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妥甸油浸肉

2023-07-25超玉李

金沙江文艺 2023年7期
关键词:双柏县楚雄市双柏

超玉李(彝族)

每当新鲜肉、腊肉等各种荤菜吃腻时,总是想起妥甸的油浸肉,媳妇老家的油浸肉。每次用长筷或长勺,从土不拉叽的陶罐里,捞出几坨,炖在饭头上,到饭点切片,很是下饭。那带有硬度的香味,嚼在嘴里,香喷喷的,很是满足。

油浸肉又稱油泡肉,也叫坛子肉,是双柏舌尖上的美食之一,是古代南安人(双柏古称)保存肉食的独特冰箱,颇具当地特色,是一道充满妥甸人智慧的菜谱。

妥甸镇在双柏县境中北部,东与大庄镇、东北与禄丰市接壤,南与爱尼山乡相连,东南与大麦地镇和法脿镇隔山相望,西与楚雄市大地基乡交界,北与楚雄市子午镇及富民镇毗邻。在没有发明油浸肉之前,当地居民没有冰箱,肉类容易腐烂,晒干的肉到了雨季,就会哈喇(哈喇为本地土话,意为变味变质)而不能食用,难以保存或不宜长久保存,造成浪费。油浸肉的发明和使用,使得肉质得到更好的保存,成了古代名副其实的冰箱。

油浸肉不仅在妥甸地区广泛流传,影响深远,而且还影响了周围的大庄镇(古称乌力乡、庆和乡、兴隆乡)、法脿镇(古称乌下乡、崇德乡)、大麦地镇、雨龙乡(2005年撤并)、爱尼山乡、独田乡、嘉镇(嘉州、嘉兴乡)。在周围地区和乡镇广泛传开,流行开来,并代代相传,一直流传至今。在双柏县的很多地方和村庄,至今还依然保留着制作油浸肉的传统习俗,部分村庄甚至比起源地妥甸还盛行,这足见妥甸油浸肉的影响力。油浸肉不仅双柏有,而且附近楚雄地区的子午镇、云龙镇(现已撤并)、富民镇、大地基乡和禄丰市的部分毗邻地区,也深谙油浸肉制作技艺,熟练掌握其手艺。妥甸油浸肉,虽然始于明朝时期,但得到完好保存、流传、延续、发扬光大的还是靠当地的彝族群众,以至成了今天颇具双柏特色的彝菜之一。

媳妇家在妥甸镇格邑村委会上树尾村,是地地道道的妥甸人,离双柏县城十多公里,距楚雄首府鹿城约三十公里。北与楚雄市子午镇、云龙镇(现已撤并)毗邻,南与妥甸相连,在双柏县和楚雄市两县市的交界处。媳妇家是白族后裔,元朝时始祖张受永,从大理铁柱寺附近的白岩村,迁居至楚郡(今楚雄市)东华镇百(白)宰村。明末清初,白宰村张会之父一支,携家带口,迁居南安东尾(东尾为古称,即今上、中、下树尾三村),繁衍生息,安居乐业。至1958年,楚雄彝族自治州建州,由白族改为彝族。

由于长期和当地彝族百姓杂居、融合,其饮食文化和风俗习惯,深受当地彝族文化的影响,所以,媳妇家人和所在村庄的村人,个个都是制作油浸肉的高手。每当冬天杀年猪时,媳妇家都要制作油浸肉、香肠。每逢此时,我和媳妇,都要带着儿子,回去帮忙。

制作油浸肉的猪需要肥一点,越肥越好吃,一般在两百公斤以上为佳。由于媳妇家兄弟姊妹多,侄儿侄女多,媳妇姑爷多,岳父每年都要杀四五头猪。每当一头两百多公斤的猪又肥又亮,白白胖胖时,是岳父最开心的时候。他就准备磨刀、找绳子、洗锅、准备一切杀猪和制作油浸肉所需的物品,做充分准备。夜晚便翻看老皇历、瞧日子等,等日子定了,就通知亲朋好友,请村里相帮杀猪、煮饭的人,告诉我们要提前回去。

