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与选育

2023-07-25闫红军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3年3期
关键词:保种种质资源选育

闫红军

摘  要:八眉猪作为西北地区宝贵的畜种资源,具有肉质好、抗逆性强、耐粗饲的特点,是生产特色猪肉的种源基础。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消费市场对瘦肉的追求,八眉猪等部分地方猪种陷入濒危状态。为加强对八眉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技术指导,笔者在调研八眉猪分布与数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保种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选育措施,为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八眉猪;种质资源;保种;选育

中图分类号:S81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3)03-0059-04

我国是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多样化的地理生态环境,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造就了众多体型外貌各异、经济性状各具特色的畜禽遗传资源。2020年5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在发布的公告中指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品种达897个,其中地方品种猪83个,培育品种(含家猪与野猪杂交后代)和配套系猪38个。这些丰富的畜禽遗传资源是畜禽育种事业和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畜禽遗传资源认识的深入,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日益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心我国种业安全和发展,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要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八眉猪,头狭长,耳大下垂,额部有纵行“八”字型皱褶,被毛黑色,故名八眉,属脂肪型地方猪种,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强、耐粗饲、母性强、产仔多、肉质细嫩、脂肪沉积能力强等特点,遗传性状稳定,在长期近亲交配下很少表现衰退,是我国西北地区宝贵的畜种资源,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优秀的种质资源之一。为加强对八眉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技术指导,助力做大做强优势特色畜牧产业,抢占种质科技的战略制高点,笔者在调研八眉猪分布与数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保种目标、内容、方法以及选育措施,为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提供可行性方案。

1  八眉猪种质资源现状

1.1 分布与数量

八眉猪的核心产区在陕西省泾河流域(长武县、彬州市、旬邑县、永寿县一带)、甘肃省陇东(灵台县)、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市。在陕西省,八眉猪原来主要分布于榆林、延安和秦岭山区,现在主要分布于榆林市定边县;在甘肃省,八眉猪原来主要分布于陇东黄土高原区的灵台县、华亭市、泾川县、静宁县、庄浪县、合水县、正宁县、陇南市以及甘肃中部地区,现仅分布于灵台县;在青海省,八眉猪主要分布于湟水流域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湟中县和大通县。此外,八眉猪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亦有少量分布。

经调研,青海省互助八眉猪原种育繁场现存栏各类生产母猪890头,有6个血统,计122头种猪(种公猪9头,种母猪113头);青海省互助八眉猪保种场现存栏各类生产母猪876头,其中种公猪34头,原种生产母猪237头,后备母猪75头;湟中县种猪种鸡场现存栏各类种猪289头,已组建6个家系  108头纯种八眉猪保种核心群,其中生产公猪6头,后备公猪3头,生产母猪63头,后备母猪36头;甘肃省灵台县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场现存栏八眉猪基础群40头,其中公猪   5头;陕西省定边县种猪场现存栏八眉猪基础母猪65头,5个血统的公猪10头,后备猪35头。

1.2 存在问题

20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对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需求量相应增加,本地品种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瘦肉型猪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1978年后,我国逐步开始瘦肉型猪新品种(系)培育和杂交生产,特别是1980—1982年,直接从国外原产地引进了大白猪(大约克夏猪)、长白猪(兰德瑞斯豬)、汉普夏猪、杜洛克猪等世界著名瘦肉型猪种,加速了我国瘦肉型猪育种工作和杂交生产的展开。在商品瘦肉型猪生产中,我国广泛利用地方猪与瘦肉型猪杂交,先后培育出了三江白猪、浙江中白猪、湖北白猪等一批瘦肉型猪新品种(系)。这些猪种为我国当时的养猪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受瘦肉型猪的强烈需求及国外猪种的冲击,八眉猪等地方猪种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从短期利益来讲,保种是一项缺乏经济效益的工作,加之保种工作对技术的要求较高,成本较大,一般猪场不具备或不愿开展此项工作,导致宝贵的地方种质资源越来越少,其优秀基因濒临灭绝。

2  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目标

2.1 特色性状

八眉猪具有较高的产仔数,高产是其主要保护性状。八眉猪的肌肉呈鲜红或深红色,大理石纹清晰,分布均匀,pH为6.1~6.2,熟肉率高,肌内脂肪含量适中,肉质是八眉猪保种的一个重要指标。八眉猪适应西北特殊气候,耐粗饲,抗病力强,也是需加以保护的性状。

2.2 选育指标

八眉猪的初产母猪窝产仔数8~9头,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2~12.5头,断奶仔猪数10.5~11头。断奶窝重70 kg以上,体重15~75 kg阶段的日增重400~500 g/d,料重比低于3.6。体重75 kg时屠宰,瘦肉率42.0%~44.0%,肌内脂肪4.8%左右,背膘厚小于3.8 cm。

3  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内容

3.1 种群遗传多样性

要合理、妥善地保护八眉猪的遗传资源,首先要全面评估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确定其遗传资源的独特性、遗传基础的宽窄以及濒危程度等。

