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创新研究
2023-07-29王苏娅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是民办高校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提出以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举措,推动民办高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革新发展,使之成为民办高等教育良性发展的推手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双高”;民办高校;现代化;教学管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再次强调“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双高”计划的实施正是对上述精神的有力贯彻。在“双高”建设方案中,已将教学管理体系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列入其中。
一、“双高”建设背景下构建民办高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意义
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反映着学校的治理能力,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与时代变迁、社会进步密不可分。在前期的走访调研中课题组发现,在民办高校中,董事会对教学管理的水平、学术委员会治理地位、校系两级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高校擴招政策持续实施,在民办高校中进行全方位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这将有效地减少学校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在源头处提升育人水平,促使“家、校、社”三位一体完成育人工作。
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一)目前学校教学管理体系的现状
课题组于2022年12月10日至16日从校内16个教学及教学管理部门抽取339名教职工(含教管人员、一线教师)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中发现学校教学管理体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重考试轻发展
在调查中,96.33%的教师表示在考前会对学生进行专项复习或重点复习。但如果授课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唯分数论”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长期发展。
2.重知识轻育人
在调查中,70%的教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20.8%的教师认为学生未树立正确的“三观”。然而仅有38.84%的教师表示会在日常授课中加入适量课程思政内容。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医学院校育人育才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长期发展的方向。
3.重教学轻培训
在调查中,71.69%的教师认为培训机会太少。在这次针对性调查中,教师希望学校采取提高参训积极性的措施,其中28.75%的教师期待参加高质量的教学培训。
4.重设备轻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学设备的更新迭代势必会造成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与现代教学管理模式的碰撞。在调查中,46.79%的教师认为自己不能熟练进行线上教学。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教育这四种类型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迫在眉睫。
5.重制度轻落实
随着民办高校步入“双高”序列,85.49%的教师表示学校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但在梳理意见中发现,27.31%的教师简单地把制度体系作为工作指南。由此可见,制度错位将影响民主参与、科学管理、社会监督的有效发挥,一定程度上对依法办学造成不利影响。
6.重评价轻反馈
在针对教师如何接受学生提意见的调查中发现,93.27%的教师表示会认真对待,寻找自身不足。在针对评价反馈机制效用的调查中,78.78%的教师表示并不清楚评价反馈机制的运行,从未得到任何反馈。光有评价而无反馈,无法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促进作用。
(二)构建学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原因分析
1.应试导向与可持续发展相碰撞
学生考试的通过率短时间内成为衡量授课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捆绑式利益。教师采取的所谓“讲重点”“划范围”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步入社会后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的价值导向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长期建设。
2.教学本领与育人能力相碰撞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为师者,惟匠心以致远。事实上,不少教师在教学上偏重教书而不是育人,把教书和育人区别开来,认为通过教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的本职,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挥育人功能是辅导员的工作。
教师面对“00后”“05后”的学生既要发挥“三全育人”功能,又要深入推进“五育”并举,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使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学校发展与师资建设相碰撞
在调查中,30岁以下教师占比为32.11%,教龄5年以下占比55.05%,助教及以下教师占比46.49%。学校目前的师资队伍来源主要为公办医学院校退休教师和应届高校毕业生。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公办院校就成为民办院校扩充师资队伍的主渠道。从2021年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统计中看出,20%的民办本科高校教师流失率达30%以上,个别民办高校甚至达40%以上,高流失率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另据调查显示,2021年部分民办医学院校中具有硕士学位教师达标率为25%,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达标率为37.5%。教师队伍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比例明显失调,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短板。
4.办学条件与技术水平相碰撞
学校建校39年来各项办学指标均在发生变化,对教师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传统理论教学相比,学校更加偏重于实践类课程、应用型知识技能的培养。以Mooc、Spock为代表的网络课程、以VR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各类仿真模拟课程突破了PPT、多媒体等传统教学模式。未来还将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AI)等技术辅助教学。
5.机制建设与治理成效相碰撞
如果机制建设仅浮于表面,那么学校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也仅是表面功夫,没有任何成效可言。学校进入“双高”序列后,规章制度在“制定—试运行—完善”中多次进行修订,在试运行中,很多规章制度从“部门—各分管处室—分管领导”等多环节流转,却没有任何修改痕迹,很多一线教师、基层工作人员表示对部门规章制度很陌生。
6.教学管理与质量提升相碰撞
在教学管理中如何逐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深思的问题。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水平的指示灯,如果评价机制并未生成反馈,那么评价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由此可见,教学管理出现漏洞,势必会对教学质量提升造成影响。
