为南珠妹小香薯的高产提质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红薯产业园为例,对南珠妹小香薯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培育壮苗、选地整地、适时栽种、合理密植、种植管理和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 南珠妹小香薯;优产密植;栽培技术;广西钦州市钦南区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0.00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观念不断向绿色养生方向转变,促使了农副产品种植研发技术不断进步。虽然迷你型红薯在我国引进时间较短,但优质品种培育已初见成效,为进一步开发其农业发展价值、经济价值及营养价值,以广西南珠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品种小香薯为例,对其生长环境、培育方式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种植实践成果进行总结,详述其优产密植栽培技术,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钦州市等南方地区迷你型红薯种植提供参考。

1 南珠妹小香薯种植条件概述

南珠妹小香薯对生长环境中的光照、气温、土壤养分及水分均有一定要求。钦州市地处广西南部,南临北部湾,具有较为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湿润多雨,适宜南珠妹小香薯生长。南珠妹小香薯块根萌芽阶段,环境温度以18~22 ℃为宜,低于15 ℃或高于35 ℃均会影响其出芽率;芽期、茎叶期温度尽量保持在22 ℃以上,不宜超过30 ℃;秋冬季节温度低于8 ℃会导致植株死亡[1]。南珠妹小香薯具有较强的耐酸碱性,土壤pH为4.2~8.3均可正常生长。宜选择土质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且前茬未种薯类作物的砂土或砂壤土。

2 南珠妹小香薯优产密植栽培技术

2.1 培育壮苗

2.1.1 选择种薯

南珠妹小香薯栽培以薯块为种,因此在挑选种薯时,薯块需具有该品种典型特征,无病虫害、无冻害、无雨水淋浸,大小均一,薯块质量通常控制在150~250 g。種薯选择时应格外注意,南方薯类通常为双季种植,一年适宜两茬,在选种时需综合考虑种薯的生长环境,选择的播种时间及条件。

2.1.2 种薯消毒

播种前需对种薯薯块进行检查及消毒处理,确保其不携带病虫害及潜在病原。消毒清理时可选用50%多菌灵7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倍液作为消毒剂,将种薯浸泡5 min。也可将种薯置于5 ℃水中浸泡12 min,定时翻动确保其完全浸泡,同样能够起到消毒作用[2]。

2.1.3 合理选择种苗

种苗栽插通常选用苗龄40~50 d、苗长20~30 cm、节数6~8节的健康苗,要求叶片肥厚且大小适中,颜色明亮,顶三叶齐平,茎上干净,无气生根。

2.1.4 选择适宜温度壮苗

种薯筛选、消毒处理后即可进入高温催芽环节。时间通常选在种薯临床后第4 d,将棚内室温控制在37 ℃左右,至其发芽。发芽后可将室温略降后继续催芽,温度控制在30 ℃左右。当薯苗生长至11 cm高时,需将温度进一步调低,稳定在27 ℃。进入炼苗期时,温度宜维持在20 ℃。

2.2 选地整地

2.2.1 科学选择种植土地

红薯对种植土壤要求较为宽泛,但为提升产量及质量,南珠妹小香薯通常选择pH值为5~7的土壤进行栽培。除酸碱度要求外,土壤质地应以渗水性佳,土层深厚为宜,能够最大限度地存水保肥;疏松土质可使土壤内部保有充足空气,为香薯根块的呼吸作用供氧,促进根部发育[3]。

2.2.2 合理平整土地

栽种薯块及种苗前,应将土地规整至垄宽合理、粒度均匀、水分适宜、肥力充沛状态,为南珠妹小香薯提供适宜的发育环境。通常,小香薯种苗栽插深度为7~10 cm,因此整地时需将距地面25 cm深的土层上翻至松软均匀,为根系发育预留充足空间;香薯栽插株距一般为20~25 cm,因此垄宽为25~40 cm,垄高25~30 cm,田垄规格可根据排水需求及肥力基础进行适当调节,如土地较干需要锁水,则可将田垄拓宽、垄高降低。

2.3 适时栽种

钦州市红薯种植通常分为春、秋、冬三茬。春薯种植期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秋薯种植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冬薯则在10月中旬至10月下旬种植。因气候温和湿润,红薯均以露地栽培为主,偶尔在春、冬薯遭遇低温时会覆盖地膜保温[4]。栽苗后可用50%乙草胺按质量比1∶1 000兑水,均匀喷洒在田垄地表,防止杂草生长。

