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理念与路径

2023-07-27董彦

对外传播 2023年6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对外传播新时代

【内容提要】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当前外宣工作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最大压力。面对日益复杂而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支点和基点。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围绕“两个结合”,以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切口、文化品牌为支撑、普通党员的“小故事”为载体、中外“朋友圈”为依托,有针对性对外讲好新时代党的故事。

【关键词】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两个结合” 对外传播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要向世界介绍好新时代的中国,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关键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①2022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欢迎大家多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客观真实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我们正在经历的新时代故事。”新时代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指导理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深化了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也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②“两个结合”是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实践、理论基础。

(一)“两个结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伟大实践成就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性是唯物辩证论最显著的特点,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同志在进一步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和全民族抗战爆发以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相继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集中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现阶段中国的革命怎么进行、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这两个核心问题。这不但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的百年历史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把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付诸中国实践的一百年。从百年奋斗的各个历史细节中探寻解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伟大实践密码,为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依据和叙事资源,也是在用百年伟大实践成就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二)“兩个结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伟大理论创新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首次提出“第二个结合”,即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又作了深入阐述。孙业礼表示,这是对党的理论的又一重大创新,开创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新格局。③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行稳至远的文化根脉。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指出:“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④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⑤从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提出“深相结合”,到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机结合”,⑥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创新过程中的强烈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凝聚了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从“深相结合”到“有机结合”,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念融通过程中的故事,能从理论创新视角对外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二、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外宣工作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同时也面临最大压力。⑦面对日益复杂而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支点和基点,也是核心点和关键点,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一)主要问题

1.“有理说不出”与“西强我弱”交织导致形象“他塑”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增强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任务之艰巨前所未有。⑧特别是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美国为了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长期以来用“他者”视角针对我国,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歪曲解读、舆论攻击,试图削弱中国话语的说服力和解释力。国际传播能力较弱是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内部制约因素,而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场则是制约中国在国际舞台展示中国形象、阐释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外部遏制因素。

2.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力度不足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认为,捕捉到“普照的光”,就能够透视“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从党的对外传播事业发展历史上看,很长一段时间核心理念是“对外宣传”,客观上造成党的对外传播形象偏于刻板严肃,理论传播难免存在灌输说教。在传播内容方面,以党的政策宣传性内容为主,以文载道的核心价值观这一“普照的光”供给内容相对较少,政治色彩较浓,容易被海外受众,特别是对中国不甚了解的群体以及青年群体解读为是“政治宣传”手段。缺乏核心价值观的“通心”传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智润心力度不足,造成对受众产生“共情”“共振”的感召力偏弱。因此,“不愿听、听不懂”等问题突出,多数情况下仍处在“自说自话”的状态,事倍功半,入脑入心的传播效果不佳。

3.跨文化传播中“内外有别”“外外有别”供给不够

要面向全球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而受众都是独立个体的人,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国内和国外的受众、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主体存在地域、文化、心理、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差异,这是矛盾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是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⑨针对矛盾普遍性,我们讲故事的话语与叙事体系亟需构建。化宣传为传播,就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⑩针对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从地域、文化、心理等因素综合分析“内外”之间“有别”的调查研究仍需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同一区域、国家范围内,精英受众、普通受众、“Z世代”受众、女性受众、职业受众等群体对信息传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对中国共产党的阐释在精准传播方面仍需从重点国家(地区)的“一国一策”进一步精细到“一群一策”,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4.“讲故事”存在对传统书、报、刊、网的路径依赖

图书出版、报刊发行和门户网站等曾是我国国际传播的主要路径。但随着社交传媒时代发展,移动设备带动了网络文化传播平台的兴起,传统路径传播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现实需要。与个性化、轻松化和娱乐化的新型传播方式相比,传统传播方式存在耗时长、投入大、收效低等缺点。“短视频”、虚拟现实(VR)等新技术催生的传播形式已成为当前国际舆论场中讲故事的重要载体。我们虽已意识到问题所在,但由于惯性使然,出版发行等传统传播方式依旧在我国现有国际传播格局中处于主体地位,讲故事的创新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原因

1.美西方以“文明冲突论”维系“西方中心论”

当前,西强东弱整体格局没变,但东升西降趋势日益显著。新冠疫情虽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表现,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没有按下“暂停键”,反而逆势前行。截至2021年底,中国已同147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1面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步伐,美国精英阶层的内心开始焦虑和彷徨。201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研究室主任克伦·斯金纳(Kiron Skinner)就曾赤裸裸地把中国的和平发展说成“美国第一次面临一个非白人的强大竞争对手。”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主流价值观里,任何非西方的或者非白人的国家的崛起都被视为对西方秩序潜在的威胁与挑战,将中美在发展中的竞争博弈鼓吹为“文明的冲突”和“自由世界对决共产主义”。“文明冲突论”实则为西方攻伐异己,维持“西方中心论”霸权的理论武器,国际话语霸权则是握在美西方手中的“麦克风”。

