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面纱》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2023-07-30吴宁辛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爱情悲剧面纱毛姆

吴宁辛

摘 要:文学史上,描写爱情悲剧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不同作家的阐述总是不尽相同。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面纱》通过女主角吉蒂与丈夫、情人的纠葛,描述了一场近乎完美的爱情悲剧。《面纱》的完美在于毛姆用最冷静的笔触阐述了爱情的两种性质——情与欲,他在以爱之名重塑了吉蒂的信念之后,又冷静残酷地将吉蒂的爱情彻底毁灭。目前关于《面纱》的研究大多视野较为广阔,着眼于全局和整体,而本文选择从细微之处入手,通过分析小说第75章“吉蒂再度越轨”的情节,解析吉蒂的爱情悲剧,探讨爱情悲剧的真实模样。

关键词:《面纱》 女主人公 爱情悲剧 毛姆

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面纱》讲述了女主人公吉蒂的精神觉醒之路。吉蒂从一个内心空虚的“二流货色”逐渐成长为坚强自主的独立女性,而她的涅槃重生,肇始于一场促使她自我救赎、也将她推向了无尽深渊的爱情悲剧。学者们对这一场爱情悲剧有着多种解读,大致从三个角度展开探讨:其一,吉蒂和沃尔特的个性缺陷;其二,吉蒂与沃尔特之间不平等的爱情关系;其三,吉蒂扭曲的家庭关系。毛姆在小说前言中写道:“这是我所写过的唯一一部以故事情节而不是以人物为发展契机的小说。”[1]情节是这部小说的核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情节的细微之处让读者窥见了吉蒂的爱情悲剧。

根据小说写作的规律,情节是前文导向的结果,也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手段。在故事的尾声,丧夫后的吉蒂回到香港,在旧情人唐森的妻子的邀约下,住进了唐森的家里,客居期间吉蒂和唐森再度越轨。这一部分内容增加了故事后半部分的戏剧性,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在激烈的冲突下吉蒂离开香港,返回英国。这是吉蒂告别过去生活的最后一步,为结局做出了铺垫。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情节叙述了女主在精神和肉体上的矛盾选择,它是三人爱情战场博弈的结果,也是这三人之间情感纠葛的最终走向,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爱情悲剧的真实模样。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一情节的作用就是为了让读者看到吉蒂的爱情悲剧。

一、情节的显性目的——展示女主角内心的矛盾

“吉蒂再度越轨”的情节是女主的在精神和肉体上的矛盾选择。故事开始时吉蒂愚蠢庸俗,正如沃尔特对她的评价——“只是一个二流货色”。在真正成为精神独立的女性之前,她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磨难和考验。如果说情人的第一次抛弃将她推向了绝望的深渊,那么湄潭府的经历便是她涅槃重生的熔炉,而“情人的第二次诱惑”成了她重生的最后一道关卡,是她蜕变之痛的具象化。当她面对这一考验时,吉蒂的纠结摇摆是内心情感的外化,是真实的、直接的,她的矛盾表现正是情节线上凸显中心观点的一环。

(一)意识上的拒绝

一方面,在“吉蒂再度越轨”这一情节中,小说主要采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展示吉蒂的理性拒绝,她鄙视唐森、拒绝沉沦,从初时的抗拒到事后的悔恨,理智上吉蒂知道这一行为的恶劣性质,她痛骂唐森“你真是个卑鄙小人”,斥责自己是“一只肮脏的猪”,她明确坚定地说出“沃尔特比你(唐森)强十倍”。

“请你走开,”她啜泣着说,“这是你现在唯一能为我做的。我恨你,鄙视你。沃尔特比你强十倍。我真是个大傻瓜,没有看出这一点。你走开,走开。”

“别碰我。看在上帝的份上,你走开,你走开吧。”[2]