2.4 合理密植

南珠妹小香薯采用水平栽插方式,栽种时将土壤表温控制在16 ℃,深度为7~10 cm,株距通常保持在20~25 cm。每667 m2栽插密度为4 500~5 500株,在保证土地肥力的同时使土地利用效率最大化,避免植株过密影响发育或过疏造成资源浪费。

2.5 种植管理

2.5.1 发根还苗期(定根返青阶段)

栽苗初期需做好查苗补缺工作,及时将死苗、病苗分拣清除,并填补新苗,将薯苗保全至分枝结薯期。同时需关注土壤湿度及环境温度,这一阶段薯苗生长无需大量水分,以滴灌形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有利于提高薯苗成活率。

2.5.2 分枝结薯期

薯苗从主茎发生分枝,至地上茎叶封垄,地下块根初步成形,这一阶段为红薯的分枝结薯期,是红薯发育的关键时期。薯苗栽种后(含发根还苗时期)的40~45 d,红薯所需水分不多,以滴灌、喷灌形式保持土壤湿度即可。待薯苗茎叶封垄后,其需水量显著提升,此时可以“跑马水”浇灌田垄,使土壤水分达到其最大持水量的70%。

这一阶段可依据植株生长情况,适当施肥补肥。基地内红薯培育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合理配施氮磷钾的原则,在整地起垄时施足基肥。因而在这一阶段,可使用草木灰100 kg·hm-2、钾肥10~15 kg·hm-2、常规氮肥4~6 kg·hm-2及磷肥2~3 kg·hm-2进行追肥。同时需关注薯苗茎叶生长状态,如出现徒长现象,则需采用提蔓法,将徒长苗轻轻提起后放回原地,以控制其生长。结合中耕、打蔓尖、补光等措施,有效调节地面茎叶生长态势,促进植株养分向薯苗根系集中输送,壮大红薯块根[5]。

2.5.3 茎叶生长期

植株地表茎叶覆盖田垄后,严格控制土壤水分,土壤湿度保持在50%~60%为宜。水分过多会稀释根块中的养分,影响南珠妹小香薯的果实口感。同时基地可通过夜间补光等方式延长植株生长光照时间,以促进根块养分吸收与累积,提升红薯质量。雨季需注意田垄沟渠疏通,做好汛期的排涝降渍工作及病虫害防治工作。

2.5.4 薯块膨大期

进入薯块膨大期后,地表茎叶停止生长,地下果实部分持续累积淀粉,直至收获。这一阶段的控水、补肥及病害防治尤为关键,直接决定红薯种植的最终产量及质量。

1)观察红薯茎叶状态,如出现叶片落黄早衰,及时补肥,以15~20 kg·hm-2的剂量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与0.5%尿素混合溶液,或每隔15 d配合滴灌系统施用1次,至叶片状态改善即可;若茎叶徒长,则可选用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或烯效唑可湿性粉剂,在晴朗无风天气下喷施于叶表,每隔7 d喷施1次,根据茎叶状态喷施1~3次即可,以控制地表茎叶的藤蔓化。2)定期疏松田垄沟渠,防止根塊因土层不透气而腐烂,可适当为根部淋施氮肥补充养分。3)在收获前15~20 d不宜灌溉,土壤湿度自然维持在50%~60%即可。

2.5.5 果实收获期

根据基地内南珠妹小香薯植株生育期及市场需求状况,确定最终收获时间,在收获前应先回收垄间滴灌带。收获期切蔓时,选择单垄藤蔓粉碎机进行作业,长度不大于15 cm,割蔓高度不大于10 cm,茎叶杂草去除率在85%以上。收获后将香薯果实按薯块大小分拣,鲜重低于100 g的薯块为一级,鲜重不低于100 g且低于150 g的薯块为二级,鲜重不低于150 g且低于250 g的薯块为三级;鲜重不低于250 g的薯块为四级。

2.6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南珠妹小香薯在种植期间易发病虫害较多,有黑斑病、根腐病、甘薯细菌性枯萎病等薯类常见病,以及蚜虫、白粉虱等虫害。其中,甘薯长足象甲、蚜虫、斜纹夜蛾及甘薯叶甲的成虫会啃食薯块,损伤块根,将卵产于茎叶底部,孵化幼虫会直接钻驻进入红薯块根中,并于潜道内排泄,使红薯果实变质发臭,无法食用。因此,红薯种植的病虫害防治贯穿播种前、种植期及贮藏期,覆盖薯种、植株、种植工具、灌溉用水及土壤等多项因素。

