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预防医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7-30阮芳王俊芳刘富强刘于思余君
阮芳 王俊芳 刘富强 刘于思 余君
[摘 要]为提升教学质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组开展了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预防医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本研究选取某高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5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对学生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的589名同专业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教学模式下學生的学习效果,并提出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预防医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以期解决预防医学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为其他院校预防医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防医学;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
预防医学课程是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采取科学的授课方式可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1],而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不足,学习效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研究通过开展基于“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翻转课堂”的预防医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期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高校临床医学本科2019级589名学生和2020级54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其中,2019级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进行预防医学教学,2020级学生采用混合多元化模式进行教学。两组学生由同一学科组教师授课,授课学时相同,使用统一教材,考试由同一教师出题,考题难度系数相当。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2022年6月以不记名方式对采用混合式教学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回收问卷435份,回收率79.38 %,有效率100 %。结合学生学习成绩,对预防医学教学模式和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2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预防医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通过SPOC平台进行课前预习
挑选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视频与资料,同时利用雨课堂上传课件、案例、课前思考题、教学要点等学习资源,构建预防医学SPOC平台,通过此平台引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行预习,完成测试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挑选好的学习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对下堂课的学习内容有初步了解,为核心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带着问题学习,教师亦能较快引导学生学习重难点内容和进行课堂讨论。翻转课堂通过在线资源等形式将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促进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2.2 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混合式教学
2.2.1 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团队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善于创新。在理论教学中,课程组利用智慧教室与手机终端广泛开展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翻转课堂,课堂讲授抓重难点,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强化教学互动。在实验教学中,课程组自主编写预防医学案例库和实验教材,采用虚拟仿真、现场实践等方式,开设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带学生下现场采样检测,实现虚拟与现实互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验证。
2.2.2 更新整合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灵活实施
在原有教学资源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整合,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合理引入案例,对传统经典案例和最新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如,水俣病公害事件、职业性苯中毒、自制酸汤子食物中毒等案例的讨论;结合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居民营养问题分析与评价,编制糖尿病患者食谱等;统计学部分结合例题讲解各分析方法的SPSS软件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开展互助式学习;注重学生兴趣导向,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互动度与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 强化课后知识巩固,构建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组进行教材改革,与科学出版社联合推出了“预防医学实习指导”码题在线学习平台,将每讲的实验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对应整理出知识要点和题库,并将海量题库资源组合为一书一码,学生扫描二维码即可做题、查看答案及问题解析,方便学生复习知识点,自我检验学习效果。同时,通过雨课堂、班级QQ群布置讨论题开展讨论、进行阶段性测试,并与线下学习、讨论、答疑等相结合,进一步适应新媒体时代学生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需求,延伸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在评价方式上,课程组构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通过即时互动教学模式的改革,贯彻即时签到、课堂答题讨论、课后练习、单元测试等评价制度,全程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情况,通过适度的反馈和干预,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3 预防医学课程多元化混合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3.1 学习效果评价
3.1.1 多元化混合式教学和传统教学学习效果的比较
通过比较学生学习情况及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多元化混合式教学的学习效果优于传统教学学习效果。研究显示,2020级学生的总评成绩(82.59±10.43分)高于2019级学生的总评成绩(77.86±9.71分),且2020级学生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也均高于2019级学生的各项成绩,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模式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优秀率不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如表1所示。
3.1.2 不同教学模式下预防医学课程总评及格率的比较
从学生的及格情况来看,2019级和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及格率较高,但均存在不及格现象,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及格率(98.18 %)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及格率(96.2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所示。
3.2 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满意度评价
3.2.1 基于SPOC平台的课下学习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
调查发现,435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有50.82 %认为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预防医学课前自主预习效率一般或不理想;78.62 %的学生对于教师在课前采用线上教学视频和资源对知识点讲解的方式表示欢迎。网络资源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调查的学生中有93.56 %经常或偶尔会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课程学习,但面对互联网上种类多样的教学视频,有83.05 %的学生会在选择时感到迷惘;平时学习遇到困难时,有73.33 %的学生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或观看微课视频的途径解决,有26.67 %的学生通过请教教师或与同学讨论交流的途径解决,说明教师需在学习资源的选择以及疑难问题的解决上为学生提供指导。
3.2.2 学生对多元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如表3所示,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率为84.60 %,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为85.75 %,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体验感。在调查的学生中,有71.72 %扫码进入主“预防医学实习指导”在线学习平台进行了学习,其中95.19 %的学生认为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练习提升了学习效果。进入在线平台进行学习的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满意率(89.42 %)高于未进入在线平台学习的同学(72.36 %),其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89.74 %)也高于未进入在线平台学习的同学(75.61 %),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预防医学在线学习平台对课程的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基于“SPOC+翻转课堂”的预防医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优化路径
4.1 将课程思政教育进一步融入预防医学教学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存在重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课程,而忽视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的问题。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让临床医学学生正确认识医学实践中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工作,提高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度和学习主动性。预防医学教师需提升专业素养,更新知识储备,挖掘出优秀的思政素材,进一步将课程思政通过不同形式融入专业教学,课程内容可通过与中医传统文化、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国家和地方健康发展战略相结合,潛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民族自豪感、医学使命感、生命敬畏感、岗位责任感、医学科学创新等精神的培养[2]。
4.2 加大预防医学在线平台的建设力度
利用智慧教室进行课堂视频的录制,强化课程资源建设,将优质的MOOC资源和自有视频资源结合使用,增强课程预习的针对性;对码题在线平台进行个体化管理,将教师和学生信息录入后台系统,增强教师对学生课后复习的过程化管理,增加反馈互动。充分挖掘和应用各种学习平台功能,将SPOC网络在线平台与翻转课堂密切衔接,打造线上课堂、移动课堂和线下课堂无缝衔接的泛在式学习模式[3],逐步实现预防医学课堂教学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学生主动“学”的转变,在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4.3 课堂教学与PBL、CBL、TBL相结合
充分结合PBL(问题教学驱动法)、CBL(小组讨论式教学法)、TBL(任务型学习)教学方法组织实施预防医学课堂教学。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传统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导入问题、准备案例,以重难点为中心进行PBL教学,以综合性案例为切入点进行CBL教学,以社会热点为核心话题进行TBL教学,开展个体与团队的学习讨论辩论,提高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对课程的深度学习,有效提高学习效率。通过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基本知识体系和能力培养两个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紧密衔接、课内与课外相联系、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提升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4.4 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优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强化学习反馈,加强质量控制。探索构建课程作业管理平台,加强课程作业质量管理,提升课程作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4]。规范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例,提高学生反馈的积极性。从课堂考勤、教学互动、技能掌握、章节回顾、知识拓展等方面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和学习状态,课程组要善于通过客观描述和个体评价,鼓励良好的学习行为,适度干预不良学习习惯,敦促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认知。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教学信息反馈,建立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以及教师评学、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化评教评学机制,从学生、督导及同行评教多层面收集各种信息反馈,掌握教师教学状态,主动发现、解决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管、以评促长,最终实现教与学的双赢[5]。
参考文献
[1]徐洪军,马丽,杨志平,等.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2):158,186.
[2]潘梅竹,徐刚,朱静芬. 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 现代预防医学,2021,48(9):1725-1728.
[3]汪向海,潘贤慧,汪丽静,等. 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实践教学中的运用[J].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9(5):492-494.
[4]岳洪江. 高校本科生课程作业行为及其改进策略研究——基于江苏某财经类院校的调查[J]. 大学教育,2021(1):113-116.
[5]李红晓. 形成性评价与教学设计深度融合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8):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