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一种相遇

2023-07-28张宗明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7期
关键词:树墩新枝曾祖父

张宗明

热题再现

随着经历的积累和时间的变化,同一个人,对相同的人和事的看法与理解也会发生变化。凡事,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对当初的相遇有所领悟;凡事,只有经过时间洗礼,才能真正领悟相遇的真正意义。

请以《另一种相遇》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定立意,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文题解析

题目中的导语明确了立意和选材的范围,是“同一个人,对相同的人和事的看法与理解”,会因经历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这其中“亲身实践”和“时间洗礼”是促进变化的原因和动力。

题目中的“相遇”是指“在某一时刻的某一地点,两个或几个人相互看见对方”;或指“某种场合人们持续地相互间的注意”两个义项。本题属于第二个义项。

因此,审题时首先要明确,本文主体事件的“相遇”,是指相同的人、事、物、景在另一种特殊场景中的“相遇”。“另一种”三个字赋予了文中的人、事、物、景的另一层内涵,即在特定背景中的特殊事件,由此衍生的特殊情感或与之前不同的情感体验。

其特殊情感或不同的情感体验包含以下两种思路:

第一种:遇见的人、事、物、景是全新的,他(或她、它)的出现带给你的思考、感悟、体验也是全新的,从未有过的。

第二种:人、事、物、景是你熟悉的,本来就存在于你身边,但这次相遇的感受、体验,让你对其产生了全新的认知和理解。

考生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来写就可以了。而文题中“相遇”的情境,应该是文章的主人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之后产生的心理变化,在这个心理变化中发现了他(或她、它)对自己成长的帮助和意义。其事件应体现出心灵的启示、不同经历的收获、体验的加深,或者是认识的提高,能够促进自我的成长。

佳作工坊

另一种相遇

秦剑平

手指触摸着一方石印,冰凉之感唤醒了记忆。宣纸上绯红的印章啊,你是否还记得我们当初的相遇?

许是心血来潮,唤起我对篆刻浓厚的兴趣。我在展柜前流连,目光被一块青山石吸引。它那无瑕的肌肤泛着荧光,呈现出独有的斑斓,体现出它的温润之美。于是,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你——青山石。从此,我们相伴在美好的篆刻天地。

还记得初次与你相处吗?我小心地把你放在操作台上,以刀为笔,勾勒印稿。我轻轻触摸到你的肌肤,心里却像高空走钢丝一般紧张。紧握刻刀的手颤抖着,犹豫了很久,我才在你的荧光中落下第一刀。“咔嚓”一声,划伤了你的颜面,我的手也不免受伤。在慌乱中听到一个声音安抚我:“别怕!初学者都必须经过‘崩刀这一关。只要把握好推刀的角度,抵紧石章的边缘,反复训练,就能让‘冲刀技术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没过多久,我的刀工娴熟起来。刀刃运转,游刃有余。在我的操作中,你的颜面也更加精致。我默默欣赏着你留在宣纸上的印迹,爱不释手,心旷神怡。因为你是我创作的第一方石印,通体凝结着我的气质与心血。

纵观古今,是与非,曲与直,功与过,得与失,真与假,正与邪……一印落下,万事落定。你凝聚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你让我在欣赏外在美的过程中,懂得修炼个人的内在气韵。与你相遇,我窥见了巧夺天工的篆刻工艺;与你相遇,我书写着自己的随性与浪漫。

热爱篆刻的我,遇上精致的你,让我开阔视野,走进了另一个更加广博的精神世界。

名师点评

本文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艺术到精神的创作原则,书写作者与石印的“相遇”,让读者从“一印落下,万事落定”的境界中,理解作者对篆刻的浓厚兴趣。文章通过动作描写,让读者感知一个热爱篆刻的孩子,从小心翼翼到游刃有余,从慌乱紧张到得心应手的成长过程。作者借助篆刻,修炼自己的气韵,增长个人的智慧。可见,本文“相遇”的真实意义,是作者寻求成长与进步,这是一场与自我的“相遇”。

佳作工坊

另一种相遇

刘步罡

如今,那棵爬滿苔藓的老树墩,根部终于长出了新枝。嫩绿的,清香的,似曾相识,可喜可贺。

看见它,我便想起三年前那棵老树的景况。

它位于我家后院。原来,它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树,遮天蔽日,四季常青。我家搬来时,它已耸立在那里多年了。树身高耸笔直,树冠旁逸斜出,像一个潇洒的老人,为几户人家看家护院,却有人对它嗤之以鼻。

