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预测研究
2023-07-27李柏晓上海理工大学
■李柏晓 上海理工大学
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逐渐成为我国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保就业、促民生中的重要环节。截至2021年,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4800万家,提供超过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用人方面更加灵活,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且急切。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联合举办了2021年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进一步推动与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工作。对此,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预测分析,动态掌握中小企业对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规律,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管理学科相关专业,确保管理学科人才在数量与质量供需方面的无缝衔接。
一、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预测数据资料
根据1:2:3的比例,共选择江西省南昌市3所高等教育院校校园招聘会,90家中型企业、小型企业与微型企业,通过2019—2022年每年一次的校园招聘会,对管理学科人才需求的数据进行研究,对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分析。
二、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预测方法
将采集的数据样本,与当年的高等教育院校管理学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数据相结合,制作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与专业培养对应曲线,根据曲线图形合理选择不同管理学科专业人才需求趋势的预测计算方法。
第一,采用一次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计算。使用这种预测方法的管理学专业包括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这种预测方法对历史数据要求不高,只需保留最新一期实际数据与这期数据预测误差就可以对未来时期的数据进行预测,其主要应用在文本数据较少的情况下。计算公式如下:
第二,采用二次曲线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计算。在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中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预测,能够同时兼顾线性增长与二次抛物线增长因素。计算公式如下:
第三,采用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进行预测计算。财务管理专业通过这种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能够通过时间与相关数据对人才需求预测情况进行精准表达。计算公式如下:
三、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预测结果
1.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预测总趋势
以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个管理学科专业为主,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分析,2019—2022年管理学科人才在校园招聘会中小企业人才需求中占有较大比重,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
2.人才需求趋势预测与实际人才需求对比
通过以2022年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预测与实际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管理学科专业人才需求趋势预测与实际人才需求相差不大,预测精准度在80%以上,如表1所示。表明通过上述计算方法进行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预测,具有较高的精准度。
表1 2022年管理学科人才需求预测值与实际人才需求值对比
3.中小企业不同管理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
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学科7个专业人才需求趋势预测进行分析,每个专业人才需求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其中以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增长速率最明显,其次为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增长较快,而公共事业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长速率相对平稳。如表2所示。
表2 2019—2022年中小企业不同管理学科专业人才需求趋势预测
第一,市场营销人才成为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的主要人才类型。在中小企业发展中,产品的销售是重要一环,也是决定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但对其经营方式灵活性强,为了更好更快适应市场环境,通常需要不断更新与创新产品来提升销售业绩。这些中小企业的特点促使其急需更多的销售人才推销产品,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尤其是在当前网络营销时代,需要大量网络营销人才。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9—2022年市场营销人才需求每年增长速率较高,这表明,中小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第二,财务管理人才需求显著高于会计学专业人才需求,其主要由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学习会计学相关知识与技能,对此,中小企业在人才需求中更倾向财务管理人才。
4.不同管理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模对比
中小企业对不同管理学科专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规模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市场营销人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逐渐衔接;而财务管理、会计学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人才需求存在供大于求的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管理学科专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对比(人)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首先,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与实际人才需求数据比较接近,预测精准率在80%以上,能够通过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预测掌握中小企业对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规律。同时,可以通过预测结果指导高等教育院校合理调整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以便与实际人才需求无缝衔接,有效解决管理学科人才供需失衡矛盾。
其次,通过预测结果了解近几年中小企业对管理学科人才需求量在不断增加,每个专业人才需求量均有所上升。其中,市场营销人才是当前中小企业最急缺的人才之一,中小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缺口。另外,虽然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与会计学人才需求量在持续增加,然而高等教育院校对这几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较大,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最后,在高等教育院校中,不能单纯根据预测结果对管理学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进行调整与控制。其主要是由于当前预测结果立足在中小企业对管理学科人才的需求基础上,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意向中更加倾向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岗位,本文中的预测数据范围无法涵盖所有毕业生总体就业方向。对此,在高等教育院校进行管理学科人才培养与专业人才培养规模调整中,还需要根据整体就业趋势、人才市场环境等各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辩证使用预测结果。
2.建议
当前中小企业对管理学科人才需求量较大,而部分管理学科专业培养规模与人才需求存在供需不均衡的情况,对此,需要掌握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规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第一,从宏观角度合理调整管理学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管理学科是重要教育学科,尤其是近年来中小企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对管理人员的需求量持续提升。对此,人才培养与教育资源方面需要同步发展,确保管理学科人才培养规模与实际人才需求相互衔接,确保管理学科人才顺利就业。在高等教育扩张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注重管理学科人才数量与质量培养与实际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与相适应性。对此,需要从国家教育战略发展教育出发,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从高等教育整体办学目的、保障招生规模方面入手,对高等教育院校的管理学科不同专业进行合理设置,确保在专业人才培养与数量方面满足中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如江西教育厅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指导办法(试行)》,发挥教育部门引领作用,宏观调控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不同专业人才培养数量与质量。
第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培养区域紧缺人才。高等教育院校需要立足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加快培养这类紧缺人才。针对当前中小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迫切需求,需要加大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力度。一方面,培养高质量市场营销人才,以便满足中小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学科人才需求趋势预测分析,了解到当前中小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在增加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数量基础上,还需重点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在开展市场营销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基础上,还需将市场开发、市场调查、经营决策能力、电子商务营销技能、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等融入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中。尤其是在当前网络营销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营销模式的环境下,应重视对网络营销技能的培养,确保市场营销人才能够掌握多种技能,更好地适应营销岗位需求。另一方面,扩大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加大市场营销人才招生力度,树立成功营销人才榜样,宣传营销人才就业优势等,以便吸引更多学生选择市场营销专业。同时,高等教育院校需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其深刻认识到营销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与优势。并且可以在培养营销人才中进行跨专业培养,如与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形成联动机制,加强营销知识教学,鼓励与支持不同专业学生参与营销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获取相关证书与技能。
第三,完善管理学科不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设置。一方面,根据预测结果建立完善的管理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掌握中小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律,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针对当前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供大于求的情况,需要减少招生规模或者停止招生。并根据区域内生源报考率、新生报到率与毕业生就业率等信息,制定专业设置预警机制,一旦某一专业报考人数超过当前社会实际人才需求量,需要对其预警处理,适当降低招生人数。另一方面,根据当前管理学科人才实际需求情况,科学合理地定位管理学科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专业结构。针对上述三个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的情况,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在减少招生数量的同时,需要加强对现有专业人才就业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便缓解供需矛盾。重点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可以采取灵活的培养方式,如跨专业技能培养、多种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培养等,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例如,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可以融合培养,确保学生既能掌握财务决策管理能力,又能熟练运用会计知识与技能,增加这类专业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工商管理专业与经济管理专业融合培养,促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相关知识,满足更多管理学科岗位需求,增强其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