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的初步思考
2023-07-24孙为民
孙为民
摘 要:在普通高中课改的背景下,为对照《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文章以人音版高中音乐教材为内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音乐课程中鉴赏、歌唱两个模块的教学进行思考,希望能为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实践思路。
关键词:普通高中;鉴赏;歌唱模块;探究与实践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普通高中音乐教学活动应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目标维度更加具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构建以优化学生为本的高效课堂。
一、音乐鉴赏:以深化体验为核心
音乐鉴赏是以聆听、体验、探究、评价等方式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品鉴,在产生艺术联想与想象、获得精神愉悦和美感的同时,对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人文性做出判断和反思的学习过程。在这一历程中,固然包含多个学习环节和多种学习目标,但是体验,可以说是鉴赏的核心手段,也是鉴赏的核心目标。只有深化体验,才能切实达成审美目标,有效地开展探究和评价。因此,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围绕作品的音乐风格、文化特征、情感内涵等内容,通过聆听、领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充分与音乐作品接触、互动,切实走进音乐、感悟音乐。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文人情致”为例,这个单元分“高山流水志家国”和“西出阳关无故人”两课时。这个单元选取了四首作品,分别是两首古琴曲和两首古代艺术歌曲,旨在通过欣赏两首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古代音乐概况和古琴知识;聆听《阳光三叠》和《扬州慢》,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音乐风格,认识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音乐内容及作品的艺术价值,掌握有关中国古代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阳光三叠》的哼唱,探究音乐情绪的变化,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古代歌曲的韵味。通过了解两首琴曲、两首古代歌曲,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峥嵘岁月》为例,本节内容共有四首音乐作品,这四首作品题材、体裁各不相同,如《血战湘江》是交响乐,《忆秦娥·娄山关》属于艺术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属于具有民歌风格的改编曲,《你是这样的人》属于颂歌,因此,它们在音乐风格、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上各不相同,在教学时,要抓住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欣赏与探究,尤其是把握它们的音乐特征,感受体验它们不同的表现力,让学生认识、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内涵和内容。
由于这些作品的题材都涉及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或代表人物,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结合与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启发学生领悟音乐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加深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欣赏交响乐《血战湘江》时,可以复习交响乐的有关常识,了解学生的音乐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聆听,可以采用整体聆听—分段聆听—整体聆听这一“总—分—总”的方式。在分段聆听中,重点可以放在“引子和动机”、A段和B段主题的赏析上,第三段和尾声则可以略听。在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在教学中可以多采用讨论法,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启发。在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联想、音乐感受等方面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不必强求统一。同时,根据这部作品的特点,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音画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歌曲的欣赏,可以采用边听边唱的方式,丰富学生体验音乐的途径和方式。这三首歌曲中,除了《忆秦娥·娄山关》学生可能不太熟悉之外,另外两首应该都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可以围绕“拓展与探究”题目中的相關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聆听、自主讨论和分析,教师适当、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也可以让班级内有声乐特长的学生,进行演唱示范,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
在学习方式上,普通高中阶段除了同义务教育阶段一样“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亲身体验”外,还强调“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听赏环节中唱、奏音乐主题或随乐律动,并适当穿插相同题材歌曲演唱或综合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音乐听赏参与感,体验作品的音乐情感,加深音乐理解”“聆听音乐时,可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沟通和交流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可见,体验与探索、实践是相互联系的,探究实践应以体验为基础,同时探究、实践也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体验。教学中,教师不能让鉴赏教学停留于听、读的认识层面,还应当创设更多机会让学生与音乐作品互动,使音乐真正走进学生心中。
二、歌唱:把乐理学习与情感或表达融合起来
歌唱是以人声为媒介表现音乐、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是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重要途径。歌唱模块包括声乐相关知识及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内容和形式。如果说体验是认识的话,那么,歌唱则是实践、是表达。歌唱教学要激发歌唱兴趣,学习歌唱方法,积累歌唱经验,增强合作意识,体验声乐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
