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困境及解决路径研究
2023-07-27冯兴兴
冯兴兴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完善的背景下,城乡养老水平差异较大,农村地区尤其突出。农村地区老年人口众多、养老设施不足、专业护理力量不足,给农村养老服务和乡村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文章以河南省三门峡市例,分析了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并从发展农村经济、政府扶持、建立健全养老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医养结合”、弘扬德孝文化等方面探索适宜农村养老发展的新路径,以期助力农村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困境;解决路径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2-0127-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89 文章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相较于过去,中国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农村经济仍未能与城市实现同步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城乡养老服务的均等化已成为农村养老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推进农村养老发展时,一方面,要转变以往“以城市为主,农村为辅”的思想,要着力提高农村养老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养老问题,让农村老人真实感受到老有所养;另一方面,要在注重农村养老发展的同时,还应避免将城市养老服务发展思路和模式简单照搬至农村,要关注到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各有特点,因此,政府要根据农村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制定适合农村发展的养老目标,真正解决农村老人“老无所依,老无所乐”的问题。
1 三门峡市农村老人养老存在的困境
2021年末,三门峡市常住人口203.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8.27万人,乡村常住人口85.5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03%,比2020年末提高0.77个百分点[1]。随着人口的快速迁移,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并且明显高于城市。2022年7月-9月,笔者在三门峡市15个村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推动我國养老产业发展的同时,农村养老面临着诸多困境。
1.1 机构养老方面存在困境
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随着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三门峡市各乡镇都已设立养老院,但机构养老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养老服务机构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公办养老机构有着极大的市场需求,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但私人养老机构却不受市场欢迎。这种结构性失衡不仅体现在公办养老机构与私人养老机构之间,还体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城市养老机构的数量要多于农村,长此以往,不利于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配置和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二是养老服务人才短缺。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年人才多数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给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了灾难性后果[1],这也使得从事养老服务的人才供需失衡。加之,农村养老机构环境相对艰苦,护理人员专业性较差,相关政府也未给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提供合适的薪资,缺乏吸引人才的硬性条件,这都使得相关人才不愿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养老行业人才出现巨大缺口。
三是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国家为养老服务工作投入一定力度的扶持,包括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人员支持等,助力养老机构逐步完善。各级政府为满足社会上的养老需求,也兴建了各式各样的养老机构。但是,乡镇养老院大多都是由废弃建筑改造而来,床位拥挤且环境较差,缺乏现代化的养老设备和辅助工作,如护理床、轮椅、助行器等,限制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护理需求。此外,室外环境和配套设施也不完善,给老年人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四是养老机构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养老机构除国家财政投资外,很难吸引社会以及慈善单位投资,使得资金来源路径窄且经费不足,养老机构发展动力不足。
1.2 家庭养老方面存在困境
经调查走访发现,该地区农村养老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最主要的养老难题就是医疗水平有限,老年人群就医得不到保障。虽然该地区农村的村卫生室能够基本做到根据不同老年人的需求提供相关的基本医疗服务,但由于农村老年人口众多,能给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有限。加之,乡村医疗队伍参差不齐,部分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对遇到突发疾病的老年人不能及时救治,耽误病情,这给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带来挑战。
1.3 养老保险主动参与率有待提高
要做好养老工作,健全的法律法规是不可或缺的。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养老方面的法律政策,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做好养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养老保险补贴的不断提高促使三门峡市参加城乡养老保险的人数有所增加,但农村人口参与养老保险的比例下降值得关注。调查结果显示,三门峡市农村人口主动参保率为51%,在政府号召下被动参保率为41%,明确表示不参保占总人数的8%(见图1),可见,政府的宣传在养老保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农村养老保险主动参与率仍然很低,农村人口的主动参保率仍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到经济条件,部分农村人口收入较低,支付养老保险费用可能会造成经济压力,导致不愿意或无法参与养老保险。二是信息不足,农村人口对于养老保险政策了解不够,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不清楚参保带来的权益和保障。三是支持政策不够,部分地方政府不能根据村民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补贴,从而导致村民主动参与保险的意愿不强,这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主动参与率低的重要原因。
2 农村养老困境原因探析
农村老人养老难,养老问题严峻,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2.1 城乡发展差距大
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问题,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其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3]。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对养老事业的资源和服务造成了影响。相较于城镇而言,农村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类似的水平,而养老事业的发展也需要相应时间,这就意味着农村养老事业可能面临资源不足、服务滞后等挑战。
2.2 养儿防老观念根深蒂固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村老年人习惯依靠子女来承担养老责任,并将全部积蓄用于子女的生活和发展上。这种方式在过去,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养老需求,但随着社会变迁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这种模式面临许多挑战。现在社会,青年人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兼顾子女和老人的生活需要,这使得他们能够花费在老人身上的时间和金钱相对有限,增加了农村老人养老的困境。此外,许多农村老人认为子女将他们送到养老院,是不孝的表现,不愿到养老机构。
2.3 孝文化逐渐弱化
