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管理研究
2023-07-30刘志刚
刘志刚
[摘 要]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增加,交通运输承受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给生态环境的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基于生态文明的交通运输管理,对于促进行业升级、激发内源驱动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围绕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管理展开积极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管理;低碳
[中图分类号]U11文献标志码:A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交通运输管理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实施交通运输管理,要实现生态文明与交通运输的有机统一,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制订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规划方案,不断顺应绿色交通发展趋势,拓展交通运输管理形式,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1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管理基本概述
1.1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促进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开发利用新能源等多种形式,降低能源消耗,减轻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模式。
1.2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管理概述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管理,即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与理念的指导下,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布局、交通运输管理体系、交通运输管理结构优化等生态文明交通运输要求,制订科学的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管理方案,逐渐形成对全国生态文明交通规划的指导方向。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交通运输管理贯彻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降低能源消耗,促进交通运输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相处,同时不断拓展交通系统运行形式,促进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生态文明的协同发展;整合运输资源,为工业、农业等大型产业的运输提供联合的运输服务,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实现生态文明交通运输方式的创新。
2 生态文明视域下交流运输管理实施的必要性
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给交通运输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交通运输管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块,实现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管理目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交通运输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前提,是促进交通运输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技术创新引领管理模式的创新,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制度管理机制,促进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构建,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第二,在技术创新的技术上,提供更加绿色、低碳的交通运输产品;第三,应用科学的技术减轻能源消耗,促进交通运输管理效率的有效提升,降低交通运输管理的外部压力;第四,掌握客运与货运的基本情况,了解交通运输管理形式,不断优化交通运输管理结构,适应生态发展需要,促进绿色交通运输管理体系的完善;第五,整合交通运输管理资源,充分利用交通资源,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奠定基础;第六,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交通运输管理的监督,促进生态文明交通的有效发展[1]。
在交通规划中,不能为了改善、缓解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速度而牺牲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交通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提高公共交通在交通中的份额有利于减少交通污染总量。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不断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使其对能源的需求增加,从而导致能源短缺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有必要更加重视公共交通的发展,这也是发展绿色交通的重要举措。
3 生态文明视域下交通运输管理现状
3.1 生态文明交通规划存在漏洞
在以往交通方式匮乏的时候,交通运输的区域划分主要以运输功能与运输形式为发展依据,而没有对人们居住与出行的需求进行充分的考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逐渐扩张,人口急剧增长,交通运输方式也在不断增多,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仍然处于比较滞后的阶段,最显著的问题是生态文明交通规划與城市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阻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影响。虽然私家车已经逐渐在城市普及,但是在部分城区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交通布局规划,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愈发严重。而且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城市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绿化面积不足,汽车数量的增加造成大量的尾气排放,对大气环境产生污染。此外,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但我国对降低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噪声没有明确的方案,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2]。
3.2 生态文明交通建设意识不足
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购买私家车,为出行提供便利。第一,大多数家庭已经形成了固有的出行方式,逐渐以自驾方式取代公共交通,造成了更多的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第二,很多家庭尚未形成生态文明交通出行意识,并不清楚生态文明建设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也不了解生态文明交通的具体推行方式,给生态文明交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3.3 生态文明交通缺乏信息化管理
受到地域、经济与技术的限制,目前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管理仍然有较大的问题,难以实现智能化的管理,官方发布的交通信息实况有一定的滞后性,如堵车情况、交通事故路段与公共交通工具的时间安排,导致大多数人为了节省时间,更愿意选择自驾出行。
4 生态文明视域下交通运输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4.1 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管理应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系,促进交通运输管理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优化交通运输管理理念,促进运输结构与管理体系的协调发展,创新技术,提升绿色交通的运输管理水平。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交通运输管理要不断实现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交通运输要把控规模的扩张,在生态环境有限的承载能力内实现发展,以免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消极影响。
第二,完善制度建设,采取科学的工程措施,为生态文明交通运输提供制度保障,依托工程载体,推动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管理质量的提升。
第三,明确交通运输管理发展目标,奠定生态文明交通基础,应用节能运输方式,构建高效的交通运输结构。
第四,生态文明交通主要包括节约能源、减少碳排放、控制环境污染、实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同构成生态文明交通的发展结构。
4.2 面临的挑战
