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渗透途径
2023-07-25杨儒娟
杨儒娟
摘 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高中学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联系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分析了现阶段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存在的不足,同时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具体需求、高中学生认知发展特征提出几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渗透;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10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35
随着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教师应意识到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认真反思造成教学问题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不断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一、高中地理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过于传统
纵观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观念、师本化教学观念等教学。教学理念传统,阻碍了教师学习与吸收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思想,造成高中地理课堂创新性不足,自然引发课堂教学结构不合理、教学氛围沉闷、教学趣味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阻碍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1]。
(二)教学内容过于匮乏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围绕着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难点、考点展开,教学内容多为概念性地理知识、理论问题、综合问题等,未有效整合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单一化问题。除此之外,教师教学时并没有深入挖掘地理知识中蕴藏的核心素养要素,鲜少在课上对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素养进行培养,导致核心素养渗透程度不够。
(三)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仍以板书教学、口述教学、课件教学为主,并未将现代化的、科学化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当中,导致核心素养的渗透途径过于单一,渗透效率不高。除此之外,少数教师在应用讨论教学、微课教学、学案教学等教学方法时未将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其中,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理论性的地理知识,并没有形成人地协调、地理实践等关键素养[2]。
二、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渗透核心素养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奠定素养渗透基础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以人为本,教师必须树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为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奠定基础。教学中,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了解与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教学政策、教学理论,如《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教学理论、目标分类教学理论等,充分掌握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教师还要主动阅读最新的教学期刊,从学术论文中了解高中地理教学的最新发展动态,跟上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节奏。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工作之余主动参加高中地理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渗透问题,如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渗透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等。通过教研交流、讨论反思核心素养渗透工作的不足,在创新、变革的教学理念支撑下积极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
(二)合理设置目标,明确素养渗透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预设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具有教学导向作用。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有机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当中,能够强化教师的素养渗透教学意识,确保教师始终围绕着素养渗透组织教学活动[3]。首先,教师要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特征,结合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的课程教学目标,在目标中体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涵,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有效渗透。其次,教师要立足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互动时核心素养的渗透目标,如在导入环节的渗透目标、在新知教学环节的渗透目标、在课堂总结环节的渗透目标等。通过细化课堂教学的渗透目标,确保核心素养充分融入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再次,教师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认知结构设计育人目标。设置育人目标时,教师先要明确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的意义,并根据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合理设置素养渗透目标。教学中,教师要从不同层面出发,思考核心素养渗透与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之间的教学关联,使素养渗透与课程教学同向同行。
(三)丰富教学资源,满足素养渗透要求
高中地理教科书整合了多方面的地理专业知识,却并没有过多体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一方面是教科書中的地理核心素养内容较为隐性,不易被发现;另一方面是教科书的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收录过多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要使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渗透,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对内,教师可挖掘高中地理教科书中蕴藏的人地关系,大力研究地理与自然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围绕着教科书呈现的具体内容展开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体现教科书的素养渗透教学价值。对外,教师可以阅读教辅书、地理教学期刊、学术论文,整合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有关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浏览教学网站,通过剪辑教学视频的方式整合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教学有关的音像资料。通过多种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填补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教学资源的空白,以满足核心素养有效渗透的教学要求。需要注意的是,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时间有限,若花费过多时间讲解核心素养的有关内容,势必会影响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教师应广泛查找,精确删减,将凝练的核心素养教学内容有机融入知识教学内容当中,保证知识教学与素养渗透教学的效率[4]。
(四)营造良好氛围,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核心素养渗透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激活学生的多元思维,对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传递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去感知地理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前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用爱心、耐心、关心,积极建构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主动提问、主动质疑,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问题,加速其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吸收。比如,教师可在课堂教学时运用恰当的眼神、表情、话语,在举手投足间传递出信赖学生、尊重学生的信号,在课上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师生共同努力去完成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任务。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氛围是由教师、学生双方共同营造的,既需要教师的调节,又需要学生的配合。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在讲、练、讨论、总结等教学环节中与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使其在互动学习时领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真谛,形成举一反三的良好学习思维。
