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韵钢琴作品融入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的策略
2023-07-28张绮
张绮
[摘 要]在民族化钢琴教育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高职院校积极吸收、借鉴、融合本土音乐文化精髓,不断进行民族化教学改革与实践。虽然学术界比较重视民族化钢琴的发展,但从戏曲化角度对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开展研究的数量并不多。文章主要探索中国京韵风格钢琴作品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策略,这不仅丰富了高职院校的钢琴民族化教学理论,也对教学开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京韵钢琴作品;高职院校钢琴课程;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05-0066-03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被称为国粹。京剧艺术无论是唱腔、脸谱、表演形式还是伴奏都具有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近年来,京剧与舞蹈、服装设计、建筑、水上芭蕾等各个领域进行了跨界合作,京剧艺术由此得到全新的传承和推广,京韵钢琴作品也在此影响下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最早的原汁唱腔——钢琴伴唱《红灯记》以及如今京味十足的优秀代表作《皮黄》等作品,都是中国戏曲钢琴作品中的瑰宝。它们把京剧和钢琴进行跨界组合,结合西方钢琴技法来诠释中国国粹,是“洋为中用”的经典佳作。
一、中国京韵钢琴作品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增强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能沟通世界。目前,中国作曲家创作了不少优秀的钢琴作品,这大大推进了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但在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还较少将这些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引入钢琴课堂教学中,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不利于扩展学生的钢琴艺术知识面。作为担负着培养国家未来小学音乐教师任务的高职院校,钢琴课教学内容所选曲目应该是西方的经典作品和中国的代表作品并存。钢琴教学过程应该既是一个培养钢琴音乐人才的过程,又是中国音乐艺术传承的过程。而中国京韵钢琴作品基于钢琴演奏视角,对传统戏曲音乐进行了创新诠释与表达,因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魅力被列为中国钢琴作品的典范,隐含着深厚文化内涵与民族意趣,为弘扬传承中国京剧艺术、发展钢琴音乐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
(二)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中国京韵钢琴作品是带有戏曲元素的民族调式的钢琴作品,其演奏方式是用钢琴来模仿京剧的唱腔和伴奏乐器,将京剧伴奏乐器“移植”到西洋乐器上。如倪洪进的《钢琴练习曲四首》,其中第一首要求弹奏者的双手有明显而细致的力度对比,起到了训练双手弹奏独立线条与手指跑动和控制力的作用;而第四首则用了大量的重复音型模仿拉弦乐器。又如张朝的《皮黄》中摇板部分,节奏虽然是散板,但并不是自由速度,而是要注意声部的层次变化,要有不同乐器特色的声音同时存在。再如陈其钢的《京剧瞬间》中有大量的音型,模仿了胡族乐器的行弦。
中国京韵钢琴作品中的各种装饰音、特色节拍等元素,不仅丰富了钢琴的音乐表现力,增强了学生的识谱能力,而且通过模仿戏曲的演奏技术,达到了拓展钢琴本身技艺的教学效果。在键盘上模仿京胡、锣鼓等传统民族器乐的演绎方式,不仅增强了京剧题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新鲜感,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职业技能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中国京韵钢琴作品融入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教材内容来看,西方作品是教学过程中的主流教材。由于钢琴是西洋乐器,几百年来西方的作曲家们结合钢琴这一乐器所谱写的作品,无论是风格还是演奏形式已较为全面,构建成了一套完整的钢琴教学系统。由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本土化发展时间较短,因此我国钢琴教育的发展仍存在不足。钢琴入门阶段的曲目一般是《哈农》《车尔尼599》,并没有使用中国钢琴练习曲集。笔者从调研实践中发现,京剧风格钢琴作品在国内一线城市的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的占比有所增加,而在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钢琴课中的融入有所不足。钢琴基础教材中的中外作品使用比例约为2∶3,钢琴乐曲教材中的中外作品使用比例约为4∶7,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现在中国钢琴作品的使用比例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具有戏曲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较少。可见在高职院校钢琴教育中,西方钢琴教育方法占有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还是西方音乐作品,导致部分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越来越淡薄。
其次,无论是升学考核还是赛事展演,在同等难度系数的中外钢琴作品中进行选择,部分学生会倾向于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外国钢琴作品。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传统文化课不够重视,对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缺乏热情和兴趣,甚至有可能出现排斥的心理,导致钢琴教学发展受限。
最后,部分高职院校钢琴教师忽略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的艺术意境教学。由于高职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比本科院校学生的时间要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成了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的教学重点,这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忽略中国京韵钢琴作品中的音乐性的情况。在教学和演奏过程中,部分教师无法及时领悟要领,使音乐表现显得苍白无力,缺乏意境,教师没有积极采用精益求精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的审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缺乏足够的认知和了解,从而无法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音乐艺术,学生的音乐素养得不到全面提升,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阻碍。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钢琴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有的学生即使愿意演奏中国京剧风格钢琴作品,但由于京剧知识的匮乏而不了解作品的曲调与板式特征,从而无法准确把握其中的戏曲风格和韵味。中國京韵钢琴作品在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中进行广泛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背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从而能更好地开展学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红灯记》,就是20世纪以革命现代戏《红灯记》为蓝本改编而来的钢琴伴唱,其取材于《自有后来人》,讲述的是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是用钢琴代替京剧中“文场”的伴奏乐器,是将戏曲民间乐器的神韵融入钢琴创作中改编而成的伴唱曲。钢琴伴唱《红灯记》是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成了一代经典,同时也证明了戏曲与钢琴两种艺术融为一体,是一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发展道路。随后,《战台风》《第三钢琴奏鸣曲“江南风光”》《夜深沉——创意曲》《浔阳月夜》《春江舟影》《川剧音乐组曲》《秦腔曲牌主题奏鸣曲》等许多经典的戏曲风格钢琴作品应运而生。
