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校社协同开展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3-07-31邓小满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4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普通高中

[摘要]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缺乏自我认识、职业认知与教育认知等问题,笔者尝试将家校社联系起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提出“一体三层三翼”的理论,通过自我探索、构建职业生涯课程、开展生涯实践活动,为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提出新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家校社协同;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

强大的人才竞争力是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担负着为国育人的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帷幕。近年来,新高考政策在全国各地逐渐实施。“六选三”选科制度的实施,让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进一步凸显了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中阶段生涯教育存在生涯认知发展中自我认识、职业认知与教育认知不足的现象,生涯定向与生涯决策的发展能力欠缺。一是学生缺乏生涯规划意识。学生主要通过高考进入高校深造,“唯分数”观下大部分学生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更没有职业准备。二是家庭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足。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局限于子承父业,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发展;一些家长忙于生计,缺乏对生涯教育的了解,只能被动地配合学校做好学业规划;另有部分家长虽有生涯规划意识,但认为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为时尚早,唯高考分数论,不支持高中就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三是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完善。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学校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但因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指导老师,而使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不规范、教育体系不完善,导致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浮于表面。四是家校社联系不紧密,缺乏完善的共育体制。高中职业生涯教育仅靠学校教育,容易流于形式;仅靠家庭教育,容易产生个体狭隘观;而缺乏社会的参与,又会使职业生涯教育内容单薄,因而需要家校社协同共育。

二、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机制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镇村、家庭共同育人的格局。因此,在职业生涯教育上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育人势在必行。笔者所主持的课题以“一体三层三翼”为核心,开展普通高中的职业生涯教育研究。

“一体”为职业生涯教育,从生涯规划的视野规划职业和学业。“三层”指生涯意识、生涯决策、生涯转换。唤醒学校与家庭的生涯意识,拓展生涯实践,帮助学生在高一选科与高考志愿填报中可以做好科学而准确的生涯决策。并且,借助生涯规划做好初中到高中、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换,快速适应新的生活。“三翼”为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共育主体。学校为主导,建设职业生涯课程,调动家庭与社会的各方面资源,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家庭包括家庭成员及其社会关系资源;社会包括企业、社区、院校、机构、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一体三层三翼”围绕“职业生涯教育”核心,以生涯意识、生涯决策、生涯转换为内容,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联系起来,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前提下,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密切协作,让学生基于自我了解开展学业规划,拓展对职业、行业的了解,实现职业生涯的清晰规划。

三、高中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途径

基于“一体三层三翼”的实践机制,我们确定了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途径:自我探索、生涯课程构建、生涯实践活动开展。

(一)自我探索

依据舒伯的阶段发展生涯理论,高中阶段是生涯探索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生涯主题以“fail fast, fail often”为主,在可允许的状态下让学生尽可能多尝试新事物,积极探索,不怕失败,取得反馈。但由于高考的升学压力,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缺乏生涯规划的意识,特别是职业生涯的规划。因此,可以借助对自我的探索,唤醒生涯意识,从而主动地进行生涯规划。自我探索是指个人借由生活经验、活动过程与测评工具等,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与价值观。在“一体三层三翼”机制中,具体操作思路如下。

1.以学校为主导,开展系列探索自我的活动

学校是生涯教育的主导者,负责协调家庭与社会对学校的配合。为了帮助学生对自我有更多的认知,可以通过主题活动与主题班会来增进学生对自我的认识。

主题活动如“他人眼中的我”“我的表彰大会”“我的三个愿望”“我的最后三天”“十年后的我”“我的理想工作/生活”“我的技能”“我的生命线”等,通过访谈、写作、表彰等方式,让学生多途径地了解自己。

主题班会课可以设置“兴趣岛”“荒岛余生”“目标与规划”“欣赏自我·悦纳自我”等,通过班会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与价值观,能够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2.以家庭為辅助,借助测评工具拓深自我了解

