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安顺市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路径探析
2023-07-30张权张海李熙全昝建朋张福强
张权 张海 李熙全 昝建朋 张福强
摘 要 推动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对实施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烟区脱贫致富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上,安顺市在推进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三变”改革难度大、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产业融合发展还有待深入探索、政策支撑力度不足等。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稳固烟叶产能、提升经营效率、探索产业延伸、强化发展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相关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烟叶;产业综合体;贵州省安顺市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9.049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能和重要推动力[1]。我国超过70%的烟叶产区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2],种植烟叶是当地百姓主要经济来源,对烟区而言,烟叶产业仍然是烟区农民增收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2018年,国家烟草局提出烟区产业综合体试点建设要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51个试点,示范引领烟区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农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随后,贵州省烟草公司正式提出单位区域内,以烟叶生产为主导,配套其他产业,形成要素互动、产业互补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的农业产业聚集区的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新兴模式。纪浩杰等认为烟叶产业综合体是探索烟叶转型升级、稳定核心烟区和烟农持续增收的新路径、新模式,是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3]。当前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国各地都在以试点的形式探索,关于综合体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足,对实践的经验总结也较为匮乏。因此,本文将通过相关文献对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内涵进行梳理阐述,并以贵州安顺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为例对运行模式进行总结,提出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路径,为持续深入推动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作参考,以稳步实施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 烟叶产业综合体的内涵
产业综合体(Industry Complex)的理论研究最早是源于发达国家的地区实践和相对封闭的经济系统[4]。李孟君提出传统产业综合体的概念,认为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企业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具有专业化特征[5]。周起业认为区域产业综合体是由一个或若干个枢纽区组成的产业集聚区,在枢纽区内部,以经营类企业为核心,各产业依照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依次呈圈层分布,原材料、副产品、废品能够在一个区域内进行循环处理,达到资源的最有效利用[6]。2012年,陈剑平院士提出现代农业体是以工业化发展理念,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提出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7]。章伟江等认为现代农业综合体是区域农业农村经济、文化、科技服务集聚新平台和发展新载体[8]。吴琼辉认为烟区产业综合体是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子课题[9]。中国烟叶公司在《2020年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中正式提出:烟区产业综合体是指在烟叶种植区域,以行政村为单位,依托烟草全产业链,集聚优质土地资源,利用已建基础设施,建立以烟为主、多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一产稳步向二、三产扩展,带动烟叶产区产业振兴、农民富裕。
2 烟叶产业综合体组织运营模式
贵州省安顺市围绕“平台管理好、设施配套好、产业组合好、市场销售好、烟农收益好”的五好要求,加大资源整合利用力度,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调度,以烟地集中流转为基础,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产业融合发展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支撑,深入探索烟叶产业综合体组织运营模式。2020年安顺市平坝区十字乡青山村产业综合体是行业51个示范综合体之一,规划面积123.33 hm?,西秀区杨武乡石平村烟叶产业综合体规划面积46.66 hm?。
2.1 践行“三变”改革,推动土地集中流转
结合当地土地实际和农户意愿,围绕“三变”改革工作思路,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形成“三层统一+两种选择”的土地集中流转模式和“倒租返包”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组织层面,由产业综合体所在乡镇统一组织,村委统一和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再集中统一流转到烟草合作社,烟草合作社采取“倒租返包”的方式二次流转给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烤烟及配套产业生产经营。在操作层面,破解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三变”改革施行較为困难的土地流转难题,探索了“定价流转+保底分红”两种土地流转方式和农户自愿选择流转方式。
2.2 加强主体培育,推进组织模式升级
