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2023-07-29蒋立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蒋立平

摘要 针对南陵县水稻生产现状,大力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采取分类指导。针对水稻绿色生产难题,提出解决对策,2021年全县水稻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2.03%,农业提质增效显著。

关键词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业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10-0096-05

南陵县隶属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下游南岸,芜湖市南端,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西部边缘以低山、丘陵地貌组合为主,中部丘陵、台地和平原地貌结构占主导地位,东北部则以圩区平原和洼地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

1 南陵县水稻生产现状

1.1 水稻生产情况

水稻是南陵县主要栽培农作物之一,2021年种植面积4.9 万hm2。其中,早稻种植面积约1.53 万hm2,双晚稻种植面积约1.43 万hm2,中稻和一季晚稻面积约1.94 万hm2

1.2 水稻规模生产情况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农业生产土地流转率达75%左右,全县种植业家庭农场、种植业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龙头企业、种田大户6.67 hm2以上有1 800多个,种植水稻面积在3.73 万hm2以上。

1.3 水稻绿色生产情况

为响应农业农村部“农药减量控害、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1]及《“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2]文件要求,南陵县自2016年起创建了1.33 万hm2以上水稻绿色生产基地,2020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南陵县被省政府列为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围绕“芜湖·南陵大米”产业。开展“一县一业”全产业链发展,编制了“南陵大米”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南陵大米”2021年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以许镇镇、弋江镇和籍山镇1.33 万hm2以上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建设相对集中的规模化优质稻生产基地2.33 万hm2以上。在漳河、柏山渠流域积极推广双季水稻生产。以三里、烟墩为重点,辐射工山、家发、何湾等镇,建立特种水稻(糯稻)生产基地,其中建设0.08 万hm2地方品种高产示范基地、0.47 万hm2糯稻高产示范基地。2022年获得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示范县,进一步推动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

2 南陵县推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2.1 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重要性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指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植物保护措施[3]。加快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是做好南陵县农药减量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控制水稻病虫为害,保障水稻田生态系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措施。

2.2 南陵县水稻绿色目标、指导思想及防控策略

以病虫害持续有效控制、化学农药减量增效使用、生态得以保护、农产品质量得以提升为总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态调控措施为基础,优先使用农业、理化诱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在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选用高效、低毒农药科学防治。以水稻全生育期病虫害防控为着眼点,根据南陵县水稻不同生态区病虫害发生危害特点,将南陵县水稻划分为3个类区:一类区为单季稻区,虫害较轻,病害发生较重,主要病虫害是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包括烟墩、何湾、三里及工山镇纯单季稻区。二类区为过渡区,以单季稻为主、双季稻占比20%~30%,主要病虫害为二化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及细菌性病害,包括籍山、家发等镇。病虫害发生都较重。三类区为混栽区,有早稻、中稻、单季晚稻、双季晚稻。主要病虫害为二化螟、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及细菌性病害,包括许镇镇、弋江镇等。特别是水稻二化螟,病害发生较重。分别采取实用、经济、可行的全程绿色防控系统集成技术模式,提升绿色防控水平。

2.3 推广应用全程绿色防控系统集成技术模式

2.3.1 应用农业防治技术措施。

2.3.1.1 在选用抗病品种的基础上,采用栽培避害。利用项目补助形式,重点推广隆两优899、冠两优华占等优质抗性品种,一季杂交稻优质抗性品种占90%;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降低病虫草害发生基数。采用水稻机插和移栽方式,化学除草简便高效。油—稻和绿肥—稻种植方式不仅解决了大量小麦秸秆还田副作用,还提升了土壤肥力,农户水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2021年,全县紫云英种植面积恢复到1.33 万hm2以上,留种面积稳定在0.33 万hm2以上。采用肥稻模式,雜交水稻生育期短,病虫害较直播粳稻明显减少,一季水稻连片,减少了“四稻”混栽,可大大降低螟虫发生危害;一季杂交水稻适期迟播,可使水稻抽穗期避开高温和阴雨天气,减少水稻穗期病害和稻飞虱的发生危害;针对二化螟轻发区成片推广一种两收(再生稻)模式。尽量实行同类型水稻连片种植、适期同期播种栽培。2021年全县水一季杂交稻种植面积1.94 万hm2(其中油—稻和绿肥—稻种植模式达1.13 万hm2),一种两收(再生稻)面积0.07 万hm2,水稻机插面积0.23 万hm2、人工移栽面积0.17 万hm2。实行统一品种、区域化种植,适期早播“避害”栽培,有效降低了南陵县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基数。

