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套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量试验研究

2023-07-25陆海燕

林业科技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长量密度

陆海燕

摘要:  为探讨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不同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量研究,在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乌家分场乌家工区开展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结果表明,不同套种密度互叶白千层保存率不同,随着套种天数的增加,保存率下降,套种1年后,保存率趋于稳定。不同套种密度在不同天数时,对互叶白千层地径、树高、冠幅等生长量表现不同,套种90 d时,不同密度对地径影响表现差异显著,对高度和冠幅表现差异不显著;套种240 d,不同密度对地径、高度、冠幅影响均表现差异不显著;套种330 d,不同密度对高度影响表现差异显著,对地径、冠幅影响表现差异不显著;套种420 d,不同密度对对地径影响表现差异不显著,对高度、冠幅影响表现差异显著。不同套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物量表现差异显著。为此,林业生产上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时,套种密度建议选用C密度(株行距1.0 m×0.5 m)。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  密度;  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S 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3)04 - 0038 - 03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又名澳洲茶树、千层树,桃金娘科(Myrtaceae)白千层属植物,常绿乔木,原产地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北部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州[ 1 , 2 ]。80年代末引入我国,现如今在广东、广西、海南、重庆等地广泛栽培[ 3 ]。互叶白千层根系发达,发芽能力强,一年可以采收1~

2次。互叶白千层枝叶中含有4-松油醇、1,8-桉叶素、α-松油烯、γ-松油烯等100多种挥发性成分,枝叶采收后可以提取精油,在澳洲作为香料植物广泛种植[ 4 ]。互叶白千层精油在医药制备、果鲜防腐、杀虫灭菌、日化产品等领域有广泛用途[ 5 - 7 ]。互叶白千层生长快、收益快,国内引进互叶白千层以来,在互叶白千层繁育栽培、经营管理、精油的提取技术以及有关产品开发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2 ],徐英宝等人开展了互叶白千层引种与栽培试验初报[ 8 ],贾芬等开展了香料植物互叶白千层的引种栽培及利用研究[ 9 ],林霄等开展互叶白千层的研究与应用[ 10 ]。

桉树为我国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对我国的木材供应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早期经营方式主要以营建纯林为主,但是单一种植纯林,容易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的问题。桉树混交经营、复合经营对生态环境具有促进作用[ 12 , 13 ],学者们研究桉树与农作物、桉树与中药材等复合经营较多[ 14 , 13 ],桉树与互叶白千层复合经营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以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乌家分场为试验区,开展桉树与互叶白千层密度套种试验,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1 試验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广西国有钦廉林场乌家分场新工区内,隶属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乌家镇境内,处于108°40′~109°30′E、22°13′~22°43′N。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22.4℃,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0.8℃,年均降雨量1 660 mm,4~9月份为雨季。全年无霜。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 1 试验材料

选择广西壮族自治区林科院选育的松油烯-4-醇型优良无性系34号苗木作为试验材料。

2. 2 试验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A、B、C三个不同套种密度,A密度株行距为0.8 m×1 m、B密度株行距为0.6 m×1 m、C密度株行距为0.5 m×1 m,每个处理重复3次。

2. 3 指标测定

选择互叶白千层地径、株高、冠幅为生长量指标,地径、株高、冠幅在套种后90、240、330、420 d各测定1次,第1次测定各随机选取30株作为固定测定样株,之后跟踪测定样株;生物量在最后一次测定时,根据各密度平均值,随机选取5株测定生物量。地径采用游标卡尺测定,测定植株基部靠近地表处的位置(mm);株高和冠幅采用带有刻度的测高杆测定,株高沿植株基部测量至植株新稍处(cm);生物量采用电子称测定,在植株根部离地面15 cm处,砍伐植株,测整株枝叶杆鲜重(kg)。