已是暮春时光,它还花繁叶茂,淡黄的小花伴着淡淡的绿叶清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我惊喜地仰望着阳光穿透茂密的树叶,淡黄的小花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微风吹来,几朵金色的小花,带着幽香,抖落在我的身上。那时,我亲切地感受到它的美丽。

“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第二年暮春,我正期待着周末赏花。可是那棵树却被锯掉了。听闻有人举报,它遮挡了人家的光线。从此,后院的夏天少了一分阴凉,冬天多了几分寒霜。空留下一个锯口平整的老树墩,那疏密有致的年轮,见证了近百年的历史。

那是我赏到的第一季小花,也是我赏到的最后一季小花。它那轻盈的身影,淡淡的清香,成了我永恒的记忆。

三年来,我常常步入后院,眷顾那个老树墩。慢慢地,老树墩爬满了苔藓;再接着,树皮生满了灰色的蘑菇。老树墩那沧桑的容颜,令我黯然神伤。

可令人惊叹的是,不知过了多久,老树墩的根部居然长出了新枝。新枝那生机盎然的气韵令人心旷神怡。我从它皱起的叶片,看出它在努力挣扎,那令人怜惜的茎,传达出生命无与伦比的韧性。因此,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树墩和我,都怀念着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怀念着曾经在阳光下的绽放。

我虽然不知道这棵树的名字,但我带着希望,永远怀念与新枝、与阳光的另一种相遇。

名师点评

作者采用倒叙手法,先写与新枝“相遇”的喜悦,然后从亲眼所见、所闻,感受老树近百年的历史,由此产生对老树全新的认知和理解,衍生出特殊的情感体验。作者不知老树的名字,说明它普通,由此更加反衬出它被人锯掉也不妥协的生命力。作者欣赏到的仅一季小花,但锯口上的年轮却让人想象近百年的沧桑,老树在与天灾人祸的抗争中绽放自己的美丽,这是何等的伟大。作者情感真挚,情绪高亢,他对老树命运多舛的怜惜、对老树坚韧品质的赞美,都源于作者与新枝的相遇。

佳作工坊

另一种相遇

赵本珍

夜雨滴答,敲打着窗边的树叶,也敲击着我的心,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前不久还聆听他对中国诗词的解读,如今他却突然离开了我们……恍惚中,钟表单调的嘀嗒声仿佛把我带入思念的长廊。

记得那个雨夜,曾祖父坐在藤椅上念诗词,堂兄堂姐和我聆听他为我们讲解诗词的含义。我被他读诗词时质朴有力的声音吸引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的诗凝结了他对生活的哲思。”曾祖父问我们:“这两句诗对你们有什么启示吗?”堂兄堂姐异口同声地回答:“亲历其境,就会有真实感受。”曾祖父夸奖说:“真好!”

那夜的雨,和着那些我似懂非懂的诗句,让我仿佛置身于明月清风的诗情画意中。我在台灯下翻阅起曾祖父赠予我的一本书。恍然发现,书上用遒劲的笔迹,批注着他对书中人物命运的理解。我阅读着已经卷角的书页,摩挲着批注的字迹,陷入沉思。泪眼迷蒙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祖父坐藤椅,念诗词,全神贯注,提笔批注的神态。

读到故事结束,我正在为主人公悲壮的命运感慨不已,却突然看到了曾祖父的批注:“人生如梦。体验过、经历过,热爱过,就不枉到人间走一遭。故事激励我们,不能因生活的艰辛而不爱生活。”我的体会竟与曾祖父的批注如此一致,我反复读着这些文字,仿佛曾祖父与我心有灵犀。

我合上書思考,欣慰不已。曾祖父虽离我而去,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引导我去热爱、去求知,去与未知的世界相遇。

朦胧中,耳边仿佛响起质朴有力的声音:“不能因生活的艰辛而不爱生活。”批注与思念相撞,让曾祖父与我再一次相遇……

名师点评

作者通过聆听曾祖父对诗词的讲解,由“似懂非懂”到看到批注而“心有灵犀”,记录了她的成长历程。文章用亲身经历,诠释了她与曾祖父的相遇,并由此促进了自己的成长。文中没有人物具体事件的叙述,没有具象的人物描写。在作者的笔下,曾祖父的形象始终是伴随着诗歌、阅读、体验而出现的。但曾祖父的形象却又是如此分明,他是作者诗歌阅读的启蒙者,是作者与未知世界相遇的引路人,是作者心灵感悟的源泉。“批注与思念相撞”,促进了情感的冲击,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猜你喜欢

树墩新枝曾祖父
树墩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曲苑新枝
我的曾祖父
装傻的曾祖父
曲苑新枝
一比一千六百万
黑暗之光
黑暗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