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3 年高考模拟诗歌鉴赏题精选例析(二)

2023-07-24王朝辉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隐者友人赏析

王朝辉

(一)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2 题。

赠郑夫子鲂

孟郊

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

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①。

勉矣郑夫子,骊珠②今始胎。

[注]①该:完备。②骊珠:宝珠,传说出自骊龙颔下。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开篇写的“天地”“风雷”并非眼前实景,而是借此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感受。

B. 诗人用“大句”“狂才”之语,委婉地批评了宋玉、李白的恃才而狂放不羁。

C. 结尾表达了对郑鲂的鼓励,用骊珠形容他的文才,对其无穷潜力充满期待。

D. 作者以议论为诗,见解独到,运用比喻、对偶、夸张等手法将诗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2. 作者在这首赠诗中谈及了哪些创作经验?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 分)

答:_________

[赏析]

此诗为写给友人的赠诗。全诗在传授自己的创作经验与感受时,表达了对友人的勉励与希冀。一、二句以夸张兼比喻手法,说明创作者要有包罗天地万象的宽广胸怀与豪迈意气;三、四句直接说,揣摩别人的文章,要了解其中细微、奇妙之处,景物要经过自己的剪裁、取舍;五、六句说宋玉的文句气势宏大,李白的诗篇呈现不羁之才,于直接赞美宋玉、李白二人才思才华的同时,说明创作者要大胆驰骋才思,施展才华;七、八句说,要有为百姓为社稷之圣贤心,如此方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感知万物,深得自然之妙;九、十句以比喻表达勉励与希冀:郑夫子,请勤勉努力吧,你的骊珠宝贝还刚刚成胎,离出生还远着呢!

[思路点拨]

第1 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解答这类题要求考生对诗歌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意象含义解释失当,手法辨析不准确,艺术效果分析有误,语言风格判断不正确,诗词意思被曲解,等等。本题中,B 项“委婉地批评了宋玉、李白的恃才而狂放不羁”有误,应是直接赞美了宋玉、李白二人的驰骋才思。

第2 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解答这类题,重点在读懂。考生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来整体理解诗歌,并进行分析概括。同时,也可结合题目、作者、注释、选择题选项来帮助理解。此诗起首两句,诗人说要将天地包罗于胸中,襟怀宽广;而后说阅读文章要“得其微”,要善于观察事物细微的特点,如此才能自由裁剪,为我所用;再写到对宋玉与李白才思的赞美,主张要向二人学习,要驰骋才思,才能写出绝妙文章;最后写到要怀有圣贤之心,努力追求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感知万物,才有利于创作。

[参考答案]

1.B

2.(1)胸怀宽广,包罗天地万象,方能写出如风雷般的文字。

(2)抓住事物的细微特点,就可自由剪裁。

(3)要像宋玉、李白那样敢于驰骋才思,才能有惊世之作。

(4)要有圣贤之心,方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更好地感受、感知万物。

(答出三点即可)

(题目来源: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卷)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 题。

杂诗十二首(其四)

陶渊明

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亲戚共一处,子孙还相保。

觞弦肆朝日,樽中酒不燥。

缓带尽欢娱,起晚眠常早。

孰若当世士,冰炭满怀抱。

百年归丘垄,用此空名道[注]?

[注]谢灵运有诗亦云:“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

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歌第二句借用典故,寄托了诗人“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心愿。

B. 三、四句既写出了诗人对骨肉亲情的眷恋,也暗示了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

C. 五、六句写诗人终日纵情沉湎于饮酒抚琴,展现了诗人归隐生活的自在随心。

D. 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率,蕴含哲理,体现了陶诗“淡而有味”的风格。

4. 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

[赏析]

此诗旷达自然,表达作者隐居安处的自得之乐与执着、严肃的人生态度。起笔两句将自己与“丈夫”的人生态度进行对比,为全诗举纲。以下六句,便展开抒写其乐事种种。三、四句写其亲人相聚、子孙相保之乐,示其看重骨肉之情、天伦之乐;五、六句写其杯酒弦歌,以消时日,杯中之酒,尤喜不空;七、八句言其不修边幅,无拘无束,早睡晚起,乐在其中,“缓带”二字暗示其摆脱宦场之烦恼。九、十句说:哪像當世士人们,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犹如冰炭相加那样!于对比中见作者态度。结尾两句化用谢灵运诗句说明人生一世,终归坟墓,不须称扬空名。