2.文化价值观传播重视“票房价值”不够

在国际舆论场中传播的信息,既有公共属性也有商品属性。在《之江新语》中,习近平同志就曾明确指出,文化产品只有成为广大群众自觉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宣传教育功能,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这就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12

在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具体实践中,往往存在传播主体站在自身角度对外输出,政治色彩明显,意识形态色彩偏浓,内容“不食人间烟火”,在国际舆论场中“标签”现象突出,不易与受众形成共鸣;另一方面,我国对外传播主力依然为主流媒体或政府相关机构,官方交流色彩较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13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14同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6万亿美元,同比逆势暴涨21.4%,进出口贸易额再次创下新高。15近年来,我国文化產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应看到,在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只有3%左右,提升空间和潜力巨大。对外讲好故事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没有“票房价值”,很难讲是先进文化,很难对受众起到启智润心的传播效果。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是一致的,占领市场与占领阵地是一致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一致的,文化产品的先进性与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一致的。16

3.缺乏区分好“0到1”“1到99”的精准传播

融通中外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关键。“内外有别”是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基础。另一方面,“外外有别”的精准传播是对外讲故事的关键。如不事先认真调查研究受众人群,细分受众群体,眉毛胡子一把抓,很难起到传播效果,甚至还会出现负面效果。

针对国际普通受众,特别是受美西方舆论场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的民众,首先应增进其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和认识,解决好“从0到1”的启蒙入门类认知需求,通过以“点”为单位的生动故事,挖掘各民族间的共同价值观基础,用“和”与“同”消弭“偏见”。针对国际精英受众,特别是政府高官和社会高知人群,应解决好“从1到99”的系统、深度供给,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全球治理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各国政治家治国理政提供可供参考的中国方案。

4.尚缺乏较系统完备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价体系

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国际传播效能是关键。对外传播不能以“投入几何”的报告代替“影响多少”的评估,必须将有效传播落在实处。17

当前,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国际传播内容供给呈爆发式增长,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系统、可量化、便操作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价体系已成为一项迫切任务,是提升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效能的重要保障和依托。在实际传播中,是否存在“大水漫灌”“千稿一面”,甚至照搬照抄内宣报道“眉毛胡子一把抓”?故事是否讲得好,在受众中针对性、到达率与认同度高不高?现有“讲故事”路径,能否有效满足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现实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包含对受众群体广泛开展动态调查,及时收集用户反馈,传播效果评估算法等在内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价体系,就很难调整优化议题设置,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方案,确保传播效果始终“在线”。

三、新时代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思考建议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切口,丰富故事供给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舆论环境,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比“西方之乱”,“中国之治”是中国共产党故事感召力的现实源泉。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是构筑中国共产党故事的现实基础。但治国理政的故事涉及中国改革发展方方面面,领域广泛、门类多样、内容庞大,面对有限的传播资源和渠道,需要深思熟虑、多方权衡,优选传播内容。

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2022年10月28日刊发南非中国问题专家的文章指出,“中国走现代化道路所实现的发展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产生涓滴效应。通过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将鼓励南非在自身价值体系内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依赖过去那些照搬的、收效甚微的发展战略”。18《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9日刊发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的文章提出:“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贫富分化愈演愈烈,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努力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中国的发展模式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非洲国家可以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努力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19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普遍关注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道路中的实践故事,既有发展模式的普遍性,又有尊重各国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努力的特殊性,可从各国受众关心的视角出发,答疑释惑、分享经验,同时使其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为党的形象不断注入鲜活生动的时代色彩,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有效化解西方霸权主义带来的传播困境。

(二)以文化品牌为支撑,弘扬全人类价值观最大公约数

品牌是产品整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品牌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附加值。20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以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水平,文化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强化文化产品“票房价值”为支撑。

西方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用敬业、诚信、勤劳以及进取等词语,归纳描述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精神内核。好莱坞等西方文化产业巨头围绕这些精神内核创作出了不少“既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作品,用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与受众产生共情,提升西方文化影响力。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讲好党的故事,应着力打造并培育若干对外富有感召力、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品牌,找准融通中外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讲好天下为公、民为邦本、自强不息、亲仁善邻等蕴含中华文明智慧结晶的故事,推动中华文化化身为各类文化商品形态走出去,成为广大受众的自觉消费,突出中国价值,让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相通。

