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体验设计理论的滕氏布糊画活态化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

2023-07-31张芳兰牛晓娟王琪

美与时代·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体验设计创新设计

张芳兰 牛晓娟 王琪

摘  要:为了促进滕氏布糊画的活态化传承和创新设计,提升用户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感。结合体验设计的滕氏布糊画活态化传承方法,以体验设计的概念为基础,从滕氏布糊画的文化内涵出发,引入体验设计与非遗传承结合的方向,对体验设计下的非遗传承案例进行研究。从DIY瓶盖设计实践中总结得出体验设计理念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方法,增强非遗文创产品的体验感,从而促进非遗文化的活态化传承。

关键词:体验设计;非遗传承;活态化;创新设计;布糊画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项目“河北传统手工艺造型艺术活态化传承研究”(20200402015)研究成果。

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岁月的洗礼,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部分出现了断层甚至濒临绝迹的困境,非遗的传承与创新迫在眉睫。在2022年全国两会中,朱鼎健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在此之前,國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以帮助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应消费升级时代的发展要求,如何做好非遗项目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如何让非遗“活”在普罗大众的日常生活里,是必然要面对的课题。

随着全国各地非遗保护法规政策的相继出台,“非遗热”在全国各地开始流行,但是目前的非遗传承方式依然以传统的方式为主,如静物展示、贴图文创产品等,整个使用过程缺少与用户的互动,无法有效地进行推广,这就造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缺少活态化。为了使非遗文化真正地实现活态化传承,基于体验设计的方法,使之与非遗文化结合,让用户与非遗文化进行互动,提升非遗文创产品内涵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非遗的活态化传承与创新产品的可塑性和可传播性,有助于提升民族自豪感[1]。

一、体验设计理论概述

(一)体验与体验设计

体验一词源于拉丁文“Exprientia”。“验”的定义是通过实践感知周遭事物环境。从其词性上分析,“体验”一词既可作为名词,象征一种自身感受,也可意为探查、试验。在词典中“体”作为动词代表经历某一活动的过程[2]。在《体验营销》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Bernd H. Schmitt通过研究用户的体验并结合社会心理学等其他学科提出体验模块模型,将其分为五种维度(如表1)。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体验设计理念的出现给传统的设计方法引入了新的路径参考,它是信息时代和体验经济下的一种升华,也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3]。而体验设计是将消费者的参与融入设计中,在设计中把服务作为“舞台”,产品作为“道具”,环境作为“布景”。体验设计的目的就是将更多人性化的想法融入产品设计或者服务设计中,使用户在整个参与和使用过程中获得更多维度的体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二)体验设计在非遗传承中的应用意义

在传统的非遗传承设计中,多以非遗产品、衍生文创产品之类的实物展示和表面的贴图展现在用户面前,由于视觉形式与体验单一难以达到非遗文化传播的目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展示和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提高,要做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其活态化保护与传承,活态化强调“人”的参与,如与非遗的互动、与传承人的互动等,这也正是非遗体验设计与非遗传承的重要结合点。

体验时代的到来为设计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体验设计可以增强用户与非遗文化、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播方式的交流和互动,强调用户的参与性,在主动体验与互动过程中理解非遗文化的内涵,提升信息传递深度,实现多维度体验。

二、丰宁滕氏布糊画概述

(一)丰宁滕氏布糊画简介

滕氏布糊画起源于河北承德。河北古称冀州,作为中国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拥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其非遗种类丰富多样,截至2021年已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数量居全国第五位[4]。滕氏布糊画素来被人们称为“中华百艳,华夏一绝”,在2014年7月文化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告》,滕氏布糊画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滕氏布糊画的创作以绫罗绸缎等面料为主,在失传的满族传统工艺“补花”的基础上,变补为糊,取各传统工艺精华融为一体,创立出“立体堆积法”,呈现出浮雕立体的效果。无论是人物主题,还是风景主题、动物主题,都可以进行创作,并且工艺、形态、格调都具备创新性与趣味性。滕氏布糊画在制作的每一步都精巧细致,选材独特,构思巧妙,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它还带动了丰宁满族自治县的部分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5]。

(二)丰宁滕氏布糊画制作工艺

滕氏布糊画在题材的选择上多以具有美好意蕴的图案为主,例如年年有余、吉祥如意、多子多福等。随着人们审美水平和思想观念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创新,随之出现了很多新主题,包括表达人们生活习俗的、讲述美好故事的、单纯用作装饰的等,通过更为丰富的材料将他们表现出来[6]。现在,滕氏布糊画的题材基本可以分为六类(如表2)。