语言描写可以直观表达人物的内心,此时的吉蒂已经拥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湄潭府的经历重塑了她的精神世界,天翻地覆之后是眼亮心明,她已经不再是离开香港前那个愚蠢的美丽妇人。精神上的觉醒推动着她逐渐向高尚的沃尔特靠近,于是这一刻,面对唐森的诱惑,她表现出理智的抗拒,拒绝沉溺于欲望是她精神觉醒中的重要一步。

(二)身体里的狂喜

另一方面,在“再度越轨”这一情节中,小说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体现吉蒂下意识的接受,即情欲上她渴望并接纳了唐森。唐森于吉蒂而言仍然代表一种极度的欢愉,她在身体上无法摆脱唐森的影响,始终停留在欲望的泥沼里,不能自拔。

她轻轻地呻吟着,闭上了眼睛,脸上沾满着泪水。

“在他的嘴唇压在她的嘴唇上时,像是有一股上帝的火焰烧遍她的全身。她感到一阵狂喜,她觉得自己正在被燃烧成灰烬,在这一嬗变的过程中,她释放着光彩……他抱着她走向床边,她心怀倾慕、不顾一切地勾着他的脖颈。” [3]

毛姆在描述这一场面时,以直白简洁的语言展现出了吉蒂扑向欲望时的义无反顾。情节的叙述、场面的描写,一方面增加了情节的冲突性,丰富人物内心;另一方面再次将“欲望”放在了与“意识”对抗的位置,情与欲相对。吉蒂的欲望驱动着身体做出与意识相反的行为,正展现出了吉蒂在面对“欲望”时本身的虚弱无力。

二、情节的隐性目的——暗示女主角对两位男主不同的情感

“吉蒂再度越轨”的情节是女主不同情感状态的体现。面对唐森的诱惑,毛姆并没有让吉蒂完全拒绝,但同时也没有让吉蒂完全卸下沃尔特对她的影响。毛姆将吉蒂置于矛盾分裂的境地,让她痛苦且欢愉。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具有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代表着人的本能欲望;社会属性则代表着社会人的理智思考。在吉蒂的情感世界里,唐森和沃爾特正是两种属性的具象化,沃尔特是“彻悟后的心灵相通”,唐森是“无法抑制的身体欢愉”。吉蒂矛盾行为的背后暴露出她对两位男主截然相反的情感。

(一)沃尔特——彻悟后的心灵相通

在“再度越轨”的情节之前,吉蒂对沃尔特的感情出现了三次转折。第一次转折,沃尔特意外发现吉蒂出轨,逼迫她在离婚和同行湄潭府之间做出选择。这一举动促使吉蒂认清了情人的虚伪和怯懦。但与此同时,沃尔特也以自戕式的报复燃起了吉蒂的恐惧与仇恨。第二次转折,是湄潭府的生死相对,在生命的面前一切都显得渺小,吉蒂也渐渐理解了沃尔特高尚的灵魂,真切地感受到了他沉默的深情。吉蒂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这个男人,尊重他、崇敬他。第三次转折,当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沃尔特却死于心碎。吉蒂始终无法完整交付的爱使得两人最终天人永隔。沃尔特的爱情走向绝望,吉蒂的爱情走向枯萎,二人的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可当吉蒂握着沃尔特的手一遍又一遍祈求原谅时,当沃尔特口齿清晰地说出“死的却是狗”时,这两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和对方在这一场博弈中的位置。两人心灵意外相通了,他们都看明白了这一场爱情的悲剧结局。

从“出轨”到“再度越轨”,吉蒂对沃尔特的感情从谷底升至了巅峰。沃尔特再也不是那个“逃避羞辱的机会、安稳生活的保障、以物质化为评估标准的结婚对象”,他终于占据了吉蒂内心的重要部分。这一转变是小说的重点,然而,毛姆没有通过自述内心的方式直言吉蒂的转变,而是将吉蒂放置在冲突的情节之中,让角色自己去选择和展现。很显然,吉蒂意识上的拒绝完美地体现了她精神上的转变,这正是毛姆的高明之处——以情节写情感。沃尔特与吉蒂心灵相通,他们灵魂相碰触,他代表着吉蒂觉醒的精神,也暗示了吉蒂爱情的理性,是爱情社会属性的体现。