基于生涯教育的普及与广泛研究,对自我的探索也可以借助一些测评工具来实现,如人格测试、智力测试、职业能力测试、职业兴趣测试等。比较典型的测评工具有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舒伯价值观测试等。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社会上的专业机构去做测评,借助测评数据,对他们的人格、兴趣、能力等进行评估,以对学习与生涯规划做出有针对性的方向指引。比如,一个学生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中,最终得到的测评结果属于RIA,那么就可以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进行分析,R是实际型、I是调查型、A是艺术型,那么对于RIA组合的人,比较合适的职业是牙科技术员、陶工、建筑设计员、模型工、细木工、制作链条人员等;而另外一位学生测试的结果是AIS,那么对他而言比较合适的职业是画家、剧作家、编辑、评论家、时装艺术大师、新闻摄影师、男演员。根据这些测评结果,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职业兴趣方面的指引,帮助他在这方面积极拓展与认识。

此外,家庭还可以配合学校开展“家族职业”的调查活动,如调查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舅舅姑妈、表哥表姐等从事的职业,了解这些职业的特点,观察家族成员对自己职业的态度等,从而广泛了解各种职业,并深入思考家族成员选择职业的依据。

3.社会配合学校与家庭,提供自我探索的机会

学校在开展“探索自我”活动时,可以联系社会机构、企业等,给家长提供测评、参观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社会企业中的职业人和高校的大学生,进校园给学生分享职业特点和大学的专业特点等。学校还可以社区开展的“学雷锋”活动、寒暑假的“志愿者”活动为依托,联系学生家长,带学生到社区参加各类志愿活动,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完善他们对社会公民角色的认知。在企业、高校进校园活动中,可以让职业人进校园分享企业管理经验、职业工作特点、高校生活、高校专业设置等,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职业知识,丰富他们对自我学业能力的认知。

(二)构建职业生涯课程

职业生涯教育如果想要避免流于形式,就要有系统完善的课程安排和明确的课堂落实。课堂上应匹配专职老师,普及职业教育知识,提高学生与家长的职业生涯教育意识。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主题课程

课程内容可以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两部分。理论知识包括行业与职业知识、后疫情时代下的热门行业、行业与职业特点、职业要求、行业与职业薪酬、行业与专业等,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对不同职业的认识。

实践课程可依据理论操作建立。一方面,建立职业资源库。首先,学校安排专职生涯教育辅导师对全校家长、校友进行职业调查,建立职业资源库,并分行业、职业管理;其次,对全校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调查,将结果分类、分主题汇总;最后,将学生已分类、分主题的兴趣职业与家长、校友的职业资源库进行匹配,编写主题课程。另一方面,建立专业资源库。首先,学校安排相关人员对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已毕业学生进行专业调查,建立高校学生专业资源库;然后依据职业与专业将大学生资源进行归类;最后根据学生的职业兴趣,与大学生专业资源库匹配,筛选出符合高中生兴趣的专业,分类、分主题编写好课程。比如,根据主题匹配行业、职业与专业等,再与家长、校友的职业、专业匹配,分类汇总,形成整理资源库(如下表)。

2.组建职业生涯教育的授课讲师团队

授课老师可以分为固定的专职教师与流动的课堂讲师。固定的专职教师由学校的专职生涯教育辅导师担任,负责课程的安排;流动的课堂讲师可以是外聘的家长、校友、企业人士。外聘的讲师可基于自身职业特点,为校内学子分享职业故事、企业管理技巧、职场要求等。学校对外聘讲师颁发证书,并进行简单的授课技巧培训。然后,根据职业生涯课程,有序安排外聘讲师授课。

3.丰富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形式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开展方式多样,应尽量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类的主题可以采取主题讲座、人物访谈方式;体验类的主题可以采取实践调研、企业参观、高校学习、企业实习等方式进行。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有效联系。

(三)开展生涯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理论的学习最终还应付诸实践。在做全面的职业规划的同时,需要对社会有全面的了解和探索。学校可以联合社会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共育基地,并利用周末与寒暑假时间,联合家长,组织学生到高校或企业去参观、实习。