2. 4 技术实施

选择4年林龄尾巨桉套种互叶白千层,采用“砍三留二”的带状套种方式,即采伐三行桉树,保留2行,采伐带内套种互叶白千层。桉树株行距2 m×3 m,采伐三行桉树后,带宽9 m。2019年7月采伐桉树,2019年9月底按照试验设计种植互叶白千层,距离桉树1.5 m出套种互叶白千层。种植后三个月内调查成活率,出现死苗,及时挖出补植。种植第2年,各施肥除草2次。种植后90、240、330、420 d各调查一次。

3 结果与分析

3. 1 不同处理对互叶白千层保存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不同密度、不同套种天数保存率均不同。从同一密度不同套种天数来看,A密度从高到低的保存率为套种90 d>   240 d>330 d>420 d;B密度从高到低的保存率为套种90 d>240 d>330 d=420 d;C密度从高到低的保存率为套种90 d>240 d>330 d=420 d。从同一套种天数不同套种密度来看,套种90 d时,三个处理密度的保存率表现一样,均保存100%;套种240 d,保存率从高到低表现为A密度>C密度>B密度;套种330 d时,保存率从高到低表现为A密度>C密度>B密度;套种420 d时,保存率从高到低表现为A密度=C密度>B密度。整体来看,A密度平均保存率最高,B密度保存率最低,随着套种时间的增长,保存率有所下降,套种420 d时,三个套种密度保存率趋于稳定。

3. 2 不同处理对互叶白千层地径的影响

从表1可知,不同套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地径的影响不同,套种90 d时,3个处理密度平均地径为2.8 mm,从高到低分别为B密度>C密度>A密度,经方差分析,3个处理密度对地径影响差异显著,F=4.667,p=0.012<0.05。采用邓肯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A密度与B密度、C密度差异显著,B密度与C密度差异不显著。套种240、330、420 d时,3个处理密度平均地径为8.1、13.6、20.9 mm,从高到低均表现为C密度>B密度>A密度,经方差分析,表现差异不明显,说明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采用C密度利于互叶白千层地径的生长,但是三个密度对地径影响差异不大。

3. 3 不同处理对互叶白千层高度的影响

从不同套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高度的影响(表2)来看,套种90、240、330、420 d时,3个处理密度平均高度为28.8、68.1、129.1、178.3 cm,从高到低均表现为C密度>B密度>A密度,说明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采用C密度利于互叶白千层高度的生长。经方差分析,套种90、240 d时,3个处理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高度影响均差异不明显;套种330、420 d时,3个处理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高度影响均较大,均存在差异显著,p=0.034<0.05、p=0.016<0.05。采用邓肯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套种330、420 d时,均表现为A密度与B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与C密度之间差异显著,B密度与C密度差异不显著。

3. 4 不同处理对互叶白千层冠幅的影响

从不同套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冠幅的影响(表3)来看,套种90、240、330、420 d时,3个处理密度平均高度为13.7、52.2、77.0、87.4 cm。套种90 d时,B密度冠幅最大,其次是C密度,最小是A密度;套种240、330、420 d后,冠幅生长量从高到低均表现为C密度>B密度>A密度,与地径和高度生长量表现一致。通过方差分析,套种90、240、330 d,3个处理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冠幅影响均差异不明显;套种420 d时,3个处理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冠幅影响存在差异极显著,p=0.021<  0.05。采用邓肯法进行多重比较发现,套种420 d时,A密度与B密度之间表现差异不显著,与C密度之间表现差异显著;B密度与C密度之间表现差异显著。

3. 5 不同处理对互叶白千层生物量的影响

从不同套种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生物量的影响(图1)来看,套种420 d时,采收3个处理密度的平均单株生物量从高到低为C密度>B密度>A密度,C密度生物量最高,平均单株1.09 kg。通过方差分析,三个处理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物量影响差异显著,F=4.355,p=0.038<0.05。采用邓肯法进行多重比较發现,A密度与B密度之间差异不显著、与C密度之间差异显著,B密度与C密度之间差异显著。

