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忠实的陪伴者、倾听者
2023-07-31游华娟李张敏
游华娟 李张敏
在“双减”背景下,亲子相处时间增多,孩子居家游戏的机会也越来越多。那么,如何成为孩子忠实的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如何在游戏中看见孩子的发展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第一次游戏:滚球通关
朱嘉诚很有想法,动手能力强,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喜欢刨根问底。假期,朱嘉诚妈妈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段朱嘉诚用长方形木块拼搭滚珠轨道的视频。视频中,朱嘉诚的轨道设置了3条通道、2个卡口,通道两边设置了部分围栏,轨道尽头处搭建了一个小房子,两边分别岔出两条通道,设置了两个方形围栏。他饶有兴致地向妈妈介绍游戏规则。
朱嘉诚:妈妈,把弹珠球放在轨道上吹,如果滚到外面去就算输;如果滚到两边的方形围栏里算获胜;如果滚到轨道尽头“小房子”处,就可以再得一个弹珠。
游戏开始了!朱嘉诚趴在起点处用力吹弹珠。第一次,弹珠卡在了第一个卡口处;第二次,弹珠从卡口一侧的边缘掉落至轨道外面了;接下来的三次,弹珠总是卡在第二个卡口处。这时,朱嘉诚停了下来,说:“我要把这里移过来一点。”他发现: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的接口处没有对齐,导致弹珠滚不过去。于是,他移动了轨道接口。再次尝试时,弹珠顺利到达终点,挑战成功!
看到视频后,教师发现,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孩子的游戏兴趣一直在持续,便联系朱妈妈,了解朱嘉诚的游戏过程。朱妈妈说,其实,看到孩子一直失败,她非常着急,很想告诉孩子问题出在哪里,但想到老师说过的“在孩子游戏时尽量不打扰”,于是忍住了。教师肯定了朱妈妈的陪伴和支持,告诉朱妈妈,孩子不断失败,不断尝试的过程,是在积累滚球经验,感知各种方法的可能性。教师鼓励朱妈妈“睁大眼睛、竖起耳朵、闭上嘴巴”观察孩子的游戏,最小限度地介入孩子的游戏,做到“不打扰、不打断、不导向、不控制”,做孩子忠实的陪伴者与倾听者。
第二次游戏:滚球进洞
这一次,朱嘉诚在轨道中间设置了一个洞,弹珠需要穿过洞才能到达终点。他一边搭建,一边介绍游戏规则。妈妈发现轨道与上次不同,就向他提问。
妈妈:这一次又改变了吗?
朱嘉诚:是的,顶上有个围栏,弹珠要穿过这个洞才行……
第一次尝试,弹珠卡在了洞口。
妈妈:卡住了是不是?
朱嘉诚:因为我吹的力度不够大……如果力度再大一点可能可以。
妈妈:噢,那再试试看。
第二次,弹珠仍被卡在同一个地方。
妈妈:又是什么问题呢?
朱嘉诚:这个(起点台)太轻了……我应该在底下加上木块,稳定它。
说着,朱嘉诚开始往起点台两边加木块,稳定起点台。第三次尝试时,朱嘉诚加大了吹气力度,可弹珠还是被卡在洞口。
妈妈:现在你感觉是哪里的问题呢?
朱嘉诚指着洞口的位置,说:我感觉是这里的问题,如果把上面的积木往后移一点,弹珠就很容易穿过去。
说着,朱嘉诚将轨道上盖的木块往后移了移,使洞口变大。
在调整过程中,朱嘉诚发现弹珠不进洞的原因有很多:吹气力度太小、平台不稳定、洞口太小等。于是,他改变吹气力度、加固平台、调整洞的大小,不断发现、调整、尝试。过程中,妈妈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多次鼓励孩子“再试试”,还通过提问促使孩子不断思考,支持孩子持续探究,她发现,儿童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第三次游戏:滚球过桥
第三次游戏中,朱嘉诚铺设的轨道更长了,他还设置了“弯弯的,像船一样的桥”,游戏难度不断加大。
第一次嘗试,弹珠没有滚过桥,朱嘉诚开始寻找原因,妈妈及时呼应。
朱嘉诚:我要把它弄短一点。
妈妈:你觉得球没有上去是因为轨道太长吗?
