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城轨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2023-07-23李艳娜

成才之路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产教融合专业课程

李艳娜

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社会发展对城轨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城轨交通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明确城轨专业课程教学具有职业素养的教育贯穿始终、在专用性和通用性上有突出表现、更注重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等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遵循对接专业技术领域、动态与静态结合、求同存异等原则,提出明确产教融合城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城轨专业课程结构、深化校企共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城轨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9-0017-04

基金项目: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项目“高职‘产教、双创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为例”(编号:ZBKY2021-013)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轨道交通产业迅速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和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动我国轨道运输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实现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城市轨道行业在人员招聘方面与高职院校合作紧密,目前城轨相关企业员工约51%是大专毕业生,且每年新招员工约有80%来自校园招聘和自主委托培养[1]。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城市轨道行业重要的人才培训基地,因此对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基础,但高职院校城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等[2]。城轨专业课程是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程,包括城市空间规划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工程测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通信信号、计算机应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与运营等课程。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符合关键岗位标准、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城轨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应基于城轨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城轨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一、高职院校城轨专业课程教学特点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都对产教融合工作非常重视。“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其中涉及的专业设置问题是产教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变化加以调整和创新,才能使城轨专业教学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城轨专业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着诸多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过程中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贯穿始终

城轨专业课程与专业岗位技能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内容基本一致,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也与城轨企业对专业人才素质要求相一致,使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得到有效提高。

2.课程在专用性和通用性上都具有突出的表现

在城軌专业课程中,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群组平台课程的设置,既有专用性又有通用性,还有专业群组分而不分的特性,使核心分立、基础共享。这有助于各行业形成合作关系,充分利用集群的优势,提高其专业服务行业的竞争力。

3.更注重对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将与企业合作建立的培训基地作为依托,结合企业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城轨专业课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理实结合、综合实践的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更快、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并不断提高其综合业务技能。

4.采用“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设置与考证内容一致

高职院校根据企业的岗位资格要求,开设电工操作、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接触网等专业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并为学生通过社会职业资格考试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城轨专业课程教学原则

1.对接专业技术领域原则

根据职业教育目标的需要,可将城轨专业课程分为三个主要内容:职业基本素质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职业扩展技能课程。同时,使城轨专业课程与其他行业相关课程相联系,并通过融合和递进,形成更具综合性的课程体系。在开展城轨专业课程教学时,需要遵循对接专业技术领域的原则。与这一专业对接的企业大部分为机电企业,这一类型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是能够独立完成对各类供电设备、机电设备的养护。结合这一具体的职业技术领域,在开展城轨专业课程教学时,应当明确方向,确定城轨技术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未来规划等,进而确定城轨专业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2.动态与静态结合原则

在开展城轨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确保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内容保持不变,另一方面要跟随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专业教学内容的知识、技术以及方法等进行不断创新,并将其充分融入到该专业能力培养课堂中,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未来进入社会后更快适应产业的发展,满足城轨专业相关企业的用人需要。同时,遵循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岗位工作,促进学生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求同存异原则

城轨专业课程的设置不仅需要充分考虑该专业对应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与各个专业之间的技能共同点,而且要考虑不同岗位之间存在的本质差异。城轨专业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制定过程中,应与通信工程专业、供配电专业等相关领域多个专业通融,实现专业群内部的课程共享,将能够凸显城轨专业特色的课程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具体而言,在设置城轨专业课程时,可将运用方面的管理课程设置为该专业的素质拓展课程,让学生在未来岗位迁移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4.校企共建原则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城轨专业课程教学应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作为重要导向,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城轨专业在其专业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有合作企业的参与,通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兼职学校教师的方式和与学校专职教师一起建立专业教学团队的方式,实现人才的共同培养。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产教融合,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标准,构建科学教学体系,完成教学任务[3]。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城轨专业课程教学创新发展路径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并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4]。高职院校应以此为基础,明确产教融合背景下城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城轨专业课程结构,深化校企共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城轨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1.明确产教融合背景下城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城轨专业而言,教学过程中各项内容的实施都离不开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引导。教学过程不仅要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所以人才的培养目标应当是动态的、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城轨专业培养的是技术、操作、管理、服务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即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基础和智能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日常管理的能力。因此,城轨专业的人才培养重点是智能装备的使用与维护,学生应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实现对智能装备的监控、数据分析、维护。城轨专业课程教学想要实现创新发展,就要明确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立足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围绕城轨交通等现代化的交通行业和产业需求,实现对产教的深化融合,形成校企共育和多段递进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将基础教学内容与全面发展教学内容、专业群共享课程内容、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形成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即将创新常态化和创业服务化作为教学的中心思想,为城轨专业课程教学搭建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实训条件,实现与企业合作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建设高素质、高社会服务能力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群。同时,为实现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城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还应在教学中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成为复合型高端城轨专业人才。

