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富故事情节?优化叙事层次

2023-07-31章佳平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4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故事情节

[摘要] 统编教材习作板块大幅增加了想象类习作的数量,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各个年级的想象类习作要求有所不同,编故事是想象类习作的核心能力。学生应当在丰富的想象基础上,确立故事框架,合理编排故事情节,优化整个故事的叙述层次,这是此类习作教学指导的重点。

[关键词] 想象类习作;统编教材;故事情节;叙事层次

新课标对各个学段想象类习作要求做了区分:第一学段能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按照写作理论,想象类作文属于虚构的范畴,主要培养学生编写虚构性故事的能力。学生通过想象去虚构故事,发挥儿童独有的奇思妙想。实际教学中,学生光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远远不够,只能为编好故事提供一定的心理基础,学生编故事必须激活原有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在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融合与转化下,再通过一系列联想或想象,辅之以精心思考的情节编排,从而创造出生动有趣的故事。

一、编故事是想象类习作的核心能力

想象类习作是学生通过写作实践,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能够拓宽他们的思维广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对比新旧教材,统编教材中想象类习作的数量和占比都在增加。在小学阶段,人教版旧教材共安排了9次想象类习作,统编教材共安排了14次,新增了5次作文训练。其中,二到四年级共安排了童话类习作7次,四年级安排了有关事物的发明想象,五年级下册新增了探险故事,并单独编排了“想象”习作单元,六年级下册还安排了科幻类想象习作。

想象类习作的内容存在差异,但是语文核心要素却趋同。各个年级的想象类习作内容有所侧重,既有对事物的想象,也有对人物经历的想象;既有看图编故事、编童话故事、续写童话故事,也有根据漫画编故事、自由编故事……可以看出,编故事是想象作文的核心能力,在学段上教材对学生编故事的能力评价指标也进行了细分(如表1)。

二、了解情节常识是编好故事的前提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想象类习作中,编故事首先要关注主要事件,合理构思情节,让情节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故事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叙事性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而构成的。故事情节是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探险故事、科幻故事等想象类习作创作的难点和关键点。

具体教学中,阅读和习作往往存在“相对割裂”的状态。即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能会涉及故事情节的知识点,但回到习作教学中,却较少系统地提及情节,造成学生在阅读课上学习的有关情节的知识点无法顺利迁移到习作上。实际上,要编写一个故事,学生就必须先了解一些有关情节的常识,把握故事情节的要素和构成,这是编好故事的前提。

三、丰富故事情节的指导策略

(一)确定故事主题,构思整体情节

文艺心理学认为,任何创作都是个体对生活、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升华,都隐藏着思想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人文主题。故事的主题犹如整个故事的“灵魂”,往往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立场,并表达了作者想传递给读者的观点和价值观。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必须紧紧围绕一个核心主题进行情节的编排。

在统编教材想象类习作中,编写童话故事占到很大的比重,主要集中在中年级。童话故事的人物构成相对比较简单,人物性格单一且鲜明,充满了儿童喜欢的天真浪漫色彩,故事主题往往是积极正面的,反映了主人公的真善美。因此,童话故事情节具有共同点,相对比较简单,以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两篇课文为例,《去年的树》和《那一定会很好》的故事情节属于典型的童话故事情节——并列式的故事结构、相似的人物经历、循环反复的情节。童话故事多采用“反复”的情节模式,是基于儿童的学习心理的。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的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多处于形象思维或者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界点,他们大多对故事的主人公有强烈的“角色认同感”,认为主人公身上发生的事情犹如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一样。“反复”的情节模式,不仅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可以让学生在一次次的阅读体验中,逐步感受到主人公的人物品质。因此,在本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如下:第一,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角色,可以是书上提供的角色,如国王、小公主、玫瑰花,也可以是自己想的其他角色;第二,确定角色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整个故事的主题;第三,运用本单元的“循环反复”来构思情节。实践中,整个构思情节的环节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外显,进行结构化表达。

(二)借助“故事密码”,搭建情节框架

统编教材在每一次习作安排上,都贯彻着“扶放结合”的理念,为学生设计了独特的习作提示信息。除了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的奇思妙想”属于事物的想象,其他想象类习作都是编一个故事,编者也以文字、图片、问题、写作提纲、思维导图等多种方式对“故事密码”进行了充分的提示(如表2)。

把上表和前文提及的“故事情节的构成”综合分析,不难发现,“故事密码”其实就是“情节六要素”,编者通过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学生,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可谓整个故事的“骨架”。以六年级下册的“插上科学的翅膀飞”为例,此次习作内容属于写科幻故事,不仅考查了学生的科普知识积累,也考查了他们对科幻事物的想象力,难度比较大。但根据教材给出的“故事密码”提示,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从而让情节可视化,搭建情节框架。

(三)借助图示,设计情节波折

文似看山不喜平。迁移到编故事上,故事情节不能过于平淡,要有起伏转折,才能给读者不断带来阅读的惊喜和期待。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刷子李》在情节的铺排上便是典型的“一波三折法”(如下图),为了凸显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设计了三处情节的波折:第一处,徒弟对师傅技艺高超的“半信半疑”;第二处,徒弟对师傅的现身技艺佩服;第三处,身上的“小白点”,让师傅在徒弟心中的形象轰然倒塌,最后揭开谜底——“小白点”只是衣服上的小洞引起的。课文中出现的“一波三折”情节铺设方法可以充分运用到想象习作中。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属于历险题材的故事想象。历险故事要想牢牢吸引住读者,更需要匠心独运的情节编排技巧,情节的波折也更为丰富。

高年级的学生阅读的历险类作品相对比较多,如《汤姆·索亚历险记》《海底两万里》《鲁滨逊漂流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等。学生对题材的熟悉很大程度上会降低此次习作的难度。但是,要把历险故事写得精彩,必须要学会故事情节的编排技巧。教师在指导本次习作时,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刷子李》的情节导图,引导学生设计属于自己历险故事的情节导图,以更加简单明了地展现历险途中的“一波三折”,丰富整个故事叙事层次。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赵飞君.统编教材中想象习作的生发点与着力点[J].小学语文,2019(11).

[3]罗树庚.统编教材与人教版教材习作内容编排序列对比略谈[J].小学语文,2019(Z2).

[4]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5]王榮生.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章佳平   广东省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故事情节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初探
从最新初一语文统编教材得到的教学启示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以《全城高考》为例浅谈校园青春片的探索
试论游戏的故事情节与视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