前一日帮忙杀猪、做菜、烤肉、上桌、洗碗、陪客人喝酒,招待客人,忙得不亦乐乎。次日,当客人和村里相帮的人都散去,只剩我们一家人,开始忙里忙外,上演制作油浸肉大戏。

做油浸肉的肉有五花肉、脖颈肉、腰方肉、里脊肉、剔骨剥好的猪头肉、猪尾巴等,以及猪心、猪肠、猪肚、猪肝等内脏。猪的前膀后退、四膀四腿、猪血、猪肺、猪排骨等一般不油浸。制作油浸肉最好的肉块是五花肉,一层肥一层瘦的,肥瘦夹杂,有肥有瘦,吃起来最过瘾。里脊肉位于猪腰梁骨两侧,是一个猪最好、最嫩、最瘦的肉,无论炒吃、烧烤或凉拌,都好吃。油浸里脊肉也不例外,无疑是油浸肉中最好吃的肉,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肉。论口感,里脊最佳,猪肝次之,猪肠、猪肚油浸肉可排第三。当然,要论过瘾,油浸五花肉当数第一,瘦肉香,肥肉层冒油,壮汉们的最爱。

大岳姐挑出需要制作油浸肉的新鲜肉块,让我和几个侄儿子们,拿着砍刀或菜刀,切块,切成坨,每一块切成巴掌大小。肉块不能切得太小,太小放入油锅后容易炸碎、炸枯、炸焦。也不能切得太大,太大炸不透、炸不熟,肉心里生,腌制时也不好放入罐子里。切好的肉块放入大盆里,满盆后,大嫂、二姐便撒上盐巴、蒜泥、草果面、辣椒粉、花椒面等佐料香料腌制,用手来回反复搅拌、搓揉,使佐料充分渗入肉里。

我们忙碌的同时,岳父便悄悄在院子里支锅、洗锅、烧火、煮水。等我们切好后,就把带有肥肉的肉块,放入锅里煮,同时放入干草果、姜片、干辣椒、干花椒等。煮至水干,煮至出油,锅里冒油,用自己的油炸着自己的肉。油煎着肉,肉吸着油,直至肉块外皮金黄油亮,满院喷香,炸了肉块在油锅里漂起来,炸干炸透后,出锅时辰已到,即可用大漏勺捞出,再炸下一锅。第一锅要炸全肥或肥肉较多的,这样炸出的油,可做后面几锅的油。第二、三锅要炸肥肉少、板油少的,瘦肉多的或全瘦肉的,五脏六腑也可混炸其间。

出锅后的肉块,放在大铁盆里降温。温度完全冷却后,将提前洗净滤过水的牟定泥瓦匠做的土坛土罐搬到院子里,将肉块一块块放入罐子、坛子、瓶子里。肥的、瘦的、猪肝、猪心等不同肉块混装,以便食用时变换不同的口味。一块块、一层层用手轻轻压紧、压实,装满一整罐后,倒入冷却至稍微还有点温度的油,即注油腌泡,让油充分浸泡肉块。倒入的油不能太烫,这样罐子容易破裂碎烂。倒满油后,用塑料布或薄膜封口,贴上玻璃胶布或拴紧绳子,密封保存,放在阴凉处。装满一罐再装下一罐,封完一坛再封下一坛,一年要封装好几十罐、好几十坛,送亲戚、送朋友、送兄弟姊妹,留下三五罐自食自用。封存完毕,接下来,就静待大自然的发酵。等三个月后,就可开坛开罐食用这香气扑鼻、芳香飘溢的大自然恩赐的美味。