产教融合背景下城轨专业课程教学所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会从事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的工作,因此必须具备极高的信息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根据这一需要,对产教融合城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应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价值方面,确定城轨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需要。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城轨组织、票务组织、行车组织、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与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原理。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对各类机电设备、车辆设备、消防设备等操作能力,还应具备对各类通信设备的组织与运用能力。在情感价值方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具备良好的安全防护意识、质量保障意识等,并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

2.优化城轨专业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是以特定的教学理念为依据,对同一专业的各种课程进行科学的排序和组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依据。在优化城轨专业的课程结构前,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结构的基本设计思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重要目标。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当将实用、有意义等作为基本依据,充分体现课程的应用价值,还应当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教育。课程结构应与专业规范相结合,即要符合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三化”要求。与市场化需求相适应,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用课程;与现代化需求相适应,增设信息化、智能化的课程;与国际化需求相适应,加强学科建设的先进性、开放性。为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应增加选修课的种类,提高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此外,应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和任务为依据,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实现课证合一,推行1+ X认证体系。

在优化城轨专业课程结构时,可结合“721学习法”,即明确教学效果中七成来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实践教学,二成来自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一成来自课堂的讲授与学生的自学。根据这一理论,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精心选择实用、有趣和有意義的学习任务,为学生设计行动性的学习项目,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进取意识,促进学生潜在素质到显性能力的转化。再进一步对课程结构进行设置,可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基本课程、人本课程、专业课程三个部分。在多元智能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可设置以“学生领导能力”“独立批判性思考”为核心的“人本”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而言,人本课程是由六大部分组成:核心能力与素养、国家与国际知识、文化艺术与哲学、科技与环境、社会服务、体育与健康。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是以城轨组织、管理和实际操作为核心,将产教融合作为教学主线,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升,并使学生具备一定专业间融通的能力。从课程结构中可以看出,城轨专业课程是以实践性课程为主,同时将专业知识与技能需求结合进行实务教学。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可与学校合作企业联合,直接从公司内部获得实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主动利用所学,寻找相关信息,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深化校企共育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经济社会产业转型的需要,还能够满足学校与企业之间资源共享的需要,满足服务区经济发展需要。针对当前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政府、企业、学校以及学生本身需要共同努力,实现对这一教学模式的进一步优化,从而实现城轨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为充分发挥企业在城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支具备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教师队伍,并对现有教育制度进行完善。企业也应转变传统的观念,不能认为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应认识到人才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解决城轨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教学中存在的各参与方目标不一致的问题,可通过建立正式的校企联席会议制度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召开双方共同参与的会议,在会议上明确学校与企业的职责和义务,并定期对合作协议内容进行修订。在会议中,应围绕人才培养机制、课程建设和教育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沟通与讨论,减少分歧,从而达成共识。此外,还可通过非正式沟通的方式,如电话、视频、邮件等解决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类教学问题。这样,在多种沟通机制的辅助下,能够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消除隔阂,加深感情。

政府部門应给予城轨专业课程教学大力支持,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为学生专业岗位的各项需求提供条件。还应结合合作企业的设备、技术、人才等,建立设备先进、优势互补的企业实训系统,以满足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求。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由地铁公司进行实训与生产,校方进行统筹管理。学员的实习基地就是未来的工作地点,有利于提升学员的专业技术与专业素养,也能让学员在毕业后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对于理论知识很扎实但缺乏工作经验的教师,高职院校可以将其送到合作企业的相关部门,如站务、机电、调度等部门,让其在工作中积累磨炼实践能力,并将积累的经验运用于教学,传授学生更贴近工作实际的知识。合作企业每年都应派遣2名~3名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城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解决学校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升的学生动手能力。学校教师可与合作企业的工作人员组成“订单式”的教师研究团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就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实现共同发展。这一合作模式的建立,也能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促进高职院校的长足发展。

四、结语

城市轨道专业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改革应以培养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生产一线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城轨专业课程为载体,形成城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使城轨专业课程与行业岗位紧密结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推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城轨专业课程与企业岗位需求紧密结合的教育体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仕明.“校企交替互通”重构人才培养模式路径探析———以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5(01):70-73.

[2]李虹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2(09):66-67.

[3]张晓男,江雨泽.高职院校城轨专业订单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成才之路,2020(36):8-9.

[4]吴杰.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1):138-139.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Curriculum Teaching for Urban Rail Transit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Li Yanna

(Guizhou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uiyang 5514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teach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course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skilled talents in the urban rail transit industr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clarify that the teaching of urban 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inuous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specificity and universality, and more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tal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n this basis, they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docking professional technical fields, combining dynamic and static, seeking common ground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 and propose clear goals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urban rail transit professional courses that integrate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path of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structure of urban rail transit majors and deepening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of school enterprise co-educ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rban rail transit majors; professional courses; teachinginnovation;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产教融合专业课程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