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彗星猎人”养成记

2023-07-25刘荣生

飞碟探索 2023年2期
关键词:哈雷彗星德利彗星

刘荣生

查尔斯·梅西耶

查尔斯·梅西耶(1730—1817),因《梅西耶星团星云表》(以下简称“梅西耶星表”或“星表”)而为天文爱好者所熟知,这个深空天体表原本是梅西耶寻找彗星时为排除干扰而创建的,后来却反客为主地成了他此生最耀眼的功绩。相比作为深空天体发现者的梅西耶,作为“彗星猎手”的梅西耶却被人们在无意中忽视了——梅西耶一生中共独立发现彗星13颗,此外还与其他人共同发现了7颗。

梅西耶出身于法国巴东维莱的一个小康家庭,他对彗星乃至天文的热爱始于13岁时看到的1744年大彗星(C/1743X1)。这颗彗星在最亮的时候白昼可见,视星等也许达到了-7等(满月的视星等约为-12)。在通过近日点后,更呈现出令人终生难忘的天文奇观:6条视直径达60°(满月的视直径约为0.5°)以上的彗尾组成了巨大的扇形,出现在黎明的地平线上。

梅西耶21岁时去了巴黎,想寻找一份天文方面的工作,在兄长的帮助下,隶属于法国海军的天文学家约瑟夫-尼古拉斯·德利勒雇用了他。德利勒教会了梅西耶细致观察天体和精确测定天体位置的技术。

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曾于1705年根据轨道计算,预言1682年大彗星(1P/1682Q1),即哈雷彗星将于1758年回归。德利勒计算出了彗星可能出现的位置,梅西耶用一台焦距4.5英尺(约1.3米)的牛顿式反射镜,在德利勒提供的位置附近勤奋地寻找,想成为第一个发现哈雷彗星回归的人。

然而德利勒计算有误,导致梅西耶一直在错误的天区中寻找。但在这个过程中,梅西耶有两个意外收获:一是独立发现了德拉努克斯彗星(C/1758K1);二是独立发现了著名的蟹状星云——梅西耶星表中的一号天体,不过他并不是此星云的最早发现者。此次寻找哈雷彗星回归的漫长旅途在1759年1月到达终点,梅西耶成了世界上第二个发现哈雷彗星回归的人。如果他能早些意识到德利勒的误判,也许会如愿成为首个发现者。

1760年大彗星(C/1760A1)可以算作梅西耶的共同发现。这颗彗星明亮且距离地球很近(最近时为1020万千米)。仅过了两周多,梅西耶迎来了第一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彗星(C/1760B1)。这颗彗星是他用焦距1英尺(约30厘米)的小望远镜于巨爵座和长蛇座交界附近发现的,它后来成长为一颗3.5等、彗尾长达5°的肉眼可见彗星。梅西耶的“猎彗”生涯自此渐入佳境,接下来的几年中,他相继发现了3颗梅西耶彗星:C/1763S1、C/1764A1和C/1766E1。其中,C/1764A1由肉眼发现,C/1766E1是在梅西耶寻找传说中的“金星卫星”时意外发现的。

所有梅西耶彗星中最壮观的一颗是C/1769P1,最亮时,它的微红彗发长达1°、亮至0等,彗尾视直径达90°以上。一年后,梅西耶又发现了彗星D/1770L1,这颗彗星被命名为莱克塞尔(Lexell),为的是表彰天文学家安德斯·约翰·莱克塞尔计算出它将在1779年接近木星,并受其影响被驱离内太阳系这一贡献。

国王路易十五也注意到了梅西耶,授予了他“彗星雪貂”的称号——雪貂很擅长搜寻猎物。1774年,梅西耶结识了法国年轻的天文学家皮埃尔·弗朗索瓦·梅尚——他是梅西耶一辈子的好朋友,同时也是不久以后“猎彗竞赛”的劲敌。后来梅西耶星表中的许多天体都来自梅尚的补充。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了,1793年雅各宾派开始专政。法国科学院解散了,许多天文台或关闭、或失去了经费,梅西耶也失去了薪金。在剧烈的社会动荡期,梅西耶发现了彗星C/1793S2。1798年,梅西耶发现了他的“猎彗”生涯中最后一颗单独以“梅西耶”命名的彗星C/1798G1。