科学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合理利益联接机制,是推动产业综合体建设的重要抓手[10],也是以产业综合体为核心的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依托烟草合作社平台,探索建立了“合作社+生产经营主体+产业工人”的产业发展组织模式。根据产业综合体建设需要,实施合作社带头人的“强钙认证”,解决合作社长期以来依靠烟草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的“依赖症”和“软骨病”,切实承担起产业综合体生产经营管理的职责。制定新型烟叶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实施方案,按照种植规模、主体类型和职业化程度等,将综合内种植主体划分为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种植型合作社和农业公司三类新型烟叶生产经营主体,探索实施新型烟叶经营主体队伍“4+3”的赋能计划,健全基于“技术、管理、协调、经营”四项主要能力和“A、B、C”三个等级的进阶培育模型。
2.3 整合政策资源,推进设施提档升级
按照烟叶基础设施向产业综合体倾斜的建设思路,全力推动产业综合体烟叶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协调县(区)、乡镇充分利用农业设施建设政策,进一步配套完善产业综合体农业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政府领导、烟办组织、村组负责、烟草配合、群众参与、市场运作、有偿使用、用管结合”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如烤房实行“1134N”管护模式,即1:明确一个合作社作为管护主体;1:建立一个管护中心;3:配备一个维修点、一个设施设备专存室、一名专修人员;4:筹措区财政提取烟叶税作为全区管护资金、乡财政提取返还烟叶税的作为本乡管护资金、合作社向受益烟农收取维修联保金、合作社自筹资金等四方资金来源;N:采用N个(多个)烤房管理员(烘烤师)管理的模式,实现精准管护。
2.4 锚定“以烟为主”,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以烟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原则,在对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市场信息、产业竞争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前提下,完善种植制度,推动产业配套融合发展。由乡镇、村委、合作社物色、引导文化素质较高、经营管理能力较强、有一定投资能力的农村经济产业大户加入产业综合体建设中,带动烤烟及配套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能人效应”,打造“能人经济”。根据不同片区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区域功能和轮作模式对规划区土地进行分类管理,实行“烟稻”“烟蔬”“烟药”等不同产业组合的轮作、茬作模式,在确保土壤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和产出率。引导烟草合作社,并通过合作社组织烟农充分利用育苗大棚、烤房、农机等烟叶基础设施开展食用菌、蔬菜、瓜果种植、有机肥堆制等,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充分挖掘可经营性设施的增收潜力。
2.5 树立共享理念,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发挥烟草卷烟零售物流网络优势,走卷烟订货平台共享之路,物流配送网络共用之路、零售终端共创共建之路,将产业综合体优质农产品通过新商贸订货平台、黔彩易购、邮乐农品等线上平台和黔彩自营店、卷烟零售终端等线下平台,开展农产品展销。深植品牌意识,在明确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产品“三标”认证,提升品牌公信力。依托烟草企业“黔彩”成熟品牌,结合本地生态风格特色,积极打造“黔彩”子品牌,并借力“黔彩”品牌宣传推广渠道,提高品牌知名度。积极引导合作社、龙头公司加强农超、农商、农校、农企等对接,在淘宝等大型零售网络开展产品展销等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形式并存的销售模式,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
2.6 强化创新支撑,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围绕“精准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针对烟叶产业,在产业综合体内积极开展试验示范。坚持轮作套作,种养结合,大力推广以油菜压青为主的绿肥压青、秸秆还田、地膜回收。增加有机肥施用量,不断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升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生物防治方面,全面推广蚜茧蜂防治蚜虫技术,蠋蝽防治烟草害虫技术,性诱剂诱捕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技术;在物理防治方面,全面推广黄板、杀虫灯使用;在生物农药推广方面,在核心区推广使用高效低毒生物農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按照全面推行、逐步实施的原则,对现有烤房进行改造升级,加大生物质能源烤房设备的推广运用,不断革新烤房供热方式,降低烤煤对环境的污染。
3 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三变”改革难度大
部分农户存在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的现象,土地流转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土地“入股”具有抗拒和排斥心理,导致土地资源“三变”改革施行困难。同时,小部分农户存在坐地起价等投机心理,导致集中统一流转土地租金普遍高于烟农自行流转价格,现实情况与减工降本的土地集中流转初衷背道而驰。
3.2 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乡镇、村委、村级合作社等对产业综合体建设还未达成一致认识,主要还停留在积极支持配合的层面,缺乏主人翁意识,深度参与意愿不足,“政府主导、村社带动、烟草推动”的发展格局尚未形成。导致现阶段产业综合体的运营管理主要烟草合作社在烟草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运营管理机制、利益联接机制等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
3.3 产业融合发展还有待深入探索
产业配套发展初显雏形,提升了农户种烟综合收益,但由于受烟地茬口作物选择以及销售渠道双重限制,配套作物可选择面较窄,目前仍以“多品种、小规模”为主,成熟稳定、销售顺畅、与烟互补融合性好的主导配套产业还在探索中。同时,当前配套产业以一产为主,二产、三产推进力度有所不足,促进三产有效融合,打造产业“接二连三”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
3.4 政策支撑力度不足
尚未出台针对产业综合体建设的扶持补贴政策。政府部门政策资金均有明确具体的投入投向和标准,在确保规范的前提下,政策资金整合利用的空间较小。导致产业综合体建设在土地集中流转、各类主体培育、配套产业发展、品牌打造、销售渠道建设等方面政策资金缺乏,特别是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坝区建设、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相比,在政策资源方面不具备调动农村农民及龙头企业深度参与的比较优势。
