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之于文化形象时代性探索

2023-07-25王萌亚

今传媒 2023年7期

王萌亚

摘 要:国产动画片发端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状况、经济水平和艺术环境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丰富的民族文化为动画创作提供了生长的沃土。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化之路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形象的建构与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分析了万氏兄弟在抗战时期的坚守、“中国学派”的文化自觉、“新国风”的民族认同等方面的传承与发展,梳理了不同阶段国产动画电影传播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的时代性特征,旨在探索国产动画电影民族风格的时代性表达。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中国学派;新国风;文化形象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7-0089-04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源远流长,孕育和发展于内陆性的地理环境,民族文化传承稳定性高、延续性强,上下五千年的积淀中,风格各异的地域文化在极大的精神包容下共生互补,龙就是经过融会贯通极具东方文化特征的文化图腾。华夏文明在先哲们进行文化融合、艺术创作和精神交流的基础上延续自我、超越自我,不断进行着民族文化的精神突破。动画电影起源于西方,国产动画电影是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将动画电影这一国际性语言赋予本土性语法,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讲述中国故事。

一、国产动画电影中文化价值的现代转化

(一)国产动画初期探索

《铁扇公主》是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也是亚洲动画长片的开山之作,其文学脚本取材于我国名著《西游记》的“三借芭蕉扇”。万氏兄弟借鉴了故事的整体框架,讲述了唐僧师徒去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受困于火焰山前,向牛魔王和铁扇公主借取芭蕉扇以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这是一个在民间同样流传很久的神话故事,具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为了表达唤醒民众、声援抗日的时代语境,万氏兄弟对故事中的细节描写做了改动。电影中,三借芭蕉扇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共同前往,并且他们各自尝试了向铁扇公主借取芭蕉扇;影片结尾也是百姓与师兄弟三人共同前往,与牛魔王斗争,最终制服了牛魔王。电影强调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弱化了孙悟空的个人能力,使得具有民族特征的传统文学在抗战时期呈现出适应时代脉搏的文化价值。

1956年,我国第一部彩色单线平涂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得了意大利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这被看作是国产动画开启民族化之路的发端。其实,1955年12月9日,时任文化部电影局局长的陈荒煤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了解情况时就曾指出:“美术片要在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要从民间故事、童话、神话、寓言中挖掘源泉。不尊重民族遗产、民族风格,是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对民族遗产的轻视,就是缺乏爱国主义精神。”[1]由此可见,外部因素是敲响的警钟,而内部自我的文化自觉是希望之火。在内外因共同影响之下,特伟提出了“探民族之路,敲喜剧之门”的创作口号。自此,国产动画电影快速走上了民族化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同样取材于我国名著《西游记》。其中,孙悟空三番两次被骗上天庭,最终他心中的愤怒和不满爆发,与十万天兵天将展开了殊死搏斗。影片中,孙悟空的怒火并不来自于官阶高低,而是源自欺骗,他被塑造为一个带有革命精神的英雄形象,他的遭遇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尖锐的阶级矛盾,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1]。为了表达这一具有时代性的呼声,影片的结尾不是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而是大闹天宫之后得胜归来,进一步升华了粉碎封建残余的主旨。

(二)“新国风”逐步形成

如今,商业动画电影的匠心之作《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同样将孙悟空作为主要人物,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模式,重构了孙悟空离开五行山后的经典文学故事,将孙悟空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的矛盾体离散化重组,成功塑造了一个自我救赎的英雄归来形象,“新国风”动画就此开启。

《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材于文学名著《西游记》;《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取材于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天书奇谭》取材于《平妖传》;《大鱼海棠》取材于《庄子·逍遥游》;《白蛇:缘起》取材于《白蛇传》……不同时期取得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大都与民族经典文学、哲学作品相关联,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现代故事和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对树立新时代文化形象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国产动画电影探索之路仍任重道远。此外,公共版权的使用与文化作品的原创客观上也存在此消彼长的状况。

二、国产动画电影中艺术价值的时代创新

(一)民族元素的早期艺术表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诗情画意的文化形象正是美学表达的具象性呈现。国产动画电影寄情于山水之间的美术设计肇始于《铁扇公主》,影片中散点透视的绘画手法于画笔间衬托出故事发生的环境特征。万氏兄弟曾参与早期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的特技镜头拍摄,并将武侠电影制作经验运用到《铁扇公主》的制作中,丰富了该动画电影的动作设计。影片中孙悟空的形象设计虽然借鉴了迪士尼动画形象米老鼠,但是,孙悟空身着京剧武生戏服的造型与这一形象并不突兀,成功地将东西方元素进行了融合,为日后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化探索开辟了道路。