1799年“雾月政变”后,重视科学的拿破仑上台,梅西耶好友梅尚在此时当上了巴黎天文台的台长,梅西耶和梅尚也都进入了新的国家科学院。梅西耶对拿破仑非常感激,还把生于1769年的拿破仑和1769年的大彗星联系了起来。

梅西耶发现的最后一颗彗星是C/1801N1,又名庞斯-梅西耶-梅尚-布瓦尔彗星。这是“庞斯”这个名字第一次在彗星上出现。

至此,彗星猎人的一个时代结束了,而新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让-路易·庞斯

让-路易·庞斯(1761—1831),是近代史上发现彗星数量最多的人,他一生共发现了37颗彗星。庞斯生于法国佩尔的一个贫寒家庭,没接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庞斯的天文之路始于1789年,那一年,他去了马赛天文台当看门人,有协助天文学家观测的职责。在这里,庞斯很快学会了独立观测,并在记忆天空和敏锐察觉夜空的变化上表现出非凡天赋。

庞斯的第一颗彗星便是上文提到的1801年由多人共同发现的彗星C/1801N1,这也是梅西耶发现的最后一颗彗星。从这一年起直至1827年他视力衰退为止,庞斯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彗星“入账”,效率远远超过了梅西耶和梅尚两位前辈。他曾经在8个月(1808年2月—9月)内发现了5颗彗星。此外,即使在晚年,他也曾在12个月(1826年8月—1827年8月)内发现了5颗彗星。庞斯使用的望远镜是针对“猎彗”特别设计的,包括镜片在内的整台望远镜都由他自己设计并制作。这种望远镜焦距短、倍率低,视场可达3°。

这位在“猎彗”路上堪称一骑绝尘的“大师”有两件逸事:其一,庞斯在天文生涯的早期,因为读书少、容易受骗而时常成为一些天文学家捉弄的对象,例如有人告诉他应该在太阳黑子出现时寻找彗星;其二,庞斯最大的缺点是不认真写观测记录,不同时间彗星出现的位置常常描述得相当模糊,这给想根据他的记录计算彗星轨道的人带来了不少困扰。

庞斯一生发现的所有彗星中有两颗最为出名,但都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其一是著名的恩克彗星,庞斯曾于1805年和1818年两次发现它(2P/1805U1、2P/1818W1)。1818W1被发现后,约翰·弗朗茨·恩克通过计算,发现这颗彗星与1786年梅尚和梅西耶共同发现的1786B1、1795年卡罗琳·卢克雷蒂娅·赫歇尔发现的1795V1,以及庞斯发现的1805U1实际上是同一颗周期为3.3年的彗星,恩克预测它将在1822年回归并得到了证实(2P/1822L1)。

恩克彗星是第二颗被发现的周期彗星,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哈雷彗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因此授予恩克金质奖章,授予庞斯和发现1822年恩克彗星回归的德国天文学家卡尔·路德维希·克里斯蒂安·吕姆克银质奖章。这颗彗星从此被命名为恩克彗星,但恩克始终称其为“庞斯彗星”,因为庞斯发现了它两次。但庞斯并不介意,毕竟已经有太多庞斯彗星了,分给恩克一颗又何妨?

龐斯发现的另一颗著名彗星是3D/1805V1,即比拉彗星。比拉彗星(3D/1772E1)最早由法国天文学家雅克·莱巴克斯·蒙田于1772年发现,庞斯于1805年第二次发现了它,直至奥地利天文学家威廉·冯·比拉于1826年第三次发现(3D/1826D1)后,才确定这几次出现的彗星实际上是同一颗,并将其周期测定为6.6年,这也是目前历史上发现的第三颗周期彗星。

然而,这颗彗星后来碎裂消失了——1872年11月27日,当地球穿过原比拉彗星轨道时,与比拉彗星的残骸相遇,当时的夜晚星陨如雨,每小时可以看到3000颗流星滑落。

猜你喜欢

哈雷彗星德利彗星
出发!炸掉那颗彗星
彗星
赢了“半场”德利赛车队挥别澳门战
难得一见的哈雷彗星
哈雷与哈雷彗星
岁月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