三、“双高”建设背景下构建学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课题组以“整体规划、分类推进、全体参与、持续完善”为建设思路,以“一规划、五推进、全落实”为步骤,试图在“双高”建设背景下构建学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构建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题组根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内容,认真进行规章制度制订和完善,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符合学校发展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体系。
首先,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增强政治引领力。积极做好《董事会章程》《学校章程》两个章程核准工作,从教学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教育研究与督导和学报编辑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制度梳理,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定规立矩,强化政治引领。
其次,充分发挥党政机构、教学院系的职能作用,激发各部门协同联动。在《董事会章程》《学校章程》两个章程的指引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制度贯彻、制度延伸、制度落实,形成以《教学科研管理篇》等为中轴的“两章十篇”制度体系。
最后,以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为导向,重点加强对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学术委员会治理框架、部系自主管理机制、人才引进环境治理等四个方面内容的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教代会、团代会等在学校管理中的民主监督作用,逐步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互促进、科学决策与民主监督和谐发展。
(二)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构建现代化教学管理评价机制
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以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发展要求的学生为目标,以为国家、社会与学生创造价值为基点,通过标准、监控、评价、反馈、改进等五个方面来有效进行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建设。
首先,明确重点环节的质量执行标准。即专业建设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课程(项目)大纲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集中实践环节质量标准、课程考核组织管理质量标准、校企合作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质量标准、专任教师评价标准、教师素质评价标准、素质活动评价标准。
其次,加强监控管理,进行整改提升。从教学运行、教学资源、服务保障三个方面进行八重监控,即常规检查、教学督导听课、领导干部听课、领导会诊、学生反馈、专项调查、专项评估、外部反馈,从而进行整改提升,也就是教学运行、教学管理、质量管理、教师教学、服务保障等五个方面的改善。
最后,做好四层组织保障工作。第一,由校领导、教学督导委员会组成的校级组织保障;第二,由院(系、部)负责人和教学督导人员组成的院(系、部)组织保障;第三,由各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等方面负责人组成的团队组织保障;第四,由学生会、学工部及各班级学习委员等组成的学生信息反馈保障。
(三)以服务需求为特色,构建扁平化二级管理机制
目前,学校教育管理机制基本属于直线型,即董事会—校长—主管校领导—教学职能部门—院(系、部)。管理层级复杂,部分教学职能部门的管理者比例远远大于执行者,因此,“职能精简化、院(系、部)独立化”是构建扁平化二级管理机制的基础。
首先,删减层级。改变原来自上而下、高耸的结构,合理减少管理层级。使一线教学部门可以直接联系主管校领导或校领导班子。其次,优化权责。将系部自治所需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科研管理等方面权力直接下沉至一线教学部门,学校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动态监督机制,保障高效运转。最后,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目标管理,使院(系、部)权责对等,权、责、利一致。学校主要做好战略管理、研究制定政策、宏观调控、监督管理、对外联络和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工作,院(系、部)要承担起党的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就是将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单位目标,最终落实到个人目标上。
(四)以质量发展为导向,构建智能化绩效考核机制
在学校关键绩效指标考核体系中重点植入教学管理等考核因素,从个人目标、教研室目标、院(系、部)目标、学校目标的交叉中形成十字焦点,重点提取KPI指标。自上而下采取层层分解、互相支持的方法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这个KPI指标体现了教师对所在部门(学校)贡献的大小。在此项中要设置反向考评项目,同时进行结果分析,将考评结果反馈至个人,每个人可以通过反馈情况进行考核纠错,这样考核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出被考评人员的能力和业绩。
(五)以监督制约为目标,构建多层次代表大会运行机制
构建多层次代表大会运行机制,是广大师生员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真正落实“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教职工参与”的多层次代表大会工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和战略问题,增强学校的民主意识和师生员工的参与意识,建立畅通的民主管理渠道和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其次,多方位完善代表大会运行机制。要从制度层面上根除“官本位”的陋习。形成调查研究制度、咨询和沟通制度、代表检查和视察制度、民主管理接待制度、代表大会报告制度、提案评选制度、代表培训制度、立卷归档制度等。最后,确保民主党派正式代表的比例,而不是仅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多层次代表大会运行机制的建设是一种行之有效、顺畅通达的制度性保证。
健全和完善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是学校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和“健康”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们要以创新的思路和有力的举措推动学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的革新发展,为加快中国特色民办医学高等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習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M]//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方敏,刘翠.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9).
[4]王磊,肖慧,王哲,等.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背景下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与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8).
[5]宫宇强,杨文爽.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建设对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7).
责编:勉 耘
基金项目: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名单“‘双高建设背景下学校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创新研究”(编号:jgxml202204)
作者简介:王苏娅(1983— ),女,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