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句子含义分析题作答例谈
2023-08-01张凌
张凌
分析句子含义是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之一,出题形式多样,需要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下,用简洁的语言来作答。
【设问方式】
1.结合选文内容,体会句子含义。
2.选文结尾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某句话的理解。
3.文中画线的句子表意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理解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真题精讲】
例1 (2022·辽宁·盘锦)(《山楂是甜的》,扫描文末二维码阅读原文)
问题:选文结尾写道:“那些山楂从始至终都是甜的!”这句话有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请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尾句的理解能力。应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山楂”“甜”,揣摩它们在语境中的意思,并结合文中关键语句和文章主题作答。联系第③段“只要放白糖,多放,再难吃的山楂也会变甜。就像我们的日子,酸涩难忍,又漫长,可终究能通过努力,让日子变得甜一点”可知,结尾句中的“山楂”实际指“我”童年酸涩难忍又漫长的生活;而父母对“我”和妹妹深深的爱以及为了“过更好的日子的努力”就像糖一样,让本来充满辛酸的生活变甜,让日子变得更好。同时结合第⑤段到第⑦段的内容可知,“我”心中难以忘怀的童年记忆,虽有酸苦,但因为有父母给予的爱,所以那些日子终究是甜的。
参考答案:虽然童年生活酸涩难忍又漫长,但父母对“我”和妹妹的爱从未缺席;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不懈努力、不断奋斗,生活就是甜的,日子就会好起来;童年的经历令“我”难以忘怀,这是一笔财富,所以是甜的。
例2 (2022·辽宁·朝阳)(《一碗“雪花面”》,扫描文末二维码阅读原文)
问题: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你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这句话的理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感悟。
解析:作答本題,考生应结合选文内容与主题,围绕“情义”和“温度”这两个关键词,阐述自己对“尊重与体谅需要帮助的人”的认识。注意结合题干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这一要求,谈谈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我”送给瘦大叔的那碗面,不能算对瘦大叔真正的帮助,而父亲在雪中陪瘦大叔吃面,才是对瘦大叔真正的帮助。因为父亲尊重瘦大叔,顾及了瘦大叔的感受。“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一句强调了“情义”的重要性,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要真诚地尊重与体谅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真诚地尊重与体谅他人,做一个有情义、有温度的人。
例3 (2022·重庆A卷)(《鸟和冰山》,扫描文末二维码阅读原文)
问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意丰富,请结合全文理解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冰山还剩花生米那么大,但依然闪着钻石般的光芒。
解析:理解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从比喻义、引申义等角度全面深刻地分析。理解本句的表层含义,可直接联系前文,解释冰山为何变成花生米那么大以及“钻石般的光芒”的字面意思。理解本句的深层含义,可抓住“钻石般的光芒”,分析其中体现出的冰山为帮助大鸟回到南方而牺牲自己的精神。
参考答案:表层含义:冰山南漂,最后变得很小,但依然光芒闪耀,像钻石一样美丽。深层含义:冰山为了他人而甘于自我牺牲,其精神品质像钻石般纯洁、可贵。
例4 (2022·河北)(《寻找“红衣姐”》,扫描文末二维码阅读原文)
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做一株小草也好啊,只要心是绿的。
解析:本题要从修辞手法、结尾的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准确把握句子含义。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树比作伟大的人,将小草比作普通人,“心是绿的”喻指人有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态度。再结合上文“像一个个感叹号,像一枚枚宝葫芦,更像一颗颗普普通通却又朴朴实实的心”和下文“只要拥有一颗爱心,自己就是富有的”可知,这里意在赞美“红衣姐”的热心肠,进而突出文章主旨:即使不能成为伟人,做一个普通人也不错,只要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爱心,就是成功的人、富有的人。
