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有效性提升探究

2023-07-24刘海静陈俊龙王宪良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三全育人辅导员

刘海静 陈俊龙 王宪良

摘   要:高校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支重要队伍。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协同育人是高校完善育人体系的应有之义,也是教育品质提高、学生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有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目前,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存在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欠缺、角色定位偏差致使参与不到位以及缺乏沟通交流平台导致协同效应低等问题。对此,高校应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学生发展;应该从全面树立协同育人理念、搭建协同平台、加强思政建设以及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干预,促进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强化协同育人效果。

关键词:“三全育人”;辅导员;专任教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2-0119-04

自《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三全育人”的理念以来,各地高校逐渐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类课程的方方面面,不断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校学生培养体系的方方面面,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员,与专任教师协同育人是“三全育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

(一)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落实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作为高校办学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应该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育人”“育德”“育魂”三者缺一不可,不仅要培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技术型人才,更要培育具有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接班人。专任教师侧重“育人”,辅导员侧重“育德”“育魂”,两者在教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自的培养方式和思维。但是,在新时代的需求下,要更新培养方式和理念,全面落实协同育人、“课程思政”等一系列新时代教育理念,将专业培养体系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应新时代人才建设需求。专任教师需要明确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善于运用发散思维,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结合专业课程特点,从专业知识中解读思政元素,促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在专业教学中建立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辅导员是学生和专任教师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可以从专任教师处获取学生的课程表现,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思想引领,助力学生高效学习。如此,通过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信息共享、协同育人,可显著提升高校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进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顺应教育互补需求

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具有同一性,即同一工作主体、同一工作目标,这使得专任教师和辅導员协同开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存在可行性。专任教师扎根于自身渊博的专业知识背景,侧重于传道授业,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栋梁之材,是高校学生进入社会谋生的引路人;辅导员则是高校学生在校生活的直接参与者、陪伴者,辅导员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性质,对高校学生个人品质、党性修养、思想素质等方方面面发挥着标杆作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是,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两者的工作是不可割裂的,是优势互补,思政教育和专业培养相辅相成,可以形成“1+1>2”的协同育人合力。为培养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要求他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对方的工作。对于专任教师而言,传授学科知识时需要同时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对于辅导员而言,要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干预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助力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在新时代,需要凝聚全员育人合力,积极展开协同育人工作,顺应教育互补需求,从而提升高校学生教育品质。

(三)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协同育人体系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资源共享,形成教育联动,助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专任教师要根据辅导员的信息资源,精准、全面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注重反馈,合理规划教学设计,以利于专业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辅导员则须根据专任教师的信息资源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学习状态等,做到提前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同时,根据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好规划学生的职业发展道路,给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更加具体、更加适合学生自身特质的建议和指导。专任教师讲授专业课程涉及思想政治教育,而辅导员根据学生专业知识设计个性化思想道德培养方案,将思想政治教育联系专业实际情况,从而实现两个教育体系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专业知识的再理解、再复习,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有助于提升高校对于学生的全面认识,从而显著提升高校学生综合能力建设,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的教育品质。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的欠缺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要形成联动,共同促进高校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引路人。尽管辅导员不直接进行专业课程的讲授,但由于其工作性质与学生的接触最为亲密,可以通过谈心谈话等方式身体力行地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这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知识。然而从目前各高校辅导员招聘公告来看,尽管部分高等院校表明对于思想政治专业的应聘者优先考虑,但是对于辅导员的专业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这就导致一些高校辅导员没有足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辅导。专任教师在专业知识领域具有优势,相较于高校辅导员招聘专业的“宽松”,各高等院校对于专任教师的招聘要求一直很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过硬。但是,术业有专攻,高学历人才往往专注于某一研究领域较为细致的一个方面,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专业学科知识上的优秀并不能代表他在思想政治理论上博闻强识。目前高校专任教师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储备是较为薄弱的,因此也导致专任教师无法将专业知识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缓解专业课程的单一性和生硬性,难以有效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以“德”促“学”、以“学”固“德”要求。

(二)角色定位偏差致使参与不到位

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培养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中学习和生活双管齐下,全方位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但是,由于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工作各有侧重,导致二者存在思想上的局限性,有时只专注于自己的分内工作,联动意识缺乏,弱化了协同所带来的教学质量的提升。专任教师授课侧重于专业技巧和知识,往往忽略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课程思政”意识薄弱,无法通过专业课程的讲授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专任教师只能从课堂表现了解学生,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课后反馈,不能据此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輔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重点服务于学生党团建设、思想品德建设、就业和升学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其工作任务导致辅导员容易忽视学生课堂学业上的表现。但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学生在校各类问题的出现往往也是基于学业压力。因此,积极与专任教师沟通学生在学业上的表现有助于辅导员更好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尽管随着“三全育人”理念提出,各高校开始注重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的联动性,但仍然存在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定位偏差,使得二者仍然表现出“单打独斗”的现象,无法同时进行“德育”和“智育”,弱化了协同效应带来的教育效果提升,不利于高校教学品质的提升。