2.3.1.2 采用灭茬及深灌水灭螟、蛹技术。要求种植油菜、小麦田块在水稻收获时或收获后进行灭茬,灭茬面积0.67 万hm2,冬闲田及时灌水消灭越冬代二化螟、大螟蛹,灭蛹面积0.80 万hm2;一代二化螟化蛹盛期(7月上旬前期)早稻或一季稻水田先降低田间水位数天,再灌深水7 d灭蛹,以减轻二化螟发生基数。全县实施面积1.67 万hm2以上。

2.3.1.3 全面推广健身栽培。大力推广应用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钾肥、硅肥等,全县推广应用配方肥超过1.35 万t,应用面积4.67 万hm2,推广应用饼肥、有机肥、新型肥料0.90 万t,应用面积2.67 万hm2;制定《中籼稻绿色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水稻“一种两收”生产全程机械化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指导农户实施科学管水(水稻分蘖期浅水勤灌、适时烤田、后期干湿交替),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抗病虫力,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

2.3.2 推广稻鸭、稻渔共生技术。稻鸭、稻虾共生,推迟了水稻播期,从而减轻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考虑到鸭、渔生长安全,农户会尽量少打或不打农药,或选用安全低毒的农药防治。通过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起到稻田除草、除虫和培肥土壤的作用,实现互利互惠、一举多得[4]。稻鸭示范基地弋江镇芜湖众兆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有示范基地40.00 hm2;稻虾示范基地有南陵县范家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籍山镇仓溪村)等主体;稻鳖示范基地有芜湖将军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许镇镇马仁村)等主体,2021年全县推广稻鸭、稻虾共生0.17 万hm2

2.3.3 保护利用天敌。通过推广药剂拌种、带药移栽,减轻水稻大田生长前期病虫害发生,要求水稻大田分蘖前期(一季稻7月15日前)不使用农药防治,或选用对天敌杀伤力小的药剂防治病虫害。宣传、鼓励农户尽量保留田埂和田边功能性杂草,以及种植蜜源植物(蜜源植物是指能为蜜蜂提供花蜜、蜜露和花粉的植物[5])。一些研究表明,显花作物作为蜜源植物能显著延长和提高赤眼蜂的寿命和寄生力[6]。如波斯菊、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为稻田蜘蛛及卷叶螟绒茧蜂等天敌种群生长营造适宜环境,充分发挥自然天敌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控制作用。

2.3.4 推广应用非化学防治技术。

2.3.4.1 推广灯光诱杀技术。全县现有杀虫灯3 000多盏,防控面积1.33 万hm2

2.3.4.2 示范推广性诱杀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利用项目资金购置二化螟性诱剂和诱捕器1.50万套,防控面积0.50万hm2。利用全县已建的30多个育秧厂,推广集中育秧和防虫网阻隔技术,减少秧苗期灰飞虱等害虫危害传毒。

2.3.4.3 使用植物免疫诱抗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病虫害防治时结合喷施寡糖·链蛋白、氨基酸寡糖素、氨基酸微肥、芸薹素、赤·吲乙·芸薹等植物免疫诱抗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磷酸二氢钾、锌肥、硅肥,以增加植物的抗病、抗逆性,减轻病虫害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年应用面积约4.00 万hm2

2.3.4.4 使用诱集植物。香根草作为水稻上应用广泛的诱集植物,是一种独特的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7],其对大螟、二化螟均有诱杀作用,使害虫不能完成生活史,利于集中灭杀[8]。全县示范应用面积50 hm2

2.4 大力推广应用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控害”和“安全用药防治”技术

2.4.1 大力推行秧田预防技术。

2.4.1.1 全面推广药剂侵种和药剂拌种技术。药剂浸种使用咪鲜胺、氰烯菌酯等,总体应用率达100%;药剂拌种推广噻虫嗪、吡虫啉、噻虫嗪·精甲霜灵·咯菌腈、肟菌·异噻胺等种衣剂拌种,总体应用率90%左右。