[思路点拨]

第3 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C 项“纵情沉湎”错误。“觞弦肆朝日”意为每日摆设饮酒、奏乐的宴席,“肆”意为“陈列、摆设”。“沉湎”的感情色彩也有误。

第4 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作者的人生态度及其运用的表达技巧。分析人生态度,要着重看一个人对待仕途、名利、亲情、自由等的态度;还要看一个人对待人生的态度,如认真、务实、乐观、进取等。本诗后四句,诗人与“当世士”进行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他们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参考答案]

3.C

4.①后四句表达了作者鄙弃虚名,追求心灵的自由、平和、快乐的人生态度。

②通过与“当世士”对比,以“冰炭”为喻,表现诗人不愿像“当世士”一样,为名利所困,内心充满矛盾冲突。

③“百年归丘垄”叹人生短暂、身随名灭,“用此空名道”,用反问语气表达对“空名”的鄙弃。

(题目来源: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学情调研卷)

(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 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节选)

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①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注】①黾勉:勉力,尽力。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诗人本是满怀期待去拜访隐者的,结果发现居室内空无一人,内心不免有些失落。

B.“若非”二句写隐士日常生活,和《归去来兮辞》中“或命巾车,或棹孤舟”相似。

C. 诗人认为因为错过了时机才没能和隐者相见,因此自己只能空负一片仰慕之心。

D.“草色”“新雨”“松声”等意象描绘出一幅荒寒凄冷的画面,作者从中受到精神洗礼。

6. 后世评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开篇两句“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

[赏析]

此诗描写隐逸高趣。起首两句写隐者之居处。此两句似在叙事,实际上意在写隐者远离尘嚣之心,兼写寻访者不怕艰苦、殷勤远访之意。“直上”二字,点出山势之陡峭高峻。三、四句,写到门不遇,叩关无僮仆应承,窥室只见几案,杳无人踪。五、六句写寻访者停在户前的踟蹰想象之词:主人不在,若不是乘着柴车出游,必是临渊垂钓去了吧?于猜测中表现隐者闲适雅趣的生活。七、八句,诗人远路相寻,差池不见,空负了一片景仰之情。九、十句,由访人变成观景,由失望变为满足,由景仰隐者变为自己来领略隐者之情趣与生活。结尾两句暗用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典故,自抒旷怀。访友而意不在友,在于满足自己的佳趣雅兴。

[思路点拨]

第5 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及思想情感。D 项“荒寒凄冷的画面”错误,应为清新幽静的画面。

第6 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词句含义,一般从表层义与深层义两个层面思考,深层义又要考虑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等。

本题中的“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表面上是写隐者的栖身之所——位于深山绝顶之上的茅屋,离山下有三十里;实际上是为了写人,写出隐者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现诗人为寻访而不怕艰苦、殷勤远访的诚挚之意。

[参考答案]

5.D6.

①表面写隐者的居處,其位于深山绝顶之上的茅屋,离山下有三十里。

②通过写寻访的路途遥远、偏僻,侧面表现了隐者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高洁品质。

③通过写山势之陡峭高峻,突出了寻访者不怕艰苦、殷勤远访的诚挚。

(试题来源:江西省部分重点中学联合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诊断性考试卷)

(四)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 题。

寿星院寒碧轩①

苏轼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②,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③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注】①寿星院,在杭州葛岭下,寒碧轩乃寿星院中建筑之一,是避暑的佳处。②“日高”

句:化用杜甫“抱叶寒蝉静”句。③绝粒:又称辟谷。道家不火食、不进五谷的修炼方法。

7.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首联直接描写环境,清风吹来,摇动窗扉,竹子傍轩而生,掩映轩窗,凸显清幽之雅。

