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2023-07-26王占杰
王占杰
摘 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展教学改革对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该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构建良好关系,使学生真正投入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获得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文章结合新课程标准与化学教学实际,对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学生化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化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
传统“师本”课堂只会使课堂教学止步不前,对学生成长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在改革浪潮中,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是促进课堂进步和学生成长的关键所在。本文将生本教育教学理念引入传统讲授、灌输式的化学教学当中,取得了改革效果,推动了教学进步。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概述
一方面,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出现变化。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与教学结构得到了重新定义,由过去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转变为化学实验促进化学理论知识学习。比如,在新版高中化学教材中,第一章的内容是以实验为视角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索,这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显著特点。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以实验活动引领化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教师展示化学实验为手段,使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时加深对所学化学理论知识的把握与
理解。
另一方面,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突出实验过程对教学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应注重化学实验。以往化学教学中受化学实验器材、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影响,化学实验课教学效果极差,教学效益不高,也有学校对化学实验课排课不多的原因。然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各校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时,应该着重突出化學实验开展过程的教学要求。化学实验这种教学方法非常具有画面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坚持探究知识的精神,使学生学习更有新意,增强创新
意识[1]。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难点分析
(一)新教材知识难点集中,篇幅受限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知识难点太集中,多数学生学起来很困难。学生化学基础水平不高,造成对新知识学习接受能力薄弱。另外,新课程教材所安排的各单元因篇幅所限,对部分知识只做简单展示,而不是很细致地阐述,学生承受能力有限,学习时出现囫囵吞枣现象。
(二)概念性内容增加,抽象性增强
高中化学教学通过新课程改革之后,概念性内容比重增加,要求学生要有把抽象化知识内容变成具象化思维能力和对化学符号的理解能力。而且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与传统化学教学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较好地掌握运用所学化学知识。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与基础。教师与学生和谐、平等关系的建立,是推动学生不断创新的力量。高中生自尊心和自我表现欲望都非常强烈,都想在努力中把自己的天赋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大家所接受,取得自我成就感。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心理特征,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展现自我。学生能主动表现自我的前提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畅所欲言、发散思维、发展思维、发挥想象。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严肃对待学生、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智引智、以己引人。要在教学中放开手脚,任其思考和实践,使其自主探究,在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下发展其创造性思维。新课改进程中,化学教师不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需要学习方法上的引导,通过师生互动给予学生方法上的引领,让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积极思考,不断进步。比如,在讲授《对物质进行分类》一课时,为使学生熟记本节知识要点,教师可允许学生采用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等多种方法来学习,也可将思维导图学习法渗透到学生当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条理清晰地把握各种物质及其分类,实现知识系统化[2]。师生互动时,对化学基础能力差的同学,教师应注意运用指导、鼓励等手段,使其主动、积极地学习新知、回顾已学。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化学知识的掌握,这类学生可以从中得到快乐,调动其自主学习动机,通过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积极探讨等方式获得较多知识,增强探究能力。
(二)情境化的化学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化课堂,将学生带入相应的学习情境中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就要求教师要大量搜集案例材料,授课过程中穿插着部分课外知识和社会热点,以打开学生眼界。比如,在进行“硫和氮氧化物”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课标中就要求学生掌握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环境危害,教师可以列出尾气污染、煤燃烧过程中的污染及雾霾的典型事例,引发学生对其危害的思考和探讨,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导致人体呼吸道疾病。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在雨水的作用下,落地后形成了酸雨,这种酸雨有一定的腐蚀性,对农作物、建筑物有损害,对土壤有酸化作用,对河水有污染。为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酸雨产生的录像和产生危害的画面,让学生更加清楚和形象地认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危害,建立起保护环境的观念。
高中化学教学要求学生要有迎难而上的素质,要求教师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出难易适度的试题,培养学生勇于解题的胆量与恒心,调动他们对难点知识的参与度。教学情境是教学课程的具体体现,可以以项目、任务和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在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前,首先要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课程的相关进度来合理地设置阶段性教学目标,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提高学习难度,不能只依据教材章节刻板教学。另外,教师要结合课程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课程目标设计,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恰当引出一些探索性问题,以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使其思维时刻保持活跃。
