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3-07-29薛友林杜心蕾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3年2期
关键词:辽宁大学农科课程体系

薛友林,杜心蕾

(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沈阳 110036)

新农科作为教育部“四新”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已成为后物质时代大学教育的理念实质与要求[1]。农业梦,中国梦;农业不举,百业不兴。农产品加工是农业的支撑,食品加工的原料几乎无一例外地来源于农产品。广义上看,食品加工的实质就是农产品加工。当然,作为一个综合性、多学科渗透的科学领域,食品加工还涉及到诸多环节。从这个角度来讲,食品加工源于农产品加工,但高于农产品加工。因此,食品行业的发展是新农科建设中实现美丽中国任务的重要一环。

1 新农科背景下综合性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于2004 年成立,依托辽宁大学70 a 办学经验,以“明德精学、笃行致强”为校训,为食品行业输送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本科食品科学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人才培养结构单一,脱离市场需求,课程体系较为陈旧;二是专业教育、通识教育课程开设数量较少,导致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三是部分校企合作停留在协议阶段而没有付诸行动,未能起到强化人才培养的真正效果。

2 综合性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向

2.1 改革课程体系

2.1.1 重构课程体系 大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如何提供优质毕业生和先进高效课程成为大学社会角色的核心定位[2]。食品工业与农产品加工有着密切的关系,将原材料转变为高价值的产品是一个确保食品安全和延长货架期的转化过程。根据其研发和生产环节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辽宁大学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积极合作,在了解社会最新动态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更为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使设置的专业核心课和主干课与食品行业技术应用之间的联系更紧密。食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所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应尽量符合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并使课程内容和形式与学生需求相适应;二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追求超前意识与创新素质,还应突出人才培养与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先进理念与学术内涵。

2.1.2 重视实践教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以新农科需求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深化改革课程体系,在基础理论课程之外开设一些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实习实践课程,并提高实习实践课程的学时占比。实践是增强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外部条件,辽宁大学在实践性教学环节共设立8 门相关专业实验课程、5 门创新实验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创新大赛,如食品创新大赛、食品安全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等,大力推进食品教学与创新实验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020—2022年间共获辽宁省食品创新大赛一等奖7次、二等奖17次、三等奖24次。

2.2 深化校企合作

2.2.1 共商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部提出的“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3]是对新农科建设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对接现代农林业创新发展新要求,要求高校依托特色优势学科,探索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4]。学校与企业双方基于培养规格、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等建立双向运作机制,有助于共同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实用性强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人才。要对当前食品行业人才缺口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加强与农业新兴产业结合,丰富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和适应岗位需要为原则,确立人才培养方案,推进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全新评价模式,着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创新精神的高水平高素质新农科专业人才。

2.2.2 打造校外实践基地 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已与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辽宁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辽宁省食品检验院、沈阳市食品检验所、辽宁农产品交易中心(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辉山乳业公司、沈阳八王寺饮料公司、沈阳福来食品公司等单位打造了多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并从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本专业学生校外导师,通过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教师科研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了平台条件。

2.3 创新教学模式

2.3.1 设置交叉专业课程 2022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深入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着力推进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课程建设。近年来,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依托现有学科交叉背景,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着力推进新农科、新工科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主动对接辽宁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学科发展模式,致力于培养新时代人才[5]。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文科的法学、理科的生命科学、工科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交叉融合,推进新农科专业改造升级,增设了食品包装学等4 门课程。此外,还借助辽宁大学经济学、法学等优势专业,深入开发食品企业经营与管理、食品安全法规等课程。

2.3.2 实行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基础,实习实践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在教学形式上应更多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并添加动画、图片内容,以提高学生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的兴趣和接受度。此外,与企业合作开发了葡萄酒生产线虚拟仿真平台,用于发酵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这两门课程中有关果酒部分的虚拟操作教学,目前,发酵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已获批省级虚拟仿真一流课程。

2.3.3 创新考试模式及课程教学评价方式 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目前已推行“教考分离”模式,即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日常学习考察中增加形成性评价成绩占比,使用雨课堂平台构建试题数据库,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采取闭卷与开卷、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阶段性评价,用以全面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展示平台。考试题型以综合题为主,在简答题、论述题等主观类型题目中适当加大综合题比重,以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能力考核方面,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为其提供思维创新的机会。

2.4 锻造师资团队

新农科建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决定其实验教学效果,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迫在眉睫。轻型产业学院抓住每次培训机会,对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和实践实训指导,以提高食品专业专任教师的生产实践能力。通过建立完善教学评估体系,帮助教师进步。通过完善教师岗位考评、任聘、考核制度,建立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竞争体制。

2.5 加强思想教育

新农科建设有赖于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实现新农科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行共建,从而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提升学校新农科人才培养质量[6]。基于新农科建设开设的相关课程,需要推进思政课程案例库建设,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专业课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努力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2.6 发挥综合优势

综合性涉农院校是新农科建设的重要力量,相比于传统农林类高校,其专业门类更加丰富,教学环境更加适合学生发展,拥有优质科技创新平台资源,可以为乡村振兴培养造就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当前,新农科建设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需充分利用学科优势,避免同质化发展,走一体化融合发展道路,构建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体制机制、兼容开放的组织体系和适应院校发展的新标准理念。

3 结语

以辽宁大学轻型产业学院为例,明确综合性高校食品专业的发展改革方向。应充分利用综合性高校的优势,不断推动新农科建设发展。在新农科背景下,综合性高校应积极培养应用能力卓越的食品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理清改革思路,持续推进新农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辽宁大学农科课程体系
农科城如何为乡村提供“振兴样板”
公费农科生培养试点工作实施
农科问答
农科110专家,你们辛苦啦! 省总工会与省科协联合举办农科110专家送清凉慰问活动
An Analysis of Deviation in Oliver Twist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细则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