教师在普通高中歌唱教学中,应将教授歌唱知识技能与促进歌唱艺术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即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表现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参与实践的同时提高能力,情感获得陶冶,在习唱中学会唱,更唱出内心的情愫。同时,应设计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通过思考、创编等丰富的实践参与,调动起自我感官对歌唱的体验、理解,锻炼其自主学习、自我想象、自我创造、自我认知的能力,使歌唱课堂在师生积极的交互活动中成为多样化且充满乐趣的崭新天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以人音版歌唱教材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合唱部分《欢乐颂》为例,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鉴赏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合唱部分(片段),学习演唱《欢乐颂》。学生对这部作品是比较熟悉的,为提高学习质量,可鼓励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聆听乐曲,做好课前预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情绪和风格,理解其内容。让学生参与演唱活动,演唱《欢乐颂》A段(领唱)和B段(三部合唱),唱出整齐、庄严、生机勃勃的感觉,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先听后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上的文字,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形成自己对作品的见解,增强交流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寓教于乐。
歌唱教学中,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模唱、朗读歌词、画旋律线等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在教学中,须注重情感与音色的匹配,强调气息的连贯。在弱音为主的演唱中,应注意音准和力度的变化。在排练时,合唱声部的音色应和谐统一,不同声部的音量要保持均衡,引导学生用柔美而悠扬的声音歌唱,表现思乡的柔情和回忆的甜美。
以人音版歌唱教材第九单元《浓郁乡情》为例,本单元所选的作品都是我国少数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有其鲜明的风格特征,因此本单元在设计音乐活动时应紧密围绕感受音乐风格来展开。如在赏析、领唱无伴奏混声合唱《八骏赞》时,通过对比聆听的方式感受每段音乐在旋律、节奏和情绪上的不同,感受无伴奏混声合唱在表达蒙古族风格音乐作品上的特点。在赏析独唱歌曲《啊啦里哟》时,可让学生通过模唱的方式感受朝鲜族民歌的调式、节奏特点,从而了解朝鲜族民歌的风格。本单元的重点是排练合唱曲《半个月亮爬上来》,这是一首经典的无伴奏混声合唱,在学唱歌曲前应赏析作品,感受作品的情绪与风格,为学生自主探究歌曲不同段落的处理方式奠定基础。在训练合唱时,要注意运用学过的呼吸和歌唱方法,尽量做到音色优美、柔和,气息连贯,重视演唱时音色的统一和声部间音量的均衡,在歌声中表现出歌曲的情绪。
对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进行欣赏时,重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认识、理解其音乐风格。要保证必要的实践活动,如聆听、模唱、画旋律线等。另外,运用恰当的音乐术语对歌曲进行描绘也是必要的,有助于学生感受、体验、判断不同歌曲的风格。
学唱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时,混声四声部合唱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也可是三声部,甚至是二声部。重点关注每个声部的音准、节奏,训练声部间音色和音量控制的均衡,在演唱中可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方式找出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对混合复拍子的学习应放在音乐实践中,教师应多找几首混合复拍子的歌曲,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熟悉混合复拍子的指挥图示。
音乐会演出组织知識的学习应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参考资料,由学生分享、交流相关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
三、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刻了解音乐情感之美
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表演不仅是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给音乐重新塑造的机会,使学生将自己对音乐的了解融入表演,深刻体会音乐给人带来的艺术美感。学生以肢体以及语言的形式诠释出音乐深层的含义,促进自身艺术审美感知的提升。举例来说,在学习《广陵散》这一古琴曲目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展示曲子,从而使学生感受其中情感的变化,再由教师对该首曲子的背景以及相关知识进行介绍,抓住表演的节拍,并且诠释出古典名曲的人文情怀,从而体会其中的情绪速度、力度,以及愤怒的情怀等情感。学生再通过小组探讨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增强对相关音乐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为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播放古琴名曲的过程中进行自由的表演,在肢体以及语言上加深对音乐知识的深层理解,体会音乐的艺术情怀。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互动,加深学生对古琴曲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通过读和唱的方式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和唱的方式,体现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在熟悉歌词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将歌曲中的内涵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读和唱中感受歌曲丰富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丰富。举例来说,在学习《保卫黄河》这首歌时,通过演唱的方式感受作者的创作手法,提升对音乐知识的深刻了解,通过歌词的朗读对革命一辈有了全新的认识,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人民为抗击外来入侵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
五、结语
课程标准为高中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切实贯彻高中新课改及音乐课标精神,在此,顺便就学校层面实施课程标准问题谈几点建议:第—,建议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开齐开足音乐课程,以利于学生的选择;第二,基于高中课改背景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新的要求,学校要组织好教师的培训工作,落实好课标所规定课程的实施,协调好必修和选修模块的选课及开课工作;第三,要统筹好音乐教师、乐器、教学设备等的调配,同时要积极开展课外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娟娟.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分析[J]. 北方音乐,2020(07):105-106.
[2]李琦兰. 高中音乐课程模块的落地与实施建议——基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思考[J]. 黄河之声,2019(11):77.
[3]资利萍. 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三重判读[J]. 人民音乐,2019(06):72-74.
[4]秦军. 关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后的几点心得[J]. 成才之路,2007(15):40-41.
[5]张鑫伟.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版)下的音乐鉴赏课[J]. 艺术评鉴,2021(24):93-96.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