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3-07-25刘力贺
刘力贺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源远流长。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出发开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积极意义。文章基于现实情况,分析当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设计不符合传统文化培养标准,教学资源缺乏传统文化要素,教学过程未能有机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当下教学不足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思政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4-0012-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4.004
做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于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有着积极意义。如果高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视野狭窄,容易限制高职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广度,影响其综合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将其作为思政课教学的补充材料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认识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同时结合具体教学现状有序落实文化融入教学工作,从而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教学资源缺乏传统文化培养要素
传统文化培养要素包括文字形式、图像形式、影音形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可被用于传统文化培养中的教学工具等多种内容[1]。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传统文化培养要素缺乏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传统文化渗透意识薄弱,教师未能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教师所应用的传统文化培养教学材料不能起到辅助思政课教学的作用等。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影响文化培养效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师只有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文化有机渗透于高职思政课教学中,才能进一步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当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仍然以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通过口述、板书的方法为学生灌输传统文化,并要求学生应根据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约束自己。这样的说教方法不但不能调动学生的思政学习积极性,反而会造成学生的负面学习情绪,影响思政课教学效率。
(三)课程教学过程未能有机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较为丰厚的爱国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等多种德育教学内容[2]。教师将传统文化教学资源有机渗透进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导入、知识讲解、课堂讨论、课堂小结等多种教学活动中,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在目前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将传统文化视作延伸教学内容,只在完成既定教学活动之后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延伸讲解。这样的做法并不能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反而增加了高职学生思政学习的负担,容易对课程教学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策略分析
(一)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教学设计是教师综合课程标准、学生学习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设计的教学方案,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时间分配等不同要素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只有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保证思政课教学水平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教师应当明确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深度关联,找准教学切入点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才能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教师应提前阅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综合相关内容明确不同学年、不同学期、不同教学月高职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并依据阶段性教学目标设计课程教学目标。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之后,教师综合性地阅读高职思政课教科书,从中提炼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课程教学主要内容,从传统文化渗透的教学视角出发,展开系列教学设计。如,教师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设计传统文化应用教学的知识教学目标、情感培养教学目标等多种教学目标;教师根据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重点、难点,并提前做好传统文化导入、师生对话等多个教学流程的规划,确保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深度契合。这样,通过完善教学设计,为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发展指明方向,逐步提高思政教学水平。
(二)整合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思政教学内涵
1.整合神话传说,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中国神话传说的历史悠久,是上古时期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早期中华儿女淳朴思想的载体[3]。将神话传说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中,一方面可增加课程的趣味性,使高职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高职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另一方面可丰富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涵,使学生在阅读、分析神话传说的过程中形成深刻的学习感悟,从而效仿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高职思政课的教学需求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收集、整理、归纳神话传说教学资源,并将其以合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神话传说的过程中感悟思政教育内容。比如,教师可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用于课程教学中,并组织学生挖掘夸父逐日故事中的思政教育内涵,如夸父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心一意要追赶上太阳;夸父有着惊人的执行力,为了实现自身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夸父有着为人奉献的助人情怀,将自己化作桃林为后来逐日的人提供帮助等等。这样,借助“夸父逐日”这一神话故事佐证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可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理想教育的理解,使其效仿夸父自觉树立坚定理想。
