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具身认知视野下整本书深度阅读的层级追踪

2023-07-27☉薛

小学生 2023年17期
关键词:古井整本书诗词

☉薛 燕

课外阅读时的问题意识能促进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它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内在综合素养为目的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笔者将整本书深度阅读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以阅读为主要习得途径,不断储备和积淀语文知识,不断增强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用问题反馈的形式指导整本书阅读。

一、梯形架构:读赏结合的层次感知

整本书阅读重在阅读方法的应用,阅读之后的反馈同样重要,让学生在把所学知识内化,并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学习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教学增值的体现。

(一)拾级而上,台阶式递进

具身认知的生理体验能激活心理感觉。科学家对人脑的研究证实:人的认知呈梯度上升状态,它是一个由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过程,由刚开始的记忆→理解→应用,到进一步的分析→评价→创造。整本书阅读也应遵循学生发展特点。

根据这一特点,在指导学生阅读喻虹的《古井》这本书时,笔者不急于让学生阅读,而是引导他们回顾自己儿时的生活场景,能将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用三言两语的形式呈现。

师:孩子们,《古井》里陆浅夏经常对着井口说话,幻想井里有无数的小鱼,你们儿时有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生1:我也犯过傻,有一次,我在爸爸刚买回家的U 盘里塞了橡皮泥,导致爸爸的文件没办法存储,只能临时又到电脑门市买了一个。

生2:我曾经给自己养的小金鱼喂了两天量的食物,等我再回头看时,金鱼已经翻肚皮了,我好后悔,但是时间不能倒流。

师:请你们再去读读《古井》第一章的内容,并仿照着写一写自己刚才回忆起来的往事。

在此活动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每天就“古井里的稀奇事”进行问题引读,并在阅读课上进行反馈,孩子们可以用讲故事、画故事山、绘制导图等形式展开讲解,效果很好。

(二)前后呼应,反刍式增进

《古井》中每个故事都有相关的重复性内容,例如古井水的描写、找寻爸爸的经过等。利用这一特点,笔者让孩子在阅读到同一事例时,将两种境况进行对比,学会“瞻前顾后”,以“反刍式”阅读,进一步了解作者几次写同一件事的目的。通过表格,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

事件提要我总爱咬手指古井水的特别之处找寻爸爸第一次描写我在井边趴着,谢娘担心我会掉进井里,骂我的时候。因为古井的水一年四季都是热的,所以这地方叫作温汤。主人公叫陆浅夏,她和妈妈来到温汤街的目的是找寻爸爸。第二次描写唐月亮因为银盘丢了而生病发烧时。岩用古井水泡脚治好了腿疾。老和尚给我们讲爸爸因为看蓝菊而坠崖的事情。第三次描写谢娘拿着笤帚望向戏班子搭的大棚时。古井里的水富含硒元素,所以最后古井被保存下来了。我和妈妈听说爸爸已经不在了,就离开了温汤街。表达的情感谢娘是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好人。古井水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爸爸为了妈妈最爱的蓝菊离开了,我们永远爱他。

阅读整本书原本就是需要前后呼应的,以“反刍式”阅读模式,加上阅读时深度思考,带着疑问阅读,增加可读性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对语言文字的整合能力,进行有比较的阅读。

(三)量积质变,整合式推进

基于以上问题式引领,学生边思考边深度阅读,依此掌握住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那么内化为自身的语言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古井》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具有内在联系的一本书,但从情节上它又可以是独立存在的,因此运用“故事山”的形式便可以一目了然地把握整本书的脉络。

以故事山的形式,将整本书有机融合,看到图画自然会想到书中的人物、情节与情感的寄托,更让人读来意犹未尽。

过滤器技术可以屏蔽不良的网站,对网上色情、暴力和赌博等内容有强大的堵截功能。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网与外部网隔离开来,保护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第三方侵入。

二、线形追踪:沉浸演绎的艺术通感

课外阅读中积累是一个多层次且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中的积累,是以阅读为主要习得途径,以储备语文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所采用的手段。2022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就课外阅读提到:阅读诗歌,能把握诗意,想象情境,体会情感。[1]此项能力应在小学中高年级教学目标与方法中呈现出来。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诗歌的学习能力,又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的理解。

(一)追踪源头,激发情感触点

给学生推荐的必读书目《给孩子的诗》集中了中外名家的许多名篇,但因诗歌重感悟、重诵读、重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而不太能引起孩子的共鸣,孩子也很难深入理解,因而开展一系列活动便是阅读《给孩子的诗》的最终落脚点。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为了将此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笔者选择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在教学整本书阅读推荐课时配乐朗诵给学生欣赏,孩子们的内心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学习方式,边读边诵,边读边谈体会,边读边创编。经此一法,孩子们的激情被点燃,个个跃跃欲试,活动效果非常好。

