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牛生产现状及保护工作建议
2023-07-25尤正荣
黄 伟,饶 军,尤正荣
(昭通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云南昭通 657000)
昭通牛是昭通市的重要畜种之一,在80 年代前是当地唯一饲养的黄牛品种,已被收入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牛志》 《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 《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志》 等[1]。1981 年开始引入外来品种牛冻精开展经济杂交,其分布情况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年来肉牛冻改的大力推广,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百姓都喜欢养杂交肉牛,昭通牛受外来品种肉牛的影响有被逐步取代的趋势,面临边缘化甚至灭绝的危险[2],目前存栏仅剩12000 多头,仅为2010 年存栏28.92 万头[1]的1/24(4.1%),因此对昭通牛的保护发展工作刻不容缓。
1 昭通牛现状
1.1 昭通牛形成历史
昭通牛是昭通市饲养的古老畜种之一,1962年,在昭通盆地距今约100 万年前的更新统地层中,发现原牛化石,在自然环境和人为需要的双重影响下,由原牛不断进化而成今天的昭通牛,说明昭通牛在当地存在历史久远[3]。“汉晋时期,耕牛、战马等畜牧业产品,成为蜀国赋税的重要来源”。晋代 《华阳国志·南中志》 曾记载 “耕牛等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说明在1600 多年前昭通当地牛已经被用于战争给养,《蛮书》 卷一也记载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 年)时,昭通 “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邑落相望,牛马被野”,说明当地已发展了较为成熟的,以牛马为主的山地畜牧业。现今昭通回民更以牛肉为主要肉食来源,民间肉用牛选育成为传统。良种选育是昭通牛品种形成的主导因素,昭通地区地多田少,农活集中,土质板结,土地耕翻少不了体力较强且有耐久力的黄牛,产区群众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在选择和培育优良种公牛上非常重视,长期以来各地都有选优淘劣的习惯,长期的定向选种,促进了昭通牛生长发育性能的提高[3]。
1.2 昭通牛分布情况
昭通牛主产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镇雄县、巧家县、鲁甸县、永善县、威信县、盐津县、大关县等11 个县(市、区),分布于海拔267m 的江边河谷区到海拔3090m 的高寒山区[1],此外,临近的曲靖市会泽县、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等亦有一定分布。
1.3 昭通牛分布区域的自然气候条件
昭通市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云岭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北纬26°34′~28°40′、东经102°52′~105°19′,海拔267~4040m,呈现典型高原山地构造地貌。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较大,总体属亚热带、温暖带共存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6.2~21℃,最高温44.3℃,最低温-16.8℃;年降水量880mm 左右,南部的昭阳区、鲁甸、永善、巧家县降水偏少,年降雨量670~873mm,大山包乡因海拔高,年平均降雨量1125mm;北部金沙江边沿线的绥江、水富和横江流域的盐津、大关县一带,降水充沛,年雨量905~1115mm;东部的镇雄、威信县一带年平均降雨量909~1056mm;全年无霜期123~344d,境内有金沙江、横江等大小江河393 条;土壤类型以黄壤、黄棕壤、棕壤、红壤为主,另有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寒漠土等[3],全市耕地面积67.52 万hm2,天然草地101.13 万hm2,人工草地12.98 万hm2。
1.4 昭通牛养殖主体
昭通牛历来均为农户散养为主,无规模养殖。
1.5 昭通牛疫病情况
昭通牛具有较强的抗病力,一般不会发生疾病[4]。因饲养管理不善和不重视防疫(引种检疫和生物安全等)以及驱虫防病等,也会患病[3]。近年来,危害昭通牛的疫病主要有炭疽、口蹄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病、布鲁氏杆菌病等疫病和肝片吸虫病、疥螨等寄生虫病。然而,历史上危害牛的牛瘟、气肿疽、牛粘膜病(病毒性腹泻)、锥虫病、焦虫病、皮蝇蚴病等已多年未见报道。