三、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的教学思考
(一)引入更多中国京韵钢琴作品,变革传统钢琴课程体系建设,提炼适合高职院校开展教学的钢琴曲目
在高职院校钢琴课程中增加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的教學比重,提高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的“出镜率”,须首先改变钢琴教学的固有模式,完善现有的钢琴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应当对钢琴教师明确提出量化的教学指标,规定教师每学期要教授一定数量的中国京韵钢琴作品,每个学生必须学习过指定范围内的中国京韵钢琴作品。
例如教材方面,中国京韵钢琴作品大多是单独的个体,并没有形成教材体系,因此可以参照西方钢琴教学体系来构建,相关教材整理如下:
【练习曲类】倪洪进《钢琴练习曲四首》
赵晓生《音乐会练习曲六首》之《银梭织锦》和《冀北笛音》
储望华《音乐会练习曲——舞曲》
薛维恩《中国五声音阶钢琴练习曲》
窦青(主编)《中国风格钢琴练习曲60首》
但昭义《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1》等;
【复调类】张旭冬《京戏印象 西皮慢板》
陈铭志《序曲与赋格曲集》第七首的序曲
李延林《小型序曲及赋格》
段平泰《赋格》等;
【组曲类】张纯《中国戏——第二钢琴组曲》
朱晓宇《戏曲组曲》第一首《京剧小段》
殷承宗(改编)钢琴组曲《红灯记》
江文也钢琴组曲《十六首断章小品》第十五曲《午夜的琵琶》和第十六曲《北京正阳门》
江文也钢琴小品集《北京万华集》第六首《柳絮》等;
【乐曲类】张朝《皮黄》《变奏曲》
陈其钢《京剧瞬间》
王阿毛《生旦净末丑》
王笑寒《遗失的日记》
储望华《即兴曲》
谢功成《儿童民歌钢琴曲五首》第五首《探亲家》
储望华《甘洒热血写春秋》
赵晓生《家住安源:钢琴独奏曲》
汪立三《他山集》第四首《民间玩具》
朱世瑞《夜深沉——创意曲》
徐振民《夜深沉》等。
目前还没有京剧元素的奏鸣曲,可用罗忠镕《第一小奏鸣曲》。除了独奏曲,还有刘丁创作的双钢琴《京韵》 。
(二)加强对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的技术性训练,充分激发学生对中国京韵钢琴作品的兴趣
高职院校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且高职院校学生基本都已经成年,具备独立思考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师徒”钢琴教学模式进行钢琴技术的传授。钢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觉地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提高琴艺,假如学生不能自主参与到钢琴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即使教师全程陪练,也不会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从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手,教师可以为学生选取一些简易上手的中国风格四手联弹、双钢琴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将实用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合理安排中国京韵钢琴演奏技巧训练,同时在中国民族调式训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进行临时伴奏,或京剧武场锣鼓点的模仿,抑或是京剧文场民乐的模仿,从而提升学生听赏民族和声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合奏的快乐,提高学生二度创作的成就感。课堂教学中,从将西方教学教材作为主要教材的方式,转变为对中国古典特色的练习曲的使用,如薛维恩《中国五声音阶钢琴练习曲》。教材里不仅包含了中国民族调式所涉及的基本弹奏法,而且罗列了使用钢琴模拟不同民族乐器时的技术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对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疑惑。此外还有倪洪进的《钢琴练习曲四首》和但昭义的《新路径钢琴基础教程》,这些教材都选取了很多中国曲目或片段。学生通过接触各种风格的练习曲,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解析能力和中国钢琴音乐的乐感得到了增强,主动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一起观看优秀钢琴家的演奏视频,聆听钢琴比赛的音频,增强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还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学习钢琴的心得和体会;举行小型的钢琴观摩会,让学生在舞台上体会激情,获得自信。
此外,适当增加含有中国戏曲艺术文化的音乐鉴赏类教学内容环节,如京剧的唱腔、京剧的脸谱艺术、京剧的经典剧目介绍、京剧的四大行当、京剧的曲式结构、京剧的板式节奏、京剧的伴奏乐器等,使学生能掌握相应的戏曲艺术知识,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中国戏曲风格钢琴作品演奏技巧的同时,民族化创作的知识储备能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结语
在钢琴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应充分认识到中国京韵钢琴作品对于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重要性。而对于未来将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力量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通过弹奏中国特色旋律,可充分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之魅力,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完善自身的演奏技术,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 参 考 文 献 ]
[1] 人民网.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EB/OL].(2021-12-14)[2022-11-0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1/1214/c1024-323080
57.html.
[2] 黎庶尧.钢琴教育与学生情感发展的逻辑关系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2):100.
[3] 李艺.浅谈高校钢琴教育的改革[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7):360.
[4] 丁娜.艺术类高职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分析[J].北方音乐,2016,36(23):167.
[5] 林诗斌.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2):117-119.
[6] 陈曦.浅论艺术类高职院校高中阶段钢琴教学体系的构建[J].当代音乐,2017(3):35-39.
[责任编辑:苏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