经过不断的发展,布糊画的制作流程总结为以下相互衔接的七个环节[7],根据具体的画面大小呈现不同的题材类别(如图1)。

1.设计。绘制所需制作的图纸,并将图纸进行分解,这就需要注意图纸要容易分解、要方便制作、成品效果要好,以及用料成本等特性。在设计完成后,还要进行试做,这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以防在后续的批量生产中出现问题。之后将分解好的图纸进行编号,方便后续的查找与制作。

2.配料。配料主要是根据图纸进行,除所需的丝料之外,还有所需的工具,如美工刀、胶水、金线等。

3.布糊。对每一个部件用布进行包裹,同时还需要进行剔模、压模、褟金线、局部组装等操作。

4.彩绘。通过彩绘对外观进行点缀和装饰。彩绘可以弥补布糊的不足,增强整体的立体感和造型感,使最终呈现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5.装饰。除了褟金线之外,对于一些布糊画作品还需要增加一些珠宝、彩石、水晶等,通过这些装饰,使整体更加丰富,立体感更强。

6.质检。把半成品和成品进行质检,合格之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步骤。

7.组装。在布糊阶段根据需要会进行局部组装,质检完成后进行最终组装,包括图案、装饰、图章等的组合和镶嵌等,以及衬板和外框的制作。

(三)滕氏布糊画的发展现状与现存问题

就目前滕氏布糊画的发展来说,在传承和发展上面临困境。其制作人员多以老一辈的手艺人为主,缺少新生力量;由于资金问题,其发展面临阻碍;主要依赖于向游客售卖旅游文创产品为主,宣传力度不够,很难进入大众视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保护的策略需要进一步提高;由于其制作过程较繁琐,且主要以纯手工的方式为主,这就造成其量产化水平低。

基于调研分析得出目前市面上的非遗展示方式或文创产品虽然款式多样,但同质化非常严重,展示和设计方式缺乏创新,没有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大多数都是将代表某一文化的图案与手机壳、帆布包、钥匙扣等生硬地结合在一起,导致文化传承只停留在表面,忽略了文化的内涵,未能实现文化的活态化传承与真正的创新设计,同时也造成了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很难激起他们的购买欲望。

设计者局限于视觉体验,没有满足用户的精神需求,產品缺乏文化内涵。以静物展览的方式,或装饰性摆件为主的非遗传承方式,仅仅停留在对用户视觉体验层面的关注,无法达到更深层次的体验,没有体现出非遗文化的内涵,这不仅难以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让文创产品失去了其真正的意义。

三、滕氏布糊画传承发展设计方法

(一)基于体验设计的布糊画非遗活态化传承方法

以用户参与的方式增强体验感,能够促进布糊画的活态化传承。由于布糊画本身制作繁杂,制作周期长,所以通过提供半成品组装式的产品进行售卖,不仅能够减小其体积,方便携带,也能够充分吸引消费者,激发其购买欲望,满足其体验需求[8]。消费者在制作组装的同时,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布糊画的具体制作过程,实现布糊画的文化内涵传播和活态化传承。这种方式也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技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平台。

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通过线上传播的方式可以扩大其辐射范围,提高传播效果。非遗传承人和消费者都可以在自媒体上传自己的制作视频,在吸引更多用户的同时也能让非遗文化趋向年轻化。目前通过视频网站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布糊画的制作过程,但该类型的传播度不如某些短视频平台[9]。

开展线下体验馆,适时开办展览会[10]。很多丰宁当地人对于滕氏布糊画的了解不高,所以从本土地域传播开始,定期举办线下展览,或是在当地学校开展制作体验活动,宣传布糊画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滕氏布糊画,激发当地人对于本土文化的热爱。如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弘扬非遗文化,丰宁县委联合旅文广电局团支部走进人才家园社区开展“童心向党迎百年,非遗文化代代传”系列活动,邀请了滕氏布糊画传承人滕艳春讲述布糊画的故事,并亲手教授如何制作布糊画。