例如,教学《甲烷结构》一课时,教师可适当变换教材内容次序,首先使学生学会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他们首先知道二氯甲烷仅是化学结构,它没有平面型结构,但有空间立体型结构。当学生认识甲烷为空间立体型时,再学习本节有关内容会比较容易。教师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变换教学内容顺序,可以使学生很容易对化学内容有所了解,有助于降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难度,帮助教师改变原有教学模式,使其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课改教学方式。
(三)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教师只在学生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有关内容的把握。自主学习模式多适用于知识点不多、教学要求不高的章节。例如,在解释“烃类衍生物”乙酸的性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1.水瓶里经常有水垢,若加适量食醋泡一泡,有哪些变化呢?2.洗衣服的时候通常会添加些醋酸来加强漂白粉的洗衣作用,这是怎么回事呢?3.银首饰戴上一段时间就有变黑的现象,为何用醋酸搓洗又有光泽?4.煮鱼的时候,要是加酒加醋就更香了,这是什么原因?教师通过这类试题,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通过复习已获得的化学知识,能顺利地寻找到题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题目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四)先学后教,课堂训练
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自觉探究习惯,课前要为学生编写学案,学案由自学指导、学习内容和要求等部分组成,时有侧重、难点呈现在学生面前,再由学生独立地读书、学习、活动,围绕本节课的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自学,引导学生搜集、调阅材料,独立解决浅层问题。对照目标还可允许学生进行讨论或联想,引导他们讨论,解决一些争议性强、困难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快乐。在论述中,教师应启发学生逐层深入分析问题、疏导思维障礙、矫正思维偏差等。教师只是起主导作用而已,只是说说自己应该说的话,说得清,说得准,说得精,说得妙,阐述一些知识拓展的必要措施。再经过课堂训练、巩固,使学生创造潜能得到最大化开发,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五)以课堂演示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化学教学比其他科目更需要实践活动,需要做好化学实验的开展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两方面工作。传统教学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接受者而非主动探究者,所以教学时教师支配着化学课堂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着知识,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理想。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师应转变化学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主动学习化学知识。例如,教学设计某些环节时,应使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化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其学习化学的热情。另外,教师还应该在实践中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指导学生开展实验,使他们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想出实验的结论,对化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把握,不要一味在上课时听教师灌输知识。在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所讲解的知识开展课堂演示。化学教学中需要实验与理论知识学习并重,把二者相结合来讲解才是最好的选择。借助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认识所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之美。演示实验在教学中还体现了示范性,教师亲自示范,以规范学生实验的步骤与行为,让实验更安全。当然,演示实验还应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阅,合格后再动手操作,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有助于提升课堂有效性。例如,当考查乙醇与钠发生化学反应物质时,教师可给学生展示点燃过程,自然很可能是二者发生化学反应时火苗变小了,为表明问题可以革新实验,即将一张纸放在火焰上,使最后效果更明显。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也培养了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教态是由教师的手势、表情、目光、体态和仪表几个要素组成的,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加以配合和灵活地运用,就形成一种细腻入微的教态艺术,有时甚至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实现教师与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之境界。实践表明,教师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气氛和学生情绪的好坏。故此,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做到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态度端庄、和蔼可亲,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表明,教师教态对于教学语言表达起着某种配合、修饰、补充、深化和评价的辅助性作用,课堂上表情姿势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能让教师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丰富,便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
(六)提升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在枯燥乏味的学习当中难以促进学生听课效率的提高,还会降低教师教学的质量,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逐步寻找到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吸收。鲜活的教学模式作为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有利于教师把晦涩的内容变成有趣易懂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理解。如在研究醇类与酸类酯化反应过程中,酯类反应方程式及其反应原理就是一个学习难点,酸类与醇类,酯类化学式比较冗长,书写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在讲解中,可根据酸与醇的结构特点来帮助学生理解:醇右手握住羟基,酸左手握住羧基,羟基和羧基的氢牵手结合成水,剩下的醇和酸牵手结合成酯,这样,就能生动地讲解酯化反应的反应原理,也能理解生成的水中的氧来自醇,而酯中的氧来自酸。
(七)建立系统的化学教学框架
