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柏拉图《理想国》中的“三次浪潮”及其当代意蕴

2023-07-26崔佳旭

理论观察 2023年4期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

摘 要:《理想国》第五卷中柏拉图面对理想城邦构建的“三次浪潮”提出了应对的办法,其中涉及了男女平等思想、公有制的法律问题以及哲学王思想,这对后人从整体上把握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三次浪潮”的冲击,柏拉图逐一提出解决办法,也是构建理想国家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三次浪潮

中图分类号:B50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4 — 0068 — 04

《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伟大著作,其中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与时代价值,涉及了政治、社会、哲学等多个方面。国内研究柏拉图的著名学者汪子嵩先生认为这是柏拉图所有对话中最伟大的。[1]第五卷中对于构建理想城邦中所面对的困难,柏拉图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在当今社会依旧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柏拉图所面对的困难他自称为“三次浪潮”,涉及了男女地位、公有与私有,哲学家的统治三个方面,了解柏拉图的解决方式也是了解他理想国构建的关键,同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把握柏拉图的思想精髓。

一、浪潮一:关于男女平等的思想

(一)职业选择的依据:天赋才能

柏拉图根据正义原则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天性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女性应该同男性一样,两性之间只是生理上存在差别。长发与秃头的人在天赋上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呢?如若我们认为他们之间的天赋不同,那么就应该禁止长发的人从事鞋匠的工作,但不禁止秃头的人做鞋匠。[2]对于这个论证柏拉图自己也说“这可笑到极点”,[3]天赋问题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如果女性有做护卫者的天赋那么这样的人就应该同男性护卫者一样从事这份工作,职业的不同分工关系到的是个人能力天赋,而排除了性别所导致的差异,如果男性在我们普遍认为的应该是由女性从事的工作上能力天赋更突出,那他就应该依据天赋去从事相应的工作。在判断是否具有天赋上,柏拉图不仅强调自然本性的力量,也注重后天教育,“当我们说一个人在某件事上有天赋另一个人是没有天赋的,我们的根据是什么呢?是因为一个人学习起来容易,而另一个人学习起来困难?是不是因为有些人一学就懂但是有些人却学了好久也记不住,这是区分好天赋与坏天赋的依据”。[3]他提出职业的选择是以天赋能力为标准,各种事务男女都可以参加。

(二)女性应与男性享受同样的教育

浪潮一也涉及了教育问题,“如果我们像对男子那样的让女子从事一样的工作,那么我们也应该给女性同样的教育”。[4]教育男子是通过体育与音乐,对女性的教育也是如此。雅典的教育方式是将音乐与体育相结合,当时的音乐教育主要以诗歌为主,像我们所熟悉的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著作都是音乐教育的载体,在《理想国》第三卷中谈到了两种教育的问题,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培养人的美德,达到对美的事物的热爱,是有节制的和煦的爱,是同放纵相对立的,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改善人的心灵同时也在净化着城邦,智者学派传播的感觉主义思想让人忽视伦理、道德,带有很大的功利主义色彩,柏拉图通过音乐教育试图打破这种桎梏,让人重视心灵的纯净。作为护卫者同样要接受体育训练,护卫者的工作是在战争时保卫城邦,体育锻炼的目的就是增加身体机能,音乐与体育相结合才能塑造全面的城邦护卫者。他指出既然男性有受教育权利,那么作为有天赋的有同样机会成为城邦护卫者的女性也应享受与男性同样的教育。

(三)柏拉图的女性主义观

浪潮之一的男女平等思想让我们重新思考两性地位问题,对于他提出的男女平等思想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平等是不纯粹的,它依旧是建立在父權社会之上的一种理想模式。比如《理想国》第五卷中多处提到柏拉图认为女性要比男性弱。“只是总的来说,女的比男的弱一些罢了”[3]“那么,女人男人可以有同样的才能适宜于担任国家保卫者的职务,分别在于女人弱些男人强些罢了”。[5]这种“女性要比男性弱”的表达确实存在争议,柏拉图所说的“弱”体现在哪方面是不明确的,通过之前的表述来看他确实承认有些地方女性比男性强,这里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是存在争议的。所以他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主义者,他的女性观建立的依据是什么是有待商榷的。