我国古代就提倡“百善孝为先”“以孝治国”的理念,在所有的美德中,“孝”名列前茅。孝文化一直发展到了新时代,本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不应再出现对父母不管不顾的现象。但是,调查发现,在广大农村地区,不照顾父母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随着孝道观念的弱化,一些农村老年人面临缺乏子女照料和经济支持的情况。究其原因:在农村地区,一些年轻人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选择外出务工或移居城市,这导致了农村家庭的分散和疏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减少,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不少年轻人不再愿意承担过重的养老责任,导致养儿防老观念破裂。
3 三门峡市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路径探究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一书中指出,将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也不是说所有人都要生活在城里,关键是农村的生活质量不差于城市,所有人都能共享现代文明[4]。我国面对如此严峻的老龄化形勢,应出台相关制度,建立完备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着力提高农村老年人养老幸福指数。针对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主要提出几点措施。
3.1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中属于最为薄弱的环节,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就必须重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当地政府要响应国家政策,立足农村实际发展状况,加大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扶持,加大实地调研力度,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帮助村民不必进城务工就能实现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
3.2 政府扶持助力农村养老服务事业
政府要把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将养老服务产品公平惠及农村老年人群,尽可能让全部老年人都能享受养老服务。第一,要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养老服务资金供给,通过政策倾斜,政府扶持等手段,增加农村养老基础设施供给量。第二,培养专业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5]。表明人才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在养老机构中,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现有的护理人员不能完全胜任服务老年人群的工作,这就需要培养有专业知识、有素质的专业护理人才。具体措施包括:一是大学中设置养老机构专业人才的专业,这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最重要途径。二是政府制定标准,提升养老工作人员的从业标准,并且加强政府监督,定期培训和考核,致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最为重要的是,政府要提高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声誉,才能弥补人才缺口。第三,发挥政府作用。在养老服务事业中,政府要起主导作用,积极拓宽养老服务资金的来源渠道,政府可以对此类组织给予优惠政策,引导社会组织和慈善机构投入资金,助力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
3.3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工作体制机制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历史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具有完备的制度,才能更好的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养老保障制度和法律法规,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养老事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要加大对医疗保障和养老金的管理力度,针对农村具体情况建立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鉴于部分农村情况特殊,针对经济困难的老年群体在没有缴纳医保费用的能力时,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认定标准,并且应加大对这一人群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村医疗保障参与度。同时,政府也要出台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确保养老金真正惠及老年人。
3.4 提高农村医疗水平,推进“医养结合”
所谓农村“医养结合”就是在保证农村老人基本医疗保障的前提下,辅助日常饮食调养、心理健康疏导、低强度的体育锻炼等,提高老年人身体素质,落实边医边养、综合治疗的“医养结合”宗旨。“医”主要包括利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对老年人进行必要的医疗检查,以及利用医疗设备进行治疗,进行针对性地康复训练,要进一步大力支持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强农村卫生室的服务水平,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养”主要是指日常的保养,政府要大力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引导老年人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医养结合”作为一种人类医疗改革创新中的重点工程,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医疗改革新模式,为农村养老事业提供了保障。要着力提高农村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确保农村老年人群与城市享受同等的待遇,实现医养结合。
3.5 弘扬德孝文化,发扬传统美德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照顾老人一直都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家庭责任。在中国历史上,尊崇孝道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所体现。称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典范,皇帝朱元璋实施了优老政策,关心和赡养老人,强调尊重和保障老年热的生活权益,这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尊重和照顾老年人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由于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孝文化逐渐被忽略,这也使养老问题愈演愈烈。要想真正解决这些问题,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大力宣传新时代孝文化的内涵。新时代孝文化被赋予了丰富内涵,已经紧紧贴合了时代的发展。要通过多种途径弘扬孝文化,比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孝文化的宣传,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德孝环境,引导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孝文化与养老问题联系紧密,如果孝文化被大众所认同,那么,家庭养老机制就会发挥作用。家庭养老将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一步,所以大力弘扬我国新时代的孝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在农村要定期广泛开展文化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由党员牵头,时常评选最佳孝亲敬老模范榜样,尽可能地鼓励村民进行学习宣传,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孝文化氛围,鼓励青年人重视传统的孝道文化,注重对父母精神生活的关注,重拾失去的家庭之间的温情,杜绝只对父母提供物质生活保障但缺失对父母真正精神需求的关注。
4 结束语
农村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確实与我国总体养老水平提升息息相关,但是我国各地区之间发展水平仍存在差异,特别是农村地区面临较大的挑战和困难。为了解决养老问题,确实需要重点关注并扶持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国家已意识到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这既有利于提升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养老水平差距,实现全面的养老保障。
参考文献:
[1]三门峡市统计局.三门峡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21.
[2]刘昌平,邓大松,殷宝明.“乡-城”人口迁移对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J].经济评论,2008(06):31-38.
[3]刘维奇.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状及其与城市化的相互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35(02),134-139.
[4]习近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推动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
[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