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耳总黄酮微波萃取工艺优化研究

2023-07-24殷金玲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芦丁回归方程黄酮

殷金玲,马 亮

(1.吉林磐石经济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吉林磐石 132300;2.吉林省维伊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磐石 132300)

金耳为担子菌门、银耳科、银耳属的一种金黄色可食用真菌,别称黄木耳、金黄耳、脑耳等[1]。金耳主要分布于我国云贵高原、四川、西藏等地,含有蛋白质、多糖、多酚、黄酮类和胶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血栓、降血糖、降血脂以及提高身体免疫力等功效[2]。

近年来,微波萃取技术在食品加工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与其他新型萃取方式如超声波萃取、超高压萃取、超临界萃取和电磁裂解萃取等相比,微波萃取技术在物料控制、溶剂选择、时间效率和生产操作上具有低成本优势。响应面分析法是目前使用广泛的实验分析方法,通过将各种实验影响因素和响应值整合成二次回归方程,确定各因素影响程度大小,进而为实际工业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依据[4]。

目前,关于金耳的主要研究方向多为药理活性、多糖结构等。例如,刘光珍等[5]研究了金耳糖肽胶囊的技术药理学,张雯等[6]分析了金耳菌丝体多糖的降血糖功效,汪虹[7]概述了金耳药理活性研究及其多糖结构进展研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延缓衰老、防癌抗癌、提高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但其无法在人体内直接合成,需要从植物中萃取[8]。本实验采用微波萃取技术对金耳中总黄酮类物质进行萃取,以单因素实验为基础,结合响应面实验探究金耳中总黄酮类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深度挖掘金耳潜在营养价值,为金耳作为功能性食品原料的整体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金耳鲜品采购于四川广元;芦丁对照品,江西佰草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硝酸铝、氢氧化钠、乙醇,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微波炉;粉碎机;电子分析天平;烘箱;UV-9600 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2 实验方法

1.2.1 金耳预处理

将金耳鲜品清洗干净,除去表面泥沙杂质后,切成1 ~2 cm 均匀的块状,放入65 ℃的烘箱内烘干,干燥至恒重,然后用粉碎机粉碎处理,过100 目筛,备用。

1.2.2 芦丁标准曲线绘制

精密称取4.0 mg 芦丁标准品,置于10 mL 容量瓶中,加入70%乙醇定容至刻度线,配制成浓度为0.4 mg·mL-1的标准品溶液,摇匀备用。用移液枪分别吸取芦丁标准品溶液0 mL、0.1 mL、0.2 mL、0.3 mL、0.4 mL、0.5 mL、0.6 mL 和0.7 mL,然后补加70%乙醇,使溶液总体积为1.2 mL,摇匀。然后加入5.0%亚硝酸钠溶液0.2 mL,再加入10.0%硝酸铝溶液0.2 mL,两次混合均需静置6 min。最后再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2 mL,充分混合后静置15 min,于510 nm 处测定吸光值。芦丁标准系列溶液浓度分别为0 mg·mL-1、0.01 mg·mL-1、0.02 mg·mL-1、0.03 mg·mL-1、0.04 mg·mL-1、0.06 mg·mL-1、0.07 mg·mL-1、0.08 mg·mL-1。以芦丁浓度为横坐标(x),以吸光值为纵坐标(y),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的标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为y=0.518x-0.005 4(R2=0.999 5)。

1.2.3 金耳总黄酮的萃取

称取金耳细粉1.0 g,置于250 mL 烧瓶中,加乙醇溶液定容至指定刻度,在适宜的微波功率下加热一段时间,过滤,即可得到金耳萃取液[9]。准确称取5.00 mL 萃取液于50 mL 容量瓶中,稀释10 倍,作为待测样品,备用。

1.2.4 单因素实验

(1)料液比(金耳细粉质量与乙醇溶液体积的比例)的确定。固定微波时间为4 min、微波功率为300 W、乙醇浓度为50%,研究料液比(1∶10、1∶20、1 ∶30、1 ∶40 和1 ∶50,mg ∶mL)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2)微波时间的确定。固定料液比为1 ∶20、微波功率为300 W、乙醇浓度为50%,考察微波时间(1 min、2 min、3 min、4 min 和5 min)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3)微波功率的确定。固定料液比为1 ∶20、微波时间为4 min、乙醇浓度为50%,考察微波功率(100 W、200 W、300 W、400 W 和500 W)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4)乙醇浓度的确定。固定料液比为1 ∶20、微波时间为4 min、微波功率为300 W,考察乙醇浓度(50%、60%、70%、80%和90%)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1.2.5 响应面实验

