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区属医疗机构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的知信行调查
2023-07-29唐丽春李春燕龙维安汪可可蒋良芝
唐丽春,李春燕,龙维安,汪可可,李 琛,蒋良芝*
1.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上海200090;2.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护理员作为新型职业应运而生。在临床工作中,护理员作为护士的协助者,承担了大部分病人的生活照护基础工作,是医院内的一个特殊工作群体。由于护理员工作内容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发生血源性感染、暴露于病人的血液和体液等的高危人群,甚至可能会导致病人发生二次感染[1-2],是医院内感染的高风险人群。知信行理论模式指人们在学习、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了积极的信念与态度,最后外化为目标行为[3]。护理员作为病人密切接触者,其院内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水平对控制医院感染至关重要。知信行理论作为一种健康促进理论,在医疗、护理等领域已广泛应用[4],但将该理论用于区域多中心各级医疗机构护理员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调查上海市区属医疗机构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持续优化护理员医院感染管理,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员,包括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护理院等。纳入标准:从事护理员工作1个月以上;能够理解问卷内容并且愿意配合本调查。排除标准:语言沟通交流障碍;调查资料不完整者。参与此次调查的护理员共653人,其中男69人,女584人;年龄(52.15±5.18)岁。
1.2 调查工具
根据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医院感染知识和《医院感染管理手册》[5]等相关资料,制定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KAP)调查问卷,邀请5名区医院感染质控中心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审阅、修订后形成最终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院感染知识(15个条目)、态度(10个条目)、行为(11个条目)3个维度,共36个条目。问卷计分方式为正向计分,分数越高说明表现越好。知识维度按照“不清楚”“部分掌握”“完全掌握”依次计1分、2分、3分,该维度最高分为45分;态度维度按照“不重要”“无所谓”“很重要”依次计1分、2分、3分,该维度最高分为30分;行为维度按照“从不”“偶尔”“经常”“总是”,依次计1分、2分、3分、4分,该维度最高分为44分。本问卷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6,效度为0.80。问卷总分为36~119分,得分越高说明调查对象院内感染防控的知信行情况越好。
1.3 质量控制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杨浦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护理员,按医疗机构的等级进行分层,每个等级随机选取医疗机构进行调查,最终确定25所医疗机构,分别包括三级医疗机构1所、二级医疗机构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所、护理院8所。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医疗机构所有护理员发放电子问卷或纸质问卷。由调查人员以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讲解本次调查意义、目的及问卷填写要求等,在完全理解后自行填写,保证填写完整并当场收回。对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一致性、完整性、正确性检验,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保证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如果研究对象回答前后不一致,则剔除问卷。共发放问卷656份,剔除3份不合格问卷,有效回收问卷653份,有效回收率99.54%。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
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KAP总分为78~119(114.52±7.63)分。知识维度得分为(42.24±4.03)分,得分最低的2个条目为“是否认识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标识”“是否知道哪类病人易排出病原体”,详见表1。态度维度得分为(29.91±0.48)分,各条目得分见表2。行为维度得分为(42.37±3.13)分,各条目得分见表3。根据量表分段标准,平均得分≥90%为高水平、80%~89%为中等水平、<80%为低水平。本研究知识、态度、行为维度得分均处于高水平。
表1 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的知识维度得分 单位:分
表2 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的态度维度得分 单位:分
表3 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的行为维度得分 单位:分
2.2 其他问题的回答情况(见表4)
表4 护理员其他问题的回答情况(n=653)
2.3 不同特征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比较
调查的护理员年龄主要为50岁以上(74.73%),中老年较多,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龄特征。在护理员的照顾对象中,64.32%病人患有心血管疾病,49.31%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还有患脑血管疾病、血液病等病人。有25.42%的照顾对象在院内接受过医疗侵入性操作,有12.71%的照料对象患有感染性疾病。不同特征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的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比较见表5。
3 讨论
3.1 护理员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的护理员以女性为主(89.43%);年龄集中在40~60岁(90.81%);主要以外地来沪(98.01%)和农村户口(84.07%)人群为主;文化程度集中在初中及以下学历(88.97%);受聘于中介机构/护理员公司者占76.57%;公立医疗机构护理员占62.17%;68.45%护理员从事该行业超过1年以上;月收入5 000元以上达到84.23%;照料对象大多身患慢性疾病等特点,与既往研究结果[6]基本相符。大多数护理员属于一对多的照料,平时同时照顾4个及以上病人/老人的护理员占70.75%,而有12.71%的照料对象患有感染性疾病,加大了一些卧床病人/老人出现院内感染的风险。限于目前社会平均消费水平,完全要求护理员进行一对一照料不具备可行性和现实性,这增加了患有消耗性疾病病人的易感性。本次调查发现,95.71%护理员接受过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99.85%护理员对培训专业程度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95.56%护理员经常总是受到医护人员的督促和教导,86.37%护理员接受过院内感染考核,82.70%护理员觉得职业具有危险性,80.55%护理员未在工作中发生过针刺伤,69.07%护理员每日清洗工作服,说明上海区属医疗机构对护理员的职业培训和日常管理日趋规范。
