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2023-07-28景雷
景雷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这是一场关于紧急应对能力、社会治理水平和医疗防控举措等各方面综合性的大考,公立医院面临着新形势下的严峻挑战。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以及国家新冠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调整,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更显得势在必行。
新冠肺炎疫情对公立医院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公立医院是捍卫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第一阵地。然而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医疗机构在疫情的冲击下医疗收入大幅下滑。《2020年2月全国医疗服务情况》显示:2020年2月受疫情影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数仅2.4亿人次,同比下降38.2%,医院诊疗人次数同比锐减47.1%。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三级医院诊疗人次为0.55亿,同比下降51.8%。
2020年3月31日,河南省卫健委财务处组织22家省级公立医院(包括6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针对公立医院疫情分析报告召开了紧急视频会议,数据反映,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各省直公立医院医疗业务缩减,医疗收入同比下降20%—50%不等。在收入断崖式下降的同时,用于购置防护装具、设备,改造隔离病房等疫情防控支出却在大幅增加。短期内公立医院的可持续经营状态受到了强烈冲击,直接导致医院现金流呈现负数、偿债能力下降,成本管控压力凸显。
随着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综合性医院以及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专科医院迅速响应政策调整扩建重症病区,组建发热门诊,成立感染重症病房,基建支出和人员经费支出同比大幅增长,医院的经营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更显得尤为必要。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理念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指医院在新型的公共治理框架下形成的政府、所有者代表与医院之间权责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其涵盖了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具体内容:
一、宏观层面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从宏观层面界定了政府对医院管理的责任和权力,有利于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提高公立医院的管理效率。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划分了医院与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其治理主体是政府和社会。卫生行政部门一方面提供了政府对公立医院财政拨款、卫生法治建设、医疗服务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保障,保证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使公立医院在医院内部人事、财务、绩效等职能管理中保持自主性,保证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医院的积极性、创造性。
二、中观层面
规范医院法人与所有者代表的关系和责权,构建医院决策、监督及执行机构分工、制衡的法人治理机制。其治理主体是医院,包括医院的所有者、管理层和业务人员,主要解决各方责权利协调与医院运营管理等基本问题。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是政府治理和医院管理二者间有效衔接的桥梁。建立公立医院内部决策机制,既能保障公立医院的自主运营管理权,又能体现医院管理者的愿景、使命和目标;既能融合现代法人治理的科学理念,又能充分发挥集体的主观能动性,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水平,激发公立医院活力。
三、微观层面
建立健全医院内部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在内外部监管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自主权,对人力、财务、技术、信息等各方面科学管理,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践行医院的宗旨、目标和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保障,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医院内部章程的制定和日常运行制度建设提供了政策层面的依据。首先,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助于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医院管理和服务流程。其次,有利于保障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制度的落实,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医院整体竞争力。再次,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平衡党委领导及院长全面负责院内各项事务之间的关系,提高医院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效率。最后,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解决当前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公立医院在群众医疗服务中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保障公立医院公益性,促进医院现代化可持续发展。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实施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其基本特征是公益性。健全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政府和医院的权责边界,主张在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长效机制,突出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利于厘清医院外部治理关系、健全医院法人治理体系、优化医院内部治理结构,其实施路径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一、制定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外部治理体系框架
从宏观层面明确界定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和监管职责,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合理规划财政拨款经费,保障公立医院基础运行,加大疫情环境下公立医院的相关补偿,保障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推行人才管理市场化,盘活医疗行业人才资源,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同时可以将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与财政补助相挂钩,激励公立医院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二、健全现代医院内部管理制度
优化医院内部治理体系需要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导向作用,完善管理制度和流程,例如完善医院议事决策制度,制定“三重一大”事项公开机制,真正实现政府对公立医院的“管办分离”。医院内部可以优化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加快推进院内人才选拔、培训、发展晋升,确保人岗匹配、人尽其责、才尽其用,提升职工劳动积极性;加强医院精细化运营,提高全员成本管控意识,落实节能增效、合理控费,使内部控制贯穿于预算执行的全过程;扎实推进党建工作,促进医院文化建设、行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人才培养,提升管理人才的专业化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效率;鼓励医院创新医疗方式,推进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开展、优化业务流程,实现收入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实现医院业务增长与服务质量、收支结构、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勇于进取創新,鼓励医疗行业公平有序竞争与发展。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用的具体举措
一、明确政府责任,发挥政府引领作用
针对疫情常态化对公立医院的影响,地方政府可以从政策上向公立医院倾斜,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保障作用。
提高药品加成补助,确保公立医院补偿到位。针对此次疫情类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当地财政在本年预算编制时,应提高对公立医院卫生事业投入比例,预留适当的卫生健康支出额度。
税收及社保减免或缓交、扩大减税范围。后疫情过渡期,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公立医院更多优惠政策,帮助公立医院纾困解难,重点包括公立医院的社保、医保政策减免,免除印花税、进修培训收入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等。
医保部门调整政策、落实新农合预付制度。一方面,医保部门应进一步调整政策,督促相关部门加快医保资金回款、缩短回款周期、减少扣款;另一方面,完善新农合支付的补偿机制,切实落实新农合预付制度,减轻医院垫资压力。
加大医务人员补贴力度。财政可以考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资进行补助兜底,保障医务人员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工资收入同比不降低,减轻医院人员经费负担。
发放政府专项债券、提供贴息或低息贷款、加大公共设施投入。针对疫情影响,国家财政可以对公立医院发放专项债券、提供政策性贷款并做好监管,帮助公立医院解决短期资金压力,弥补公立医院疫情防控资金缺口,维持医院可持续发展。
二、健全法人治理机制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主张在政府引导下,医院享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及决策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事件,更加需要建立高效的应急响应机制。
卫生健康部门应组织指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援,及时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允许公立医院建立应急物资采购支付绿色通道,相应减少审批流程,确保专项资金及应急物资能够按照规定的用途,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医院也应当基于自身的主体地位,强化内部治理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事后监督、审计专项资金的流向。
三、加強医院精细化管理、绩效管理
公立医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医疗业务大幅缩减,防控支出骤增,各家医院纷纷出现收不抵支现象,这一特殊阶段更加要求公立医院积极建立新的管理会计模式,科学地配置医院内部资源,加强成本控制,全面实行精细化运营。同时落实预算控制等各项机制、节能增效、合理控费,从多维度推动医院经济运营发展。
医院绩效调整要基于岗位价值。疫情期间,正常的基本医疗活动处于停诊状态,基于工作量、工作绩效的考核分配方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医院急需优化调整绩效考核的分配方案及分配制度,探讨基于岗位价值与劳动强度相结合的医疗机构绩效方案变革,制定更加合理的激励政策,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全面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在公立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既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需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下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要条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一方面能够有效完善医院权力制衡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决策机制,平衡政府和医院的权责关系,保障医院独立法人的权益及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促进公共卫生资源合理、高效配置,进而更好地推动公立医院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河南省胸科医院财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