(五)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素养渗透效率
1.讨论教学,培养人地观念。人地观念指的是学生在看待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包括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发展观等。若教师在教学中仍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将上述人地观念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难以使学生体会到人地协调观的真正内涵,导致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不彻底。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学会辩证看待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教师有必要在课上展开讨论教学。在新知教学环节,教师可将人地协调观的相关内容融入教学案例当中,结合相关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教科书、观看课件、独立思考后作答,并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结果。在练习教学环节,教师可结合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布置同桌讨论、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与其他学生交流、讨论。这样,在讨论中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看待人地协调方面的问题,实现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问题的深度探究,实现对人地协调观的有效渗透。
2.混合教学,培养综合思维。地理综合思维多指学生在认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分为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两个维度[5]。综合思维的渗透教学要求教师从地理空间分布、地理时间演变、地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不同角度展开教学。由于综合思维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部分学生在学习、理解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造成综合思维素养渗透流于形式的问题。教师可采取混合式教学手段,通过线下精讲、线上解惑的方式解决学生在综合思维形成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提高综合思维素养的渗透效果。课上,教师可应用PPT、FLASH动画、地理照片、地图等线下教学工具呈现地理空间分布情况,让学生在图、画等工具的帮助下展开联想,形成综合看待地理事物发展的学习思维。课后,教师可使用微课、MOOC等视频课程,使用钉钉、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软件为学生提供即时指导。比如,教师就综合思维方面的培养内容提出问题,与学生在线上展开交流互动,使其在阅读线上问题、线上拓展教学资料时形成综合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由于课后学习脱离了教师的管理,部分学生有可能不认真学习线上内容。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应用线上教学软件的打卡功能,让学生在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打卡,通过强制打卡提高学生的线上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地理核心素养在混合教学中的渗透质量。
3.任務教学,强化地理实践。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能力之一,强调对学生地理实验、地理观察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地理实践力的特点决定了其渗透教学方式。如果教师只通过讲解、展示进行地理实践力的渗透,只会导致学生理论能力有余而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将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有效落实到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应根据地理实践力的特征,布置针对性的实践教学任务,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地理实验、野外考察、社会调查,使其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中积累经验,形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品质与社会责任感。比如,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主题布置社会调研任务,让学生走上街头调查人们对相关地理问题的看法,使学生感受地理专业科研人员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特色布置地理实验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目标、实验流程,并着手操作实验细节,以此强化学生的独立意识与团队协作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任务教学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地理实验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均衡不同小组的综合实力,以免分组不均衡影响学生的任务学习效果,继而影响核心素养的渗透。
(六)创新作业形式,确保素养持续渗透
地理作业是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延展,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融入高中地理作业当中,有利于核心素养的持续渗透。教师要认识到抄写作业、习题作业、试卷作业在核心素养渗透教学中的不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作业布置这一工作,通过创新作业形式确保核心素养有机融入地理作业。
1.布置案例分析作业。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渗透目标精选关于课程重难点、疑点、易混淆点的地理案例,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分析案例并解答案例中的主要问题,使其在实例探究过程中融入自身对地理知识的思考,以实现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素养的渗透。在布置案例分析作业时,教师要注意精简问题,以免出现同质性的问题影响素养渗透效果。
2.布置学习反思作业。让学生作为自我评价的主体,在课程结束后反思在学习地理知识中存在的不足、在感悟地理核心素养时存在的问题,将具体问题列出来并写出改正的方法,使学生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调整学习状态,为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奠定基础。
3.布置观察作业。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如降温问题、降雨问题、堵车问题等。培养学生在观察生活事实、分析事实背后地理原因的过程中形成持续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学习观念,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素养应用到生活体验当中,进一步增强核心素养的渗透效果。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仍存在教学理念传统、教学资源不足、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影响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发展的态度对待地理教学,不仅要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要积极了解新的教学政策、教学方法,通过更新观念、丰富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法等多种手段构建多样化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实现对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 张娜娜.浅谈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地理情境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49.
[2] 刘玉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评价方式探索[J].甘肃教育,2021(24):64.
[3] 陈冯伟,吕兆祥.漫谈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2):197.
[4] 韩鹏,刘红芳.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高考,2021(35):27.
[5] 柴文新,王小禹.试析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范例教学——以“气旋”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21(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