参考答案:小草比喻普通平凡的人,绿色代表的是生机、希望和爱心。这个句子深化了文章主旨,赞美了像“红衣姐”一样平凡而朴实的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做不了巨大的贡献,成不了伟大的人,但他们富有爱心、积极向上、热爱生活,他们的生活同样是富有的,人生同样是有意义的。
【作答策略】
1.关注句子所在的位置(总领句、总结句、中间过渡句)。
2.寻找句子中的关键词,可通过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把握语境,从比喻义、引申义等角度全面深刻理解。
3.将句子放入语境中,加以深刻理解。
4.与文章主旨或人物形象联系起来。
5.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文章中心思想来分析,进而领会句子的含义。
【拓展训练】
兄弟
风凉了。两个老人牵着手,在街头漫步。他们走得很慢,不时有一两片落叶划过苍老的面颊。盲人弟弟说:“哥,走不动了。”哥哥大奎说:“哥也累了,那就歇会儿。”
路边的长椅上,覆盖着枯叶和灰尘。大奎拿袖子抹了几个来回,又俯下身吹了吹,扶弟弟坐下。
弟弟说:“哥,咱说说话吧。”“好啊,说说话。”大奎说。他把坎肩儿脱下,披在弟弟身上。弟弟身子骨弱,有点儿发抖。
“说啥呢?”弟弟翻翻白眼球,似乎在努力朝远处看,或者,是眺望遥远的过去,末了感慨一句:“一晃,60多年了。”“可不嘛,”大奎点着头,“这一辈子,好像就那么一眨眼工夫,呵呵。”大奎笑得有点儿凄凉,弟弟下意识地抓住他的手,说:“你牵了我60多年,哥。”“应该的。”大奎说,然后在心里轻叹了一声。
弟弟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他还不到2岁,是个不记事的年龄。后来,他长大些,才知有人是天生看不见东西的,就像弟弟。打小,他就是弟弟的拐杖,除了到外地上大学的几年。那年爹死了,垂危时叮嘱他:“牵好你弟弟的手,一辈子别撒开。”他点着头,流了一脸泪。
风似乎停了,就像一个打鼾的人,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停顿。就在这个时候,一只豁口破碗伸了过来。“行行好吧!”碗上下晃着,他们的面前,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大奎把手插进衣兜,弟弟也把手插进衣兜。然后,他们各自掏出一张纸币。弟弟投币的时候,用心摸了摸那只碗,以免投错了地方。大奎把目光从老乞丐身上收回来的时候,看到弟弟眼角有了泪光。
“怎么了?”大奎问,他用粗糙的手掌替弟弟揩了揩。“哥,我心里难受。”弟弟哽咽着。“好好的,难受个啥?”“这么多年,我就是个累赘。”弟弟捶着大腿,“哥,我把你拖累了!”大奎拍拍弟弟的背,喉结滚动着:“说啥傻话,你是我弟,我是你哥。”弟弟摇着头,泪水从干瘪的眼窝溢出来:“哥,你为了我,离过婚。是我害了你,我对不起你!”
大奎眼眶也潮了,那还是30年前的事。成家后,他一直带着弟弟,同吃同住。妻子终于受不了了,说:“天天伺候个盲人,这日子没法过了。”他劝,可劝不回。妻子下了最后通牒:“不把你弟弟弄出去,咱就离婚!”他咬碎了牙,硬是和妻子离了婚。后来再婚,他唯一的条件,便是在家里给弟弟留间屋。于是,一个乡下女人,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几十年,日子过得紧巴巴。那期间,弟弟手里也曾经有个破碗。冬天,寒风如刀,弟弟跪在街边,举着破碗乞讨。大奎找到他,不由分说把那只碗摔得粉碎。那天,他抱着弟弟,两个人的哭声压过了北风的尖啸。
“陈年旧事,别再提了。”大奎说,“我和你现在的嫂子,不挺好吗?”
弟弟平静下来,低着头,不说话。
有汽车驶过,喇叭声震耳。弟弟忽然想起什么,情绪一下子高了:“哥,前几年你带我逛北京,我这辈子,不亏了!”大奎知道,那是弟弟的梦。弟弟那阵儿老是自言自语:“北京一定很大吧?听说那故宫里慈禧太后住过呢,那长城都修到云彩眼儿里了……”于是,大奎带上他,坐火车,坐汽车,逛故宫,爬长城,把北京逛了个遍。弟弟说,他啥都看见了,真的看见了。
秋风又起,一阵紧似一阵。弟弟袖着手,沉默不语。大奎像搂着一个孩子,把體温熨过去。
“回吧。”大奎说。弟弟没动,沙哑地唤了声:“哥!”“有话家里说,暖和。”大奎想拉起他,可拉不动。弟弟得了绝症,没多少日子了。“哥,有句话,我憋了几十年了!”弟弟一脸郑重。“你说,弟。”大奎看着他。“我不是你亲弟弟,”弟弟咬着嘴唇,“10岁那年我就知道了,我是咱爹从外面捡的,可我一直没敢说。”“为啥?”“我怕……我怕你知道了,会不管我……”大奎揽着他,笑了:“傻弟弟,这事儿,打我记事起就知道了。”
大奎伸出手,牵着弟弟,一步一步走在秋风中。那两只紧握的手,就像一条脐带,任岁月的剪刀张开锐利的锋刃,终也剪它不断。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问题:请谈谈你对结尾“那两只紧握的手,就像一条脐带,任岁月的剪刀张开锐利的锋刃,终也剪它不断”一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兄弟之间的情义不会因为岁月的磨难、生活的困苦或者没有血缘关系而消失。这种情感是剪不断的,它是漫长岁月里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刻在心里,无法抹去,它是兄弟两人相互支撑走下去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