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探讨
2023-07-29陆娣
陆 娣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沈阳 110161)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创新和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性基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地方品种消失风险加剧,野生近缘植物资源急剧减少。农业种质资源长期处于动态变化中,具有可变性。一旦农业种质资源消失灭绝,其所蕴含的优异基因将随之消亡,生物多样性将受到严重影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业种质资源的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及长期性定位,确定了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及核心任务等[1]。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其中,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2-3]。大力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而且对保障粮食安全和实施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辽宁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农业的“核心芯片”,是种业振兴发展的物质基础。辽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日照丰富,四季分明,地形概貌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海洋、河流、湿地、山川、森林、草原、冰雪等各种生态场景一应俱全,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但也因为地形地貌种类多、自然生态多样、气候条件差异大等特点,逐渐造成地方性种质资源有所减少,甚至部分资源濒临灭绝,因此,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辽宁省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农作物品种资源的收集、保藏、创制和利用工作[4]。20 世纪90 年代建设了第一个省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2009年投资建设辽宁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基因库;2010 年建设了种质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实现种质资源共享服务;2020年按照国家统一进度安排,启动实施了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对52 个普查县(市、区)开展了普查与征集工作,截至2022 年底,辽宁省共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5.6万余份,为辽宁种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制定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实施意见和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重点资源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全省已初步构建起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体系,为种质资源创新和保护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计划到2025 年,全省要建成相对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基本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收集和现有农业种质资源登记工作。
2 辽宁农作物种质资源工作存在问题
2.1 资源保护存在不足
一是相关单位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不到位,在未充分了解本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实际的情况下盲目开展保护工作,造成一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流失。二是缺少大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基地,许多重要种质资源储存在地方资源保护库中或分散存于自然环境中,存在管理粗放、重视程度低等问题,造成了种质资源的浪费。三是农作物种质资源知识普及度不高,许多农户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意识薄弱,对相关知识和要求了解甚少,导致一些农业种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存。
2.2 管理体制有待加强
目前,辽宁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分级分类管理和保护体系建设有待规范,对一些野生濒危种质资源未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损害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行为处罚力度较轻。管理职责不够明晰,常出现“一职多人”现象。有关单位对外来引进种质资源处理不当,容易扰乱种质资源管理秩序。
2.3 科研攻关存在短板
人才是保障农作物种质资源长久发展和充分利用的关键因素。多年来,辽宁出现不同程度的人才流失现象,导致专业从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工作的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高端基础研究人才支撑,存在基础性研究不重视、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科研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大等诸多问题,导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推进缓慢。而一旦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存在疏忽和懈怠,就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资源损失。
3 辽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
3.1 加大种质资源保护力度
进一步完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加大保护力度。建议由省级部门负责监管,把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相关农作物资源保护单位切实加强储存管理,确保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省级监管单位每年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排查和筛选,有效保护濒危资源和稀有资源。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强化科技支撑。应统筹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制定鉴定标准,搭建专业平台,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有效进行。
3.2 加大种质资源管理力度
辽宁省要加快健全行业内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制度的建设,全面修订配套的法规规章。对于不作为的管理人员和造成种质资源流失的人民群众,要依法追究其责任。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强化保护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处在野外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可建立自然保护区,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严格管控人员进出等有效措施。相关管理人员要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确保做到不跨界、不越界。引进外来的资源品种,要认真做好登记,进行动态化管理,保障种质资源的质量。此外,还要积极探索和创造新的组织管理和实施体系,确保种质资源得有效保护。
3.3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辽宁省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应加大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充分优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结构,组建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科研队伍,全面提升团队整体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应努力减少外地人才的引进,充分调动省内的专家学者和拔尖人才进行技术创新。其次,相关部门应定期举办行业内的大型交流会,加强全国范围内的人才交流,大力推动与农业种质资源富集的国家和地区合作。加强偏远地区基层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对种质资源的认知能力。此外,相关部门要积极与科研单位、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产学融合、实地考察等方式,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