(二)唐森——无法抑制的欢愉

自然属性即欲望的中心是性吸引力,美丽的容貌、完美的身材则是性吸引最直观的体现。在小说中,唐森是个极具魅力的男性形象,他拥有英俊的外貌、修长的身材和高超的调情手段,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吉蒂。如同所有深陷爱情的女人,吉蒂曾痴迷地对唐森说道“我崇拜你”,唐森正是吉蒂的欲望。

与之相反,沃尔特的外貌并不出众,他身材矮小,又不壮实,表情里总带着一丝嘲讽,他甚至沉默、木讷,毫无魅力可言。在成婚之前,吉蒂对他并无兴趣;在成婚之后,吉蒂与他也无法沟通。这一场婚姻似乎只是沃尔特的一厢情愿,吉蒂的内心有一个空洞。而唐森的出现弥补了吉蒂内心的缺口,她与他相处时感到激情澎湃、生机勃勃。欲望驱使着吉蒂陷落,一头扎进了唐森的泥潭之中,难以自拔。对于吉蒂而言,无论是在香港平静生活里,还是在湄潭府的艰苦度日之中,她的欲望始终与沃尔特无关。无论是痴迷也好,厌恶也罢,唐森始终是她欲望唯一的出口。

然而,时过境迁,人生变幻莫测。湄潭府的经历重塑了吉蒂的精神世界,随着吉蒂精神的觉醒,她的视野开阔了,她的心灵包容了他人。那么,她的欲望导向是否有变化,是否会随着意识的转移而转移呢?读者期待着作者给出答案。但高超的写作者不直接言明,而是用情节来表述人物的变化。毛姆通过“再度越轨”这一情节明确地将这一答案公布,虽然吉蒂与沃尔特在精神上相通了,她的欲望依旧与沃尔特无关,依然附着在唐森身上。即便意识清醒,她仍然在唐森的诱惑中一步一步地沉沦。对于吉蒂而言,无论何时,唐森都是“无法抑制的身体欢愉”,是爱情的自然属性的选择。

三、情节的最终目的——揭示女主角爱情悲剧的真相

“吉蒂再度越轨”的情节出现在故事的尾声部分,为整个故事定下了最终的基调。读者们或许会为吉蒂惋惜,为沃尔特心痛,为什么精神觉醒的吉蒂仍然抵挡不了唐森的诱惑,为什么在故事的最后作者还要安排这一场相遇?为什么这一场相遇的结果如此不堪?

事实上,这是毛姆关于“精神觉醒了的吉蒂究竟爱谁”这一问题的回答。毛姆没有直接了当地呈现出自己的答案,而是用这一情节将吉蒂的爱情悲剧推到了顶峰,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情节,《面纱》成了爱情悲剧的完美典范。

吉蒂的爱情毋庸置疑是一场悲剧,然而这一场爱情悲剧的根源,不仅在于她失去了情人也失去了丈夫,也不仅在于她的付出与收获无法等同。如果说沃尔特的悲剧在于自杀性的报复和自我毁灭,唐森的悲剧在于不负责任的欲望和毫无自觉的怯懦,那么吉蒂的悲剧更多的在于她从始至终的背叛:一方面,她背叛了爱情应有的忠诚,另一方面,她还背叛了自己重塑的信念。毛姆用最冷静残酷的笔触描述了这一情节,他将背叛融进了吉蒂的形象之中,这是悲剧的根源。

(一)背叛爱情应有的忠诚

故事伊始,吉蒂就背叛了丈夫,背叛了婚姻,但事实上她并没有背叛她的爱情。因为彼时的她不爱丈夫,她爱的是情人唐森。她将自己的心灵和身体都交付给了情人。这一阶段,吉蒂的婚姻和爱情已然割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吉蒂背叛的只是她的婚姻,而她的爱情却是能够自洽的,她忠诚于自己的爱情,全心全意地爱着一个不应该爱的人。随着故事矛盾冲突的推进,吉蒂跟随沃尔特到了湄潭府,历经生死,两人和解,吉蒂对沃尔特的情感也随之而变化,一切似乎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变化。读者猜测也许吉蒂会放下唐森,也许她会全身心地爱上沃尔特,果若如此,她的爱情在沼泽般的湄潭府里也能够完整自洽了。可是毛姆没有给吉蒂这个机会,沃尔特突然死亡,两人的感情还未升华便已中断。吉蒂的爱情夹藏在沃尔特与唐森之间,她再也无法向任何一人付出爱情本该有的全部忠诚。