2.4.1.2 做好秧田预防。对易发稻瘟病田块和品种,强调秧苗3叶期左右用三环唑重点预防稻瘟病一次。

2.4.1.3 提倡带药移栽。针对一季中籼稻栽后易发生稻蓟马、二化螟危害,秧田施用35%氯虫苯甲酰胺450 g/hm2+35%噻虫嗪300 g/hm2或25%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1 045 g/hm2,对稻蓟马、二化螟预防期达30 d。

2.4.2 实施水稻病虫害总体防治技术。为提高病虫害防治效益,减少施药次数和用药总量,在水稻上实施病虫害总体防治,在7—9月份病虫害多发时期,根据不同生态区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抓住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在关键期实行一药多治、病虫兼治等技术,减少施药次数和农药总用量。加强不同生态区的病虫害监测,并针对性分类进行指导,技术措施上也尽量采用总体防治技术,减少单一用药,提高精准施药水平。针对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情况,一季中籼稻重点抓住7月中、下旬(水稻分蘖至拔节期)预防水稻纹枯病、四(2)代稻纵卷叶螟、二代二化螟、四(2)代白背飞虱,兼顾部分田块稻瘟病进行一次总体防治;8月上中旬,水稻分孕穗期末至破口前,以预防水稻穗期病害、褐飛虱为重点,兼顾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大螟,进行一次总体防治。单、双季晚稻重点抓住8月中下旬(水稻分蘖至拔节期)以预防纹枯病、五(3)代稻纵卷叶螟为重点进行1次总体防治,以及至9月上旬(水稻分孕穗期末至破口前)以预防水稻穗期病害、六(4)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三代二化螟为重点进行1次总体防治。并强调根据水稻生育期,病虫发生区域特点,适期、达标用药防治,个别发生田块适当增加防治次数。该技术应用面积占总面积的90%。

2.4.3 优先使用生物农药和生物制剂农药防治。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如真菌、细菌、昆虫天敌或其他代谢产物对农业有害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的制剂[9]。重点推广阿维菌素、甲维盐等生物和生物制剂农药防治水稻螟虫;推广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防治纹枯病、稻曲病,推广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

2.4.4 坚持选用高效、低毒对生物和环境友好的化学农药。推荐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对生物和环境友好农药,做到农药合理混用,一药多治和轮换使用,以提高农药综合防治经济、生态效益,减少抗性产生。南陵县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高效、长持效、低毒、安全化学农药使用占化学农药99%以上。

2.4.5 采用高效植保机械施药和农药增效施药技术。大力推广多飞翼植保无人机进行病虫防治,通过项目补助扶持大户、防治组织增购无人植保机32台,加上原有植保机械共计110多台;扶持南陵县弋江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省泽文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陵县家稼丰植保专业合作社、南陵县零一七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南陵县德超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专业合作社等多家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发展,开展统防统治服务,整体上减少了防治次数,提高了防效。2021年全县开展专业化防治面积14.07 万hm2次,推广应用植物油助剂、农药减量助剂、飞防助剂等农药添加助剂,以提高农药的防效,全县应用面积达6 万hm2次。

3 南陵县水稻色防控存在的发展难题及解决对策

3.1 存在的难题

经费投入不足,绿色防控技术普及受限。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投资大。由于信息不对称,供需错位,绿色产品得不到应有的价值体现,导致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

3.2 解决对策

3.2.1 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投入。争取县农业农村局、农种植业服务中心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绿色防控工作,整合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综合栽培示范、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土壤耕地保护提升项目、重大病虫害防控、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县支持农业发展等项目资金,用于支持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

3.2.2 发挥政策和行政引导作用、积极培育绿色产品营销主体。通过制定政策,支持和鼓励水稻新型经营主体积极申报“芜湖大米”“南陵大米”等水稻绿色品牌创建,有力引导和拉动了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加强对种植业生产过程的监管,强化对种植规模户、新型经营主体的生产记录检查,加强对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检测、监测,有力促进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加大对农资市场检查和监管,对全县农资经营店纳入信息平台管理,利用农药实名制购买等信息平台,坚决杜绝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经营和使用,助力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成立联合体,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包含价格保险或政策补贴,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生产主体创建自己的绿色食品品牌。

