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琴融入高中音乐课堂的课例研究

2023-07-24胡心怡

戏剧之家 2023年19期
关键词:琴曲古琴流水

胡心怡

(凯里学院 音乐与舞蹈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贵州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古琴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流传时间最长的乐器之一,因具有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而居“琴棋书画”之首。琴曲《流水》通过流畅的旋律和清脆的泛音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各种水流的姿态,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在高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必然离不开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也是推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让古琴教学融入高中音乐课程开发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升、身心的发展。之所以选择古琴,是因为它自古以来就有“缓情养”的美育功能。如果能在学校开发出一门适合学生的、融入古琴音乐文化的音乐课程,那么不仅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发展,而且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还可以使我们借助学校这片教育沃土,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发现古琴介入高中音乐教育的可实施性,为古琴教学进入基础教育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一、关于高中古琴鉴赏课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中阶段的音乐课教学也逐渐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的规定,高中音乐教学必修课程涉及六大模块。笔者从《赏乐》教材中精选古琴音乐作品,以古琴为载体,在高中开展音乐欣赏课程,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于这项研究是在湖南地区进行的,因此笔者以湖南地区使用的湘艺版《音乐鉴赏》(普通高中实验版)教材为例,阐述高中古琴欣赏课程的内容、性质和价值。

二、《流水》鉴赏课

《流水》是《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九单元“文人情致”的内容,该单元意在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古代音乐的兴趣。《流水》是中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该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抽象描绘,抒发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现开阔的胸襟、百折不挠的精神。据传,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所奏即是此曲。这说明了早有人用对景抒情的手法创作琴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以学生相对熟悉的“八音”为线,使学生了解古代乐器的形制、音色、演奏方法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古乐作品的风采,品味其中的韵味。

欣赏音乐是在反复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享受作品的美,用心去感受作曲家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要求多听、多感悟,而不是做翻译题,因此不建议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的分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采用反复聆听、对比欣赏、集中讨论、大量阅读、适当讲解等方式,使学生主动感受音乐之美;应在有关听觉(无损音频)、触觉(试奏乐器)、视觉(观察乐器)等的音乐体验活动中,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一)教学结构

《流水》鉴赏课的教学结构如表1 所示。

表1 《流水》鉴赏课教学结构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以《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为依据,结合探究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抒发对音乐的情感。

1.导入部分

导入部分采用经验式教学法。古琴之音,醇和清雅,中正平和。“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在听古琴曲《流水》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初步了解古琴的音色和常用的演奏技法,然后介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最后介绍古琴曲《流水》。《流水》又称《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该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成书于1425 年),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古琴曲《流水》描绘的是真实的场景还是虚幻的场景,让学生带着对《流水》所描绘场景的想象进入《流水》的世界中去,用心去探古寻音。

2.新课讲授部分

首先,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欣赏《流水》这首古琴曲,近距离地观察古琴的结构,感受理解古琴的文化内涵。接着,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向学生演示三种不同的演奏技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互相交流经验和感受。学生们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在欣赏琴曲时产生联觉,从而在脑海中建立起相应的音乐形象:滴水汇聚—涓涓细流—静水流深—水流湍急—汹涌澎湃。之后,教师让学生分段欣赏《流水》。琴曲《流水》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原分九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琴曲第一部分包含第一、二、三段。其中,第一段为引子,节拍自由,没有明显的旋律性,以八度音程的大跳开篇;第二段和第三段是由泛音组成的旋律,轻盈灵动,好似山间溪水清凌凌地滑落。

3.拓展探究部分

教师可以在拓展探究部分采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实践性教学法,教师分析减字谱的散音、按音和泛音记号,请个别学生在古琴上根据减字谱记号体会演奏技法;二是体验式教学法,教师利用古琴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学习独立创作,之后,教师和学生对创作的作品进行评价。

4.总结部分

教师在总结部分可以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制作古琴书签,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味与意境,品味音乐的经典传承。

(三)教学内容

《流水》鉴赏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欣赏琴曲的过程中,切身体会琴曲营造的氛围,身临其境地感受古琴的音韵之美。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古琴的形制背景和伯牙子期的动人故事,使学生沉浸其中,既使学生掌握相关背景知识,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期待下面的学习。其次,教师通过先声、入画、后朗诵的“音、景、情”的完美结合,向学生描绘一幅细雨濛濛的江南烟雨图。再次,教师开展非音乐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古琴常识。最后,教师让学生分段欣赏古琴曲《流水》。此外,老师还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触摸、认识古琴,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古琴的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展示,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学习古琴文化特有的记谱方法——“减字记谱”。这样,学生不仅更深入地了解古琴文化,而在实践中体会、感受古琴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让学生在平板电脑上借助免费的古琴音乐制作软件进行创作,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古琴的音调,体验古琴文化的魅力,拥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

(四)教法与学法

《流水》鉴赏课的重点在于聆听、感受和体验音乐。由于课程中知识性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容易出现“教师讲得太多,学生听不进去”的情况,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处理好“教师讲”与“学生听”的关系,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讲,避免老师讲得太多。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讨论,指定专人做专题报告,鼓励学生在欣赏琴曲之后谈心得体会等。在拓展探究部分,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扩大学生的学习面。对于中学生来说,古琴曲淡泊、幽深,可能会显得“平淡无味”,不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采取听、讲解、讨论、朗读等灵活方式,以及多媒体技术,甚至邀请校内、校外的古琴爱好者现场演奏等,力求把《流水》鉴赏课上得有声有色,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五)教学总结

《流水》鉴赏课坚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初心,立足于古琴文化,力求突破传统,尝试结合音乐与文化、欣赏与实践,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热情。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时时扣住审美感知,以达到“以乐育人”的最终目的。从教学设计上看,时间安排密度大。教学内容分为聆听、感受和体验古琴音乐三个环节,使学生对古琴音乐有一个深入的认识。由于古琴文化底蕴深厚,古琴学习非一日之功,必须使持久之力,因此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向每个学生赠送了古琴书签,让学生与古琴产生长久的联系,鼓励学生去关注古琴文化,将古琴学习延伸到课堂外。

三、结论与反思

笔者通过将古琴作为教具带入课堂的实践,进一步论证了古琴在音域、风格、调式等方面适应我国多种民族音乐的韵律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着源源不断的推动作用。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之才,高中生有责任也有义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高中阶段的音乐课是学校开展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音乐课堂,不仅对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至关重要。笔者以高中古琴鉴赏课为例,阐述了高中古琴鉴赏课的内容、性质和价值,进而探讨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古琴鉴赏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希望通过古琴艺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学生。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古琴文化也必将在高中校园得到传承和发展,绽放绚丽之花。

猜你喜欢

琴曲古琴流水
赵元任早期琴曲的“选(编、创)曲配伴奏”思维分析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琴曲《幽兰》探微
明朝琴曲的清商音与含半音五声音阶
寻访千年古琴
流水有心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落红只逐东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