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丛囊肿特征用于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
2023-07-30吴青青王晶晶朱燕彤
胡 宇,吴青青,冯 丽,王晶晶,朱燕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北京妇幼保健院超声科,北京 100026)
脉络丛是产生脑脊液的重要场所。脉络丛囊肿(choroid plexus cyst, CPC)是胎儿原始脑室内神经细胞发生折叠、内卷或外翻包裹脑脊液而形成的假性囊肿[1],发生率1%~3.6%[2],多于孕中期检出,至孕晚期多可吸收[1,3-4];根据是否合并其他异常可分为孤立性及复杂性CPC。通常认为CPC与胎儿染色体异常有关[5],尤以18三体最为常见[6]。本研究观察CPC特征用于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0月112胎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经超声诊断CPC胎儿,111胎为单胎、1胎为双胎之一;孕妇年龄23~44岁,平均(32.3±4.1)岁;诊断孕周为12~40周,平均(21.2±6.1)周,其中13胎于孕早期(14周前)诊断,99胎于孕中、晚期诊断[7]。纳入标准:①自孕早期始超声资料完整;②合并其他异常[包括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NT)增厚及其他结构异常]CPC胎儿接受羊膜腔穿刺或脐带血穿刺等侵入性染色体核型分析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孤立性CPC胎儿接受无创DNA检查,对其中任意项提示高风险者进一步行有创染色体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由1名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超声科医师采用GE Voluson E8、E10/Samsung WS80A/Philips EPIQ7等超声诊断仪、频率2~9 MHz的凸阵探头扫查胎儿侧脑室切面,以胎儿侧脑室脉络丛内出现直径≥2 mm、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为标准诊断CPC,记录其位置、大小及数量;观察胎儿其他结构异常如NT增厚等。对胎儿进行随访,记录出生后生长发育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组间行Fisher精确概率法或连续校正的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测CPC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因素,并构建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以评价回归模型预测CPC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PC特征 112胎CPC胎儿中,79胎(79/112,70.54%)仅单侧受累(左侧34胎、右侧45胎),33胎(33/112,29.46%)双侧受累;75胎(75/112,66.96%)为单发、37胎(37/112,33.04%)为多发CPC(图1、2);初诊CPC长径2~21 mm,中位值6.0 mm,随访期间8胎CPC体积增加;29胎(29/112,25.89%)CPC合并其他结构异常。
图1 孕13周胎儿,CPC 二维超声声像图示胎儿单侧、单发CPC(箭) 图2 孕13周胎儿,CPC 二维超声声像图示胎儿双侧、多发CPC(箭)
2.2 染色体检查 112胎中,45胎接受羊膜腔穿刺、5胎接受脐带血穿刺、1胎接受绒毛组织穿刺、61胎接受无创DNA检查;最终经羊膜腔穿刺检查确认8胎染色体异常,包括5胎18三体、1胎21三体、1胎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及1胎染色体异位。详见表1。
表1 8胎染色体异常CPC胎儿遗传信息及超声所见
2.3 CPC特征预测染色体异常 以8胎染色体异常胎儿为异常组、104胎染色体正常胎儿为正常组;组间囊肿数目及是否合并其他异常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孕妇年龄、诊断CPC时间、囊肿侧别及长径是否≥1 cm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以孕妇年龄、CPC数目及是否合并其他异常为自变量,染色体是否异常为因变量,采用后退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PC数目及是否合并其他异常被纳入回归方程,后者[OR=19.865,95%CI(2.251,175.274),P<0.05]是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因素。回归方程:logit(P)=2.989x+1.467y-5.033,其中x为是否合并其他异常,不合并其他异常赋值为0,合并其他异常赋值为1;y为CPC数目,1个赋值为0,>1个赋值为1,其预测染色体异常的AUC为0.892[95%CI(0.813,0.972)],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78.85%,见图3。
表2 染色体异常与正常CPC胎儿基本资料及CPC特征比较
图3 基于CPC特征的回归模型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的ROC曲线
2.4 随访 随访至2022年11月10日。异常组6胎接受引产;1胎26周时CPC消失,于孕30周早产,其基因变异类型与其母相同;1胎25周时CPC消失,于孕41周时足月出生,其基因变异类型与其父相同;2例生长发育均未见明显异常。正常组4胎因合并其他严重畸形而接受引产,1胎自然流产,其余99胎活产。出生前93胎CPC消失(93/99,93.94%),孕32周前80胎(80/99,80.81%)、孕28周前60胎(60/99,60.61%)CPC消失。99例新生儿中,17例失访(其中5例出生前仍见CPC),80例生长发育无明显异常;1例出生后复查仍存在CPC,1例诊断为孤独症。
3 讨论
在瘤样毛细血管网被分化较好的波浪状折叠结构取代的孕晚期,多数胎儿CPC会缩小或消失[8]。既往研究发现,CPC与胎儿心脏功能或结构异常无显著关联[9],CPC胎儿出生后不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0];宋婷婷等[4]对产前诊断为CPC的胎儿随访至其出生后6个月,大多预后良好。本研究104胎CPC染色体正常胎儿中,5胎因严重结构畸形或其他原因而接受引产或流产,出生前93.94%(93/99)CPC消失,32周前80.81%(80/99)、28周60.61%(60/99)CPC消失,1例出生后影像学检查显示CPC囊肿仍然存在;99例活产儿中,80例随访结果完整者出生后生长发育状况良好。
18三体为CPC胎儿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6]。本研究共检出8胎染色体异常胎儿,其中5胎为18三体,与前述报道相符。有学者[11]认为CPC胎儿21三体发生率与正常胎儿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仅1胎21三体异常,准确率极高的胎儿无创DNA检查结果[12]显示其中61胎孤立性CPC为低风险,故未进一步行有创染色体检查,但存在假阴性可能。近年CMA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王森林等[13]报道,相比传统核型分析技术,利用CMA技术可额外检出8.56% CPC胎儿。本研究1胎经CMA技术检测出微缺失微重复,提示CMA技术可作为传统核型分析的有效补充。
目前关于CPC特征与染色体的关系存在争议。齐艳等[14]认为CPC累及侧别及数目与染色体异常无关。本研究结果显示CPC累及侧别与染色体异常无关,但囊肿数目与之有关,有待后续开展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张冬梅等[15]认为CPC体积较大将增加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梁梅英等[16]认为CPC直径大于1.0 cm是染色体异常的高危因素;但也有研究[17]认为囊肿大小及是否进行性缩小/消失与染色体异常风险无关。本研究组间囊肿大小无显著差异,可能与本研究对遗传物质检查结果报告异常的CPC胎儿及时引产有关;随访中8胎CPC体积增大胎儿染色体均未见异常。
既往多数研究[3-4,14]认为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CPC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高于孤立性CPC胎儿,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本研究基于CPC数目及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构建的回归模型预测CPC胎儿染色体异常的AUC达0.892,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染色体正常CPC胎儿预后较好,CPC数目及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可用于预测胎儿染色体异常。对于CPC胎儿应仔细扫查有无其他结构畸形或超声软指标异常,建议孕妇接受遗传咨询并对染色体异常风险进行评估。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样本量小,且部分孤立性CPC胎儿仅接受无创DNA筛查,染色体检查可能存在假阴性结果,有待后续开展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