3.2.3 鼓励、调动社会组织参与。通过项目实施,鼓励和调动南陵县弋江种植专业合作社、南陵县小红农业专业合作社、南陵县袁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南陵县许镇宏宇优质稻专业合作社等专业合作社、先正达公司等单位参与病虫统防统治,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3.2.4 以试验示范为引导,辐射带动全县推广应用。结合水稻绿色生产高质高效项目、重大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的实施,以镇为单位,選择水稻集中连片区域,以家庭农场、水稻种植规模户、龙头生产企业为主要参与者,在全县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片和示范方。如许镇镇绿色防控面积0.67 万hm2,其中龙潭、池湖、黄塘核心区面积0.09 万hm2;弋江镇绿色防控面积0.67 万hm2,其中竟河、奚滩、辛陶、蒲东核心示范片面积0.05 万hm2;籍山镇绿色防控面积0.57 万hm2,其中仓溪、黄金、新建核心示范片面积0.05万hm2;工山镇、何湾镇、家发镇、三里镇、烟墩镇绿色防控面积分别为0.19、0.19、0.17、0.17、0.07 万hm2,其中核心示范片面积分别为133.33、133.33、133.33、133.33、33.33 hm2。从中选择110家示范参与度高、示范带动强的示范户作为核心示范片。示范区水稻生产在全面推广选用优质良种、健身栽培、稻鸭共生等农业措施基础上,重点推广灯光诱杀、二化螟性诱剂诱杀、农药“减量增效”控害技术。

3.2.5 加大宣传培训推广力度。利用新型农民培训、绿色高效生产、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龙头企业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农药合理安全使用技术培训;此外,通过技术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绿色防控政策、知识、技术、病虫防治信息、水稻栽培管理。组织部分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稻种植龙头企业负责人参与省、市有关技术培训,通过微信群、明白纸等宣传普及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4 南陵县农业提质增效显著

4.1 综合防控成效显著,提高粮食产量

推广应用农艺措施、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技术,并辅以科学用药技术,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田间害虫天敌数量增长显著[10]。2021年全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总体覆盖率达52.03%,较2020年提高了19.50%,示范区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5.50%。通过实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2021年南陵县农药使用量下降28.30%。水稻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据调查统计,水稻病虫害综合平均防效85.20%,总体平均危害损失率平均2.00%;同时由于实施科学栽培管理,水稻生产获得高产、稳产,据测产,南陵县水稻平均产量7 459.70 kg/hm2,其中单季稻8 507.46 kg/hm2、早稻6 641.79 kg/hm2、双晚稻6 865.67 kg/hm2

4.2 提高农民植保技术水平,辐射带动作用强

通过培训、观摩,增强了农民绿色防控意识,提高了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水平,农户(规模户、新型经营主体)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率达42.00%以上,带动了全县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4.3 推动品牌建设,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

通过水稻绿色高效生产、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带动发展农产品品牌51个,为“南陵大米”品牌创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全县新增国家认证水稻大米绿色食品9个,市农业农村局确认的“芜湖大米”品牌示范基地9家。优质农产品的创立,通过市场优质优价,提高了水稻种植业效益,又返过来促进了绿色优质产品的发展。

4.4 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了农业生态安全

农产品生产中农药使用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病虫害防治实施非化学防治和安全用药防治技术,同时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管,杜绝了高毒、限用农药的使用,2021年全县未发生一起农产品中毒伤亡和重大农业污染事件,水稻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农业生态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EB/OL].(2017-11-29)[2023-01-01].http://www.moa.gov.cn/nybgb/2015/san/201711/t201711 29_5923401.htm?ivk_sa=1024320u.

[2]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林草局.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08-23)[2023-01-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9/07/content_5635867.htm.

[3] 佚名.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见》[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6):2.

[4] 王岳钧,怀燕,许剑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制作用及机理[J].浙江农业学报,2018,30(6):1016-1021.

[5] 許春华,刘洪艳.蜜源植物的栽培和保护[J]. 农民致富之友,2013(12):108.

[6] 赵燕燕,田俊策,郑许松,等.三叶草花作为赤眼蜂田间蜜源植物的可行性[C]//病虫害绿色防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长春: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5.

[7] 毛萍,杨宏,马欣荣.香根草的研究及利用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1):88-93.

[8] 夏岳章,孙文岳.香根草对水稻螟虫的诱杀及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2(12):1693-1695.

[9] 孙怀山.微生物农药在我国开发应用情况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24-125.

[10] 江龙林. 2018 年安庆市宜秀区水稻示范区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成效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0):104-105.

(责编:何 艳)

猜你喜欢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2013年衡阳市早稻重大病虫害全程用药技术试验示范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套袋梨常见病害发生特点与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