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融合“1+X”证书的教学改革实践
2023-07-26刘卓慧
杨 阳,刘卓慧,贾 浩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重庆 402760)
0 引言
2019 年2 月13 日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启动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并启动了“1+X”双认证制试点工作,引导学员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经过考核取得了多类多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实现了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增强了高等职业与专科院校学员的就业创业本领,有效推动了新时期下职业教育朝向更新高度发展,并培养了更多社会需要的优秀的复合职业技能人才[1]。
职业本科阶段的本科教育培养对象既是指本科职业教育类型范畴里所说的职业本科层次,又是指职业本科或以上的教育阶段培养的全部职业类型。面向产业化培养的主要特点是要瞄准国家高端产业技术市场和发展趋势面向国家产业高端一线,培养能够具备及适应现代国际新技术产业的科技革命新需求的多元化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这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方向一致[2]。因此,2022 年5 月重庆机械职业科技学院开始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推行数控车铣加工领域的“1+X”证书试点工作,由过去各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单个技能转向多种技能的综合掌握,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深层次地剖析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针对数控车铣“1+X”证书所对应的专业课程及内容,将专业技能所需内容融入相关课程,推进“1”和“X”的合理连接,进而进一步提升了学生职业能力,并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范围[3]。
根据“1+X”证书的要求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同时依托学校兵工背景和职业本科试点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军民融合、四标三制、双元育人、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以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合,打造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要求的有效融合,在完成专业教学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1 机械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现状
职业高等教育本科职业学校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国家教育部教育部文印发通过了关于“高校本科第二层次招生职业技术类教育试点专业院校设置的管理暂行办法(试行)”,但是目前各个试点院校对各自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还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案例。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目前各高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对该专业学生的工作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做出正确的认识,对学生和行业之间的各种需求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对应专业企业之间的对接存在缝隙,不是企业急需要的人才。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1+X”证书制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很多新进硕博教师对学生实训操作,以及编程这块的内容并不了解,所以这些情况下学校想要开展“1+X”证书的教学与实训是很难的。在实训设施方面,职业机械本科专业中每个专业均安排了大量实践性机械的实训及教学训练课程,对实训设施需求越来越大,但部分实训室因教学设备逐渐陈旧落后或被损坏,加上现在的培训学生人数变的越来越多,导致人均可操作的设备台数就逐渐减少,操作的学习培训时间也就逐渐变得短,实训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了[4]。
2 融合“1+X”证书的教学改革思路
基于职业本科背景下“1+X”证书的“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课程课证融合改革,关键在于理清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有效连接点和分离点,在课程标准中加入“1+X”证书要求的知识点和技能,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3]。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试行“军民融合、四标三制、双元育人、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通过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此在完成课程教学活动的同时使学生能够从容应对“1+X”证书的技能考核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2.1 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
从学校层面上来讲,成立学校“1+X”证书体系建设协调委员会秘书处(领导小组)等,统筹证书项目申报的协调组织等管理工作。对中心运行开展情况随时进行监督协调管理和技术综合评价指导,与当地上级部门单位和专业培训及评价部门组织人员沟通联络。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在学校账户设立“1+X”专项,统一办理收支业务,对“1+X”项目划拨资金。从学院各个专业二级城市管理的学院层面统筹考虑问题来讲,重点就是要做好各类考试和培训知识体系建设和其他各类相关考务工作流程等细节的全面统筹及管理,需要学校各相关管理及教研室方面的一线教师专职或培训一线教师专职等共同做好和相应地配合以及指导工作。包括安排教师科学完整地学习好本培训教学项目内容,组织与安排指导学生通过现场辅导报名后参加上机考试,派出指导学生监考员评判员、发放指导学生证书,对实训室及机房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保养检修调试和正常操作及维护等。
2.2 试行“军民融合、四标三制、双元育人、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面向军民全面融合改革中提出的军工人才培养战略方面,本系列专业建设将进一步牢牢把握抓住依托我校和“兵工特色”院校的诸多独特专业优势,根深植实兵工厚土,传承创新兵工精神,依托我院重庆西南兵工局及下辖学校的全国众多重点兵工企业科研院所的重点支持,将我军劳模精神文化和现代工匠精神建设融入贯穿到军事人才培养改革的实施全周期过程体系中而来,以培养优秀兵工人才为突破口,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5]。
四标三制指四个标准加三个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图1)。“四标”即4 个人才培养标准,分别是“企业用人标准”“职业技能标准”“课程标准”“毕业标准”,本专业将对标对表,大胆革新,培养出专业扎实、技能过硬、德才并茂、企业满意的优秀人才。“三制”即有3个目标培养评价机制,分别对应是“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目标、“理实结合的培养机制”目标、目标“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机制”目标,培养学生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宽广的革命爱国主义情怀、踏实的奋斗精神和锐意创新进取、终身学习并持续发展的时代新人。双元育人是指为了培养人才,学校和企业在教学过程中会互相分享资源,取长补短,共同培养人才。
图1 “军民融合、四标三制、双元育人、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框架