1.6 昭通牛外貌特征
昭通牛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背腰结合良好,短宽平直,肋骨开张,四肢粗细中等,属役肉兼用型黄牛[3]。
被毛较密,富有光泽,基础毛色以黄色、淡黄色、草白色、黑色、红色、浅黄褐为多,眼圈及蹄冠部毛为灰白色。贴身短毛,少数有额部长毛,极少数有局部卷毛。极少数有白带、白头、白背、全色、白花以及黧毛、晕毛,无季节性黑斑点。少数有局部(胁部,大腿内侧、腹下等处)淡化,无沙毛[3]。
头大小适中,公牛头粗短,母牛头清秀;额宽面平,耳小灵活,眼圆有神[5]。角不甚长,粗中等,大多数有角,角蜡色或黑褐色。公牛角粗,向外侧微上伸展为倒八字,母牛角稍细,向前上方内弯曲呈弧形。公牛颈短、厚实,母牛稍单薄,颈肩结合良好[3]。公牛肩峰明显,母牛无肩峰,阉牛肩峰尤为发达。眼睑粉、褐色。多数有颈垂、胸垂但小。少数有脐垂且小。鼻镜、眼睑、乳房均为粉、褐色(图1、图2)。
图1 母昭通牛
图2 公昭通牛
躯干部背腰结合良好,短宽平直,肋骨开张,公牛腹部紧凑,母牛腹圆。后躯发育不如前躯,尻部圆斜[3]。
四肢粗细中等,结实有力,筋腱明显,前肢直立,后肢弯曲,飞节稍内靠。蹄青黑色、蜡色、黑褐色,圆形,中等大,至密、光滑,坚牢,山区少数牛蹄为剪刀蹄。尾细长,毛密,尾根较低,尾帚过飞节。尾梢颜色与基础毛色一致稍深[3]。
1.7 昭通牛饲养管理情况
由于受产区气候条件和地貌复杂、多样等因素的影响,在山区草场宽阔地区昭通牛饲养以放牧为主[3],早出晚归,较少补饲精料,圈舍多数较为简陋。坝区无放牧草场而多舍饲。或于饲养地周边的 “十边地” 放牧,多采用 “秸秆+青草(刈割)+精料” 的饲养方式,育肥期增加精料。
昭通牛性情温顺,行动敏捷,能吃苦耐劳,耐粗饲,难产率低,易管理[2],为便于管理,犊牛1~1.5 岁穿鼻,公犊1~2 岁去势[2]。2~3 岁耕地调教,3~5d 即可劳役使用[2]。母牛一般不劳役。犊牛生后不久即随母牛出牧[3]。
1.8 第三次全国畜禽资源普查昭通牛情况
一是完成了资源概况普查,由于多种因素种群不断皱缩,群体数量骤减,目前存栏仅有12000 多头;二是对体型外貌特征进行描述和登记;三是进行体尺体重测定;四是开展生长发育测定;五是育肥性能测定;六是屠宰性能测定;七是肉质性状分析;八是繁殖性能调查;九是遗传影像资料采集。从已经完成的种质特性测定结果看,昭通牛多项遗传性能十分稳定,生长发育性能有所提高,可能与近年来饲养管理水平提高有关。
1.9 昭通牛分子生物学测定
mtDNAD-loop 区全序列测定与研究。Lai 等[6]测定并分析了昭通牛等中国南方的9 个地方黄牛群体,指出,昭通牛单倍型多样度最大(0.952),显示极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与其他8 个黄牛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大且有着与印度瘤牛不同的血统。同时指出昭通牛含71%的普通牛血液和29%的瘤牛血液。周艳[7]测定指出,昭通黄牛有13 个单倍型(其中瘤牛单倍型4 个)张桂香等[8]测定昭通牛有12 个单倍型(其中有瘤牛单倍型3 个),瘤牛血缘占比33.3%,指出昭通牛等属于中国比较古老的瘤牛型品种之一。曾本娟[9]测定了昭通牛等六个云南地方牛种,测得昭通牛单倍型种类达22个(其中瘤牛单倍型6 个)。以上学者测定研究的结果均得出昭通牛的单倍型多样度极高,mtDNA 遗传多样性很丰富。
微卫星标记测定与研究。李荣岭[10]、李荣岭等[11]先后选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国际动物遗传学会(ISAG)联合推荐的12 对微卫星引物标记测定了昭通黄牛等中外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均显示昭通黄牛的平均多态信息量(PIC)均大于0.5(分别为0.69、0.74)具有高度多态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与产于湖北、四川、贵州等省的南方黄牛地方品种聚为一类。
肉品质基因的测定与研究。赵金红等[12]采用CR-SSCP 技术分析了MyoD 基因在昭通牛、盘江牛和巴山牛3 个西南地方黄牛品种的遗传多态性。表明:MyoD 的第2 外显子内不存在遗传多态性;第1 外显子检测到了AA、AB 和BB 基因型,A 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昭通牛除AA基因型频率相对较低外,AB 和BB 基因型频率均较高,X2 值达0.2564,同时指出昭通牛等群体位于MyoD 基因第782bp 处发生碱基G→A 的突变,并导致了氨基酸的突变,使甘氨酸变为丝氨酸。说明我国南方黄牛与引进品种相比具有肉质细嫩,风味浓厚特点,可能与MyoD 基因的突变有关[12]。邱大伟[13]分析了西南地区四个本地黄牛和两个杂交牛共六个群体牛的钙蛋白酶(Calpain)家族成员CAST 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家族成员H-FABP 基因和肌分化因子(MyoD)家族成员MyoD 基因的群体遗传多态性(共8 个基因引物),指出:在引物C2 扩增片段中,仅昭通牛的多个插入片段形成多态,Cl 为优势基因,148 和191 两个位点发生了碱基的突变,并导致了氨基酸的突变,两个基因位点可以作为肉品质的侯选基因进一步研究。