4.2.1 政策保障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虽然倡导节能减排,但是对交通运输管理的政策保障力度不足,影响了生态文明交通的发展进程。
4.2.2 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支撑不足
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完善的评价机制,缺少对节能减排技术的具体要求,生态设施建设缺乏必要的体系支撑。
4.2.3 生态文明交通推行方式有限
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管理技术的落实主要依靠政府的资金投入,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有效作用,导致部分区域生态文明交通的推行受到制约。
4.2.4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
生态环境压力是制约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原因,尤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交通运输不断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束缚。
4.2.5 大气污染防治难度较大
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因交通运输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污染的主要来源,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治理。
4.2.6 交通运输管理组织低碳程度发展较低
多式联运发展缓慢,未能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的作用,而且城市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组织尚未形成完整的发展体系,影响了新能源运输方式的发展。
5 交通运输管理与周边要素的作用机理
交通运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消耗能源、占用资源与使用材料三个方面。消耗能源是指在交通运输管理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设施资源与车辆所耗费的能源;占用资源是指交通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各类自然资源,如土地与山体;使用材料是指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运行结构所耗费的建筑材料。
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这些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建设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会对施工区域的土地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包括绿色植被、自然动物、微生物环境与生态链等方面。特别是在修建高速公路时,为了确保交通安全,高速公路修建时都要尽量缩小弯度半径,由此就会导致高速公路在修建的过程中可能会占用自然保护区域,对区域内的生态平衡造成影响。而且修建高速公路的工作任务较为繁重,施工周期更加漫长。此外高速公路还要建设安全隔离网,对建设区域构成了阻隔效应,阻碍了建设区域所占用的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第二,在交通运输的过程中,大量的交通运输方式会不断消耗能源,同时还会排放汽车尾气、产生噪声等活动,对空气与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此外,交通事故的出现会对事故区域环境产生破坏,如各类有害气体、物质的泄露,不仅会对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产生影响,也会破坏生态与空气环境,引发环境污染问题[3]。
通过对交通运输管理系统与周边要素的作用机理分析可知,我们在发展生态交通的同时,也要注意交通运行的过程与各要素的协同发展。
6 生态文明下交通运输管理策略
6.1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规划体系
6.1.1 完善相关政策
倡导制定生态文明理念的交通运输法规,逐渐增加有针对性的生态文明交通措施,同时根据具体的交通运输情况,建设与生态文明理念要求相适应的生态文明交通,不断促进重点交通区域生态文明政策的落实。如西藏地区,要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发展规律与交通运输的发展需求,实施有效的生态文明交通政策[4]。
6.1.2 修订生态文明交通评价标准
不断改进生态文明交通评价标准,对各地生态文明交通运输情况实施多元化的评价,制订生态文明技术推广方案,不断对生态文明重点建设区域实施试点工作,同时总结实践经验,结合具體情况修订评价标准。
6.1.3 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交通规划体系
在生态文明交通法规落实以后,要从生态文明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系统与生态文明交通能力建设三个方面落实具体措施,以促进生态文明交通规划体系的完善。
6.1.4 健全生态文明交通机制协调发展
不断加强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有效衔接,统筹交通运行系统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利用和节约能源的协同发展。
6.2 完善生态文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2.1 解决交通设施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有效沟通,共同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的问题,要积极参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划定,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预留建设区域,减少对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的破坏。
6.2.2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环保水平
如果在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就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实现最大的保护效果。要明确掌握现阶段的交通基础设施所涉及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的具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6.2.3 推动生态文明交通示范点逐渐实现全面落实
现阶段的生态文明交通主要是在重点区域实施试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要逐渐推动试点区域向全部区域进行转化,采取强制性的推行措施与鼓励性的实行标准,全面推动生态文明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善。
6.3 提升生态文明交通运行系统整体效率
6.3.1 优化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结构
不断发挥水路、公路运输的作用,实现公路与水路之间的优势互补,推动货运治理的产业升级,同时加强多式联运的物流体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提高大型专用运输方式的运输比例,促进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的优化。
6.3.2 构建生态文明交通运输体系
在城市中全面推进各类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渐优化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公共交通出行环境,科学规划停车位,同时增加电动车与自行车通道的设置,提高共享单车服务的区域,不断改进公共交通出行路径,对重点交通区域,如学校附近的交通设施实行科学的规划措施,不断促进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的提升[5]。
6.3.3 推动构建交通运输行业的新模式
通过市场经济的优化配置,鼓励大型运输企业加入多式联运的发展中,不断拓展运输服务内容与形式,探索交通运输的新思路,对运输资源进行整合,实现交通运输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采用“互联网+配送”“互联网+租赁”“互联网+管理”等运输方式,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新模式的构建。
7 结语
加强交通运输管理,对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需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交通法规,坚持以文明建设理念为指导,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文明保护的有机结合,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交通运输管理体系,有效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瑜. 浅谈交通运输行业生态文明建设[J]. 中国航务周刊,2023(10):69-71.
[2]王丽. 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研究[J]. 中国储运,2022(10):181-182.
[3]王晋,张建光,宝发旺,等.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背景下对云南省绿色交通发展的思考[J]. 交通节能与环保,2022,18(5):45-49.
[4]刘杰,陈浩涛,罗超男. 生态文明背景下交通运输绿色发展趋势与方略[J].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29(3):3-6,29.
[5]张毓书. 贯彻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J]. 人民交通,2018(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