油浸肉的姐妹菜是妥甸香肠,也是妥甸一大特色。先把猪大肠、猪小肠用芭蕉水、糯米洗净、滤水。大肠用来装豆腐肠,小肠用来装香肠。我最喜欢装香肠,每次总是最积极,争着切有肥有瘦的脖颈肉、五花肉、猪肺等,切至比筷头小,一堆堆、一团团放入大盆中。当然,今天也有人为了省事,用绞肉机或磨肉机磨肉,不过口感差了很多。切满一大盆后,放入草果面、花椒粉、黄姜碎末、盐、辣椒面等,用手搅拌均匀,让佐料充分渗入肉里。腌制半小时左右,装香肠大戏便可上演,先用一根两头通的,均被削平、削小的竹子,其中一头套在肠子上,另一头用线扎紧,然后拉肠子的拉肠子,装肉的装肉,抹肠子的抹肠子(把放入肠子里的肉抹平,不至于堵塞),七脚八手,开始装香肠。这时也是我的小儿子最喜欢捣乱的时候,他也图新鲜好奇,趁大人们不注意,一会儿加佐料,一会儿拉肠子,盐巴咸或拉断肠子是常事,是他最喜欢干的事。给大人们帮倒忙,把大人们搞得哭笑不得,是孩童的乐事、趣事。装满肉后,一根香肠就制作好了,两头用绳子扎紧,就可以上杆,挂在院子里了。当一根根、一串串红彤彤的、吃得饱饱的香肠,红红火火挂在农家小院里,香味随风飘荡,很是诱人,惹人喜欢。光看长相,光闻香味,就惹人口水直流,魂被勾了去,食欲瞬间涌上舌尖。过去,是用最原始的竹子装香肠,而今,虽然有了装香肠机器,方便省事,省时省力,但我还是喜欢岳母的手动香肠,最原始的、速度最慢的纯手工制作,浓香四溢的香肠。

油浸肉食用起来相当方便省事,不必再现做现卖,直接用长筷,从罐子里捞出来,蒸在饭头上即可。当然,也可在蒸锅上蒸、煮锅里煮,还可在炒锅里炒、煎、炸。不过,最常见的、最方便的是蒸,蒸过的油浸肉软糯熏香,依然保留着原味,依然散发着最原始的香味儿。

油浸肉制作简单,容易保存,可供一年四季食用,在过去没有冰箱的年代里,这是最好的保存肉类的方法。油浸肉不仅肉可以吃,而且油白生生、亮堂堂的,可以炒菜、煮菜吃,口感细腻香甜,煮菜吃油而不腻,煮汤喝爽口细滑。

我的老家姚安县前场镇是不做油浸肉的,我从小也没吃过油浸肉。油浸肉,是我后半生品尝到的另一道多出的独特美食,是我前世修来的口福。寓居双柏十四年的我,在县城的饭馆,比如哀牢庄园、创新农家菜等,在周边的农村,比如格邑、中山、九石、桂花井一带的村子,吃过很多油浸肉。也在大庄镇、嘉镇的村庄、饭馆吃过很多油浸肉。入乡随俗,我也成了半个双柏人,也深受妥甸油浸肉的影响,深深爱上了妥甸油浸肉。回故乡老李湾村吃杀猪饭的时候,也在老家制作油浸肉,不过看客很多,食客很多,真正动手的人少,把我累得半死。

妥甸油浸肉,是双柏人的拿手好菜,是双柏农村最流行的、最喜闻乐见的菜谱之一,也是双柏县城饭馆的一大特色菜之一。很多外地人来双柏,就是冲着油浸肉而来,不远百里,慕名而来,只为吃一口,满嘴余香的油浸肉。我的同事李光平,武定县万德乡人,每次下馆子点菜,就少不了要来一盘妥甸油浸肉,我戏称他是油浸肉的情人,中了情之毒蛊。他说,他爱上了他后半辈子才吃到的这道大菜,三天两头不吃就心里发慌、发痒,就会想吃,身不由己,情有独钟。

每当油浸肉装满坛坛罐罐,香肠挂满小院时,是妥甸人一年中最幸福的时节,也是双柏人最高兴的时刻。一家人一年吃的肉食已准备完毕,就待客人的到来。切一根香肠,炒一碗,捞一两块净瘦或有肥有瘦的油浸肉,炖在饭头上,再搞上两三个自家菜地里种的绿色小菜,倒上一杯小酒,便是妥甸人最热情的待客之道,充满着浓浓的妥甸风情。

责任编辑:李军学

猜你喜欢

双柏县楚雄市双柏
双柏散临床应用情况的研究进展
双柏县彝族老虎笙文化的现代性构建研究
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脱贫后由“输血”变“造血”
——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市嘉定区帮扶双柏县又有新举措
双柏县总工会:树清廉家风 立传世家规
前言: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勘误
楚雄市公益林管护现状及对策
双柏散瘀膏外敷治疗瘀滞子宫型产后腹痛23例
双柏水凝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