1.搭建高中与高校的合作桥梁,组织学子到高校参观学习

为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学校不仅可以邀请大学生进校园分享大学生活,还可以组织学生到高校体验专业课程。因此,高中与高校建立合作基地必不可少。比如,物理选科的学生,可以到理工科学校,开展为期一天或两天的高校学习体验生活;而历史选科的同学,则可以到师范类或语言类的高校学习。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地处珠三角,大多数毕业生的去向为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高校,通过与各大高校就读的学生牵线,在家委会的组织下,我们组织学生到中山大学参观,并观摩中山医学院学生的解剖课,让学生对医学专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学生到华南理工大学学习,进入他们的实验室观摩研究生的实验,采访高校的研究生,了解理工科专业的学习特点。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高中学生对大学专业的认识。

2.建立企业、社区、机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社会企业实习

为了拓展生涯实践基地,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介绍、校友介绍等方式,主动与当地的热心企业、社区、医院等单位建立生涯合作基地,并组织学生去参观、见习、实习。比如,周末可以到企业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运营、公司的结构、工人的工作特点情况等;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单位实习、做暑期工,让学生通过基层工作,具体了解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强度等;课余时间到社区开展慰问老人的活动等,以此增强学生与人交际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近距离观察社区人员的工作特点,了解服务业的工作特性。笔者做班主任时,积极引进家长资源,为学生开展生涯实践活动。为了响应保障中学生睡眠的要求,我们通过社会关系,主动联系了广东省第一家“梦所”博物馆,与他们建立合作基地,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了解睡眠、床具的历史文化,到实际的工厂去参观工人生产床具的过程,增进对一线职工工作的了解。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多方位地接触与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强化了家长与社会对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教育。

3.走进当地青协、博物馆、文化基地等机构,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当地的博物馆、文化基地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基地学习、参观,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还可以提高文化自信,为职业道路树立榜样。社区与青协在寒暑假都会举办一些大学生公益活动,学校组织高中生参与这些活动,在与大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帮助学生站在未来的视角,观察当下的自己,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学业规划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笔者所在地区有风景宜人的西樵山,附近有历史文化韵味浓郁的南海博物馆、松塘翰林村等。借助这些资源,笔者联系家委会,每月组织一次班级户外实践活动;与地理老师合作,开展西樵山研学活动,增进学生对自然资源的认识;与松塘村的社区合作,开展对松塘村历史文化的考察活动,了解本地乡村的构造、乡村的历史,学习历史文人的奋斗精神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增进了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不仅可以加深对学科的了解,还可以提高文化自信,增进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4.开展社会调研、职业模拟,学习职业技巧

除了与高校、企业、社区建立合作基地,开展生涯实践,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本地企业或本土产业的调研活动,让学生通过撰写调研报告,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开展职业模拟招聘会,由学校提供场地,由家長提供应聘单位,组织学生参与模拟招聘会活动,提高学生编写简历能力与面试技巧,并借机了解不同岗位的应聘要求,从而增强自己的职业规划意识。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大型模拟招聘会,邀请家长、社会企业代表来担任企业面试官。借此机会,笔者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社会职业面面观”“职业与专业匹配”“制作一份赏心悦目的简历”“如何从面试者中脱颖而出”等系列活动,不仅让学生借助此次机会认识职业分类,学会制作简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借助此次机会,将职业与专业、专业与选科联系起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为职业规划做好铺垫。寒暑假时,在模拟招聘会的基础上,联系家长与社会机构提供职业实习单位,引导学生在对职业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为期3-5天的单位实习,深入了解职业特点、工作要求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绿色教育视域下普通高中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ZQJK017)和南海区“十四五”(第一批)中小学(中职学校)德育课题“家校合作开展高中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0NHDY01)阶段性研究成果]

邓小满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邓小满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国际青少年生涯辅导师、国家初级心理咨询师。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德育实效性探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