二、浪潮二:关于公有制的法律

(一)妇女儿童公有,取消私有制

在理想国中有一项重要的法律即取消私有制实行公有制,这里的公有主要指妇女与儿童。“这些女人应该同这些男人共有,任何人都不能同其他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同样的道理,儿童也应该共有,作为父母不知道谁是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父母是谁。”[6]“关于有什么益处我看这点不用怀疑,谁都不会否认妇女儿童一律共有最大的好处。”[3]柏拉图认为公有的好处是极大的,对于城邦来讲团结很重要,同甘共苦的情感是维系城邦团结的纽带,而公有恰恰可以培养公民之间的这种情感基础。在公有制下的国家没有“我的”与“非我的”这样的表达,不论是谁的处境好或谁的处境坏,大家都会说“我的处境好”或“我的处境不好”,这样的城邦每个人之间是真正的感同深受。实行公有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柏拉图认为私有制是造成矛盾冲突的根源。[7]“一切公有,人们身上别无他物,这就使得他们之间不会发生纷争,因为人们之间的纷争都是由于财产的私有造成的。”[3]在《理想国》第二卷中论述战争的起源时将其归结为私有的结果,他说如果我们想拥有更大的耕地面积那么接下来就是从邻居那里强,这就会走向战争。公有对国家来说是最善的,它可以防止国家内部因为私有财产的争夺而发生内部矛盾,也可以团结一致抵抗外部侵略。

(二)优生优育

柏拉图在论证第二个浪潮的可行性时涉及了优生优育的思想。他以猎犬与纯种公鸡为例,认为它们的交配与繁殖都是在纯种之间进行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使下一代更加优秀。城邦之中最优秀的男性与女性相结合才是被允许的,因为这样所生的下一代也是优秀的,可以提升城邦的整体素质。柏拉图明确的指出最优秀的男女结合所生的下一代是最好的,这样的孩子是需要培养成才的,而最坏的两者相结合所生的孩子是不应该抚养的。这种方法是从人口质量上的规定,同时从优生学的角度,他为合适的生育年纪也做出了规定,他认为女性生育的年纪应该在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男性的生育年纪最迟在五十五岁,这样的城邦人口在质量与数量上都达到了最佳状态。[3]

三、浪潮三:哲学家做城邦的统治者

(一)哲学家的特征

1.热爱智慧。柏拉图指出真正的哲学家是真理与智慧的爱好者,他不是爱智慧的部分而是爱智慧的全部。[8]哲学家与看上去像哲学家的人之间是有区别的,看上去像哲学家的人无法认真钻研,真正的哲学家是“眼睛盯着真理的人。”

2.理解美自身。柏拉图说有一种人是美的爱好者,他们喜欢美的色彩、音乐,但是他们只是看到了美的表象,没有触及美的本质。另一种人他们可以看到美的事物,同时也能够发现美的事物背后的美自身,这种人是哲学家。“自身”也就是事物的“型”,哲学家能够从杂多的表象事物中看到事物的原型,知道何为模仿物何为事物的本质。

3.具有知识而非意见。知识是确定性的,意见是人所产生的主观认识事物的能力,“意见”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具有一种或然性,与之对应的知识则是确定的、绝对的。一般人只是意见的发出者,意见的主体性也暗示了它不像知识那样能够提供一种客观的标准,而真正的哲学家的心智是具有知识的,他们专注于事物本身,是知识的真正爱好者。

(二)哲学家的现实困境

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论证了哲学家应该具备的各种特征,对此阿德曼托斯肯定了柏拉图所设定的哲学家的特点,但同时他结合城邦的实际情况对这个想法提出了质疑,“现实中那些热爱哲学的人,不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只学一点哲学并且在年轻时就放弃了他,而是将哲学的学习拖得太长,成为了对城邦无用的人。”[3]柏拉图用船的比喻来说明哲学家在城邦之中的情况。一艘船上有一位船长,他的身体机能比船上的其他成员都要强,但是船长的视觉与听觉比较差,船员们都想取代船长的位置,在他们取得船只的领导权以后就开始大肆放纵,按照自己的意愿驾驶船只,他们不具备航海术,真正具备航海术的是船长。他想用这个例子说明的是哲学家的“无用”在于城邦没有让哲学家作为统治者,如果哲学家做了统治者,那么城邦这艘“大船”也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航行,所以哲学家的无用并不在其自身。