“中国学派”在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的创作中成绩斐然,壁画雕塑、工笔写意、版画剪纸、人偶皮影等诸多民族艺术元素丰富了国产动画的类型,一大批取材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美术片从思考变为了现实。比如,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第一部折纸动画《聪明的鸭子》、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等短片将中华传统绘画和工艺美术元素搬上了荧幕;《骄傲的将军》借鉴京剧艺术,在人物设计、服装设计、语言设计、动作设计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二)《大闹天宫》的东方美学元素

《大闹天宫》堪称“中国学派”的扛鼎之作。影片中的形象設计由张光宇、张正宇合作完成,两位先生深受京剧、壁画、版画、线雕、皮影等民族文化影响,又善于汲取西方现代艺术的营养,所以人物设计的线条描绘圆转飘逸。张法先生曾说:“静,是线的分明;动,是线的变化。”[2]《大闹天宫》改编者之一李克弱评价:在人物体形姿态上,张氏从我国传统的舞台戏曲表演中提炼出优美的动态,如此更能突出人物性格的民族化特点[3]。比如,托塔天王李靖挺直的身姿、威严的表情和简约的披风直观展现了武将的形象。除了人物设计,影片在创作中还全方位运用了戏曲元素,比如背景音乐、舞台表演的风格、身法动作的设计等。

此外,《大闹天宫》还从很多细节之处展现了独具特色的东方美学元素,比如,背景绘制中瑶池内景画面左右两边各有一盏宫灯,一蓝一红,对应一阴一阳,蓝色宫灯中有一只白色玉兔,橙红色宫灯中有一只三足金乌,创作者用华夏文明特有的神话符号表现出月亮和太阳,用与日月同辉的画面语言清楚地讲述了蟠桃盛会的宴会规格;又如,神仙脚下的翘头履,朝官手中的笏板,太白金星手中的拂尘,蟠桃园门口的莲花柱头,瑶池盛会上抬着食材的陈馔蒮、装酒的,兜率宫门口的八卦纹饰……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三)“新国风”的流派创新

继《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等影片之后,国产动画使用赛璐珞胶片手绘制作动画长片的时代画上了句号。直到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一石激起千层浪,“新国风”的创作风格就此开启。“新国风”始于当代诗词创作的流派创新,随后被音乐、书画、影视等多个艺术领域借鉴,动画电影也因此演化出具有独特文化风格的作品类型,充满浓厚华夏文明底蕴的文风、画风活跃于荧幕之上,生态叙事风格应运而生。比如,《白蛇:缘起》运用清风、细雨、白雪等自然现象描绘人物心境;《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将角色设计与自然环境相呼应,其中,猿猴化为孙悟空、石头化为山神、鼹鼠做了土地公公;《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山河社稷图”描绘了锦绣河山……多部作品中的画面设计“走出”了静态背景的创作习惯,艺术构图与文学脚本相得益彰,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三、国产动画电影中精神价值的当代重塑

(一)抗战时期的动画思想觉醒

抗战时期的上海,早期探索者思考的不仅是如何攻破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的技术壁垒,还有如何规避思想侵蚀。1920年春,两部辱华影片恶意丑化中国人的生活状态,激起了我国华侨的愤慨。“长城画片公司”在此情况下成立,旨在宣传我国的历史文化[4]。1931年后,国内反对日军侵华的热情高涨,血气方刚的万氏兄弟决心投身到抗日救国的宣传战线上来。此后,抗日题材动画片《同胞速醒》《精诚团结》《国货年》等,反帝反封建题材动画片《狗侦探》《民族痛史》《航空救国》等相继问世[4]。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取材于神话题材文学名著《西游记》,通过改编讲述了人们团结一心战胜牛魔王的故事,传达出我国同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精神主旨,鼓舞了人民的士气,激发了全民族的斗志。

(二)“中国学派”的精神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交流与艺术创作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探民族之路,敲喜剧之门”的创作口号被提出,创作者们在尝试将美术风格融入民族艺术遗产的同时,也在精神追求方面进行着民族化、本土化的摸索。电影的艺术表达形式脱胎于戏剧舞台,蒙太奇的出现与成功运用,令人们更容易通过电影的声光艺术接受戏剧的间离效果,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布莱希特的表演体系也在场面调度派和蒙太奇派的电影初期表达中,得到了不同哲学文化的诠释。