知行合一指认知和实践要统一结合。为全面加快发展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高素质的技能型职业本科人才,本设计工程专业学校今后将积极进一步地整合利用校内与外的合作型设计企业中先进完善的产品设计制作实训的设备资源技术力量和产品真实的生产和现场服务案例,将涵盖学校本专业领域中的几乎全校所有学生的所有核心专业课内容开发与研制成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模式,让专业培养使学生们切身体验一个设计产品企业从产品最初的设计到制作再到投入生产,从现场原材料再生产开始到企业交付成品投入生产为止的一个企业全产业生命周期过程,同时,企业根据各企业员工培养与实践发展进程,可灵活调整安排各专业实习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相应的各专业的实践与见习,真正做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3 融合“1+X”证书课证教学改革方法
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把需学的知识与企业岗位需做的工作内容充分融合,借助校企共建的机械工程中心,全面推进“1+X”证书核心课程理实一体化,并结合企业真实产品案例,进行真实生产加工训练,最后完成并完善真正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适合其成长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发挥出教学的最大效果。
2.4 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建立“双元”的教学与创新工作团队,该群体教师队伍特点之一是要求每位年轻老师都应该具有一种创新精神。教师在任职前首先要对“1+X”的证书进行充分阅读理解学习并准确掌握相应考核评分标准。同时各本科职业院校更要学会结合学校企业特色如何把自身企业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处,并经常观察这些企业员工中优秀的企业优秀企业员工,并把人才引进到相关院校兼职做为兼职教师。校内每位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实现教学团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3 融合“1+X”证书的教学改革实践
3.1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课证融合教学策略
学校构建课程知识体系要立足课程知识点与技能考核的深度融合,项目内容的选取要强化学生创新、技术应用和职业等三种能力的培养[3]。在实践性教学工作中,根据“1+X”系列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考核鉴定内容表中的本阶段课程设置的各知识点要求,充分利用实际企业素材,丰富掌握课程和相关学习知识点要求的学习网络资源,加强企业案例实操项目设计的知识内容组织和项目实践培训力度,使青年学生在实习教学实习活动学习中进一步了解本企业和相关行业项目及实际的案例知识和设计工作实施过程,提升锻炼其实际社会应用实践操作能力素质和相应专业技术能力[4]。任课时教师必须在课程教学指导过程活动中严格掌握企业“1+X”安全技能管理体系认证教材中要求的各有关课程知识点要求,以实际学习者情况为主导重点进行的课堂理论知识拓展教育环节和其他社会应用实践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应注意培养提高广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综合专业知识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能力,逐步学习掌握有关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安全设备使用等各有关理论知识,教师不仅仅对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知道该专业目前在社会上发展的前景以及哪些企业需要我们专业的人才,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6]。
在具体教学案例实施过程中,结合“1+X”技能证书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设计能让相应知识点与技术实现最大程度上融合的教学情境,并利用现有校内外教学设备和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开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技术和职业能力。
3.2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课证融合教学案例
3.2.1 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机械制图课程中“相贯线的画法”这一学习任务,要求每位学生的首先学习要能够掌握基本体线的平面形成、投影规则及其在表面取点投影的各种方法,然后还要掌握各种相贯线形体的基本产生、性质,以及各种对各种相贯线立体形状特征的各种分析与方法等。最后能够学会绘制各种相交面立体曲面的平面投影,并逐步熟练和掌握各种求平面相交及立体与表面交线的投影关系的计算方法步骤和方法步骤,这主要是我们对每个学生设置的基本技能目标。
3.2.2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遵循常规课堂教学要求的前提下,为了充分体现课堂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本次课堂设计3 个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1)温故知新。在对前次课堂任务简单复习的前提下,利用问答的方式带领学生整理基本体的形成、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的方法和相交立体表面交线投影的方法和步骤等知识点。针对存在的不足提醒学生,同时也为本次课展开新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
(2)学知不足,业精于勤。该环节带着相贯线如何求作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新课“相贯线的一般求作方法”,简要讲解求作两回转体的相贯线的方法,以两个相邻或两圆棒柱体正交连接且首尾相贯为基本教学例题,通过课堂播放出的相关动画、视频资料片等教学媒体资源来重点分析讲解出了两个相邻结构物体及其各自部分的相关力学特点,对各种常用的求共有点结构物体的基本力学方法和重点计算进行了逐一地介绍,并再逐一针对这些相关力学例题进行逐一分析进行重点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要结合讲明求共有点结构投影的两种常用力学方法(积聚表面取点法、辅助平面法),让学生了解面对不同物体选择了正确的画图方法的优势,拓展学生的画图思维。
(3)讲演练习,挑战自我。该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掌握相贯线的一般求作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作大圆柱被小圆柱正交挖切相贯线的投影。首先课程将首先由现场授课的教师们现场利用大量实物图片、动画形象演示和企业实物模型详细讲解了两列直径尺寸相差不同的投影圆柱间相交点投影的具体空间结构、特点,并逐一依次的进行投影空间的组合计算和立体投影的效果综合分析。其次,鼓励引导每个高年级学生都独立着动手作或自己尝试独立着手作相贯线的正面的投影,教师鼓励或辅助和引导这些学生去尝试地利用积聚性表面取点投影法去找出各种特殊可见的点、一般可见的点,并连接相关线条。最后,定点和定线的情况,由教师为学生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反思其中的问题,并提出选点环节应注意的事项。
以上3 个环节是本课程中“相贯线的画法”这一项目任务,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能掌握相应的机械制图知识与画图技能。
4 结语
基于“1+X”证书制度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课程课证融通教学改革与实践,将“1+X”证书的职业技能标准有效融入课程标准,以教学化的企业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重构课程知识体系,以学院现有的教学设备和资源为主,开展校企合作,加强课程建设,建设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课程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手段和课堂教学考评机制等手段,实现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的有机融合。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X”证书上的相关理论技能知识。同时,取得了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以后,不仅提升了职业本科机电类学生该有的核心职业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在后续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