B. 前两联运用叠音词“肃肃”“纷纷”“冉冉”,或摹声,或拟态,具有音韵和谐之美。

C. 颈联写蝉在树叶间鸣叫,禽鸟在树林间飞舞,从动态的角度描绘了热闹之景。

D. 尾联写道士以辟谷之法修炼,本应骨格清奇似鹤却如此肥胖,充满了戏谑之意。

8. 南宋文学家周必大曾评价此诗“句句切题”,请以前三联为例,分析诗歌是如何切合“寒碧”的题意展开的。(6 分)

答:_________

[赏析]

此诗为苏轼游览寿星院后记述的所见所感。开篇介绍周围环境。时值夏日,寺院里面却清风肃肃,摇晃着寒碧轩的窗扉,窗前一大片修竹更让诗人欣喜。接着具体描绘青竹:竹粉如白雪随着清风飘入窗户,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卧榻的竹席上;在竹子的掩映下,冉冉弥漫的墨绿的雾气浸湿衣物。此处突出寒碧轩的“寒”与“碧”。颈联以动衬静,展现寺院的幽静氛围:烈日当空,夏蝉不停地抱叶鸣叫;四周静谧,枝头的鸟儿相互嬉戏,在林中穿梭飞行。结尾两句颇显诙谐,彰显苏轼爱玩爱闹之本性,诗人欣赏完寺院风景,注意到长老身体肥胖,于是心里暗笑:寒碧轩里的僧人不进五谷,为何身体却如此肥胖呢?

[思路点拨]

第7 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C 项“从动态的角度描绘了热闹之景”错误。颈联是运用以动衬静、以声写寂的手法,以表现此地的清幽静谧。

第8 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首联写清风吹来,摇动窗扉,竹子傍轩而生,掩映轩窗。“摇窗扉”写出风力之大,从而突出“寒”意。“窗前修竹”写傍轩而生的竹子,竹子是绿色的,暗含“碧”字。颔联写竹叶斑驳的影子落于凉席,沾染衣衫的雾气也被竹子染上绿色。此处运用比喻,将竹叶斑驳的影子比作“雪”,而“雪”给人“寒”凉之感。“冉冉绿雾”中的“绿”字切合“碧”字。颈联写蝉在树叶间鸣叫,禽鸟在树林间飞舞,运用以动衬静、以声写寂的手法,表现此地的清幽静谧。其中,“日高山蝉抱叶响”化用杜甫“抱叶寒蝉静”一句,暗含“寒”意。“翠羽穿林飞”中“翠”字和“碧”字相合。

[参考答案]

7. C

8. ①首联写风摇窗扉,表现出风力之大,突出“寒”意;轩前的竹子是绿色的,暗含“碧”字。②颔联写竹叶斑驳的影子落在凉席上,沾染衣衫的雾气也被竹子染上绿色,“雪”给人“寒”凉之感,“绿”色切合“碧”字。③颈联写蝉化用杜甫的诗句,无形之中暗含“寒”意;“翠羽”代指绿色羽毛的鸟,“翠”字和“碧”字相合。

(题目来源: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

(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 题。

闰月访同年李夷伯子真于河上,子真

以诗谢次韵

黄庭坚

十年不见犹如此,未觉斯人叹滞留。白璧明珠多按剑②,浊泾清渭要同流。日晴花色自深浅,风软鸟声相应酬。谈笑一樽非俗物,对公无地可言愁。[注]李夷伯,字子真;河上,此时作者在北京国子监任职,南临黄河,故曰河上。白璧句: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臣闻明月之珠、夜光之璧,以暗投人于道,众莫不按剑相眄者。”谓才高为人所忌。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富含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10. 诗人对友人的劝勉恳切而委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

[赏析]首联直言对老友的印象:十年不见,老友不改昔日之思想品格;多年未升官,也未曾感到其因此而长吁短叹。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子真的秉性耿介和不阿附权贵。颔联言子真滞留的原因,并委婉劝导友人。此处运用两个典故,一方面赞美友人的品格清高,另一方面又劝以随和同流,适应环境,以免遭小人暗算。颈联宕开笔锋,描写河上相会美景,以生机盎然的初春景色,烘托友人聚会之欢快心情。尾联极写两人谈笑饮酒之乐。酒以助兴,自非庸俗之物,对着老友尽情而乐,哪有说愁道恨之处呢!全诗委婉而恳切地对好友的沉沦表示同情和慰勉,对他的高雅情操表示敬佩,同时劝其采取清醒而随和的态度,而对官场丑恶、朝政腐败,则表达了蔑视而无望的冷漠。