跟随热点,与之结合设计新图案。郝如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滕氏布糊画传承人,北京冬奥会的开幕,无疑给布糊画的艺术创作增添了素材。在冬奥期间,她结合冬奥和冰雪元素,制作几件布糊画作品,表达喜悦欢庆之情。把平面的设计图纸变成立体生动作品的过程,要经过二次分解设计,分解时要考虑到如何更好地呈现最终的立体效果,之后还要经九道手工工序,但正是在这种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最能传递民间艺人满满的喜悦之情。

(二)基于体验设计的非遗传承与设计案例

杭州工艺美术馆蕴含着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其辉煌的工艺美术文明,有效地促进了杭州对于工业遗产的传播和利用[11]。它包括很多的工艺美术展馆,不仅可以展示美轮美奂的工业美术作品,会向非遗爱好者介绍杭州工业美术发展的历史,帮助人们多方位了解杭州文化,是杭州非遗传承的典范。该博物馆二楼是各工艺美术大师的工作室和作品临时展厅,一共有16个种类的工作室,28位工美大师入驻,作为开展艺术交流和文化创作的平台,此举为非遗传承人面向社会传承技艺提供了桥梁,为非遗爱好者与非遗文化提供交流的窗口。

为发挥学校美育育人功能,形成良好的美育氛围,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展了艺术体验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元,学生可以不仅感知艺术,还可以通过体验沉浸在艺术中。学生通过参与这次活动,体验了扎染工艺。从布料剪裁到图案设计再到最后的成品,每一步都有专业人员进行讲解,让体验者在制作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扎染文化,有效地促进了扎染文化的传播。

四、基于体验设计的滕氏布糊画设计实践

以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滕氏布糊画作为文化溯源,与秦皇岛的著名旅游景点相结合,DIY制作一款瓶盖内部立体装饰图案,打造属于自己的通用瓶盖。通过结合地域特色的方法让产品更加趋向年轻化、潮流化。让消费者体验整个布糊画的制作流程,将文化融入生活、融入娱乐,以达到非遗文化传承的目的。

主要的方式为以通用瓶盖作为载体,简化布糊画的制作方法,增强用户参与度。整体流程(如图2):1.在布糊画的具体制作中,首先需要设计图案、进行绘样,对每一个部件都要按照最终的组装顺序进行编号并将各部件剪下来以作备用。这几个步骤可以通过带有图样及编码的样板实现。2.将泡沫板裁剪,按编号一一对应固定在样板上修剪边缘。3.将布料包裹在上一步的坯模上,并进行彩绘和装饰。这一步通过已经上好色的布料来代替,方便操作。4.将制作好的各部件按照顺序在底板上进行组装,便完成了一个简单的布糊画制作(如图3)。

五、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刻不容缓,这不仅是艺术作品从形式上的传承,也是它背后的民族文化和人们通过它所表达的美好愿望。从体验设计入手,通过用户参与的方式激发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关联体验、行为体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传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非遗文化认同感的提高。该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滕氏布糊画的宣传推广,提高商业和文化价值,让更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了解布糊画。后续的设计会继续发现更多合适的载体,并与传统服饰结合,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李瑞,王伟伟.面向文创产品的情感体验设计方法研究[J].设计,2022(7):62-65.

[2]汪歆雨.基于体验理念的“非遗”数字化展示设计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21.

[3]梅畅.基于“体验设计”理论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空间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21.

[4]王元元.非遗传承背景下河北省非遗外宣路径研究[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2(7):46-48.

[5]李凌欣,王艳君.“非遗”视野下丰宁滕氏布糊画文创品牌设计策略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20(4):85-91.

[6]李蒙.河北承德滕氏布糊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7]闫小荣.略论滕氏布糊画的艺术价值和未来发展[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8]张爱研,王彦.浅析基于沉浸理论的博物馆展示设计[J].艺术科技,2018(12):217.

[9]陆少坎.传统美食制作产品的再设计与推广研究——以“串承”冰糖葫芦DIY套装设计为例[J].设计,2021(7):29-31.

[10]闫小荣,戴魁,熊英.也谈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滕氏布糊画为例[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1):10-12.

[11]李祯晏.非遗博物馆互动体验展示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1.

作者简介:

张芳兰,博士,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创新设计方法与文创设计。

牛晓娟,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设计方法与文创设计。

王琪,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设计方法与文创设计。

编辑:姜闪闪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体验设计创新设计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餐饮行业中的服务体验设计
基于老年人使用需求的界面体验设计研究
体验设计导入校园网人事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初探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园林道路设计创新应用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