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生命”的色彩

2023-07-24陈晓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5期
关键词:改革策略作业设计中学语文

陈晓

摘  要:如何让语文作业“活”起来,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成为广大教师苦苦探索的命题。可尝试以下设计策略和途径:由“单一性”到“多元性”,让作业形式生动丰富,彰显学科蓬勃的生命力;变“单向性”为“双向性”,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成长的一种途径;变“刻板练习”为“成长浸润”,让作业蕴含成长所需的道德与价值引领的因子;化“零散性”为“整体性”,将作业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业设计;问题凸显;改革策略

众所周知,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如再布置超量低效的课后作业,只会加重学生的身心负担,影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需要“减负”工作的密切配合,在这样的前提与背景下,作业的改革与优化势在必行。

一、中学语文作业的现状与困境

作业设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与学生及时有效交流的一种主要途径。对巩固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升思维品质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双减”“双新”背景下,只有提升作业质量,充分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功能,才能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才能让学生高效轻松地学习。然而,当前中学语文作业暴露出的问题明显突出,现状与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作业负担沉重,学生对某些作业感到厌倦和反感

语文作业较其他学科作业而言,书写量大,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时,往往会觉得耗时更多,收效甚微,负担过重。许多死记硬背,重复性地反复抄写的作业,本就枯燥乏味,再加之机械重复,学生觉得语文作业“面目可憎”,感到厌烦。

(二)作业形式,单一死板

其中一典型现象就是,以高考题型为作业设计模板。作业基本内容大多是高考常規题型。只要高考没有出现新题型,作业中也很难看到“鲜货”,作业完全变成了考试的附属。高一的语文作业,高二在延续,高三还在以同样的形式强化巩固。这种形式单调的作业形式,根本无法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无法作为课堂的有益补充与延展。更谈不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审美情趣,也更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热情、好奇和探索,进而形成学习的内驱力。

(三)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作业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并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许多作业忽视了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年龄特征等诸多因素,仅仅成了单纯技术性的操练,割裂了与生活的联系,脱离了学生实际生活。学生拿到这种“冷冰冰”、拒人千里的作业,自然没有了积极性和主动性。

“双减”意见明确提出,“要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在“双减”“双新”的背景下,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就需要一个更高的水准。如何设计出优质高效的作业,也就成了非常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二、“生命”作业的设计策略和途径

语文作业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消耗了学生对作业的热情,让学生觉得语文作业枯燥无味,耗时费力,收效甚微。学生成了作业的傀儡,语文作业成了一潭死水。如何把一潭死水变为滋养学生的汩汩清泉,让语文作业“活”起来重获生机,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如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把作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和策略来设计语文作业。

(一)由“单一性”到“多元性”,让作业形式生动丰富,彰显学科蓬勃的生命力

在新课标中,有“观察、考察、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等丰富的动词,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一要求体现到作业设计和布置中,就是要求作业以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来呈现。语文作业设计中,固然要有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巩固,基本能力的提升训练等。但绝对不是对知识点的单一枯燥重复的反馈与训练。作业不仅是静止的、书面的、死板的,也应该是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语文学科的学习外延本就是生活。作业设计时,不妨以生动丰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多样性的作业中进行多元思考,以开阔学生视野,灵活学生思维,进而激发学生做语文作业的热情。

常规作业以书面作业居多,但即便是书面作业,也可以多设置一些真实情境,营造生活真实的氛围感;或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作为作业设计的素材,让学生觉得作业亲切贴近。例如中学生生活范围比较局限,最熟悉的莫过于校园生活。在学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时,不妨就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身边景物的美和特征,在真实的生活氛围与环境中去写作。笔者布置过这样的作业:寻觅拍摄校园最美春光,并对摄影作品做出文字描绘。比起让学生空洞苍白地去写名山大川,这样的作业显得真实、亲切得多,学生也乐意去做,他们热情地去寻找校园春光之美,积极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努力去用优美的文字进行描绘渲染。在学习图文转换这一知识点时,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与精神设计班徽,并解说自己的构图要素及其图中具有深刻寓意的作业。学校开展运动会时,让学生设计运动会的宣传语,班级运动精神口号,给家长拟写邀请函,写发言稿的作业。