2.6.1 播种前期检疫脱毒

在筛选种薯时,即对其产地进行严格筛查,尽量采用内部培育薯种,杜绝带病种苗的跨区域转运。病毒性植物病害可传递感染整个植株,并通过代际传播发生累积和异变,因此在选择种苗时,可在上茬优秀薯块果实完成催苗后,运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实验室脱毒种苗培育,代际叠加优秀香薯基因,有效预防种苗植株的病毒性病害。

2.6.2 农业防治

1)在种植前整地起垄阶段,需针对土地进行除菌改善;对试验种植田区进行深度翻耕,利用自然光源暴晒深层土壤,施用石灰75~100 kg·hm-2改善土壤pH值,平衡酸碱度,同时起到消毒抑菌作用。2)在台风雨季集中降水过后,高温潮湿土壤会为病原菌提供繁殖条件,因此需及时疏通排水渠,排空积水,及时补喷杀菌剂。3)在果实采收后,需将田间染病植株、枯枝杂草等统一回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以防止病原菌遗留在土壤、杂草中,感染下茬种苗。4)在贮藏环节,需认真查验贮藏红薯是否存在破损、断伤、病斑、虫口等瑕疵,并将残次果实集中处理;其余完好果实在适当晾晒消毒后,即可分级分装贮藏;同时,需对贮藏场所进行消毒,控制温湿度,避免薯块发霉腐烂。另外,甘薯细菌性枯萎病会通过触媒感染植株,因此在喷灌、翻土等农具使用前需使用高锰酸钾、医用酒精等浸泡消毒,防止病害接触传播。

2.6.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即以药剂反应为基础的病虫害抑制手段。针对不同病虫害类型,调配相应药剂,对种薯、种苗、茎叶、植株根部及土壤等进行浸泡、喷灌、混合处理,以达到防治效果。1)预防黑斑病及根腐病,则可选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药剂浸种,其中0.1%甲基托布津浸种1 h,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2 h。2)甲基硫菌灵、高锰酸钾溶液可抑制甘薯细菌性枯萎病,在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1次,连续喷3~4次;或150~200 mL高锰酸钾1 000倍液灌根,每7~10 d灌根1次,连续使用2~3次。3)噻菌铜、菌毒清、中生菌素可用于茎叶生长期的细菌性病害防治,在发病初期用噻菌铜5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或5%菌毒清水剂200~3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1次,连续喷1~2次;或用中生菌素1 000~1 200倍液喷雾,每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4)针对蚁象成虫,可选用性诱剂诱杀,降低虫口密度,在起畦时将3%~5%辛硫磷颗粒剂与细土混匀后撒入虫穴,可有效抑制蚁象发育。

2.6.4 物理及生物防治

1)物理防治主要通过改变光、热、电及放射能等环境因素,实现对虫害的防治及灭杀。常见方式有性诱杀、灯光诱杀、黄板诱杀等,如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可采用黄板诱杀。2)生物防治则利用害虫天敌物种的引入,进行非化学手段干预,相较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药物灭虫,生物手段更加绿色环保。例如,可引进白僵菌、中华草蛉等,有效抑制真菌类病害及虫害。

3 结语

红薯作为钦州市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农产品代表,近年来研发出的南珠妹小香薯兼具营养及经济价值,在不断的种植研发及品种优化过程中,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扩大了品牌效应。科学合理密植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能够进一步促进南珠妹小香薯的种植优化。因此,本文总结了农业种植研究人员从选种育苗、整地起畦、种植管理,到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的经验做法,为南珠妹小香薯的示范推广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春丽.红薯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J].农村实用技术,2023(2):75-76.

[2] 赵正林,官志刚,邓正春,等.常德地区紫红薯富硒提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8):23-25.

[3] 管其锋.有机红薯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河南农业,2021(6):41-42.

[4] 盘杰青,叶乙德,陈华.红薯高产高效种植[J].云南农业,2020(11):56-57.

[5] 杨艳峰.早熟红薯品种“心香”双季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20(25):55.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3-04-16

作者简介:卢明(1976—),男,广西钦州人,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E-mail:1525294984@qq.com。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