2 昭通牛保护情况
昭通牛是一个古老的役肉兼用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品种,曾参与云岭牛的育成。随着肉牛改良的日益扩展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数量逐年锐减。曾提出过保种计划,但因无项目资金支持而没有具体实施,目前,对品种的保护未采取必要措施,也未建立保种区和保种场。
昭通牛历史上曾是境内唯一饲养的黄牛品种,1958—1960 年曾先后少量引入奶牛品种雅罗斯拉夫、黑白花奶牛、娟姗、科斯特罗姆以及短蒙杂种牛等进行本交改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改良面十分有限。1981 年在境内建立第一个黄牛冷冻精液配种站并逐年增加配种点。全市逐步形成西本(西门塔尔×本)为主、安本(安格斯牛×本)、短本(短角牛×本)为辅的冻精改良局面。
3 对昭通牛保护工作的建议
3.1 对昭通牛遗传资源进行核查,摸清底数
针对资源数量和分布等情况,采取电话走访、座谈走访、实地核查等方式,有效摸清资源身份、分布状况、种群规模和养殖主体等情况,并建立初步的登记制度,便于后期的组群与选种。同时,还应建立全部现有昭通牛养殖档案,指导种公牛选留,避免近亲繁殖。最后,应编写核查报告,为实施保护奠定打好基础。
3.2 采取紧急措施补助、扶持全体养殖户
为确保养殖数量不再下降,应对现有养殖户的牛舍进行升级改造并给予补贴。此外,应根据饲养量多少进行补贴,养得越多补贴越多。然后,要压实养殖户责任,确保品种纯正,逐步扩大存栏量。并对昭通牛养殖户进行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水平及疫病综合防控能力。
3.3 划定保护区域,确定抢救性保护养殖主体
保护区域内的全体养殖户是养殖主体。同时,应该鼓励和扶持新养殖户,通过招投标招入的养殖企业和招商引资引入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等,作为保护养殖主体。与此同时,国家应该投资建设活体保种场,以保护昭通牛的基因。
3.4 开展昭通牛基因保种工作
应该启动昭通牛胚胎、精液、体细胞、组织和血液等遗传材料入库国家家畜基因库和国家区域性(云南)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14],以长期保存和保护昭通牛这一重要的遗传资源。
3.5 制定养殖标准,出台保护方案
制定配套昭通牛养殖规范,细化、完善和出台昭通牛保护方案。组建昭通牛保护支持专家团队,明确人员配备及分工,为保护提供技术支援。
3.6 逐步创造条件,尽早建立省级保种场
省级保种场需严格按照标准 《家畜遗传资源保种技术规范第3 部分》(NY/T3452-2019)[15]制定的技术规范开展保护工作,按照政府鉴定的保护合同,按时按质完成保护任务及目标。
3.7 加强地方政府属地责任的落实。
第一,建议尽快出台昭通牛保护的扶持办法和决策。第二,应加大与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在项目、资金、土地等方面积极争取必要的支持,形成保护合力。第三,成立保护昭通牛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开展各类保护工作,督促实施昭通牛保护配套方案。第四,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3.8 保护与开发全产业链
建设昭通牛 “保、育、繁、测、推、服、用” 体系,实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机融合,建成昭通市以昭通牛为基础的高原特色牛产业高质量全产业链。全力打造好昭通牛干巴、昭通小肉串等以昭通牛为基础的昭通市牛产品品牌。夯实昭通牛相关牛产品研发工作,以商品化开发利用促推昭通牛的保护工作
3.9 完善杂交改良方案
由院士专家团队牵头,制定和细化昭通牛为基础的牛的杂交改良方案。
3.10 夯实人才保障
夯实各种类型的人才保障机制,为昭通市高原特色牛高质量产业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4 小结
昭通牛属役肉兼用型黄牛,对温度、湿度的耐受范围大。具有体质坚实、体型匀称、行动敏捷、耐粗饲、抗病抗逆能力强、肉质优良等特点。是一个山区、立体气候区经长期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形成的地方良种,具有良好的区域自然生态适应性。由于长期缺乏科学管理和系统的选育,个体间体型、毛色差异较大,近年来由于群体数量减少,近交系数上升,体型小,后躯发育不良等问题突出。面对当前日益扩张的肉牛冻精改良,地方应及时建立保种场和保种区,避免遗传资源流失。同时加强本品种选育、提纯复壮,注重其肉用性能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