(二)追踪动源,启发多重感官

多感官表达是一种多元化、立体化、跨学科的阅读表达方式,它能让学生从“浅层次”的阅读走向“深层次”的阅读。[2]基于以上种种特质,宿迁市泗阳县双语实验学校将戏剧元素有机融入课堂,以表演、朗诵、角色体验等形式高效理解语言文字,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内化,并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例如:

“悦享四季诗词”——四季诗词朗诵会,“不一般的风景”——外国诗歌分享会,“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中国经典诗歌吟唱会,“寻找植物的印记”——手绘植物诗歌集。旨在让学生手脑口多感官表达,把原本机械性的知识物化、浅层次化、儿童化,使之变成学生内化的阅读动力源泉。

在前期活动阶段,除了充分阅读整本书,学生还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查阅资料、深入采访、调查研究、采风写生……缺少哪项工作,最终呈现的活动都是不完美的,缺乏真实性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进读的趣味性,促进他们深刻理解文字,不仅能够实现教学增值,而且能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学习观。

以“悦享四季诗歌”——中外经典诗歌朗诵会为例:

竞赛阶段:场地选定→邀请评委→选定主持人→正式比赛→录像拍照

后期成果:评选结果公示→颁奖→材料搜集→制作美篇→宣传→成果展示

整个活动过程均由学生完成,从主持人的选拔到串词的撰写,从课件的制作到节目的编排皆由学生把控,教师只是将任务布置下去,对活动的统筹安排进行指导,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好。

(三)追踪落点,升华艺术通感

《四季汉字一岁诗》是一本综合性书籍,包含古诗的详解,更有与之相关的节气、风俗等介绍,适合以条目式汇报,是一种碎片式的呈现。教师将班级分为若干组,每组以接龙的形式讲解若干个节气,或者每位成员介绍同一个节气里的不同方面。此外,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也能将所积累的知识进行整合。以二十四节气里的诗词绘制思维导图教学为例:

师:关于二十四节气,你对其中的哪个方面印象深刻,研究最多?

生1:诗词特别多,而且都是不太常见的,但是文中针对诗歌内容都有讲解,让人印象深刻。

生2:我也想说诗词,许多诗词与相关节气紧密联系,再结合书中的注释,读来特别有意蕴。

师:大家可以用哪些方法梳理其中的诗词呢?

生3:我是先把感兴趣的诗词抄写下来,再进行相关归类的,并在早读时进行诵读。

生4:我是把一个节气的所有诗词进行统计,再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这样便于查找、运用。例如,在阅读“立夏”这个节气时,我就积累了赵友直的《立夏》,韦应物的《立夏日忆京师诸弟》,陆游的《立夏》。

三、环形回顾:反刍馈答的关联推进

陶行知先生一直主张解放儿童的天性,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求知欲,习得丰富的知识,拥有灵活的大脑,[3]那么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也应释放孩子的天性。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即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也需要在生活中进行。

《狼图腾· 小狼小狼》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阅读时学生的内心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会跟着人物的命运而喜怒哀乐,是一本可读性特别强的书。教师即便不加以指导,学生阅读也不成问题,但是深入阅读,感受其背后隐藏的意义却需要慢慢品味。基于上述观点,在阅读时,笔者采用“反刍式”阅读,让学生学会阅读回顾、自省。

(一)明晰,反刍式自读

《小狼小狼》内容简单,连贯性强,学生读来趣味十足。因而,前期阅读时,教师无需太多干扰,只需要每天布置一定页码的内容,学生能不打折扣地阅读即可。每个孩子阅读的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批注、圈画、摘抄皆可,或是就某个兴趣点进行条目式整理。

(二)共通,反刍式问读

《小狼小狼》情节紧凑,叙事性强,学生读完后能较为连贯地讲解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每个故事如数家珍,因而中期阅读阶段笔者改变了阅读活动,每天依学号提问,并于每周阅读课或午读时进行反馈。

(三)抒怀,反刍式馈答

《小狼小狼》是一本适合所有年龄段读者阅读的奇书,它被称为“旷世奇书、精神盛宴”。因为狼的自由独立、强悍卓越、不屈不挠和高贵的灵魂,甚至会让人类自惭形秽。这些是书中细品慢读才会带给人的感受,因而阅读后期我安排了阅读后的“流动笔记”,内容也十分丰富,收到了特别好的阅读效果。

反刍,能让孩子对整本书进行回顾,提高提取信息并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即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教育也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具身认知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以问题为导向,旨在概括整本书内容,把故事具象化,并在阅读中感悟大千世界的美好。

猜你喜欢

古井整本书诗词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古井里的青蛙爷爷
关注诗词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诗词之页
越王古井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