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境
2023-07-31
5月13日,由平江县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承办,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李可染画院青年画院、北京正帅空间美术馆、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特别支持,张晚庭策展的“觅·境——李亮东艺术展”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开幕。
国家发改委物价司原司长杨向群,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许向群,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副所長邓柯,清华大学教授尹浩,《雕塑》杂志执行主编范海民,北京奥林匹克文化促进会环境与公共艺术委员会主任刘恒甫,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晏晓斐,宋庄艺术论坛发起人杨青松,北京正空间美术馆馆长丁帅,京东方艺云文化创新研究院院长、京东方艺术画屏总经理吕继刚,北京思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艾亮东,紫荆花总经理马培瑞,《中国美术报》社副社长李回源、副社长颜培大、艺术中心副主任饶怀安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平江县人民政府给予此次展览高度重视与支持,平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三军、平江县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永祥、平江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刚毅等出席开幕式。
高天民表示:“从展览可以看出李亮东对于艺术的思考是没有受媒介限制的,他所思考的不是工具材料的问题,而是面对这个世界如何去把握、认识、理解的问题。他用雕塑的手法、陶瓷的语言来创作佛像,出世、入世观念都在他身上得到了体现,我觉得这也正是他目前状况的真实写照。另一方面,他的水墨作品也是他认识、把握和阐释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具有三个纬度,一是雕塑意识,二是山水花鸟意识,三是抽象意识。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他的形式语言特征。所以我觉得,媒介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总之,此次展览是李亮东目前艺术状态的一个全面呈现。”
许向群表示,“中国佛学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艺术的滋养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举世闻名的敦煌艺术就是典型代表。李亮东的作品以佛像为符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在深入学习传统、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凸显出对现实体悟的真诚表达,充分说明了他的艺术态度和学术追求,这种文化情怀和艺术探索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观展后,丁宁表示,“此次展览是雕塑艺术家李亮东所做的比较综合性的展览,他将陶瓷烧制所涉及的造型能力向画面衍生,把造型‘移植到其他的媒介——油画和水墨,显示出了雕塑人的强项。他将造型把握得非常自然、自信、从容,其抽象作品的画面仿若将物象平面拉平后的并列组合,隐约可以看见诸如龙、佛等的面貌,始终有造型藏在以平面展开的格局里。可以说此次展览是艺术家不同方面才华的展示,很有特色”。
邓柯表示:“展览主题叫‘觅·境,觅是寻找、是追问,是从造型到造境。李亮东从雕塑的实的层面走向画面情境的营造、从立体走向平面,从中可以看出其对传统文化的转换研究。而李亮东作品里最可贵的地方,来源于生活的在地性,他的作品中有着湖南独特的乡土文化情感及对材料当地性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范海民表示:“平江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此次李亮东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文化的重视、对艺术关注的体现。同时此次展览的作品也很具有代表性,在传承当代文化方面做得很好,以雕塑、彩墨等的中国东方文化语言突破传统。这次展览的主题‘觅·境和李亮东的作品非常吻合,希望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展览后,李亮东的艺术作品可以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艺术家李亮东,2010年在平江幕阜山下开荒动土,建立传统柴窑,坚持古法烧制,以匠人精神要求自己、追寻艺术。本次艺术展览以楚地历史传统文化为依托,集结李亮东多年创作的众多优秀水墨、油画、雕塑等丰富多元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平江优秀美术家的风采和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更好地保护、展示和传承本土文化,诠释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的多元可能,作出了自我的回答。
而对于此次展览,艺术家李亮东表示,“我有很多不同阶段的作品,此次展出的作品是我2015年至2018年这个阶段的艺术呈现。我所有的作品有一根主线——境。我在山里待的时间比较多,也沉淀了自己的一些心性。每件作品有其不同感受,没有固定的模式。‘觅·境系列就是寻觅‘我的思想和境界”。
开幕式后,“觅·境——李亮东艺术展”研讨会在《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召开,研讨会由高天民主持。与会专家就“在地性文化与当代艺术融合表达”展开深入研讨交流,在艺术表现形式、材料、艺术精神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