[思路点拨] 第9 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B 项“曲意逢迎”错误。诗人一方面赞美友人的品格清高,另一方面又劝以随和同流,是要子真稍稍收敛锋芒,适应环境,免遭小人的暗算。第10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与表达技巧。答题时,紧扣题中“劝勉”“恳切”“委婉”三个词对诗句进行分析即可。“劝勉”即劝导勉励,表现在诗中:诗人一方面规劝开导对方收敛锋芒,随和同流,适应环境;另一方面又赞扬并勉励其继续保持清高品格。“恳切”即言语真诚、诚挚,如诗中首联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沦。“委婉”指间接、含蓄地表达,如颔联用典(或设喻),间接劝勉友人要适应环境。

[参考答案]

9.B

10.诗人在赞美友人品格清高的同时劝告其收敛锋芒,体现了对友人的劝勉之情。首联直言称赞友人不因一时失意而沉沦,言辞恳切。颔联用典(或设喻),间接劝勉友人要适应环境。颈联、尾联不直接劝勉,而是写相聚的欢乐,体现了诗人委婉劝勉艺术的高妙。(每点2 分,意对即可。)

(題目来源: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卷)

(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1~12 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③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创作的一首词。华颠:白头。戏马台:项羽所筑,位于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上阕首两句起调低沉,用比喻手法写出秋雨使人只能困居于室内,室内却漏雨积水的艰难处境。

B. 上阕后三句写重阳放晴,又逢佳节,催发词人以鬼门关的险峻来衬托内心抑郁愁苦,借酒消愁。

C. 本词通过重阳即事感怀,借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将诗人豪爽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D.全词结构上一抑三扬,从雨天困居的沉闷走向“驰射”“拍肩”的畅快,语意疏宕,意境开阔。

12. 有人评价黄庭坚词“入于苏而又出于苏”。本词下阕在写法上“入于苏”,情感上“出于苏”,请结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对此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

[赏析]此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作者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上片首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起调低沉,起篇为抑。“似乘船”是足不出户之意,又影射环境险恶。“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写喜。以“鬼门关”之险峻反衬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兀傲之气。下片首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作者借老翁头上插花这样不入俗眼之举止,写出不服老之气概。比之前写纵饮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末三句为高潮,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

[思路点拨]

第11 题侧重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情感。B 项“催发词人以鬼门关的险峻来衬托内心抑郁愁苦,借酒消愁”错误,“及至重阳天也霁”中“及至”“也”体现词人喜出望外的心情,生出“催醉”之意,并非借酒消愁。“鬼门关”是用其险峻来衬托忘怀得失的胸襟和兀傲之气,并非衬托内心抑郁愁苦。

第12 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入于苏”指的是黄庭坚的词在写作手法上效法了苏轼。如运用与古人对比的写作手法,运用“华发”这一意象等。“出于苏”是指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苏词下阕通过与周瑜的对比,表达词人已头白苍老、有志报国却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而此词则借不入俗眼的举止,表现不服老的气概,又以重阳节照例饮酒赏菊、骑马射箭、吟诗填词,抒发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参考答案]

11.B

12. 写法上“入于苏”:都把自己和古人作对比,都写到“白发”。情感上“出于苏”:苏词中头白苍老却功业无成的苏轼,与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形成对照,带有自嘲自伤的意味,表达了苏轼有志报国却功业未就的忧愤之情(或“表达了对周瑜的仰慕之情,渴望现实中也有如此豪杰”)。黄庭坚表达了自己的“风流”不逊于二谢的豪迈情怀,并以“白发簪花”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强调了自己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题目来源: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卷)

猜你喜欢

隐者友人赏析
寻隐者不遇
致友人(组诗)
《寻隐者不遇》续篇
《戏答友人》
寻隐者不遇
《友人伤足有赠》
《戊戌元日与友人通话》
寻隐者不遇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