2.整合文化经典,提升学生人文内涵。文化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4]。教师将文化经典用于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可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文化经典十分丰富,不同的文化经典所提出的主张,所倡导的观念存在差异。在应用文化经典进行思政育人工作时,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教学主题合理筛选经典内容。比如,进行高职思政课的家国情怀教育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家国情怀”这一关键词收集相应的文化经典,如《诗经》中的“夙夜在公”;《岳陽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通过文化渗透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在进行高职思政课的价值观教育时,教师可将《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鱼我所欲也》的“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等文化经典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习古代士人的价值观。在进行道德思想教育时,教师可将《三国志·蜀志传》中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文化经典融入教学课堂中,通过文化渗透使学生知善恶,明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3.整合传统技艺,培养学生匠人精神。提升高职学生专业素质,培养高职学生科学家精神与工匠精神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所承担的育人任务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教师可将中国传统民间技艺融入课程教学中,通过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强化思政课教育效果,使学生在了解、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形成敬业、爱业、乐业的良好职业素养。根据思政课教学特点,教师可将传统技艺作为教学案例,巧妙融入课程教学中。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为学生介绍传统技艺的诞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风格流派,传统技艺的巧妙之处,传统技艺所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等等。比如,教师可围绕剪纸工艺展开案例教学,说明民间传统装饰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说明不同地方的剪纸风格与剪纸流派;挖掘剪纸艺术中蕴藏的中国本源哲学;介绍我国优秀剪纸匠人的人物事迹等等。在介绍传统技艺相关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忠于职守等等,通过案例佐证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为学生形成良好匠人精神奠定基础。
(三)优化文化渗透教法,提升思政教学质量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共鸣,促进思政学习理解。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若教师直接为学生灌输思政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容易调动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5]。为此,教师可将情境教学法用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创设趣味、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情境的促进作用下产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对思政教学内容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可依托信息化教学工具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播放富含传统文化元素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内容从视觉层面、听觉层面两方面刺激学生,使学生在看、听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中传递的情感要素,使其在被激发情感的基础上主动学习思政课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口述、对话等传统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述、师生对话的方式引领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使其在体会文化之趣、文化之美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课学习内驱力,主动了解思政教学内容。
2.利用微课建设翻转课堂,提升思政教学质量。高职思政课教学时间有限,若将过多的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融入教学课堂,势必对高职思政课原有的教学安排造成影响。应用微课教学视频建设翻转教学课堂,可避免上述教学问题发生。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应用微课视频提前发布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并在教学前布置学前探究任务,由任务驱动学生在课前主动观看视频,了解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教师不需再利用课上教学时间讲解、说明、分析传统文化教学内容,课上教学时间更加充裕。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就课前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并围绕具体问题为学生进行答疑教学,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疑难,使其真正掌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中蕴藏的思政课教学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就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关联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布置驱动性任务,由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主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要素,从而增强学生传统文化学习意识,使其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思政课育人内容,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3.布置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强化思政教学效果。目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仍然存在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学生浅层学习的问题。只有解决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的教学问题,才能真正发挥思政课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綜合素养。对此,教师可将任务型教学法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思政课教学中。通过设计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任务驱动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学习、主动沟通、主动交涉、主动询问,从而调动起学生的思政课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具有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作用,教师应综合高职思政课的实际教学需求,高职学生的发展特征合理设计教学任务,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此,教师在应用任务教学法时,第一,应注意任务教学目标的设计,通过明确目标为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指明方向;第二,应注意任务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任务内涵;第三,应注意任务情景的设计,通过为学生营造出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收获。
(四)组织文化渗透活动,培养思政综合素养
在高职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组织传统文化渗透教学活动,对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思政综合素养有着积极意义。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环节的具体教学需求,组织个性化的文化渗透教学活动,借助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政理论水平、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实践应用素养。需要注意的是,高职思政课由不同教学环节构成,不同教学环节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存在差异。教师在组织文化渗透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教学环节的教学需求,并根据其具体需求设计形式新颖的、内容丰富的、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文艺活动、实践活动、评价活动等多种课外教学活动,借助课外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课外学习、课外参与、课外应用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思政课教学内容,进一步反思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加速学生对已学内容的吸收、内化,使学生在活动教学中真正提升自身的思政水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开展高职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培养高职学生的家国情怀。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基于课程的实际发展情况优化教学设计,配置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流程,从根本上促进思政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为强化思政课育人效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涂冬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3):130.
[2] 魏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研究[J].数据,2021(9):121.
[3] 于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和传统文化的融合方法分析[J].时代报告,2021(27):150.
[4] 刘晓红,韦柳霞,张世金.建设类高职思政课与专业课深度融合研究[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21(4):73.
[5] 任艳华.高职院校思政课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