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经济新常态下战略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的途径

2023-07-28张君

理财·市场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战略评估评价

张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逐步趋向于新常态的运作模式。根据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示,针对目前国内的经济形势,提出更清晰、更精确的指导意见,详尽分析了当前经济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对深化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利润增长方式、管理模式、经营发展方向均不同程度地主动或被动地发生了变化,为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自主转型、自我革新,作出战略转型。因此企业的战略管理尤为重要,战略的科学与否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开展战略审计对于企业战略管理则显得尤为必要。

战略审计概念

战略审计,研究对象:公司战略管理全流程,定期、专项、综合的监测和核查,客观评价战略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战略决策执行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战略部署的实施,是公司治理和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内部审计实现组织价值增值的有效砝码。而国内战略审计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无法对战略部署的实施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持。从战略审计实践角度考虑,在审计主体、审计内容以及审计体制机制的建立及成熟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战略审计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意义

企业战略审计是社会发展、审计学科分化的必然结果,战略管理是关键,可以有效地规避战略风险,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寻求利润的最大化。

一、利于董事会履行战略职责

依据公司管理规定,董事会负责制定发展战略目标,指导和监督公司管理层,具体的战略规划实施由管理层负责。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多渠道信息的提供,为企业的合理治理提供了保障。战略部署包括:回顾和评价过往战略活动;帮助董事会制定战略目标时,把握好与原目标的偏离程度,合理、恰当地评估和控制战略部署的方位。因此,战略审计有利于董事会作出更优的决策,履行其职责、降低代理成本。

二、利于管理层降低战略风险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因素下,公司的战略活动无法避免和消除风险。因而管理层需要对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有效监控,并适时作出调整。其间,可以通过战略部署,降低战略决策的不确定性和失误,实时纠正。对管理层防范和控制战略风险效果显著。

战略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战略审计体制层面

对战略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战略审计的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缺乏战略审计的理念,没有真正认识到战略审计对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作用。在审计项目中较少开展战略审计,或仅把战略审计当作一般的审计项目来开展,重视程度不够,无法给战略审计的实施提供足够的资源,致使战略审计效果不理想。

实施战略审计的专业人才匮乏。战略审计涉及企业从战略制定到战略管理的方方面面,要求审计人员熟悉财务会计、内控管理、管理科学、决策理论、信息关系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大多数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从事管理审计方面的胜任能力欠佳,战略管理實务经验以及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不足,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战略审计服务。

战略审计制度不健全。未能形成战略审计制度体系,开展战略审计的制度依据尚不健全。

二、战略审计实施层面

战略审计内容及方式方法的运用尚不成熟。由于战略审计的应用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无法把握企业运营的全方位,对战略审计的广度和深度理解不到位。与传统的财务审计、内控审计相比缺乏一套较为成熟的方式方法,审计评价的内容需要进行规范。一些愿意去尝试开展战略审计的单位也往往是抱着探索性的愿景去开展项目。如审计主体不明确、仅审计战略实施而忽略战略制定、审计模型及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等。

缺乏战略审计实施评价标准和准则。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判断至关重要,可以客观地降低企业的审计偏差。然而,国内战略审计的标准尚未建立,对审计工作的开展是一片空白,导致国内企业的审计工作只能从主观性角度做出分析。

战略审计实施途径

一、政策体制层面

重视战略审计。帮助公司管理层充分认识到战略审计在战略管理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构建战略审计机制,使其成为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指导方针。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注重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审计人员,一方面通过对各相关领域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另一方面在通过审计实践积累开展战略审计的经验,在实践中汲取相关知识。针对审计人员,可适当吸收外部咨询公司专业人员与内部审计人员共同组成审计小组,以提高审计的专业性。

建立健全战略审计制度。要完善战略审计,需要建立制度将战略审计提升到公司治理层面的高度,形成一项持续性、规范性的工作。在制度层面明确战略审计主体、审计内容、审计频率等一系列规范动作,为进一步规范战略审计实施提供制度依据和保障。战略审计评价制度应在公司治理框架之下建立,一是在公司章程中赋予董事会战略审计主导职能,二是在内部审计章程中明确战略审计评价工作要求,三是建立和完善战略审计评价的实施制度。

二、审计实施方法层面

(一)明确审计内容

战略审计的内容应从战略管理流程角度来开展。战略管理包括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与控制,其过程见图1。

1.环境分析战略审计

环境分析战略审计可分为内部环境审计和外部环境审计。对外部环境的审计评估,审计人员可以把握公司当下和未来业务发展的方向。内部环境审计分析主要指对公司内部资源及能力进行评估,以有助于准确地预期公司盈利能力及未来前景。内部环境要素及评价的具体内容见表1。

2.战略制定审计

针对战略制定审计,首先,核对战略制定程序的科学性;其次,通过该程序制定的战略是否科学、合理。程序主要包括:(1)评估公司现状;(2)评估公司目标、政策与战略是否现实合理;(3)评估董事会成员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认真审议管理层递交的战略计划;(4)对公司进行 SWOT 分析;(5)制定、评估并选择最优战略。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标准审核战略制定程序。首先,战略要与内外部环境、资源相协调;其次,与别的战略不冲突,确定公司总体战略与业务层次战略、智能战略相协调;最后,审查战略是否可行。

3.战略实施审计

战略实施过程的审计,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理念,将其分为:阐明并诠释愿景和战略;沟通并连接战略目标和指标;计划并制定目标值;战略反馈和学习。其具体审核内容见表2。

4.战略评估与控制审计

由于战略流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评估与控制的过程,也会对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进行实时监控。战略评估与控制过程的审计,贯穿于战略制定审计、实施审计中。本文在这里就不再详述。值得强调的是,一是需关注对战略风险的评估,并可在战略审计或其他专项审计中就发现的重大战略风险进行揭示。二是公司的纠偏机制是否建立。

(二)完善审计程序及方法

1.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的过程是一个理解竞争对手的过程。对比分析的过程可归纳为了解竞争形势和企业面临的问题;判断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能力;吸取竞争对手的经验和教训;保持竞争姿态;寻求自身生存、发展之道。

2.風险评估法

对行业特定的风险进行评估,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等。如评价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建立以及相关的政策流程框架是否完整、压力测试等。

3.因素分析法

将综合评价指标细分为各项指标,逐个核实每项指标对因素的控制,给出评分标准,确定好权重,最终,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

(三)建立评价标准和准则

战略审计最终目的,评价既定战略对股东投资的影响。指标数据反映的战略执行情况最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可根据企业特点建立一套战略审计评价标准,标准应涵盖公司财务状况、内部管理状况以及持续发展状况等要素。从表3几个维度建立具体评价标准(以金融机构为例)。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多重挑战与困难并存,企业发展中潜在的风险增大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战略竞争力,因此对战略的控制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管理审计的不断兴起,实施对战略管理的审计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利于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层面的作用,开拓内审工作的新领域,亦是内部审计在更高层次上发挥价值增值作用的重要表现。(作者单位:柳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战略评估评价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战略
战略
评估依据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最终评估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