(三)以普通党员的“小故事”为载体,实现传播党的“大故事”

党员是身处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党的基层组织493.6万个,2021年新发展党员中生产工作第一线的为231.1万。21广大党员以及覆盖广泛的基层党组织,是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不竭源泉。

近年来,扶贫村官、乡村教师、高铁乘务员等越来越多普通党员的故事进入各类新闻报道和文化产品中,塑造了一个个真实不完美,却感人有温度的鲜活人物故事,客观、生动地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每一位党员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缩影,一个个平凡而鲜活的“小故事”汇聚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可信、可爱、可敬的“大故事”,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受众对中国共产党“从0到1”启蒙认知,能够生动揭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成功“密碼”,更能够客观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国理政中的生动实践。

(四)以中外“朋友圈”为依托,跳出传播发展传播

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传播主体不应仅限于主流媒体。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生动论述:“浙江经济”是浙江省域范围内浙江人和非浙江人创造的经济总量,而“浙江人经济”则是浙江人在浙江以及浙江以外任何地方创造的经济总量……既需要“立足浙江发展浙江”,又必须“跳出浙江发展浙江”。22这一思维方式及蕴含于其中的思想方法对于当前做好对外传播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对外传播党的故事,应该跳出传播发展传播,用好海内外各行各业中志同道合的“朋友圈”。

(五)以科技赋能为助推,创新叙事方式提升传播效能

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需顺应可视化、社交化、移动化、精准化等发展趋势,创新叙事方式手段,提升传播效能,精准定位、鲜活叙事。

在传播渠道上,应重视故事的可视化传播。融合各种创新要素,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社交网络等更具亲和力、吸引力的方式进入外国受众视野。在传播形式上,应重视“硬”科技对故事的“软”表达,通过动漫、电子游戏、直播、社交媒体等交互互动,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虚拟技术,提升故事的嵌入式、沉浸式传播,通过科技手段及互动体验增加受众黏性。在传播效能上,注重讲故事过程中动态评估,在事前、事中、事后对受众人群进行动态分析、及时评估和精准画像,不断优化议题设置,改进讲故事方式方法,根据受众兴趣点推进个性化定制传播。

面对新形势,我们既要放大官方的声量,也要凸显民间的话语,建构广泛而多元的国际传播主体。具体来说,应突出一个“人”字,充分发挥人际传播效能,与知华友华的外国政要、商界精英、智库学者、媒体人士、网红“大V”等加强沟通,推动中国共产党的故事通过人际“朋友圈”深入传播;还应突出一个“合”字,积极推动国家间智库开展国际联合研究,支持海外学者开展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研究。推动相关机构与对华客观公正的非政府组织(NGO)开展涵盖政治、经济、文体、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合作项目,将中国共产党故事变成“多声部”合唱。通过加大对公共外交领域的投入,做好中国共产党故事“0到1”“1到99”的精准传播。

董彦系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副主任

「注释」

①《习近平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1-06/01/c_1127517461.htm,2021年5月31日。

②《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网,http://www. china.com.cn/zhibo/content_78482235.htm,2022年10月24日。

③同②。

④王学斌:《文明演进、文化自觉与道路抉择——于发轫处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孔子研究》2022年第5期,第5-15页。

⑤《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人民网,http://dangshi.people. com.cn/GB/n1/2021/0325/c436975-32060836.html?ivk_sa=1024320u,2021年3月25日。

⑥王學斌:《文明演进、文化自觉与道路抉择——于发轫处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孔子研究》2022年第5期,第5-15页。

⑦《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1日电,人民日报2018年9月2日评论员文章。

⑧同⑦。

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36-837页。

⑩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8页。

11谢伏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2月。

12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13《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人民网,http:// 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101/c1001-23994334.html,2013年12月30日。

14《2021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网,http://finance.china. com.cn/news/20220824/5870576.shtml,2022年8月24日。

15《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再创新高》,新浪网,https://finance.sina.com.cn/ jjxw/2022-01-25/doc-ikyakumy2453007.shtml,2022年1月25日。

16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17徐麟:《从四个维度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2020年第2期,第3页。

18[南非]谭哲理:《中国二十大带给南非的核心经验》,《参考消息》2022年11月1日,第3版。

19[尼日利亚]奥卢塞贡·奥巴桑乔:《中国的发展模式值得借鉴(国际论坛·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人民日报》2022年11月29日,第3版。

20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9页。

21《中组部: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9191.4万名》,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 com/2022-06/29/c_1128787565.htm,2022年6月29日。

22习近平:《之江新语》,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页。

责编:霍瑶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对外传播新时代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关于做好两个结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水平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