3.2 种质特性

全面深入了解八眉猪种质特性是做好品种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八眉猪种质特性研究主要是从形态学、解剖学、生理生化学等角度对进行了分析和描述,但缺乏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因此,未来的研究侧重点是利用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如优良肉质基因、抗性基因、高产仔数基因等)座位,对八眉猪进行鉴定、分离、克隆和定位,并申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专利技术,为今后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改良猪种奠定基础。

3.3 品种保存

实践证明,品种保存的根本任务是保存猪种的遗传资源。因此,有必要在全面了解八眉猪遗传多样性和种质特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种保存。应重点保护以下四方面的性状:一是八眉猪的高繁殖力性状;二是八眉猪优良的肉质性状;三是八眉猪对西北特殊气候的高适应性性状;四是八眉猪的耐粗饲性状。目前,八眉猪的品种保存需逐步扩大现有的活畜保种群,避免因高度近亲交配丧失遗传资源多样性。

4  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方法

根据八眉猪遗传多样性在不同层面的特点,制订保种规划;按照八眉猪品种标准(NY/T 2823—2015)分阶段选择足够数量的优秀个体;依据头型、毛色的表现型进行选配,使种群结构达到理想水平,同时对群体进行测定和评价。

4.1 活体保种

目前最普遍最实用的方法是通过建立保种群进行品种的活体保种。该方法可在利用中动态保存资源,且可持续保留地方品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但维持成本高。一般采取的措施有:制订保种规划,包括保种目的、保种群大小、保种地点和繁育方法等;在品种原产区划定保种基地,基地内禁止引进其他猪种,严防群体混杂;建立足够数量的保种群,適当延长世代间隔,以确保100年内群体近交系数不超过0.1,保种群有效群体大小应为200头,每代间隔2.5年,公母比例一般推荐1∶5;保种群实行各家系等量留种,尽量保持每个世代的群体规模一致,避免种群出现“瓶颈效应”,制定合理的选配制度,避免过度近交,提高保种效率。

4.2 非活体保种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繁殖技术的发展,品种资源保护形式不再局限于活体保种。冷冻保存生殖细胞、胚胎、体细胞,以及利用DNA文库和基因定位保种,这些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畜禽遗传资源保存。体细胞的冷冻保存是一种成本较低的保种方式,一个液氮罐就可以保存大量的细胞,但是需要克隆技术作为保障。DNA文库和基因定位保种是一种安全、可靠、维持费用低的遗传资源保存方法,可以在将来需要时,通过基因工程将保存的独特基因整合到同种甚至异种动物的基因组中,从而使理想的性状重新回到活体畜群。该措施不受群体大小限制,减轻了自然选择、近交和遗传漂变的影响,有利于缓解活体保种的经费压力。

5  八眉猪选育措施

新品种(系)来源于杂交,服务于杂交。品种(系)选育的本质是杂交亲本种群的选优提纯,是有效开展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通过种群定向选优提纯,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亲本种群间的遗传差异,提高杂种优势和遗传互补性。只有各杂交亲本种群性能优良、一致性高,亲本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大,杂交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因此,提高八眉猪的品种选育十分重要。对八眉猪遗传力较高、受加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如生长速度、背膘厚等,通过纯种选育可得到有效提高,应重点加强选择,使之持续改良和提高。对八眉猪遗传力偏低、受非加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如繁殖性能,通过纯种选育获得的遗传进展不大,但不加以选择,会逐渐下降。八眉猪种群选优提纯宜以品系繁育的方式进行,可在较短时间内使主选性状得到明显的改良和提高,有利于种群尽快纯合。在进行八眉猪亲本种群选育时,若能结合杂交生产,充分利用杂种性能信息开展亲本群体种猪选育,不仅可提高亲本种群选育效果,还有助于提高杂交效果。

6  小结

猪种质资源是保障我国猪肉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一个品种就是一个基因库,汇集着很多优良基因。品种资源的消亡具有不可逆性,做好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十分紧迫。八眉猪作为西北地区宝贵的畜种资源,肉质细嫩、抗逆性强、耐粗饲,是生产特色猪肉的种源基础。应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新技术,落实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切实做好八眉猪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清宏.猪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1.

[2] 庞卫军.八眉猪[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

[3] 王立贤,王立刚.生猪种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中国畜牧业,2021,(11):24-27.

[4] 车陇杰,王自科,闫尊强.八眉猪种质资源保护和基因库建设路径研究[J].养殖与饲料,2022,21(8):46-49.

[5] 佚名.八眉猪[J].甘肃畜牧兽医,2022,52(5):76.

[6] 佚名.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做好互助八眉猪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J].中国畜牧业,2021(1):20-22.

猜你喜欢

保种种质资源选育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绿肥作物紫云英研究进展
大白菜种质资源抗根肿病基因CRa和CRb的分子标记鉴定与分析
茄子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研究进展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浅析玉米杂交育种的选育及应用技术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