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乡村旅游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2023-07-25郭丹丹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低碳节能减排乡村旅游

郭丹丹

摘 要: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受到越来越多城市居民的欢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能源消耗量大,其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当前,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也给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必须转变发展模式,着力节能降碳,提升能源资源承载能力,构建多方协同、全民参与的共治共享发展格局。

关键词:乡村旅游;低碳;绿色;节能减排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对田园生活无限向往等,以充满野趣的绿水青山观光体验为主的近郊旅游、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优先选择。尤其是近年来,乡村发展提速,乡村旅游的热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占整个旅游业接待总人数的53.3%,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30万家,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89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64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998家。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发掘,年接待游客人数将超过40亿人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将超过1.2万亿元。

当前,在“双碳”背景下,统筹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困境已经显现,只有树立低碳经济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美化、经济发展、民生幸福多方共赢。

一、推进乡村旅游低碳发展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层面,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领域进行全面转变、深刻变革,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复杂,具有较强的带动传导作用,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气候变化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研究报告显示,旅游业的碳排放在人类活动总的碳排放中占4.9%,由旅游业碳排放所形成的温室效应约占全球总效应的14%。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如果能够在投资、运营、管理、服务、消费等多个环节实现低碳发展,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的挑战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未来国际低碳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实现旅游业的节能减排与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最大化。

(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储量有限,难以支撑传统模式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走低碳能源供给之路。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农村太阳能、沼气、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丰富,但是利用相对不足,譬如沼气产量仅占生产潜力的1/55,地热能年利用量仅占资源量的1/40,可挖掘潜力巨大。如果乡村旅游中可以充分普及利用这些新能源,将大大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促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形成产业补偿,有利于其他经济链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

(三)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

乡村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亿人以农业为就业产业,约5亿人居住在农村。2020年,休闲农业、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村电商等营业收入超3万亿元。乡村旅游近年来快速发展,更是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扩大内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随着大众旅游和全域旅游时代的来临,市场、政策等多元叠加效应逐步放大,乡村旅游将持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态势,与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加速向农村回流,乡村旅游正在为驱动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在此基础上,乡村旅游探索低碳发展的新模式,将极大促进农业特色资源深度挖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和传承,从而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二、乡村旅游低碳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整体规划,发展杂乱无序

当前,我国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缺乏总体规划和精准定位,发展较为杂乱无序,呈现出规模小、档次低、内涵不突出、商业气息过浓、同质化严重等特征,乡村旅游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匆忙上马、重复建设的项目和资本投入形成极大浪费。尤其是“双碳”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旅游如何“降碳”还缺乏顶层设计,生态规划尚未完善。例如,对山体保护绿线、水体类型、田园风貌、森林开采等导控不到位,对于不同区域的保护程度没有明确的分析及划定,极易导致乡村原本风貌和人居环境的破坏,危害自然生态系统平衡。

(二)开发经营粗放,对资源环境造成较大压力

由于经济条件有限、意识理念欠缺、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我国部分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模式较为粗放,不仅给传统乡村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带来了负面影响,也给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在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节制的大拆大建、粗制滥造等现象,且未能对各类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发挥其最大效能。在经营管理中,乡村旅游的综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随意性较强,部分景區厨房、餐具、卧室、浴室、厕所、水池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不达标,宰客、高峰期人满为患、垃圾遍地、道路拥堵等情况一定程度存在,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疾病传播、地质灾害等问题,对乡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形成严峻挑战。

(三)先进技术应用不足,碳排放仍处高位

相较于城市而言,乡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接收先进技术、科技信息的方式、渠道有限,因而针对一些问题的处置习惯采取传统手段,不仅增加了景区运营成本,还不利于节能降碳。当前,多数乡村用能仍以化石能源为主,能源基础设施薄弱、净化设备不足以及碳汇减排创新技术欠缺,导致乡村旅游产品供给大多仍以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主。在大部分景区,低碳出行系统、安防监控、智能配用电系统、智慧治理平台等数字化建设还远未达成,难以对景区的水源质量、植被、温室气体浓度、客流情况等相关参数进行实行监测、分析、调度、处理,碳管理效率较低,碳排放仍居高位。

三、推进乡村旅游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内容丰富、涉及面广,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节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长期共同努力、配合协作,让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环境更美好。