新课改不断推进,促使新型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改善,推动整体教学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需要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理解能力和个体差异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促使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程教学效果。例如,讲授《化学反应的速率及限度》一章时,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实验视频,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化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间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也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学习化学需要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教学整合,来逐步把一个个微不足道的知识点集中在同一棵大树上,在运用时完全融合在一起。教学中可把不同的内容连接起来,扩大学生思考的范围。如有机酸与无机酸之间的不同点和共同之处,推断无机酸亦能像有机酸那样和醇进行反应。教学也要借助结构规律来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如在学过同分异构体,知道各种有机物结构特点之后,给出方程式,通过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异类异构,使学生能全面而精确地求出全部同分异构体。构建一个体系完整的化学框架,就等于为学生开启解题思路提供一把钥匙,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给定条件的灵活运用来解决问题。
(八)多元化教学目标设计
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智力为宗旨,而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和培养他们创造性的基础上。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体现出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并重。在关注预设目标的同时,也关注可能存在的非预设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既是教与学双方进行活动的尺度,也是评价教学质量高低的尺度。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起着决定性、制约性的作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思考:1.要巩固什么?和什么知识搞好联系?2.学生学习了什么新知?学了多少?3.发展学生哪一方面的本领?到了怎样的地步?4.发展学生的什么能力等。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教学中的认知目标,对于非认知目标则不够重视。比如在教授知识应用和发展阶段将实践内容与高考直接联系起来,却很少顾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现实联系,较少顾及引导学生的科学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和以学为主的方针,教学内容中既要有学科学习内容又要注意引入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化学教学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个目标来操作。同时还应注重教学质量、体现三维目标、注重师生互动、强调知识形成过程、注重创设教学情境、密切结合实际、创造性运用教科书。
作业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途径,能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技能。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作业大体可分为两类:常规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所谓常规性作业,是指和考试紧密相关的工作。因为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不一样,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分层作业布置,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某种训练目标。比如,允许基础不牢的同学做课外基础题,允许中等水平同学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做适量拓展延伸题,允许高水平同学做较高层次的题目。开放性作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而化学课学习要求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让学生多做一些化学实验,使学生能把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具体实践,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发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继而提升化学成绩和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九)提高对化学教学的重视程度
关于化学教学质量较差这一问题的出现,多数是因为高考环境之下教学体系重视程度不够所致,如学校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造成教师和学生对于学科不够重视,如课时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根据这种情况,学校应重视化学学科,不断更新旧的教学设备,聘请一些好的化学教师。教师首先要做到关注自己的教学学科,主动做好课前预习,奠定好课堂教学基础。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水平,就是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重视化学,从心底里去学化学,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三方面同时进行,才能完成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首要一步。
(十)强化教师自身修养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应从教师本身入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渊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超前的教学理念;对于化学有关学科知识应该有一定的认识,如化学和工业、农业、军事、医药、生物、环境等,了解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渗透,了解当地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和经济建设。如此,自然地实现了化学教学时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组织课堂形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与基础,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课堂正由“以教师为主”课堂向“以学生为主”课堂过渡,教师只有顺应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规律,采取循序渐进、发展理性思维的多种手段,才能够使学生由易到难把握化学学习的规律,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
例如,在《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一课教学时,教师可在各实验环节为每一位学生安排各自力所能及的作业,通过教师对于任务目的与性质的说明,正确地引导学生参考有关学习指导与参考资料,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在学生根据实验方案执行完成有关任务后,可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次课时给予相应评价。
结束语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每个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而这正是化学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带领他们做学习的主人,不断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爱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3):67-72.
[2]王兆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化学教学的问题与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9):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