4 烟叶产业综合体建设路径建议
4.1 打牢烟叶设施基础,稳固烟叶产能
将产业综合建设与基本烟田规划保护相结合,继续深入探索 “三变”改革实施路径,推动土地集中、统一、长期流转,积极协调建立健全基本烟田保护制度,确保烟区、烟地长期稳定,稳固烟叶产能。围绕生产集约、服务现代、产业循环的综合体建设要求,按照《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进一步推进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烟办〔2019〕156号)和《中国烟草总公司关于印发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中烟办〔2020〕50号)文件要求,围绕“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建设”“支撑绿色发展的新技术装备建设”三个方向,推进综合体设施综合配套完善。以宜机化为目标,在加大协调沟通,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对综合体内土地开展轻度整理和破梗归并,加快生产环节专用高效农机试点选型,实现育苗、耕整地、起垄、移栽、覆膜环节全覆盖,施肥、培土、植保环节机械化作业有突破,切实提升生产作业效率。积极争取政府涉农补贴及专项扶持资金,进一步配套完善机耕路、水利工程、冷库等农业设施,改善产业综合体生产条件。
4.2 创新组织形式,提升经营效率
坚持烟叶“种植在户、服务在社”和非烟产业“种植在户、经营在社”的组织模式,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探索构建“烟草+合作社+烟农(农民)”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搭建综合体经营管理平台,完善运营管理机制。依托经营管理平台,优化综合体资源配置,激发要素活力,推进产业化、集约化经营,把综合体建设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样板,加大管理、经营、生产和服务四个主体的培育,从保障小农户利益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接机制,把一家一户的烟农和小农户引入到现代化大生产轨道,促进小农户加快向现代农民转变,提升生产整体水平、土地产出效率和农户经营效益。利用烟草行业烟技员队伍、烟草合作社等做好烟叶及配套产业技术指导,在劳动密集、技术复杂环节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促进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确保“烟叶+烟后产业”亩均收入显著提升。
4.3 优化产业组合,探索产业延伸
在坚持以烟为主的前提下,锁定全要素生产率,深度分析综合体产业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能,用心规划产业优化方向,通过采取烟叶生产倒茬、轮作、设施共用等手段,发展种养特色产业,通过打造品牌、拓展市场、建立渠道,大力培育主导配套产业,做好“烟叶+非烟产业”组合设计,深入推进“烤烟+”产业配套融合发展。在做实一产的基础上,按照“螺旋上升”法则,推进产业向上、下游延伸。围绕生产需求,探索发展有机肥、生物质燃料、地膜回收等配套产业项目,维护综合体可持续发展;围绕产品经营需求,探索发展农产品运输、储藏、分拣、包装、初加工等配套产业,加大产品原料利用力度,研究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围绕渠道建设,探索利用阿里、京东、平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以及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利用实体店开展线下产品展销,拓宽销售渠道。围绕生态资源,探索开发乡村旅游、体验游等,推进产业“接二连三”发展。
4.4 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发展支撑
主动将产业综合体建设融入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局中,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500亩以上坝区建设(1亩=667 m2)、种植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职业农民培育等方面的项目和政策,对土地流转、主体培育、产业融合、设施建设等予以支持,形成政策支持合力。通过深入推进综合体建设,彰显发展成效,撬动金融、保险、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源参与到综合体建设中来,充分利用金融、保险产品以及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渠道等资源,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产业综合体建设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加强产学研合作,针对生产技术、风险保障、产品开发等大力开展科研探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全面推广以“烟田轮作、土壤保育、生物防治、地膜回收、节水节肥、节能减排”等为主的绿色生产技术体系,确保非烟产品绿色、安全、无公害,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力和科技进步贡献率。
參考文献:
[1] 陈国生,刘小凤,蒋淑玲,等.湖南省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测度与路径选择研究[J]经济地理,2019,39(5):191-197,206.
[2] 韩非,刘建利,蒋诗栋.烟叶产业扶贫的实践与实效[J].中国烟草学报,2018,24(2):111-116.
[3] 纪浩杰,金祥,伽红凯,等.烟叶产业综合体的研究进展综述[J].天津农业科学,2021,27(9):29-35.
[4] Lewis E H, Hochwald W. LOCATION AND SPACE-ECONOMY[J].Journal of Marketing,1957.DOI:10.1177/002224295702200112.
[5] 李孟君.产业综合体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1(16):83-84.
[6] 周起业,刘再兴,祝诚,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7] 陈剑平.农业综合体: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载体[N].农民日报,2012-11-03(03).
[8] 章伟江,胡豹,王丽娟,等.现代农业综合体运行机制研究——基于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的实践[M].农业经济,2014(5):9-11.
[9] 吴琼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恩施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路径浅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1(19):65-66.
[10] 王建社,高庆丰,李万春.宁波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理性思考[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