在“再度越轨”情节中,吉蒂的意识和身体的矛盾,她对沃尔特和唐森不同的情感,无一不在展示着她自身的分裂。她沉溺于“身体的欢愉”,意味着她背叛了心灵相通的沃尔特;她直言“沃尔特比唐森强十倍”,斥責、拒绝唐森的求欢,亦是对欲望的背叛。在这一刻,她意识的输出和欲望的表达相互割裂,她在自我矛盾中进行了双重背叛。爱情的底色是忠诚,从这一刻起,吉蒂再也没能忠于丈夫,也没能忠于情人,她终究无法忠诚于自己的爱情。

(二)背叛重塑的信念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给人看。关于吉蒂的爱情悲剧,毛姆的高明之处在于故事伊始就描绘出轨的场景,然后随着故事情节的层层推进,读者看到了吉蒂的蜕变,一点一点累积着向上的希望,便以为这一开始就是故事最大的悲剧。然而毛姆在接近尾声时用这一情节将前面所累积的希望全部打碎,把希望推至峰顶,又使之从峰顶跌落。对于吉蒂而言,湄潭府之行后,精神的重塑、思想的翻新、情感的转移,是她最重要的收获,也是她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她的信念。“再度越轨”情节刻画的正是关于她的背叛,是她亲手将她内心“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了。

从写作者的角度而言,面对旧情人的诱惑,女主角的选择一共有三种:其一,欣然接受;其二,断然拒绝;其三,正是毛姆采用的“矛盾”行为。若是吉蒂选择“欣然接受”,则意味着她的精神世界没有重塑,没有获得“有价值的东西”,信念无由来。若是吉蒂选择“断然拒绝”,则不存在“被毁灭了的东西”,信念坚挺,已获新生。因此,这前两者都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悲剧。爱情真正的悲剧,正是毛姆设置的这一情节。吉蒂意识上对沃尔特的忠诚源于她焕然一新的精神世界,是她的信念,可这并没有帮助她逃离欲望的泥沼。吉蒂从这一刻起彻底成了一个分裂的人,她背叛了丈夫,也背叛了情人。但最为可怕,或者说最为可惜的,是她的身体背叛了她的意识,她的感受欺骗了她的灵魂,她无法阻止自己去背叛重生的信念。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了,吉蒂的爱情悲剧在这一刻被放至最大。

四、结语

故事的最后,吉蒂救赎了自己和女儿的人生,历经坎坷的她走上了精神觉醒之路。然而,她的爱情终究再无补救的可能。卷入这一场爱情博弈的三人被一一淘汰出局,无一人幸免。小说尾声出现的“再度越轨”情节充满了撕裂和矛盾,一方面是人物纠缠挣扎内心的外化,是爱情战场的具象;另一方面剖开了爱情悲剧的真相——对自我的背叛。看似不太合乎情理的情节在此发挥了超越一般情节的作用,这是创作者不可忽视的写作问题,也是本文的探讨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

[1] [2] [3] [英]毛姆.面纱[M].王晋华,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9:Ⅻ,218,219.

猜你喜欢

爱情悲剧面纱毛姆
揭开剪纸题的神秘面纱
揭开人脸识别的神秘面纱
揭开藏北草原的神秘面纱
丑角的原型
关于伦理之理的理性思考
简析《花月痕》中韦痴珠和刘秋痕的爱情悲剧
浅析《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安和润叶的爱情
未成曲调心先悲
毛姆长篇小说的乌托邦情结
生命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