除了静止的书面作业,作业的样式也非常灵活多元,不拘泥于书面形式。可以把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的任务、学生的爱好等作为设计出发点。例如在学习议论文写作时,引导学生积极发现社会的关注点、争论点;思考自己生活中的矛盾点、困惑点,去设计相关辩论题,并拟写辩论稿,做好充分准备,开展班级或校园辩论赛。曾经一段时间,班上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师生之间也常为这个问题产生摩擦。为了让他们更清晰理性地认识、利用网络,就设计了这样一组辩论题: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利大于弊VS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弊大于利。听新闻报道,压缩新闻事件,提取新闻关键词,评议新闻事件。学生爱看电影,可引导他们去欣赏精神内涵丰富、文艺水平高的电影,教会他们去写赏析评议的文章。在学习访谈时,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访谈任务,让他们自主选择采访对象,确定采访主题,拟写采访问题等。最后,整理访谈内容,归纳总结出访谈的特点及其问题的设计与推进的技巧。还可以利用抖音等App录制一些与语文素养有关的小视频。在放暑假时,笔者曾让学生录制剪辑过关于家乡的一段10分钟的视频,以展现家乡的精神风貌、地域文化等。通过这个作业,学生学会了如何清晰、全面、优美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学生对生他、养他的热土及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深沉的情感。学习古诗词时,学生最不喜欢背诵识记的作业。与其让他们枯燥单一地背诵抄写,不妨让学生选择具有相似的诗词意境的自己喜欢的曲调,吟唱古诗词。学生在反复吟唱中,也就熟悉了诗词内容,甚至还能加深对诗词意境与情感的理解。

学生喜欢听歌追剧,崇拜偶像,热爱运动,阅读“潮书”,包括喜欢的游戏,都可以以此为依托,设置为作业,让语文作业走进他们的生活,焕发学科的自我蓬勃的生命力。

(二)变“单向性”为“双向性”,让作业成为学生自主探索、自我成长的一种途径

当前的语文作业现状,作业内容大都是单向性。教师通过各种作业的安排与布置,来把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作业布置中可谓有绝对的权力。作业无论多少,无论优劣,学生都照单全收,作业基本都是在教师的完全掌控中。但结果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布置作业,学生对作业敷衍应付。在平时教学中,可能忽略了一点——除了知识的掌握,还有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的培养。在设计作业时,不妨变“单向性”为“双向性”,让学生参与作业的安排与设计,以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每次考试完之后,笔者往往都有一个试题错点追踪训练。但学生的问题不同,知识的薄弱点也不同,如果布置作业一刀切,随意再发放一张试卷,让学生接着练,不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可能时间用了,做的却是无用功。考完试后,笔者首先会引导学生进行错因分析,总结出自己在知识与能力点上的薄弱点。然后,根据自己的问题与弱点,自主选择组合试题,进行提升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答题技巧与方法。在高三散文板块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散文阅读知识,更灵活地掌握阅读方法。复习了散文的相关知识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原创试题的任务。以学生做过的散文阅读题《黄河入海》为文本依托,尝试再命制两道主观题,并拟写出参考答案。学生的作业达成效果出乎笔者的意料,题目设计灵动,思维开阔,答案拟写清晰规范。列举几例学生的设计题目:1. 本文的标题是黄河入海,但文中大量的笔墨在写黄河源头以及黄河沿岸美丽的风景、人文等,你觉得是否恰当?2. 文章首段是作者对黄河入海的向往和想象,可以删去吗?请结合文本阐释理由。3. 同为写黄河,文章末段与李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在情感内容与语言风格上有何异同?结合文本试做简要分析。题目的设计闪烁着学生创造与智慧的火花,在展示他们的命题设计时,学生颇有成就感,有不少学生还自主交换试卷,进行答题。变被动吸收为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实现自我成长。

在学习《归园田居》时,课堂上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质疑:在陶渊明笔下,呈现出的是宁静幽美的一派令人惬意自在的田园风光,陶渊明当时真实的农村生活有这么美吗?从以前学过的他的其他作品来看,其农村生活也比较困顿。作者是否在有意隐去了生活的艰难,意图又何在呢?抓住这个契机,笔者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小组去集体研究这一问题,分别就陶渊明的生平、作品、思想等展开研究,最后讨论,整合意见,形成小组专题报告。学生通过对背景的了解,建构起了陶渊明时代粗略文学史的框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学鉴赏的智慧和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

(三)变“刻板练习”为“成长浸润”,让作业蕴含成长所需的道德与价值引领的因子

1. 体现作业的思想性、人文性,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作用

语文作业中,会涉及大量的阅读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在作业材料的选择及其相关题目的设计上,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青年担当、文化传承等贯穿其中,传递正能量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在作业中,蕴含学生成长所需的道德与价值引领的因子,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许多家长都反映孩子回家,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参加劳动,一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后来的作业设计中,笔者就以“劳动精神”“我与家庭”两个主题设计了作业内容。阅读题和语言运用题的材料,围绕此来选材。探究题请学生结合他们生活的实际,谈谈他们对相关主题的看法。作文题也是围绕此中心来设计题目,让学生展开写作。

2. 在作业中渗透美育工作,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在设计作业时,渗透美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把学生培养为有审美素养的人,培养为生活的审美者、优雅者。培养学生对美敏锐的感知力,培养学生善于去发现美、体验美,乐于表达美的能力。例如成都满城都是美丽的银杏树,秋天来临,一树金黄一树诗,美不胜收。笔者就引导学生去观察欣赏银杏树,并让他们收集银杏叶,利用银杏叶,创作出一幅贴画,并请他们根据图画内容,在旁边题上一首自我创作的小诗。学生的作业完成了,呈现出的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作品。笔者悬挂了部分作品在走廊里,这些作业成了学生下课时驻足观赏的一道风景线。

