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23-07-24杨文伟
杨文伟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高中教学更应该注重方式方法。对高中历史科目的教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深化是教师持之以恒的目标。然而,历史学科的教学面临着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文章从历史核心素养的背景出发,对历史教学的改善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是学习的重点阶段,高考往往是人生的转折点,高中生也是重点关注对象。现阶段,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历史课程愈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历史教学指引了新的方向,也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此,文章分析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充分评估学校自身的水平,探索教学策略的创新和改善的可行措施。
一、历史核心素养具有突出的基础和指引作用
历史核心素养发挥着基础作用。历史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其教学改革也是值得关注。近年来,教育行业越来越提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理念,为更先进的历史教学模式铺路。总的来讲,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思维能力,称之为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一方面,这一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相关课程的必备知识,也要广泛开阔视野,了解相关历史知识。另一方面,其要求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深入思考和分析。总之,从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性作用出发,历史教学实践的创新才有据可依。
历史核心素养发挥着指引作用。古语有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废。”对当代青年的培育,更要超脱于“授之以鱼”,做到“授之以渔”,那么历史教学的作用在高中生的发展过程中更不容小觑。在历史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历史教学的方向才能更加明确,更要深入、全面地強化学生的历史观,以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中历史教学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对历史科目重视程度不足
在应试教育时代,学校对历史科目的重视程度不足。在高中学校环境下,不可否认文科科目的重视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相较于理科“理化生”科目的重视程度,文科“政史地”稍逊一筹,而历史科目正是其中一门学科。就业是高中乃至大学毕业的目标,尽管理工科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支柱性作用,如今也应当摒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固有思维,赞同理科科目的必要意义,但也不能忽视文科科目的独特意义。学校若不重视历史科目的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学优势不够彰显,教育机构长足发展便是空想。
学生重视历史科目的程度不够。在高中生的印象里,历史是一门晦涩、单调的学科,历史学科的内容大多为我国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国外的历史进程等,往往为曾经发生的事件。对久远的过去,高中生常常不能感同身受,不能表现出对历史学习的信心,也不能够做到积极地学习历史。在考试中,学生认为主观题的得分标准不够确切,文科综合的成绩较难提高。
(二)历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现代教育倡导充分关注学生的态度、看法和情感,并将大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事实上,即使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将历史的精神进行传承,如果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高中历史的教学工作仍将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如果历史教师的授课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无法带动学生进入历史世界中来,那么厚重的教材加上空洞的讲授就是学生学习的阻碍。部分历史教师的观念未转变,仍认为一门科目的学习仅仅局限在讲完课、考及格上,认为一门小科目不足以对高中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或者是认为学习历史并不能够促进思维锻炼和素质培养。总之,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授课内容乏味、思想观念陈旧是历史教学创新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另一方面,在促使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实现独立思考的能力方面,部分历史教师的能力较为欠缺。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为历史核心理论、思维、方法以及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建立和培养需要历史教师的支持与指导。而倘若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特征不能够被深知和实现,那么在素质教育时代,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便遥不可及。
三、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历史教师专业素养
首先,历史教师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上能够融会贯通,做到合理讲解、联系知识点,正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巩固历史知识基础,而非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合格。其次,历史教师应当从社会层面出发,深入浅出地进行授课,不断升华历史课堂。在历史课堂背景下,教师担当着讲解知识、带动授课节奏等职责。将众多内容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进行阐述,将不同水平学生的历史领悟力纳入关注范畴,将历史课堂改造成历史文化的完美殿堂,是历史教师努力的方向。教师带领学生绘制历史年代或事件图,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在为提升高中生的历史成绩助力。
借助史料,历史教师应当带领学生了解历史真相。做到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历史唯物史观的养成至关重要。例如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凡尔赛条约》《波茨坦公告》等历史条约及“辛亥革命”“太平天国运动”“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南昌起义”“文艺复兴”“国共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历史事件应当客观评价。教师应当带领全体高中生领略历史风采,培养历史评价思维,增强历史文化底蕴,在了解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应当提升高中生理性分析和评价的思维能力。例如历史教师不应只局限于讲述我国历朝历代的更替,而应带领学生进行细节的深入分析,评价帝王的成败与得失,分析国家兴盛的动力和源泉,吸取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例如发现夏商与西周、元明清的朝代更迭的启示,评价“分封制”“宗法制”的优劣,挖掘秦始皇、雍正帝及慈禧太后等历史人物的优缺点,增添课堂的生动性。