4 小结与讨论

从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的生长量来看,不同处理密度在不同套种天数,保存率不同,套种90 d时,保存率均达到100%;套种420 d时,A密度和C密度保存率下降至80%,B密度保存率下降至76.7%,从套种330 d保存率来看,在种植1年内的互叶白千层随着种植天数的增加保存率有所下降,在种植1年后保存率有所稳定。不同处理密度对互叶白千层生长量影响不同,套种90 d时,三个处理密度对地径影响表现差异显著,对高度和冠幅表现差异不显著;套种240 d,三个处理密度对地径、高度、冠幅影响均表现差异不显著;套种330 d,三个处理密度对高度影响表现差异显著,对地径、冠幅影响表现差异不显著;套种420 d,三个处理密度对地径影响表现差异不显著,对高度、冠幅影响表现差异显著。整体来看,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选用C密度利于生长从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的生物量来看,采用C密度生物量最高,种植互叶白千层以采收枝叶为目标,生产上建议采用C密度套种。从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的总平均生长量来看,套种90 d内,除了高度生长较快外,地径、冠幅均生长缓慢,90 d后互叶白千层生长较快;套种330 d后,冠幅生长量出现下降。

互叶白千层生长较快,收益快,桉树套种互叶白千层后,可以起到长短结合的收益目的。今后为更好的指导生产,还应进一步开展桉树与互叶白千层复合经营,与桉树纯林、互叶白千层纯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的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 何介南,  刘昊,  李建安,  等.  松油醇 -4 型互叶白千层种植栽培研究进展[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 39(9): 8 - 13.

[2] 刘宇娟.  互叶白千层精油提取剰余物还林对土壤及林分生长的影响[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2.

[3] 曾维忠,  周夏,  钟德进,  等.  不同采收模式对互叶白千层出油率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21 ,27(22): 84 - 85.

[4] 覃子海,  肖玉菲,  张 烨,  等.  互叶白千层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广西林业科学, 2019, 48(4): 543 - 546.

[5] 王海鹰.  茶树油系列洗涤剂[J].  北京日化, 2004(4): 32 - 32.[6] 韩永萍,  李可意,  孙波,  等.  茶树油复合多种天然产物对樱桃的保鲜作用研宄[J].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39(7): 40 - 43 , 48.

[7] Seema Patel Jtatibha Gogna. Taping botanicals for essentialoils:

Progress and Hurdles in cancer mitigadon[J]. Industrial Crops & Products, 2015, 76(2): 39 - 47.

[8] 徐英宝,  林仕洪,  甘文友.  互叶白千层引种与栽培试验初报[J].林业科学研究, 1997, 10(4): 383 - 388.

[9] 贾芬,  黄宇翔,  丁舒敏.  香料植物互叶白千层的引种栽培及利用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6, 11(1): 33 - 34.

[10] 林霄,  柴玲,  刘布鸣.  互叶白千层的研究与应用[J].  香料香精化妆品, 2016, 12(6): 49 - 54.

[11] 韦振道,  伍琪,  任世奇.  桉树人工林地表水土流失研究现状[J].  桉树科技, 2022, 39(4): 63 - 68.

[12] 邓海燕,  莫晓勇,  梅嘉仪,  等.  桉树人工混交林林分生长与土壤养分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1): 95 - 102.

[13] 颜权,  李春宁,  陆滟灵,  等.  尾巨桉与马尾松混交林生长效应调查分析[J].  桉树科技, 2019, 36(3): 28 - 35.

[14] 刘晓蔚,  韦铄星,  张烨,  等.  桉-草-牧复合经营模式综合效益分析及模式筛选[J].  广西林业科学, 2017, 46(1): 65 - 70.

[15] 王會利,  曹继钊,  孙孝林,  等.  桉树-牧草复合经营模式下水土流失和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J].  土壤通报,  2016, 47(6): 1468 - 1474.

猜你喜欢

生长量密度
湘北绿桐I号生长规律初步研究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分析
北大河林业局森林生长量、枯损量调查与分析
不同香榧无性系子代测定林嫁接穗条年生长量比较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宜春区域南方红豆杉生境及其生长量分析
密度应用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