美的领域宽广,内容丰富。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人生之美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欣赏、表达的对象,都可以成为教师作业设计的对象与内容。例如在高三全市统考中,写作关于“美育”的话题。考完,很多学生都说,我不懂美,哪里有美?其实,生活中何处不是美呢?学生只是少了发现美的眼睛。笔者以此为契机,有了这样的作业设计。首先,笔者点开了本校美术老师的一个作品链接,先做了一些审美的引导和示例:“我虽不懂得画作构图、颜色、笔触肌理等之美妙,但却被老师用艺术家的情怀表达对自然的理解与情感所触动。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之美,有时无法诉诸笔端,却能用色彩去表达。颜色与光泽赋予了风景画的“灵魂”。系列画作中,笔者很喜欢这几幅作品:《石斛》是瞬间的灵动的石斛花在光与色中,画者唯美的主观感受;《渡》《五月》《二仙桥》等画作,作者用丰富色彩營造出了静谧自然的意境,作品格调清新自然,中间又不乏一种古朴和旷远之感。《青龙湖》带给笔者的就是惊喜了,作品中的呈现,不就是笔者对青龙湖的秋冬印象吗?久居于水泥建筑的包围中,欣赏这样的风景画,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愿随画作徜徉乡野,沉醉自然。境由心造,美由心生。美,是心灵的一种幻象和感受。用心体悟,何处无美?请大家尝试把你在生活中欣赏到的美呈现于笔端。用这样的作业,引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去表达对美的感受。从学生的作业中,笔者欣赏到的是学生眼里千姿百态的美。

3. 作业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学生平时以校园生活居多,对社会生活接触不够充分。比起家庭与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的学习空间更为广阔,学习内容更丰富,而且更易于培养学生广阔的胸懷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例如可布置学生看新闻,听广播,写时事评议等。引导学生关心社会,了解天下大事。把实时热点、热门话题巧妙地引到作业中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社会信息,获得与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加了见识,培养了语文素养。还可以利用身边的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去完成一些动态作业。例如在学习杜甫诗歌时,让学生去杜甫草堂,感受诗人气息,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收集、整理不同时期的作品;学习他人对杜甫诗歌的鉴赏评价。最后,整合收集的资料,形成学习杜甫的微专题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写一篇学习报告,在班级做汇报交流。

(四)化“零散性”为“整体性”,让作业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

作业的布置,不能够凭教师一时心血来潮或临时需要随意安排布置,应统筹规划,精心设计,有的放矢。每次作业都应做到切实有效,使学生做有所获。

关于新教材,其中一大突出特点是大单元、大任务教学。大单元教学作业的布置与设计也应与之相呼应。课堂上所教的知识,有时难免琐碎,作业布置时,如果没有整体规划,难免会落入零碎中,而忽略了零散知识背后的有机联系与融合。在作业设计时,只有整体考虑学期、单元和每个课时的连贯性与系统性,学生才能进行高效融合的训练,学生的知识在头脑中才能形成知识网络,才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高。作业的布置可根据一学期、一册书、一单元整体的目标与规划来设计作业,从整体设计入手,考虑作业的整体性与有序性,使作业成为一个有系统性的环环相扣的有机的生命体。具体而言,可根据整册书的特点和地位,来大体拟定本期作业的特点和训练侧重点。依据单元的教学目标,设立整体的单元作业目标,根据单元不同性质和功能,再拟定不同的作业内容。

在作业设计中,还要整体考虑到作业的用时、要素、环节等等因素,甚至还要考虑作业之间的有序安排与有机结合,例如基础知识与阅读写作技能的搭配;短期与长期作业的结合;常规作业与情境等创新作业的结合等。在整体目标下,拟定作业还要遵循一般的规律。比如,在作业的类型与结构安排上,可由基础性作业向理解性、实践性作业过渡。由基础知识的巩固夯实,到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到结构、情感、艺术等方面的鉴赏,再到写作能力的提升,再到实践活动的设计等,并充分考虑到各类型作业的占比。在整体上,侧重于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突出人文素养的提升,阅读表达能力的培养等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程秀颖,李彦军.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探索——以科左后旗常胜镇初级中学为观测点[J]. 内蒙古教育,2022(15):79-88.

[2] 黄师晴. 中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探究[J]. 汉字文化,2022(12):98-100.

[3] 郭小青. 论中学语文综合性作业设计[J]. 华夏教师,2019(29):55-56.

[4] 陈秀. 中学语文作业的个性化设计策略[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02):51-52.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改革策略作业设计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现状及改革探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专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试论基于项目驱动的机械制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