朱嘉诚:嗯。
朱嘉诚马上作出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哼着小曲。第二次尝试,弹珠比第一次前进了一点,但仍然没有滚过桥。
朱嘉诚:嘿嘿,差一点就赢了。我觉得轨道上不能有尖角。
妈妈:为什么?
朱嘉诚:因为尖角会减弱弹珠滚动的力量。
再次尝试时,仍然没有成功,这一次,朱嘉诚把轨道加宽了。
妈妈:你觉得把轨道变宽一点好走是吗?
朱嘉诚:是的。轨道太窄了,球总是撞到围栏。
调整过后,弹珠滚动得更加顺畅了。
朱嘉诚兴奋地说:你看!是不是好走一点了!
……
可以看出,朱嘉诚非常享受游戏。当弹珠第一次没有过桥时,他发现是轨道太长的原因,马上作出调整,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哼着小曲;当加宽轨道,弹珠滚得更远时,他说道:“你看!是不是好走一点了!”可以感受到他对自己之前的判断非常满意;当弹珠从“目的桥”返回时,他激动地喊道:“我的目的桥起作用了!”我们能感受到他的兴奋和满足。
在陪伴与观察中,妈妈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着急了,当朱嘉诚说“不能有尖角”时,妈妈只是好奇地问了句“为什么”。看得出来,退后、观察、倾听、好奇……妈妈在不断进步,欣赏、肯定、赋能、陪伴……妈妈在不断靠近。游戏后,妈妈也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孩子真的很聪明,会想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还会根据需要增、减难度,我越来越能读懂孩子的游戏了,我知道他在玩什么,调整的目的是什么。我还发现自己变得耐心了,竟然看着他玩了一个小时,我是真的被游戏吸引了,觉得很有意思。”
对爸爸妈妈说
由易到难、经验递进
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自律向他律发展的过程。游戏能给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以及自我决定的机会,从而使他们逐渐实现自律、自主和自我调控。在滚球游戏中,朱嘉诚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创造、调整游戏规则,并灵活运用,从而使滚球游戏持续发展,越玩越精彩。从“滚球通关”,到“滚球进洞”,再到“滚球过桥”,轨道越来越复杂,挑战难度越来越大。每一次调整与改变,都没有成人的参与,朱嘉诚根据自己的游戏水平与经验作出的改变,他的游戏经验在不断递进。
深度探究,自主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到: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滚球游戏中,朱嘉诚会说,“这个围栏为什么总是会掉下去呢”“我发现要移过来一点才行”,他根据游戏需要反复调整、尝试,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说“卡住是因为我吹的力度不够大”“我觉得把这个‘洞口移到后面一点,弹珠就很容易进去”等,都是在判断、假设、推理,并在实践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猜测。
认真专注,乐于挑战
朱嘉诚能搭建轨道,清楚表述游戏规则,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终使小球顺利通关。这种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孩子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品质。在滚球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朱嘉诚显现出来的敢于探究与尝试、不怕困难、认真专注、乐于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他在原有的游戏上不断增加难度、创新玩法,这种乐于挑战的精神令人佩服!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他一次次尝试,这种不怕困难、认真专注的品质令人感动!
忠实陪伴,认真倾听
朱嘉诚之所以有如此优秀的学习品质,与妈妈的陪伴、倾听有关,妈妈重视高质量陪伴,倾听孩子的想法,尽量不打断、不干扰孩子,坚持做孩子的伙伴与同行者。滚球游戏中,妈妈少介入、少干扰,更多时候是在表达好奇与询问,“为什么会卡住?是什么问题呢?”当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时,妈妈马上变成了倾听者,及时表达对孩子的欣赏与肯定。而且,在游戏过程中,妈妈还经常和孩子一起同频共振,“加油!加油!”“哈哈,恭喜你!”还会鼓励孩子,“那你再试试。”正因为有妈妈的陪伴与支持,朱嘉诚才会有充足的自信心,才会哼着小曲,享受游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