(三)交流平台的缺乏导致协同效应较低

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平台,导致双方信息不对称,这种现象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由于大多数高校没能发挥好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效应,没能及时构建专任教师和辅导员信息交流的平台,因此,无法形成协同效应。尽管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在教书育人上是同一目标,但是两者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侧重点存在较大差异。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集中于学生评奖评优、党务活动、就业、心理健康等的方方面面,学生日常工作任务繁杂琐碎,致使辅导员工作任务量大,思想教育工作无法细致到兼顾每一位学生,对于与专任教师沟通交流学生课堂表现和学业情况更是分身乏术。而专任教师致力于学生专业技能、科学研究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需要兼顾自己的科研工作,科研任务较为繁重,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无法兼顾学生课堂外的生活。因此,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交集较少,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科研任务也使得二者难以空出大量时间进行交流探讨,因对彼此工作缺乏了解,信息互通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不完整性,致使协同育人成效不大。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优化策略

(一)全面树立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理念

贯彻落实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共育,必须转变“单兵作战”的陈旧思想。首先,要充分意识到协同带来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升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热情。其次,要强化协同育人意识,强化身份带来的认同感、自豪感和使命感,注重培养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课程思政”意识以及协同意识等,加强培训,宣扬协同育人模范,构建协同育人培养体系,将协同育人理念植入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中,真正发挥优势互补,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二)搭建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平台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应破除工作壁垒,积极打造沟通交流渠道,促进“育德”和“育智”的有机结合。一是定期举办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研讨会。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可借助研讨会共享自己所掌握的学生信息,各科专任教师分享所授科目上学生课堂表现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辅导员老师根据与学生谈心、谈话、活动等方面分析学生性格特征,从而促进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而不仅仅是从单一层面评判学生。这样既有助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帮助专任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帮助辅导员发现学生的潜在特质,以更好开展学生思想引领等工作,也有助于对学生给出正确的就业建议和指导,实现互利共赢。二是积极搭建学生一人一档,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共同关注有困难、有问题的学生。通过搭建学生一人一档,全方位记录学生基本情况以及学习情况,辅导员上传学生社团活动参与状况、党团建设情况、获奖情况以及任职情况等,专任教师及时更新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以及学业掌握程度,形成协同效应,实时全方位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状态,从而及时发现表现异常的学生、约谈存在问题的学生,尽早发现、尽早处理,从而营造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高教育效果,进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三)持续推进专任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

为切实推动“课程思政”在高校全面落实,需要提升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思想品德建设,营造浓厚的全校“思政”氛围。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积极组织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性学习,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形成“爱党”、“爱国”的新风尚。积极举办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网络答题等各类活动,促进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思政”兴趣,鼓励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领域的科学研究,深入学习新理论。其次,从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自身来说,积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升自我素养,积极主动将所学所感纳入学生教育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课程思政”,落实“三全育人”。

(四)优化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

进一步完善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奖励机制,促进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意识培养,从而提升协同育人效果。首先,应该综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的方式,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考核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成效。第一,从学生满意度、协同成效等方面定性考核。利用学生专任教师和辅导员教学表现评分,定性评判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成效;同时,根据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各项规划活动举办情况和完成程度也能得到一定的评判效果。第二,从学院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开办研讨会的次数、协同教学、协同科研项目等层面定量考核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成效;同时,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进行协同成效自评,将自身促进协同教育的项目逐个列出。其次,完善的考核机制离不开相应的奖励机制,通过奖励机制可以促进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意识培养。第一,转变目前科研作为单一评判标准的问题,将协同成效、课程思政建设等纳入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干部评选的考核标准中,提升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积极性。第二,鼓励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增加协同育人项目专项经费,优先考虑两者共同申报的项目,并落实经费保障。第三,对协同育人的专任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补贴,对于在工作时间外共同参与协同育人活动的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给予一定的补贴,激发二者协同育人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崔玉婷.“课程思政”背景下辅导员协同育人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12):105-107.

[2]   袁波.“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21):244-246.

[3]   邵临光,卢晨曦,郝宇刚.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究: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90-92.

[4]   張华麟.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机制探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6):37-39,47.

[5]   林铖,陈勇烽.高职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协同育人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2):97-99.

[6]   苏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准备及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的视角[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4):114-117.

[7]   田峥,甘少雄.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11):32-34.

[8]   施卫华.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协同育人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4):68-72.

[9]   周春燕.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多维视角育人法探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9):150-151.

[10]   李佳斌,张萌,安哲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综合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高教学刊,2022,8(1):144-147.

Exploration on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College Full 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under the Concept of “All-round Education”

Liu Haijing, Chen Junlong, Wang Xianliang

(School of Economics,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at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Abstract: Full-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two important teams to carry 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ncept of All-round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s the due meaning of improv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udents qua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ll-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lac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knowledge, deviation in role positioning, 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platform resulting in low synergistic effect. In this rega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mplemen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All-round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ly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platform, strengthe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mechanism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full-time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All-round Education; counselors; full-time teachers; validity

[责任编辑   彦   文]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三全育人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