(二)增强学生文化领悟力
历史的发展脉络往往较清晰,有着严格的时间顺序,但是对高中生而言,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历史学科的教学不是在于念课本上的文字,而是借助于学科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历史层级。因此增进学生感悟力和认知力,认识到历史科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对中国文化和优良传统的认同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是历史教学的目标。
增强学生的历史领悟力,以充分了解历史为前提。因此,课堂上的输入知识以及课后的历史渗透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方面,在时间有限、人群密集的历史课堂上,从历史知识出发,形成历史文化的良好感悟氛围。例如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主流思想的演变,包括孔子、孟子、墨子以及韩非子等思想,能够获益匪浅,且对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性意义。另一方面,在课后,倡导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历史思维的碰撞或许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而在“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期间,学生也能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学生对历史的领悟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增强。
此外,教师应发挥并扩大历史和政治学科的交互作用,增强学生历史文化的领悟力。同为文科科目,历史和政治有着莫大的渊源,高中历史囊括了政治、经济及文化等领域的内容,与政治科目相辅相成。因此,通过了解既往的历史事件,评估当代的政治文化现状,学生能够在了解我国的现实背景下,同步提升历史和政治的学习效率。例如学生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进行学习,感受并传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时代性;在领悟过去“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制度改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的创造性和超越性的想法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的学习和理解夯实基础。
(三)深化历史课堂的学生主体意识
深化课堂的学生主体意识,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历史教学改革大有裨益。众所周知,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落伍,“翻转课堂”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由班长或者历史课代表主持,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进而完成历史的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独具魅力,不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加快了课堂任务完成的速度加快。例如,高中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大屠杀”“抗日战争”等事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或辩论,勇于展现及表达自己,利于辩证思维和逻辑能力的提升。通过铭记历史,高中生能够增强中华民族“反帝反侵略”坚定的信念,牢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使命。
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参与或者作用甚微。历史课堂上,教师应肩负课堂的秩序维持和引领职责,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鼓励学生充分参与和体验,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四)高效推动历史教学进程
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资源,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历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历史的教学更应避免枯燥乏味的传统气氛,从而调动高中生在课堂内外对历史的学习兴趣。网课时代下,历史科目的学习更加便利,人教版教材中多个章节内容都能够在影视剧、话剧及歌舞剧等形式中得以展现。古代的“四书五经”“贞观之治”“清明上河图”“三足鼎立”“郑和下西洋”,以及近代的“台儿庄战役”“遵义会议”“红军长征”“新中国成立”“共产党成立”“抗美援朝”“工业革命”等内容;《幽兰操》《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沒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志愿军军歌》等歌曲;《孔子》《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长征》等电影,足以让高中生流连忘返。
高中生的活动范畴集中在校园内,那么为强化历史教学,增设历史文化长廊便是便捷途径之一。充足空间的构建,图片及文字的排版,使得学生在行走过程中领略历史人物风采,感悟优秀传统历史文化,也为历史的教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例如《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以及十月革命等的重要意义,中国抗战胜利、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历史时刻等内容都可以进行展现。
此外,高中校园往往是高压的场所,其学术氛围浓厚,但也应当促使学生劳逸结合,保证持久学习的动力和精力。因此,趣味性活动的开展无疑给高中历史教学注入了活力。开展趣味活动,适当减轻高考的压力,促使学生自信自如地面对高中阶段的各项学习任务。例如通过情景喜剧、相声小品、辩论赛、歌唱比赛以及演讲比赛等形式,使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达到高潮。
四、结语
历史核心素养并非一句空话,也非一蹴而就,而是历史教学始终如一的标准和动力。高中阶段历史教学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推陈出新、与时俱进的。总之,高中历史的教学需要做到重视并且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教师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提供方向。
参考文献:
[1]潘文兵.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的展开策略[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22(01):10-11.
[2]何新星.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学习[J].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22(02):36-37.
[3]高国礼.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2(02):117-118.
[4]赵立新.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探索[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2(03):7-8.
[5]方义涛.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改革[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2(03):3-4.
(责任编辑:罗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