(三)理想国的实现途径:哲学王

城邦得到发展的一个根本方法就是哲学家做城邦的统治者,柏拉图指出了理想城邦受哲学家统治的最佳状态。他认为作为城邦的统治者在他们儿童时期就应该学习哲学,但是这个阶段的学习应该是儿童所能接受的程度;在青年阶段他们应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这样可以为从事哲学事业做身体机能的准备;当他们的心灵逐渐成熟的时候就要注重对心灵训练,让心灵转向对美德、智慧方面;当他们年龄逐渐增长,体力开始衰退的时候就应该让他们只研究哲学,这样的一生是幸福的。这种完善的哲学家来管理城邦的时候,城邦中的人、事、国家等各个方面才能达到至善的状态。

(四)对善的追求

在构建好城邦的统治者以后柏拉图又谈到统治者的教育问题。统治者最应该也是最必要的学习就是对善的理念的学习。“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识问题,关于正义等等的知识只有从它演绎出来的才是有益的和有用的。”[9]我们人的每一个灵魂都是追求善的,并且将追求善的作为自身行动的准则与目标。为了充分说明善的理念是最大的知识,他提出“日喻”来进行证明。太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我们的视觉可以看到万物就在于太阳光的作用,善在理念世界中的作用就像是太阳在可感世界中的作用,善是可知物的原因。人的灵魂与眼睛的功能相同,只不過眼睛看见的原因是太阳,而灵魂发现事物本质与型相的原因是善。为了更充分的说明“日喻”,柏拉图又提出了“线喻”来加以佐证,两条线段划分为两个世界,感觉世界与理念世界,感觉世界与意见对应,这就说明感觉世界同意见是一样流动变化的没有确定性,理念世界同知识相同,提供一种确定的真理标准。两个世界的认识次序是逐渐上升的,最高层次的认识是理念的运用,而在柏拉图理论中最高的理念是善的理念,通过理智的运用便可以认识到善。

四、“三次浪潮”的当代意蕴

柏拉图对“三个浪潮”的阐述不仅具有哲学意义,也有极丰富的现实价值。其中关于男女平等的思想、优生优育、提升人口质量、注重知识的学习等在现代社会依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足以见到柏拉图当时思想的进步意义与时代性。

(一)浪潮一的当代意蕴

在浪潮一中主要涉及了关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我们不难发现这一思想的提出不仅在当时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依旧适用。在建设国家中,有些职业是适合男性的有些是适合女性的,只有合理的分配,让禀赋发挥最大的作用才能建设理想的国家。柏拉图的男女平等思想在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它摒弃了唯性别论,以能力天赋作为竞争职位的标准,提升了女性地位以及社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在男女享有同样的教育方式的提倡中柏拉图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灵魂与肉体相结合不偏不倚的中庸状态。这种状态下女性拥有同男性一样的教育资源,为现代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通过关于男女平等的思想我们也可以探讨柏拉图的女性主义观,其实他的男女平等思想是有条件的,即当理想城邦建立起来时男女平等的思想是可以实现的。依照希腊当时的社会背景,女性在当时是没有地位的,雅典将公民定义为成年男性就足以见到当时是处于鼎盛的父权时期,女性更多的是充当一种工具性的存在,负责传宗接代与日常生活,是典型的男尊女卑的社会模式。

男女平等思想的提出总体上的进步意义是不容忽视的,阐释了女性禀赋的重要意义,肯定了女性在城邦的构建、社会的运作上的作用,反映了女性性别意义上的价值追求。但我们也要承认其存在的思想局限,从当时社会背景来看这种女性主义观是为城邦的整体利益服务的,根本上是维护城邦的利益。这种乌托邦式的构想在当时社会是难以实现的,但对于当代社会来讲我们可以从他的女性主义观中汲取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在现代社会实现男女平等。

