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社会保障研究

2023-07-27苏杭

村委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社会保障

苏杭

摘要: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就业形态,随着数字经济的进一步下沉,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农就业方式。但是,农村女性在参加非农就业时仍然面临性别数字鸿沟、缺乏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劳动权益保护不完善、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挑战。各级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应对,优化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结构,弥合性别数字鸿沟,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减轻农村女性家庭压力,完善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劳动权益保护,给予孕龄农村女性充分的社会保障以释放性别数字红利,探索新时代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社会保障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02-0109-03      中国图书分类号:D912.5      文章标识码:A

2021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1]。数字经济发展所显现的强劲动力给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受工作时间与空间限制小的非农工作形式涌现,农村女性群体的就业方式发生变化。与此同时,在各种利好条件叠加的数字经济环境下,农村女性在参与非农就业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农村女性的数字经济赋能空间尚需进一步拓展。这不仅需要农村女性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利用数字经济优势,打通信息壁垒,及时发现就业机会,也需要政府的引导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促进农村女性群体收获数字红利。

1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女性参与非农就业的现状

2022年阿里研究院与中国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课题组联合发布了《数字经济与中国妇女就业创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新就业形态中妇女从业者占比约为32.7%,数字经济的出现,改善了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弱势地位,扩大了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价值,为从业者群体开创了新的就业空间和领域[2]。乘着数字经济的东风,女性的就业方式和就业规模已区别于传统,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显著提高,劳动形式也极具多样,从业数量已达千万级。

数字经济的东风同样也吹向了农村女性,2021年华中师范大学农村研究院农村妇女研究中心联合蚂蚁集团研究院等机构发布发布的《2021中国农村女性就业调研报告》显示,在多个县招募的人工智能训练师中,62.3%为女性;担任蚂蚁云客服的从业人员中,72%为女性;在村淘直播的主播中有53%为女性。在互联网公司与县级政府合作的数字经济项目中,超过一半的新就业人数为女性[3]。“互联网的使用为农村女性提供了更多就业信息,增加了非农工作者的自主性,有效促进了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4]。此外,随着数字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及乡村物流基础建设的完善,农村女性劳动力加快流向零工经济、网络直播、电子商务、在线服务等数字产业。

2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女性非农就业所面临的挑战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在社会保障层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既包含了内源性的传统经济领域对农村女性的固有偏见;也包含了因为数字经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存在的发展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外源性挑战。因此,文章从就业观念、公共服务、劳动保护和医疗保障四个方面论述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社会保障情况及其所面临的挑战,以期明晰其解决路径,推动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

2.1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性别数字鸿沟依然存在

数字经济既可以成为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助推器,也能够成为其就业道路上的拦路虎。但长期以来,受教育水平、经济条件以及性别观念所限,农村女性在接触信息技术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其数字素养一直显著低于男性,农村女性的数字技能发展受到阻碍,这导致了性别数字鸿沟的出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将数字鸿沟定义为,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條件下,个人、家庭、企业获取信息、通信技术及使用互联网开展各种活动的机会差异。性别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在男性群体和妇女群体之间的具体反映。

2.2   家庭平衡压力加大,缺乏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

在传统的家庭分工模式及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女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成为其非农就业的一大难题。农村女性抚育幼儿的公共服务不足,阻碍了农村女性继续工作,因而相应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对农村女性的就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在数字经济影响下,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农村女性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这样的压力使得农村女性在选择新就业形态时顾虑重重,因此,如何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的力度来合理地处理家庭和谐与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一大挑战。

2.3   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护不完善

在工业化时代,劳动者受雇于工厂或者公司。而互联网时代,“平台 + 个人”新型灵活用工模式兴起,各种新就业形态层出不穷,从业者与平台之间往往不签订劳动合同,而代之以其他形式的各种合同或协议,使得劳动关系、劳务关系、承揽关系等多种不同的劳动法律关系杂糅在平台公司的用工模式中[5]。数字经济推动了灵活就业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直播、电商、在线客服等依靠网络平台的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的形式迅速扩大,灵活就业人员相应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日渐显著。农村妇女非农就业尤其是新就业形态劳动保护的首要难题是法律关系的认定,新就业形态在劳动关系、用工关系、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方面均存在不确定性,而且该种就业形态游离在传统劳动关系认定、单位关联型社保制度以外,是或否的劳动关系判定模式不适用于新就业形态复杂的用工关系,农村非农就业女性难以参与职工保险,缺乏劳动者权益保护,因此,新就业形态的劳动权益保护是必须解决的一大挑战。

2.4   医疗保险制度不完善尤其是生育保障不充分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女性在医疗保险制度保障,尤其是生育保障方面面临的巨大挑战将直接影响农村女性参与非农就业的热情与能力。一直以来,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相比,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始终最少。2022 年 7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 17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口发〔2022〕26号),提出了“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灵活就业人员同步参加生育保险”[6]。对此,部分省市对于灵活就业人员的生育保障作出了一些新的尝试和探索。在医疗保险和生育险合并后,部分城市以参照职工待遇补贴及限额补贴两种方式对灵活就业人员生育时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了补贴,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农村灵活就业女性的生育保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社会保险制度不完善尤其是生育保障不充分的难题始终困扰农村女性的就业。

