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新思路研究
2023-07-29陈玥
陈玥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学生具备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够提升学习能力,加快知识积累。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也能够起到辅助作用。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对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详细研究,并且以研究成果为依据,调整作文教学的目标、方法及模式,形成全新的教学思路,希望能够带动教学的整体升级。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纵观整个小学语文教育体系,作文教学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此类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辅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与技巧,还要注重学生素材的积累以及能力水平的整体提高。核心素养对于作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本身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各方面的整合体现,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核心素养培养的优势,加快作文教学的整体转型,使其朝着教育改革的方向快速行进。
1 开展理论研究,更新作文教学目标
在核心素养相关理论的指引下,教师应当重新对作文教学的目标进行审视分析,彻底消除传统教学中“机械写作、应试写作”等陈旧的观念,制定全新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发展立好根基。
1.1强化思想教育,发挥育人优势
解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论可以得出: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具备较为显著的教书育人优势,教师不仅需要辅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还需要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育人作用的优势。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应当将“思想教育”作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项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快速成长。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时,要求学生写一件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简单说明从事件中所领悟的道理以及对自身成长所带来的帮助。在以往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要求并不高,认为“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限,只要能写出一件感人的事情,就算完成任务了,并不一定要深度剖析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生个体也深受这种理念的影响,于是便又开始了故事的套用,如“自己生病了,父母陪着自己前往医院”“在回家路上,自己帮助了陌生人”等,并且随便利用几句话总结自己的感想。显然,这样的写作成果并不能达到期望的要求。而在核心素养的有效指引下,教师将作文教学的重心放在思想教育上,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指引学生的写作方向。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就是尊重长辈,也就是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年长的人,爱幼则是爱护比自己小的人,如弟弟妹妹。同学们是否经历过与尊老爱幼相关的事情呢?如果有,你们可以将这件事写一写,并且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想。”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启发,将学生的写作思想从原本的“如何编好一个故事”转化为“如何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思想認识”,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帮助很大。
1.2指向思维培养,展现个性特征
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还应当将“学生的写作思维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依赖于学生个体思维的学习活动,每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维表现,教师应当尽可能放宽对学生思维的限制,使其能够追随个性,进行独特思考。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时,这篇习作本身的自由度较高,只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主观想象写一个“具有一定思想意义的小故事”。教师可以借用本次习作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促使学生展现自身的个性特征。为了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喜好作为教学切入口。“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发挥个性才能的有效方式,并非按照模板进行仿写,教师必须坚定“个性化创作”的基本思想,不断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2 剖析具体要求,革新作文训练方式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为了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贯彻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应当坚持以下两点,对作文训练的方式进行革新与升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2.1扎根实际生活,努力推陈出新
新课标重点强调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于实际生活,推陈出新。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可以将写作内容进行整理与改编,融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题材,并且要求学生围绕题材进行写作训练,融入一些个性化的见解。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学写倡议书”时,一些教师会按照以往的教学流程,让学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写倡议书,比如,“倡议节约用水、倡议珍惜粮食”等。实际上,这样的写作训练并没有紧贴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仅仅是凭借自己的理解,对以前所积累的语句进行套用,如“珍惜水资源是大家的责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等。为了让作文训练扎根于实际生活,让学生在潜意识中认为“写作就如同在经历生活中的事件”,使其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训练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2.2注重课外阅读,寻找写作灵感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当格外关注学生的课外阅读,以“阅读+模仿”的方式进行作文练习,以达到“迅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阅读的重点应该放在语句段落的品味上,模仿的重点则在于文章的结构以及所采用的精美字词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当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时,这篇习作重点考查学生奇妙且丰富的想象力,然而,这些想象很难凭空产生,需要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进行积累。因此,在布置这篇习作任务之前,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对一些课外书籍或者文章进行阅读与模仿,从中积累足够的知识。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大量的文学知识。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需要清晰地认识到课外书籍的重要性,重视课外阅读,借此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提高写作品质。
2.3立足学生群体,优化写作交流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学生主体做出了强调说明,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为了响应这一要求,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之间有效交流,吸收他人在写作方面的优点,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时,想要写好这篇作文,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良好的写作手法,还需要对作文的結构特点、所涉及的元素进行罗列与分析,相对而言难度较高。为此,教师可以通过“群体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讨论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或者身边的一些人。为了提高讨论效率,并且使每位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教师还可以提前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组人数控制在3~5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位学生都有长处,能够产生独特的感悟,值得其他学生学习。教师应当积极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为学生开辟讨论与沟通的渠道,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展开写作练习,吸收他人的长处,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3 紧随改革潮流,创新作文教学模式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教师还应当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结合先进的教学模式展开作文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
3.1引入探究性学习,以问题驱动写作
在当今教育改革形势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借此组织探究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将自主权交给学生,通过各类问题驱动学生展开写作,学生在解决问题、探究答案的同时便完成了写作任务,循环往复之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都将得到持续提升。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时,本篇习作的难点在于“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议论性”,明确要求学生将原因写具体,能够提供充足的依据。学生由于从未接触过此种写作,因而无从下手。针对此类情况,教师就可以借助“探究性学习”模式,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最后要求学生将探究的结果进行整合,形成一篇体系完整的作文。
3.2组织综合性活动,用实践引领写作
就目前教育改革的整体形势而言,实践已经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主题。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知识,产生独到的理解。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一些综合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悟、完成写作任务。例如,在教授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时,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对“某一场景”进行描写,将其打造成“自己的乐园”。结合写作主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如下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校园中寻找一处乐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征,找到一处让自己感觉格外轻松、自然的地点作为“乐园”,如喜欢看书的学生可以将图书馆作为乐园,喜欢晒太阳的学生可以将操场作为乐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设置这样的活动,不仅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为学生构建了全新的写作模式和方法,打开了崭新的写作空间。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指引下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采用高效的训练方法,应用合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作文学习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创新,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能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芳.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与写,2022(11):49-51.
[2]周连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升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2(18):100-102.
[3]张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写作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