京剧《大闹天宫》的前身是《安天会》。1951年,戏曲作家、理论家翁偶虹将《安天会》改编为《闹天宫》,此时故事的结尾已是孙悟空凯旋返回花果山;1956年,翁先生再次将它修改为《大闹天宫》,为日后京剧演出提供了文学剧本。动画片《大闹天宫》作为同期的艺术作品,创作者在策划时曾与南派猴戏京剧表演艺术家郑法祥进行了交流,所以该动画片的理论思想、结构设计和艺术呈现都借鉴了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大闹天宫》之“闹”对比《安天会》之“安”,正是精神进步过程中的文化创新与艺术突破的直观体现。

在《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中,孙悟空夺走龙宫定海神针的行为触碰到了原本相对稳定的分配格局,自然会让龙王产生不满,这也是龙王上天庭告状,玉帝决定制裁他的原因。而太白金星的招安之法,又再一次打破了这种平衡。《封神演义》中的三界大战,有多少堪称国士无双的文臣武将牺牲了性命才位列封神榜,而孙悟空在故事开篇尚未展示自己的文韬武略便直接封官,进一步为“闹”埋下了伏笔,这是“闹”剧的客观原因。李靖心有不甘要求带兵剿灭,一是出于对制度的维护,二是出于武将权责的考量。太白金星同样如此,进谏本身是文官报国尽忠的方式,而他也知道封孙悟空为官不妥,所以才會在安排时偷偷跟武曲星君说“小一点的”。孙悟空是一个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体的复杂矛盾体,用任何一种角度与他交流,都会产生对其他两种特征的排斥,他体现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先行者之革命特征,这正是“闹”剧的主体矛盾。正如万籁鸣先生所说:“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塑造了体现那个时代的理想的英雄典型———孙悟空,他虽然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给人一种超然不群、高不可攀的感觉,但他是黑暗制度的反抗者,是新理想的追求者。”[5]

(三)民族文化的进一步挖掘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精神场域在积淀中蜕变、在探索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动画创作的当代创新相互成就、相辅相成。单纯借鉴经典文学和民间故事并不是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的有效保障,简单拼贴传统艺术元素不足以构筑国产动画电影的文化根基,创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叙事手法、形象设计、音乐表达、元素使用等多维度要素,特别是要考虑如何将华夏文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转变与物料元素有机结合,弱化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在故事演绎中建构民族文化话语体系,树立中华民族文化形象。

新时代,国产动画电影的民族性表达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不再是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他在人生低谷中有颓废也有迷茫,但最终在江流儿、猪八戒等人的帮助下获得重生,完成了自我救赎,这和现代人于逆境中重塑自我的情感需求相一致;《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李靖一改传统作品中威严古板的形象特征,面对家中的“熊孩子”,呈现出父亲朴素真实的爱,于背后默默给予孩子如山一般的依靠,能够引起家长们的共鸣;《雄狮少年》中的阿娟,从名字到形象似乎都与传统“鲤鱼跳龙门”式的故事主人公形象不符,但是他胸怀梦想、坚信路在脚下,经过重重磨砺最终成长的故事,对教育青少年如何正面对待成长过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不同时期的动画电影所蕴含的精神价值都具有特定的时代特征,动画中的人物不仅是革命者,更是建设者;不单是传承人,也是奠基人。改革开放后,文化领域的思想交流更加广泛,因此,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挖掘、继承、坚守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四、结 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孕育、启蒙、发展、兴盛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华夏文明特色的文化形象,在世界文明史和艺术史范围内开创了特有的思想维度。中华文明自古便是乐于并善于同各具特色的人类文明联系在一起,文化交流如此,电影沟通如此,动画创作亦如此。“中国学派”时期已经在文化艺术上与西方兼容并蓄,持开放姿态拥抱世界。国产动画电影民族化探索中,在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具有时代性特征的进步思想和创新理论,以动画形象书写民族精神,彰显民族意志,构建文化共同体,提升民族自豪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毅.动画《大闹天宫》角色表演与造型中的“民族化”构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7:19+24.

[2] 张法.中国美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8.

[3] 张光宇,张正宇.《大闹天宫》动画片造型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小引.

[4] 张宇.中外动画史[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20:37+38.

[5] 万籁鸣/口述,万国魂/执笔.我与孙悟空[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6:134.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