3.2 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的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KAP得分范围为78~119分,总分为(114.52±7.63)分,其中知识、态度、行为各维度得分均处于较高水平,高于国内其他学者的调查结果[7],说明上海区属医疗机构护理员对预防院内感染的知识掌握良好,其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较为端正。具体条目得分结果显示,态度维度和行为维度各个条目得分均高于90%,知识维度中的2个条目“是否认识多重耐药菌的隔离标识”“是否知道哪类病人易排出病原体”得分较低。究其原因:护理员整体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学习知识能力较差,而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多数传染病人在有临床症状时能排出大量病原体等方面知识相对复杂,难以掌握,相比于接受过长期专业教育、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医护人员来说,护理员在这方面的知识缺失。护理员正确认识多重耐药菌隔离警示标识,知晓哪类病人易排出病原体,以便在照顾此类病人时做好个人防护,从而更好地避免交叉感染,是落实各项院内感染防控措施的前提条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单位性质、工作机构、受聘类型、来源地、月收入以及有无医院感染考核、有无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的护理员对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情况具有差异,其中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私人聘用、来源于本市、月收入较低、没有医院感染考核、没有或缺少岗前培训和/或日常培训的护理员对院内感染防控知识掌握较为薄弱。不同医疗机构的护理员对院内感染防控态度具有差异,护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员的院内感染防控态度略差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护理员。不同单位性质、工作机构、户口所在地、受聘类型以及有无医院感染考核、有无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的护理员的院内感染防控行为具有差异,其中民营、护理院、私人聘用、户口所在地在城镇、没有医院感染考核、没有或缺少岗前培训和/或日常培训的护理员预防院内感染行为相对较差。分析其原因:1)护理员缺乏统一的入行标准[8],从而导致不同单位性质、工作机构、受聘类型、户口所在地、来源地、月收入护理员的院内感染防控知信行水平差异较大;2)定期医院感染考核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能提升护理员对院内感染防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改善护理员的院感防控行为;3)公立、中介机构/护理员公司的护理员在入职前均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护理员上岗证,因而他们的院内感染防控知识、行为好于民营、私人聘用的护理员;4)相较于基层医疗机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对护理员的培训及管理体系更规范,护理员接受院内感染防控的培训和考核明显多于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员,故二级、三级医院护理员的院内感染防控知识、态度、行为均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护理院的护理员;5)在本研究调查的护理员中,外地护理员入职时间比较早,其工作年限长于本市护理员,故掌握院内感染防控程度较深,且部分外地护理员的文化程度高于本市护理员,文化程度越高者的学习理解能力越强,故本组外地护理员的院内感染防控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好、行为较为规范。
4 建议
4.1 对护理员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培训
知信行理论是一种认知模式,包括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和形成行为3个部分,其中知识是决定健康观念和行为改变的基础,态度是改变行为的动力,行为是最终目标。多项研究表明,知信行理论模式是用于解释个人的知识和信念如何影响健康行为改变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模式,是目前健康教育领域较为成熟的理论之一,可以根据该模式衡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效果[9-10]。针对护理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的特殊性,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护理员院内感染防控的培训教育工作,采取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图文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媒体讲课、情景模拟、实际操作、云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规范化培训,丰富护理员的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强化医院感控观念,构建护理员培训评价体系,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实践与理论有效结合,从而进一步规范预防医院感染的行为。
4.2 加强各层级医疗机构在医院感染防控方面的合作与指导
三级医院可以在与基层医疗机构构建医联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医联体,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院提供控制院内感染的专业指导,互相取长补短、强化合作[11],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护理员的院内感染防控知识。同时,三级医院也可以向养老医疗机构提供医院感染方面的技术指导,如定期开展巡回业务指导、专题授课、现场示教,规范民营、基层医疗机构、护理院、私人聘用护理员的院内感染防控行为。
4.3 进一步规范护理员职业并制订行业标准
2020年,护理员正式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并被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以此为新的契机和节点,应当建立起严格的护理员行业准入制度,制订统一的行业标准,提高护理员准入门槛,完善资格认证体系[12]。此外,护理员为社会上较为弱势的一个群体,由于工作量繁重、福利待遇低下、社会偏见与歧视现象严重等原因,导致护理员从业率低下、流动性大、流失率高[13-14],应当避免护理员的薪资过低、合法权益受到侵犯,保障护理员福利待遇,为护理员的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宣传护理员做出的社会贡献和价值,转变社会各界对护理员的认知观念,尊重、支持、认可护理员的工作,培养和吸纳年轻人、男性加入这一行业,平衡护理员年龄和性别失衡,确保护理员职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4.4 增加对护理员的监管力度
各级医疗机构在与第3方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应将护理员的管理纳入到医院管理/养老医疗机构管理范畴中,在对护理员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后,可以给予一些适当的考核[15],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以加强对护理员队伍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护理员对院内感染知识和预防医院感染行为的掌握并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根据护理员平时的工作表现和考核结果,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处罚,同时应控制好处罚力度,以鼓励、督促和指导为主,保护护理员工作专业性与积极性,提高护理员工作稳定性和整体职业素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