(二)浪潮二的当代意蕴

公有制思想的精神价值与后世影响是巨大的,但在雅典社会真正实现是十分困难的。对于柏拉图公有制的思想我们应该用一种辩证的视角来看待,在批判私有制上柏拉图无疑是西方思想史中的第一人,他敏锐地看到了私有制造成的种种弊端,公有制思想对于后世哲学家的影响是深远的,涉及了共产主义的诸多问题,尤其是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影响。但关于妇女儿童公有的思想却是有违伦理道德的,抹杀了人的个体主观性,公有制下的妇女与儿童是工具性的存在且没有自由的,实际上是为统治阶层维护统治秩序而服务的,人失去了作为人的情感与意志。可见公有制当时也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对于生育观同样应该辩证的看待。他的优生优育思想规定了两性生育的最佳年龄,提倡优秀人才相结合抚育下一代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人口问题关系到城邦的发展、资源的分配,如果不进行控制导致过度生育会造成人口膨胀,人口数量与社会资源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一种平衡关系,所以他提出的限制生育、提升下一代的质量这些观点是十分可取的,对现代人口学家制定相应的生育政策有借鑒意义。可我们也无法否认他理论中的局限性,如不具有禀赋的人结合的下一代不应该抚养,这种观点在伦理上是消极的。总体来看,浪潮二所涉及的公有制思想为我国的发展建设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想框架与理论基础,即使在当时柏拉图所提出的公有制思想并不完善,但价值内涵是深远持久的。

(三)浪潮三的当代意蕴

柏拉图为理想国家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完满的途径即哲学王,与其说是哲学王不如说是人人都成为哲学家或接近于哲学家所具备的品质。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是巨大的,在这种压力之下绝大多数人忙于同周围人竞争从而忽视了自身本质与内在的塑造,柏拉图提供的方法是可取的,具备哲学家的品质对个人与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利的。从个人方面来看,公民注重灵魂的充盈与自身的节制,认识到肉体的快乐是短暂虚妄的,只有灵魂得到了满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公民也懂得节制,他们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他们不重视物质利益的需求,只追求心灵品质的完善,他们心胸开阔、正义、勇敢。如果公民都具备这样的品质,那么社会的公序良俗、价值道德都会有一个本质的提升,从个人影响到社会,从社会影响到国家,最终国家的发展终将会达到一种最理想的模式。这样的国家是善的,柏拉图也希望人们可以通过理性来认识并达到善,善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据最高地位,理性可以认识善,感性是无法达到的,柏拉图其实想唤醒人们对真理、知识的渴望,可感世界中的事物是变化莫测的,就像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无物常驻”,这会导致客观真理的缺失,永恒的知识可以解决这种困境,归根结底柏拉图是想提供一种具有确定意义的社会准则与社会秩序。如果统治者能够认识善,通过理性把握善,那么城邦就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对善的追求也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唯一途径,追求善是让灵魂得到完善,抛却了肉体与世俗的享乐,注重道德与品质,在生前会得到尊重,死后灵魂也会去向神圣的地方。

五、结语

从整体上来把握柏拉图对于“三个浪潮”的解释我们不难发现《理想国》一以贯之正义原则,即从事与自己天赋相关的职业,不论是男女可以从事相同的职业还是哲学家做城邦的统治者,都是依据正义原则来施行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理想国》的连贯性。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丰富的,其影响是深远的,通过对理想国家的宏图构建便足以见到其思想之伟岸,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在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古希腊精神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会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罗杉杉.柏拉图女性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5.

[3]柏拉图.柏拉图全集(第二卷)[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黄颂杰,章雪富.古希腊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范牡丹.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女子教育观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刘菲菲.“泛爱”与“兼爱”:柏拉图和墨子思想相似性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刘丹忱.从《理想国》到《乌托邦》——人类理想社会的求索历程[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8]于赫.试谈柏拉图的正义观[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9]张国栋.施特劳斯的现代性论说及其学派的使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责任编辑:侯庆海〕

收稿日期:2023 — 04 — 08

作者简介:崔佳旭(199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哲学。

猜你喜欢

理想国柏拉图
大理:梦游理想国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直销理想国
柏拉图之灵魂观
为新闻业创造一个“自我维持的”市场——区块链新闻平台Civil的“理想国”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国内近二十年来柏拉图研究综述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柏拉图的民主思想及对现当代民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