(一)管理层面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坚持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行业标准和认证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乡村旅游各环节的碳排放提出明确要求,确保乡村旅游资源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二是提供政策支持。从税收、金融等方面支持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进行低碳化改造,发展低碳排放项目,培养员工低碳意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不断拓展乡村旅游低碳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完善节能降碳奖惩机制,规范从业者的经营管理行为。三是系统整合资源。坚持以“农”为本,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做文章,推进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依托自然禀赋,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宜渔则渔、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防止千村一面和乡村旅游“城市化”;统筹设计旅游路线,打造串联式乡村景观带,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使观光车一线直达,最大限度减少进出景区车次。四是倡导文明理念。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平台,开展宣传科普,促进生态保护、低碳旅游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二)行业层面

着力提供低碳旅游产品和高质量服务,提升乡村旅游体验。从根本上扭转陈旧思想,增强降碳意识,尊重和保护区域内原有的山水格局、自然风貌,充分利用在地化元素,就地取材,深挖文化底蕴,与和美乡村建设相结合,打造异于城镇的特色美景,“原汁原味”保留乡村生活的烟火气,避免建设过于豪华、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广泛应用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选择符合生态要求的环保旅游用品,如使用节水淋浴头、节能灯、节能厨具、环保餐具、新型能源观光车等,做到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污染。加强市场调研,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团队,抓住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快速发展的机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在消费场景、产品形态、服务体验、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共赢。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利用的永续性为目标,实行精细化管理。可以建立预约游览制,科学控制游客数量,合理引流限流,既让游客玩得舒适,又能保护景区环境。如芬兰的伊洛拉农场,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玩法。夏日,可以在湖边垂钓、划船和游泳,或到林中采浆果,亲手烤香肠和面包;秋季,可以在森林里远足、采蘑菇;冬天,可以在冰上钓鱼,在森林雪道上滑雪,抑或乘坐马拉雪橇在雪野中驰骋。英国的布莱克区农场有户外、室内等多个活动场地,充足的空间使人和自然相得益彰。

(三)游客层面

一是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践行简约、理性、健康的消费方式,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环节都尽量减少碳足迹与碳排放,将旅游活动对环境及景观的影响降到最小。例如,按需取餐、反对浪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酒店用品、餐具和塑料袋,不随意乱丢垃圾,不破坏当地植被、地形地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携带环保行李、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二是积极做乡村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优美的风景和良好的生态是人类的财富,绿水青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环境保护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旅途中,对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应及时批评制止;多提好的意见建议,帮助景区改进管理措施,实现节能降碳。旅行结束后,要延续绿色生活习惯,传递低碳、环保、节能理念,提高家庭成员生态文明素养,用实际行动影响周边的人,共同为低碳旅游贡献个人力量。积极学习环保专业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唤起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引导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环保队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共同爱护地球、维护生态、保护环境。

(四)投资层面

工商资本下乡是实现乡村旅游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投资方要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协同各方共同助推乡村旅游低碳发展。树立长期价值投资理念,强化与政府间的合作,把握投资重点和方向,精准对接乡村旅游低碳发展需要,积极参与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保、智慧景区、农林水利、绿色产业、储能项目、展示体验馆、研学中心、零污染旅游产品开发等领域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乡村环境改善,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市场竞争力。导入资金、信息、新理念、新技术、专业人才、先进设备设施、管理模式等生产要素,带动乡村旅游与电商、创意等深度融合,传承创新本土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全域产业链,引导产业链进一步固链、延链、强链,推动绿色循环生产方式落地生根,提升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增加附加值,实现旅游产品供需平衡。帮助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创新思路、方法开拓旅游市场。着力理清与村民、村集体的关系,确定双方行为边界,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旅游低碳、良性、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颖祚,王姗.“双碳”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时代要义及创新路径[J].甘肃社会科学,2022(03):218-228.

[2]梁锋.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J].今日财富,2020(06):53-54.

[3]陈苏,郭欣,刘磊.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瓦屋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137-140.

[4]赵庆梅.以乡村旅游为载体促进低碳旅游和生态旅游的融合[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112-113.

[5]侯锦铎.低碳发展引领生态文明建设[EB/OL].(2021-10-14)[2021-10-14]https://m.gmw.cn/baijia/2021-10/14/35232356.html.

[6]郭強,王秋娜.“双碳”目标与旅游价值共创[J].旅游学刊,2022,37(05):3-5.

[责任编辑:王芳玲]

猜你喜欢

低碳节能减排乡村旅游
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省新农村建设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火电厂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