3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社会保障的完善路径

3.1   推动农村女性转变观念,消除性别数字鸿沟

数字技术虽然具有普惠的特性,但并不意味着其可以自动实现普惠。大多数农村女性由于收入低、人力资本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其数字技能仍然较低,无法享受数字乡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同时,仍然需要关注性别数字鸿沟,使更多的农村女性得到数字赋能发展,发挥数字乡村红利的普惠作用[7]。弥合性别数字鸿沟、通过数字经济赋权农村女性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还需要社会企业机构等各方力量的支持。

面对农村女性在就业观念方面的挑战,各级政府、妇联组织和党政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数字经济下妇女灵活就业的典型经验,转变农村妇女对数字经济非农就业的观念看法,破除禁锢在农村女性身上的观念枷锁,为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打开新的空间。同时,对于缺乏充足的教育机会及教育资源的地区,政府机构可提供数字技术培训服务、创办数字技术培训中心等,帮助更多农村女性走出就业难困境,提升其就业水平。

3.2   增加公共服务,加大社会支持力度

农村托幼公共服务作为准公共产品,在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托幼公共服务水平的落差使得生活在贫困地区的母亲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更为普遍。其缺位不仅阻碍了女性继续工作,还恶化了他们的就业前景。托幼公共服务的可得性与母亲获得优先就业的可能性密切相关。因而获得高质量和负担得起的托幼公共服务对母亲的继续就业显得格外重要[8]。一方面,政府机构应当逐步增加育儿公共服务的供给,缓解农村女性进行劳动参与和家庭育儿方面的压力。除了公共服务的供给外,应当建立健全照顾3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育儿补贴制度、家门口的普惠托幼服务来缓解农村女性面临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尤其是妇联也要加大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社会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妇女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农村女性参与到网络直播、电商、在线客服等新就业形态中,并为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福利。

3.3   明确新形态就业法律关系,维护农村女性的劳动权益

在新就业形态中,如何认定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在法律上仍然是一大难题,劳动者与平台的法律关系还需作出进一步界定,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缺乏法律有效保护[9]。因此,在政策上要制定有利于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保护制度,创新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明确平台和企业的用工责任,确定有关劳动报酬、休息休假、职业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农村女性的劳动权益。

3.4   规范农村女性的社会保险制度,加大农村女性生育保障力度

在国家鼓励灵活就业发展的形势下,与之相匹配的社会保障措施也应该被提上日程,但农村女性非农就业人员的参保人数和参保覆盖率远不如传统劳动关系中的就业者。因此,各地区应当加强对新型社会保险制度的探索,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女性社保问题。对于农村而言,应扩大生育保险参保范围,给予农村女性生育保障。若无法使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生育保险,可适当给予其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如果其配偶参加生育保险,也可以按比例申领生育补贴。

4   结束语

中国在发展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上取得了巨大发展,各地乡村数字经济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互联网正创造着多元化的工作方式,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门,参与到数字经济建设与乡村振兴进程中。在此过程中,不少农村女性的经济独立意识和精神独立意识被激活,然而,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她们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各级政府及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应对,推动农村女性转变就业观念,消除性别数字鸿沟,为农村女性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支持,完善劳动权益保护以及给予充分的社会保险保障以让农村女性共享数字红利,使农村女性在非农就业的过程中实现经济与精神的双独立,在乡村振兴乃至社会发展中彰顯女性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12)[2021-12-12].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2/content_5671108.htm.

[2]阿里研究院.女性就业创业研究报告:数字经济显著缩小性别差异[EB/OL].(2022-03-07)[2022-03-07].http://www.aliresearch.com/ch/information/informationdetails?articleCode=309229232767242240&type=%E6%96%B0%E9%97%BB.

[3]中国妇女网.2021中国农村女性就业调研报告[EB/OL].(2021-05-08)[2021-05-08].http://www.cnwomen.com.cn/2021/05/08/992-25638.html.

[4]齐文浩,齐秀琳,马维帅.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理论逻辑与中国经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6):124-133.

[5]袁朝辉.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状况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21,35(01):75-84.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健康卫生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EB/OL].(2022-08-16)[2022-08-16].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9247dd64744c42df9522c4fa2cb78e42.

[7]孙颖,周如美.农村性别数字鸿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2(12):112-116.

[8]黄桂霞.生育支持对女性职业中断的缓冲作用:以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为基础[J].妇女研究论丛,2014(04):27-33.

[9]常凯,郑小静. 雇佣关系还是合作关系?——互联网经济中用工关系性质辨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33(02):78-88.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一起来认识“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启示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