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有效融合探研
2023-07-23俞作志
俞作志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优秀文化,对教书育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融入到德育中,能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过程中,应重视校园德育文化建设,明确教育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德育,积极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三观;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9-0033-04
青少年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不足,心智发育还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影响,且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修养,豐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为此,本文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意义、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并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能为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关概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上下绵延五千年,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积淀、发展、流传下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不仅包括优秀古诗词、经典散文、字画等狭义上的文化知识,还包括广义上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价值观念等的总和。这些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历史变迁中不断继承、弘扬,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大放光彩,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不同于外来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文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个人道德品质、文化修养等。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自我革新性,不仅能在时代发展中汲取力量,还能与外来文化兼容并蓄,不断发展。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极大的学习意义及教学价值。在教育教学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还能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2]。
2.德育
荀子认为:“道德纯备,智慧甚明。”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体现出来的一种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及自我选择的规范及原则。德育便是通过教育的方式帮助人们提升道德修养、道德品质以及规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行为。青少年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行为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常,德育在目标上体现了一定的政治性,主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培育具有较高道德素养和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才,以推动国家、社会更好发展。而学校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则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对学生形成正确引导,或通过文化熏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进而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意义
作为我国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学生受理解能力、认知能力的局限,学习德育知识的能力及参与度等均不强,这便会极大地限制自身的全面发展,导致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而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中,便可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理解道德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道德知识体系。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人们的举止言行有规范作用,还能对人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使人们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得到提升。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中,不仅能使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良好行为,还能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最后,随着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德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内容,开始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中,这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从整体上而言,在德育中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丰富德育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采取说教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灌输,或是开展的德育活动流于形式,未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需要等方面开展教学,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高。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但受到一些陈旧教学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家长、学生还存在以成绩为唯一衡量标准的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智育,而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在开展德育活动时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在备课时未能根据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及合理设计,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德育,不仅无法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引导,引领其积极学习、探究道德知识内涵,还无法将道德理念植入学生思想中,导致德育效果不佳。
2.教学方式落后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不仅要在德育过程中积极地融入新的思想、理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深化学生对道德知识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还要积极创新德育内容,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整体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但在实际教育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教师专业职业技能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仍较为单一、呆板,在德育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根据教学大纲或是教材内容等对学生进行单方面教学,不仅部分教学内容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存在枯燥、乏味的问题,极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降低,使得德育工作很难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影响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及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较少
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学习、模仿能力较强,但认知能力、辨别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这一时期若未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容易导致其价值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国内,容易对青少年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的是“集体理念”“勤俭节约”,而个别外来文化则宣扬“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念、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与时俱进,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部分教师忽略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中,这不仅导致部分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缺失,还会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有效继承及弘扬。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有效融合的对策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应重视校园德育文化建设,明确教育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德育,积极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从而改善德育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1.重视校园德育文化建设,无形之中对学生形成熏陶
德育是长期性的教育任务,需要长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及影响,才能产生效果。而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其道德观、思想观等会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家庭生活,经历最多的便是校园生活,学校同样是影响学生成长及价值观念形成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修养及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学校可积极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长廊、文化墙及建造先贤文人墨客雕像等景观,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学校可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学校可组织开展经典文学朗读比赛、校园文化节、书法比赛、文化交流活动及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提升文化修养。这样,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及文化氛围,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主动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合理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师对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的明确阐述,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目标具有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对教学过程起着指导及支配的作用。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升德育效果。例如,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教师可积极引入《道德经》《论语》《朱子家训》等经典著作内容,并借助经典著作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道德品质,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不仅会让学生觉得道德知识枯燥、乏味,极大地降低学生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兴趣,还有可能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不喜欢学习道德知识,进而降低德育效果。因而,为了有效改善德育效果,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课堂教学中,发挥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协同教育优势,并积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场景,丰富和充实课堂教学,使德育课堂更具新颖性、生动性、趣味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学到更多道德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教师可积极采取情境教学法、分组教学法、参观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积极借助多媒体工具和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情境作为课堂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进而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及道德品质。教师还可采取分组教学法,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全体学生进行科学、合理分组,再积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合作、讨论等,不断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升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地进行创新,灵活变通教学模式,以寻找到更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德育,增进学生理解、运用能力
无论是德育内容,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均是历史发展不断积淀的优秀产物及精神财富。因此,为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展教学活动,以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道德知识。例如,为帮助学生理解尊敬父母相关德育知识内容,在家庭中学会孝敬父母,教师可借助《朱子家训》开展德育活动。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在家的时候是怎么与父母相处的,再提问学生应该怎样孝敬父母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可借助《朱子家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及道德观念,并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还能有效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而在家庭生活中尊敬父母等长辈,为学生的学习及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5.積极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形成榜样力量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到“教书育人”,而教书育人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教会学生做人,让学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及正确价值观念的人。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地进行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将自己塑造成合格的、有涵养的、有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发挥正向榜样作用,带动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学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师文化素养。首先,学校在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之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考核,并且考核的内容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德育知识等相结合,对教师产生督促作用,促使教师端正自身的教育教学态度,在工作、生活中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以不断丰富职业内涵,进而在提升职业技能、综合素养的同时,提升文化素养,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学校应鼓励教师在生活、工作中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性情,提升综合素养及道德品质,以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及文化修养等。最后,学校在教师聘用、绩效考核等环节,可相应增加教师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考核内容,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一律不予录用,以提升学校整体师资力量。
五、结语
总之,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德育教学中,有利于引领学生的思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课堂活动中,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知识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及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健莉,陈晓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的路径[J].河南教育,2022(04):45-46.
[2]刘志林,伍红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转化:内涵与途径[J].江苏教育,2022(07):6-10.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ral Education
Yu Zuozhi
(Tianzhu County Chengguan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Tianzhu 733200,China)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ontains a wealth of excellent culture, which plays a very positive role in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Actively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moral education can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values, improve their moral cultivation,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cal fitness, aesthetics, and labor.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moral education,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moral education culture, clarify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adopt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combine with practical life to carry out moral education, actively improve teachers cultural literacy, and thus improv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educating people;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threeviews; teachingmetho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