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以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和乙醇浓度为因素,以金耳总黄酮萃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Design-Expert 13.1.0 软件对金耳总黄酮的萃取工艺进行CCD 响应面设计[10-11]。实验方案见表1。

表1 响应面实验因素水平表

1.2.6 金耳总黄酮含量测定

将测得的吸光值代入芦丁回归方程中,测得萃取液中总黄酮浓度(C),按公式(1)计算样品中金耳总黄酮萃取率[12]。

式中:c为萃取液中金耳总黄酮的浓度,mg·mL-1;v为萃取液体积,mL;n为稀释倍数;m为金耳细粉样品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实验结果

2.1.1 料液比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由图1 可知,随着提取液体积的增加,金耳总黄酮的萃取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当料液比为1 ∶20 时,金耳总黄酮萃取率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增加提取液体积,金耳总黄酮萃取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最佳料液比为1 ∶20。

图1 料液比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2.1.2 微波时间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由图2 可知,当微波时间为4 min 时,金耳总黄酮萃取率最高,超过4 min 总黄酮萃取率开始下降。初步分析,微波通过高频振动,从内向外发散高能热量,升温速度极快。增加微波时间,溶液温度迅速升高,细胞内分子运动频率加快,细胞壁结构被延展、撕裂,加速了黄酮的释放。但黄酮在微波时间过长、温度过高的条件下,其组织结构会遭到破坏,导致萃取率降低。所以确定最佳微波时间为4 min。

图2 微波时间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2.1.3 微波功率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由图3 可知,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金耳总黄酮萃取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微波功率为400 W 时总黄酮萃取率达到最大值,继续增大微波功率,总黄酮萃取率开始下降,可能是因为微波功率过高时会快速裂解黄酮分子结构,造成含量下降。故确定最适宜的微波功率为400 W。

图3 微波功率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2.1.4 乙醇浓度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由图4 可知,金耳总黄酮萃取率在乙醇浓度为60%时达到最大值,进一步增加乙醇浓度,总黄酮提取率呈下降趋势。黄酮易溶于乙醇,乙醇浓度过高会加速金耳中其他极性物质的分解,进而影响金耳总黄酮的释放。故确定最佳乙醇浓度为60%。

图4 乙醇浓度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

2.2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

2.2.1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分析

响应面实验结果及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表3。利用Design-Expert 13.1.0 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672 2+0.004 6A-0.013 6B-0.016 2C+0.016 3D-0.008 5AB+0.014AC-0.018 7AD-0.01BC+0.004 3BD+0.014 5CD-0.034 5A2-0.041 2B2-0.026 6C2-0.032 1D2。

表2 响应面实验条件与结果

表3 方差分析结果表

由表3 可知,模型中F=16.14,P<0.000 1,表明确立的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R2=0.941 6,表明该模型的拟合度较好,实验误差较小。一次项B、C、D、交互项AD以及二次项A2、B2、C2、D2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二次项AC、CD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有显著影响(P<0.05);一次项A与交互项AB、BC、BD对金耳总黄酮萃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金耳总黄酮萃取率受4个单因素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料液比。

2.2.2 最优工艺参数的确定和验证

经过Design-Expert 13.1.0 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得到金耳总黄酮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 ∶19.8、微波时间3.75 min、微波功率376 W,乙醇浓度62%。在此条件下得到的金耳总黄酮萃取率为0.676 5%。

考虑到实际工业化生产条件及成本,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 ∶20、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400 W、乙醇浓度60%,该条件下金耳总黄酮萃取率为0.671 2%。该数值与模型最佳工艺参数所得结果基本吻合,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

3 结论

将新鲜金耳干燥粉碎处理后,采用微波辅助方法萃取金耳总黄酮,并结合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最终得到金耳总黄酮微波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 ∶20(mg ∶mL)、微波时间4 min、微波功率400 W、乙醇浓度60%,该条件下金耳总黄酮萃取率为0.671 2%。该实验能为萃取金耳总黄酮的后续研究及生产操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芦丁回归方程黄酮
采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桑瘿蚊防治适期
走进回归分析,让回归方程不再是你高考的绊脚石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芦丁-二甲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物理化学表征及体外溶出研究
葛根素、大豆素、槲皮素及芦丁体外抗氧化活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瓜馥木中一种黄酮的NMR表征
不同采收期倒地铃总黄酮及芦丁的含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